❶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有哪些专业课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内机械设计基础、工容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经营与管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❷ 机械设计课程说明书
目 录 前言………………………………………………….2一、 电动机的选择二、 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三、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型带传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设计…四、 轴的设计(包括轴承和联轴器的选择)…1. 确定轴上的作用力……2. 选择轴的材料,估算最小直径以及选择联轴器…3. 轴的结构设计…4. 计算支座反力…5. 轴的强度校核…6. 键的选择及校核……五、 简单介绍润滑和密封的选择…1. 润滑的选择………2. 密封的选择……六、 设计小结………七、 参考资料……1. 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 2.题目分析设计带式运输机用一级齿轮减速器及带轮传动。输送带工作拉力为4000N,输送带工作速度:V=2m/s,滚筒直径是400mm,运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一般制工作,滚筒效率为0.96(包括滚筒和轴承的效率损失)。3.传动方案的设计采用V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组合,即可满足传动比要求,同时由于带传动具有良好的缓冲,吸振性能,适应大起动转矩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传动图如下:1.电动机 2.V带传动 3.圆柱齿轮减速器4.连轴器 5.滚筒 6.运输带 一、电动机选择1.电动机的类型选择:用Y系列三相龙型异步电动机,封闭式结构,电压380V。2.电动机功率选择:电动机所需工作效率为Pd=PW/ηa 以及PW=FV/1000 (KW)因此Pd=FV/1000ηa (KW)由电动机至运输带的传动总效率为:a=η1×η2×η3×η4式中:η1、η2、η3、η4、分别为带传动、齿轮传动、联轴器和卷筒的传动效率(轴承的传动效率设为1)。取η1=0.96,η2=0.97η3=0.98η4=0.96即ηa=0.96×0.97×0.98×0.96=0.876所以: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d= FV/1000ηa =(4000×2)/(1000×0.876) =9.13KW)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卷筒工作转速:=60×1000·V/(π·D)=(60×1000×2)/(400·π)=95.49 r/min根据[1]表1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V带传动比I’1=2~4 。取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2=3~6。则总传动比理论范围为:I’a=6~24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为 Nd’= I’a·n=(6~24) ×95.49 =572.94~2291.76 r/min则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和1500r/min根据容量和转速,由相关手册查出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如下表:方案电 动机 型号 额定功率电动机转速(r/min)电动机重量N传动装置传动比 同步转速满载转速总传动比V带传动减速器1Y160M-4111500144012315.083.54.312Y160L-611100096014710.162.83.363Y180L-8117507301847.642.53.06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可见方案1比较合适。因此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60M-4。其主要性能如上表。电动机主要外形和安装尺寸如下表:中心高H外形尺寸L×C/2+AD)×HD底角安装尺寸A×B地脚螺栓孔直径 K轴伸寸D×E装键部位尺F×G 160600×417.5×385254×2101542×11012×37二、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1.各轴的转速:由nI=nm/i0 r/min(式中:nm是电动机的满载转速;nI是电动机至轴的传动比)以及nII=ni/i1=nm/i0·i1 r/min有:Ⅰ轴:nI=nm/ i0=1440/3.5=411.43 (r/min)Ⅱ轴:nII= nI/ i1 =411.43/4.31=95.46 (r/min)2.计算各轴输入功率:由PI=Pd·η01 KW η01=η1 PII=PI·η12 = Pd·η01 ·η12 KW η12=η2有:Ⅰ轴:PI=Pd·η01 = Pd ·η1=9.13×0.96=8.76(KW)Ⅱ轴: PII=PI·η12 = Pd·η1 ·η2 =9.13×0.96×0.97 =8.50卷筒轴:PIII= PII·η3 =8.50×0.96 =8.16KW)I,II轴的输出功率分别等于各自的输入功率。即: PI= PI’ PII = PII’3.各轴的输入转矩:由TI=Td·i0·η01 N·m其中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按下式计算: Td=9550·Pd /nm=9550×9.04/1440=59.95N·m所以: Ⅰ轴: TI= Td·i0·η01= Td·i0·η1=59.95×3.5×0.96=201.43 N·m Ⅱ轴:TII= TI·i1·η12= Td·i1·η2= 201.43×4.31×0.97=842.12 N·m卷筒轴输入轴转矩:TIII= TII·η3=842.12×0.96=808.44 N·m I,II的输出转矩分别等于各自的输入转矩。即:TI’=TI TII’=TII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1.V型带传动设计(1).计算功率Pc,按[2]表8-5选定工作情况系数Ka,则:Pc=Ka·Ped=1.1×11=12.1( KW)由[2]表8-7可选用B型(2).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1和d2,并验算带速v由[2]表8-3,B型V带的最小基准直径d1min=125mm,由图8-7推荐取d1=140mm,大轮直径d2=3.5×140=490mm,由表8-6中的带轮直径系列,选取标准直径d2=500mm,则实际传动比 i=d2/ d1=500/140=3.57误差2%,允许。带速v1= d1·nm·π/(1000×60)=(π×140×1440)/(1000×60) m/s=10.55 m/s<25 m/s 合适(3).计算中心距a,带长Ld和验算包角a1由中心距的推荐值 0.7(d1 +d2)< a0<2(d1 +d2)得 0.7(140+500)< a0<2(140+500) 448< a0<1280初选中心距a0=680mm,相应的带长 Ld=2a0+π/2(d1+d2)+ (d1-d2)2/4a0 =2412.4 mm由[2]表8-2选用Ld=2500 mm,其实际中心距a= a0+( Ld-L0)=680+(2500-2412.4)/2=724mm验算小带轮的包角a1a1≈1800-57.30×(d1 -d2)/ a=1800-57.30×(500-140)/724≈151.50>120符合要求。(4). 计算带的根数z=Pc/[(P0+△P0)·KL·KW·Kq]式中P0由[2]表8-4确定; B型V带,当d1=140mm,n1=1440 r/min时,查得P0=2.82 KW。功率增量△P0=0.46 KW(i>2)查[2]表8-7得Ka=0.924; 查[2]表8-8得KL=1.03,取抗拉体材质化纤结构Kq=1,则z=12.1/(2.82+0.46) ×0.924×1.03×1=3.88取z=4根。(5).计算初拉力F0及作用在轴上的为FQ由[2]表8-3得V带质量为q=0.17Kg/m.得初拉力F0=500×Pc/zv1(2.5/Ka-1)+qv2=500×[12.1/(4×10.55)](2.5/0.924-1)+0.17×10.552=263.4 N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FQ=2zFQsin( a1/2)=2×4×263.4×sin( 151.20/2)≈2044 N2.圆柱齿轮传动设计(1).选择齿轮材料,齿数,齿宽系数。由[2]表10-7得选择常用的调质钢:小轮:45钢调质 HBW1=210~230大轮:45钢正火 HBW2=170~210取小齿轮齿数z1=22,则大齿轮齿数z2=uz1=4.31×22≈95对该一级减速器,取Φd=1。(2).确定许用应力许用接触应力 [σH]=ZNσHlim/SHmin许用弯曲应力 [σF]= σFlimYSTYNT/ SFmin式中σHlim1=560 Mpa, σHlim2=520 Mpa, σFlim1 =210 Mpa, σFlim2=200 Mpa,σFlim按[2]图10-26中查取;应力修正系数YST=2,最小安全系数σHlim=σFlim=1。故 [σH1]=1×560/1=560Mpa [σH2]=1×520/1=520Mpa [σF1]=210×2/1=420Mpa [σF2]=200×2/1=400Mpa(3).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由式d1≥{[2KT1(u+1)/ Φ](ZEZH/[σH])2}1/3计算小轮直径。载荷系数K= KA KV Kβ。取 KA=1([2]表10-6),KV=1.15,Kβ=1.09([2]表10-21b)故 K=1×1.15×1.09=1.25小轮传递的转矩T1=9.55×106PI/nI=9.55×1068.68/411.43=201477.77 N·m弹性形变系数ZE=189.8([2]表10-5),节点区域系数ZH=2.5则d1≥{[(2×1.25×201477.77×5.31)/4.31](189.8×2.5/520)2}1/3 =80.60mm(4).确定主要参数球中心距a= (d1 +d2)/2= d1(1+i)/2=80.60(1+4.31)/2=214mm圆整后,取a=220mm,则d1 =82.86mm.计算模数 m= d1/z1=82.86/22=3.77mm按[2]表10-1取标准模数m=4mm.求z1,z2:总齿数zc= z1+z2=2a/m=2×220/4=110因此zc= z1(1+i)故 z1= zc/( 1+i)=110/(1+4.31)=20.72取z1=21,则z2= zc-z1=89,则实际传动比i=z2/z1=4.24传动比的变动量△i=(4.31-4.24)/4.31=0.016<5% 可用求小齿轮的工作宽度 d1=z1m=21×4=84>80.60mm计算齿轮的工作宽度 b=Φd·d=1×84=84mm取b2=84mm,b1=89mm(5).校核弯曲强度由式σF1=(KFt/bm)YFa1YSa1,σF2=σF1YPa2YSa2/ YFa1YSa1分别验算两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圆周力 Ft=2T1/D1=2×201477.77/84=4797.1N齿形系数YFa,应力修正系数YSa可由[2]图10-23,10-24中查得,当:z1=21 YFa1=2.8 YSa1=1.6 z2=89 YFa2=2.24 YSa2=1.87则 σF1=79.95Mpa <[σF1] σF2=74.75 Mpa <[σF2](6).主要几何尺寸如下:m=4mm z1=21 z2=89d1=84mm d2=z2m=336mm da1=m(z1+2)=92mm da2=m(z2+2)=364mm df1=m(z1-2.5)=74mm df1=(z2-2.5)=346mm b=84mm,取b1=89mm,b2=84mm a=(d1+d2)/2=210mm四、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1.确定轴上作用力低速轴转速 nII=95.46 r/min 低速轴功率PII=8.42 KW 低速轴转矩 TII=842.1 N
❸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机电结合,掌握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学生和教师必须继续结合这些传统学科的方法和工具,才能继续发展机械电子的产品、系统和制造方式。
该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教学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光、机、电、计算机、信息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供计算机测控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机电工程智能检测、光电转换与通信技术等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读。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各行业所需的测控系统及测试仪器。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以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 录
设计计划任务书 ﹎﹎﹎﹎﹎﹎﹎﹎﹎﹎﹎﹎1
传动方案说明﹎﹎﹎﹎﹎﹎﹎﹎﹎﹎﹎﹎﹎﹎2
电动机的选择﹎﹎﹎﹎﹎﹎﹎﹎﹎﹎﹎﹎﹎﹎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6
轴的设计计算﹎﹎﹎﹎﹎﹎﹎﹎﹎﹎﹎﹎﹎﹎8
联轴器的选择﹎﹎﹎﹎﹎﹎﹎﹎﹎﹎﹎﹎﹎﹎10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3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4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5
润滑与密封﹎﹎﹎﹎﹎﹎﹎﹎﹎﹎﹎﹎﹎﹎﹎16
设计小结﹎﹎﹎﹎﹎﹎﹎﹎﹎﹎﹎﹎﹎﹎﹎﹎16
参考资料﹎﹎﹎﹎﹎﹎﹎﹎﹎﹎﹎﹎﹎﹎﹎﹎17
1.拟定传动方案
为了估计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传动方案,可先由已知条件计算其驱动卷筒的转速nw,即
v=1.1m/s;D=350mm;
nw=60*1000*v/(∏*D)=60*1000*1.1/(3.14*350)
一般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因此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约为17或25。
2.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2)电动机容量
(1)卷筒轴的输出功率Pw
F=2800r/min;
Pw=F*v/1000=2800*1.1/1000
(2)电动机输出功率Pd
Pd=Pw/t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t=t1*t2^2*t3*t4*t5
式中,t1,t2,…为从电动机到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查得:
弹性联轴器 1个
t4=0.99;
滚动轴承 2对
t2=0.99;
圆柱齿轮闭式 1对
t3=0.97;
V带开式传动 1幅
t1=0.95;
卷筒轴滑动轴承润滑良好 1对
t5=0.98;
则
t=t1*t2^2*t3*t4*t5=0.95*0.99^2*0.97*0.99*0.98=0.8762
故
Pd=Pw/t=3.08/0.8762
(3)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由第二十章表20-1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ed=4KW。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事,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3~6,
可选电动机的最小转速
Nmin=nw*6=60.0241*6=360.1449r/min
可选电动机的最大转速
Nmin=nw*24=60.0241*24=1440.6 r/min
同步转速为960r/min
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
4)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
由表20-1、表20-2查出Y132M1-6型电动机的方根技术数据和
外形、安装尺寸,并列表刻录备用。
电机型号 额定功率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电机质量 轴径mm
Y132M1-6 4Kw 1000 960 73 28
大齿轮数比小齿轮数=101/19=5.3158
3.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nm=960r/min;
i=nm/nw=960/60.0241=15.9936
2)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V带传动比为
i1=3;
则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比为
i2=i/i1=15.9936/3=5.3312
所得i2值符合一般圆柱齿轮和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的常用范围。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Ⅰ轴,低速轴为Ⅱ轴,各轴转速为
n0=nm;
n1=n0/i1=60.0241/3=320r/min
n2=n1/i2=320/5.3312=60.0241r/min
2)各轴输入功率
按机器的输出功率Pd计算各轴输入功率,即
P0=Ped=4kw
轴I 的功率
P1=P0*t1=4*0.95=3.8kw
轴II功率
P2=P1*t2*t3=3.8*0.99*0.97=3.6491kw
3)各轴转矩
T0=9550*P0/n0=9550*4/960=39.7917 Nm
T1=9550*P1/n1=9550*3.8/320=113.4063 Nm
T2=9550*P2/n2=9550*3.6491/60.0241=580.5878 Nm
二、设计带轮
1、计算功率
P=Ped=4Kw
一班制,工作8小时,载荷平稳,原动机为笼型交流电动机
查课本表8-10,得KA=1.1;
计算功率
Pc=KA*P=1.1*4=4.4kw
2选择普通V带型号
n0 =960r/min
根据Pc=4.4Kw,n0=960r/min,由图13-15(205页)查得坐标点位于A型
d1=80~100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表8-11及推荐标准值
小轮直径
d1=100mm;
大轮直径
d2=d1*3.5=100*3.5=350mm
取标准件
d2=355mm;
4、验算带速
验算带速
v=∏*d1*n0/60000=3.14*100*960/60000=5.0265m/s
在5~25m/s范围内
从动轮转速
n22=n0*d1/d2=960*100/355=270.4225m/s
n21=n0/3.5=960/3.5=274.2857m/s
从动轮转速误差=(n22-n21)/n21=270.4225-274.2857/274.2857
=-0.0141
5、V带基准长度和中心距
初定中心距
中心距的范围
amin=0.75*(d1+d2)=0.75*(100+355)=341.2500mm
amax=0.8*(d1+d2)=0.8*(100+355)=364mm
a0=350mm;
初算带长
Lc=2*a0+pi*(d1+d2)/2+(d2-d1)^2/4/a0
Lc = 1461.2mm
选定基准长度
表8-7,表8-8查得
Ld=1600mm;
定中心距
a0+(Ld-Lc)/2=(1600-1461.3)/2=419.4206mm
a=420mm;
amin=a-0.015*Ld=420-0.015*1600=396mm
amax=a+0.03*Ld=420+0.03*1600=468mm
6、验算小带轮包角
验算包角
=180-(d2-d1)*57.3/a=180-(355-100)*57.3/a
145.2107 >120度 故合格
7、求V带根数Z
由式(13-15)得
查得 n1=960r/min , d1=120mm
查表13-3 P0=0.95
由式13-9得传动比
i=d2/(d1(1+0.0141)=350/(100*(1+0.0141)=3.5
查表(13-4)得
由包角145.21度
查表13-5得Ka=0.92
KL=0.99
z=4.4/((0.95+0.05)*0.92*0.99)=3
8、作用在带上的压力F
查表13-1得q=0.10
故由13-17得单根V带初拉力
三、轴
初做轴直径:
轴I和轴II选用45#钢 c=110
d1=110*(3.8/320)^(1/3)=25.096mm
取d1=28mm
d2=110*(3.65/60)^(1/3)=43.262mm
由于d2与联轴器联接,且联轴器为标准件,由轴II扭矩,查162页表
取YL10YLd10联轴器
Tn=630>580.5878Nm 轴II直径与联轴器内孔一致
取d2=45mm
四、齿轮
1、齿轮强度
由n2=320r/min,P=3.8Kw,i=3
采用软齿面,小齿轮40MnB调质,齿面硬度为260HBS,大齿轮用ZG35SiMn调质齿面硬度为225HBS。
因 ,
SH1=1.1, SH2=1.1
,
,
因: , ,SF=1.3
所以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设齿轮按9级精度制造。取载荷系数K=1.5,齿宽系数
小齿轮上的转矩
按 计算中心距
u=i=5.333
mm
齿数z1=19,则z2=z1*5.333=101
模数m=2a/(z1+z2)=2.0667 取模数m=2.5
确定中心矩a=m(z1+z1)/2=150mm
齿宽b=
b1=70mm,b2=60mm
3、验算弯曲强度
齿形系数YF1=2.57,YF2=2.18
按式(11-8)轮齿弯曲强度
4、齿轮圆周速度
按162页表11-2应选9做精度。与初选一致。
五、轴校核:
圆周力Ft=2T/d1
径向力Fr=Ft*tan =20度 标准压力角
d=mz=2.5*101=252.5mm
Ft=2T/d1=2*104.79/252.5=5852.5N
Fr=5852.5*tan20=2031.9N
1、求垂直面的支承压力Fr1,Fr2
由Fr2*L-Fr*L/2=0
得Fr2=Fr/2=1015.9N
2、求水平平面的支承力
FH1=FH2=Ft/2=2791.2N
3、画垂直面弯矩图
L=40/2+40/2+90+10=140mm
Mav=Fr2*L/2=1015.9*140/2=71.113Nm
4、画水平面弯矩图
MaH=FH*L/2=2791.2*140/2=195.384Nm
5、求合成弯矩图
6、求轴传递转矩
T=Ft*d2/2=2791.2*2.5*101/2=352.389Nm
7、求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
从图可见a-a截面是最危险截面,其当量弯矩为
轴的扭切应力是脉动循环应力
取折合系数a=0.6代入上式可得
8、计算危险截面处轴的直径
轴的材料,用45#钢,调质处理,由表14-1查得
由表13-3查得许用弯曲应力 ,
所以
考虑到键槽对轴的削弱,将轴的最小危险直径d加4%。
故d=1.04*25.4=26.42mm
由实际最小直径d=40mm,大于危险直径
所以此轴选d=40mm,安全
六、轴承的选择
由于无轴向载荷,所以应选深沟球轴承6000系列
径向载荷Fr=2031.9N,两个轴承支撑,Fr1=2031.9/2=1015.9N
工作时间Lh=3*365*8=8760(小时)
因为大修期三年,可更换一次轴承
所以取三年
由公式
式中 fp=1.1,P=Fr1=1015.9N,ft=1 (工作环境温度不高)
(深沟球轴承系列)
由附表选6207型轴承
七、键的选择
选普通平键A型
由表10-9按最小直径计算,最薄的齿轮计算
b=14mm,h=9mm,L=80mm,d=40mm
由公式
所以
选变通平键,铸铁键
所以齿轮与轴的联接中可采用此平键。
八、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1、通气器:
由于在外界使用,有粉尘,选用通气室采用M18 1.5
2、油面指示器:
选用油标尺,规格M16
3、起吊装置:采用箱盖吊耳,箱座吊耳
4、放油螺塞:选用外六角细牙螺塞及垫片M16 1.5
5、窥视孔及视孔盖
选用板结构的视孔盖
九、润滑与密封:
1、齿轮的润滑:采用浸油润滑,由于低速级大齿轮的速度为:
查《课程设计》P19表3-3大齿轮浸油深度为六分之一大齿轮半径,所以取浸油深度为30mm。
2、滚动轴承的润滑
采用飞溅润滑在箱座凸缘面上开设导油沟,并设挡油盘,以防止轴承旁齿轮啮合时,所挤出的热油溅入轴承内部,增加轴承的阻力。
3、润滑油的选择
齿轮与轴承用同种润滑油较为便利,考虑到该装置用于小型设备选用
L-AN15润滑油
4、密封方式选取:
选用凸缘式端盖,易于调整轴承间隙,采用端盖安装毡圈油封实现密封。
轴承盖结构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轴承外径决定。
设计小结:
二、课程设计总结
设计中运用了Matlab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用notebook命令调用MS—Word来完成设计说明书及设计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用了机械设计手册2.0 软件版辅助进行设计,翻阅了学过的各种关于力学,制图,公差方面的书籍,综合运用了这些知识,感觉提高许多,当然尤其是在计算机软件CAD 方面的运用,深切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给设计人员带来的方便,各种设计,计算,制图全套完成。
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线形,制图规格,零件设计中的微小计算错误等都没有更正,设计说明书的排版也比较混乱等等。对图层,线形不熟悉甚至就不确定自己画出的线,在出图到图纸上时实际上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对于各种线宽度,没有实际的概念。再比如标注较混乱,还是因为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没有经验,不熟悉。
这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机械设计规律,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技能训练。目的已经达到,有许多要求、标准心中虽然明确理解掌握但是要全力,全面的应用在实际中,还有待于提高水平。
特别感谢—程莉老师。
参考资料目录
[1]《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任成高主编,2006年2月第一版;
[2]《简明机械零件设计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胡家秀主编,2006年1月第一版;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龚桂义主编,1989年5月第三版;
[3]《设计手册软件》,网络上下载;
[4] 湖南工院学生论坛----机械制图专栏---bbs.yeux.cn
Nw=60.0241r/min
Pw=3.08Kw
效率t=0.8762
Pd = 3.5150
Ped=4Kw
i=15.9936
i1=3
i2=5.3312
n0=960r/min
n1=320r/min
n2=60.0241r/min
P0=4Kw
P1=3.8Kw
P2=3.6491Kw
T0=39.7917Nm
T1=113.4063Nm
T2=589.5878Nm
KA=1.1
Pc=4.4Kw
d1=100mm
d2=355mm
初定中心距
a0=350mm
Lc=1461.3mm
Ld=1600mm
中心距
a=420mm
z=3根
预紧力
FQ=274.3N
d1=28mm
d2=45mm
YL10YLd10
T1=113.4063Nm
m=2.5
a=150mm
=20度
Ft=5582.5N
Fr=2031.9N
FH1=FH2=2791.2N
Mav=71.113Nm
MaH=195.38Nm
Ma=216.16Nm
Me=457.15Nm
Fr1=1015.9N
Lh=8760小时
6207型
b h L=14 9 80
输送带拉力 F=2800 N
输送带速度 V=1.1 m/s
滚筒直径 D=350 mm
❺ 机械设计专业的主修课程有哪些
1、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2、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4、修业年限:四年
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7、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就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录
第一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第1章概述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2章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拟定传动方案
2.2选择电动机
2.3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2.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2.5设计计算示例
思考题
第3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和联轴器的选择
3.1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2联轴器的选择
思考题
第4章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及装配图设计
4.1减速器的构造
4.2减速器的润滑
4.3减速器装配图设计概述
4.4初步绘制减速器装配草图(第一阶段)
4.5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第二阶段)
4.6减速器箱体和附件设计(第三阶段)
4.7完成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第四阶段)
4.8圆锥齿轮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的特点
4.9蜗杆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的特点
思考题
第5章零件工作图设计
5.1轴类零件工作图
5.2齿轮类零件工作图
5.3箱体零件工作图
思考题
第6章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答辩准备
6.1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2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示例
6.3答辩准备
第7章减速器装配图常见错误示例
7.1减速器轴系结构设计中的错误示例
7.2减速器箱体和附件设计中的错误示例
第二篇简化画法、减速器零部件结构及参考图例
第8章常用规定画法、标注法和简化画法
8.1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8.2有关规定画法和标注法
8.3简化画法
第9章减速器零部件结构及尺寸
9.1传动零件的结构及其尺寸
9.2减速器箱体结构图例
9.3减速器附件
第10章参考图例
10.1减速器装配图示例
10.2零件工作图示例
第三篇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及规范
第11章一般标准
第12章常用工程材料
第13章螺纹及紧固件
13.1螺纹
13.2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13.3紧固件
第14章键连接和销连接
14.1键连接
14.2销连接
第15章滚动轴承
15.1常用滚动轴承
15.2滚动轴承的配合和游隙
第16章润滑与密封
16.1常用润滑油及选择
16.2常用润滑脂及选择
16.3润滑装置
16.4密封形式和密封件
第17章联轴器
第18章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18.1极限与配合
18.2几何公差
18.3表面粗糙度
第19章齿轮及蜗杆、蜗轮的精度
19.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
19.2圆锥齿轮的精度
19.3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精度
第20章电动机
第四篇设 计 作 业
第21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设计作业
21.1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21.2滑动轴承座螺栓连接设计
21.3螺旋千斤顶设计
第22章机械传动和轴系部件设计作业
22.1V带传动设计
22.2轴系部件结构改错
22.3圆柱齿轮传动的轴系部件设计
参考文献
❼ 机械设备的基本设计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 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 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 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 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 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图书信息2
书 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作者:王洪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811236132
开本: 16开
定价: 26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和非机类各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材,也可供职工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业余大学等各类学校使用,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编辑、剪辑:巩云鹏等
ISBN:10位[750242198X]13位[9787502421984]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
定价:¥23.00元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1概述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步骤和进度
1.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确定传动方案
2.2减速器类型简介
2.3选择电动机
2.4传动比分配
2.5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3.1减速器以外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2减速器内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4减速器的构造
4.1齿轮、轴及轴承组合
4.2箱体
4.3减速器的附件
5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1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5.2轴、轴承及键的强度校核计算
5.3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4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的特点与绘图步骤
5.5蜗杆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的特点与绘图步骤
6零件工作图设计
6.1零件工作图的设计要求
6.2轴零件工作图设计
6.3齿轮零件工作图设计
6.4箱体零件工作图设计
7装配工作图设计
7.1绘制装配工作图各视图
7.2标注尺寸
7.3零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表
7.4减速器的技术特性
7.5编写技术条件
7.6检查装配工作图
7.7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的改错练习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8.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与要求
8.2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大纲
9课程设计的总结与答辩
第二部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1概述
2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中的设计资料处理
2.1数表程序化
2.2数表的插值计算
2.3数表解析化
2.4线图程序化
2.5数表与线图的文件化处理与数据库
3典型机械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1V带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2滚子链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3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4普通蜗杆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5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6滚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三部分电子图板绘图
1概述
2电子图板CAXA绘图基础
2.1电子图板的用户界面和菜单系统
2.2常用键的功能
2.3约定
2.4电子图板绘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3电子图板绘图示例
3.1轴的零件工作图
3.2齿轮的零件工作图
3.3减速器装配工作图
第四部分设计资料
1机械制图
1.1一般规定
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摘自GB/T146891993)
比例(摘自GB/T14690-1993)
剖面符号(摘自GB4457.5-1984)
装配图或零件图标题栏格式(摘自GB10609.1-1989)
明细表格式(摘自GB10609.1-1989)
图线的名称、型式、宽度及应用(摘自GB/T17450-1998)
1.2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摘自GB4459.1-1995)
螺纹的标注(摘自GB4459.11995)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摘自GB4459.2—1984)
齿轮、蜗轮、蜗杆啮合画法(摘自GB4459.2—1984)
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注法(摘自GB4459.3—1984)
1.3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摘自GB44601984)
2常用资料与一般标准、规范
2.1常用资料
国内部分标准代号
国外部分标准代号
黑色金属各种硬度值对照表(摘自GB1172—1974)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常用材料的密度
材料的滑动摩擦系数
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滚动摩擦力臂(大约值)
机械传动效率概略值和传动比范围
2.2一般标准
标准尺寸(直径、长度、高度等)(摘自GB2822-1981)
中心孔(摘自GB145-1985)
配合表面处的圆角半径和倒角尺寸(摘自GB6403.4-1986)
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
滚花(摘自GB6403.3-1986)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摘自GB6083-1985)
砂轮越程槽(摘自GB6403.5-1986)
刨切越程槽
最小壁厚
外壁、内壁与筋的厚度
铸造内圆角
铸造外圆角(摘自JB/ZQ4256-1986)
铸造斜度
铸造过渡斜度
3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
3.1黑色金属
碳素结构钢(摘自GB700-1988)
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6991988)
合金结构钢(摘自GB3077-1988)
一般工程用铸钢及铸铁(摘自GB11352-1989、GB9439-1988、GB1348-1988)
3.2有色金属
加工青铜(摘自GB5233-1985)
铸造铜合金(摘自GB1176-1987)
3.3非金属材料
常用工程塑料
工业用硫化橡胶板(摘自GB5574-1994)
工业用毛毡(摘自FJ314-1981)
软钢纸板(摘自QB365-1981)
4螺纹及螺纹联接
4.1螺纹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摘自GB196-1981、GB197-1981)
内、外螺纹选用公差带(摘自GB197-1981)
螺纹旋合长度(摘自GB197-1981)
4.2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摘自GB3-1979)
粗牙螺栓、螺钉的拧人深度和螺纹孔尺寸
紧固件通孔及沉孔尺寸(摘自GB152.2~152.4-1988、GB5277-1985)
4.3螺栓
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摘自GB5782-1986)、细牙-A级和B级(摘自GB5785-19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A级和B级(摘自GB5783-1986)
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A级和B级(摘自GB27-1988)
4.4螺钉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摘自GB70-1985)
吊环螺钉(摘自GB825-1988)
启箱螺钉(摘自GB85-1988)
十字槽沉头螺钉(摘自GB819-1985)、十字槽盘头螺钉(摘自GB818-1985)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摘自GB71-1985)、开槽平端紧定螺钉(摘自GB73-1985)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摘自GB75-1985)
4.5螺母
I型六角螺母-A和B级(摘自GB6170-1986)、I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级
(摘自GB6171-1986)
圆螺母(摘自GB812-1988)
4.6垫圈
标准型弹簧垫圈(摘自GB93-1987)
圆螺母用止动垫圈(摘自GB858-1988)
4.7挡圈
螺钉紧固轴端挡圈(摘自GB891-1986)、螺栓紧固轴端挡圈(摘自GB892-1986)
孔用弹性挡圈-A型(摘自GB893.1-1986)
轴用弹性挡圈-A型(摘自GB894.1-1986)
5键、花键和销联接
普通平键(摘自GB1095-1979、GB1096-1979;1990年确认有效)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及位置度、对称度公差(摘自GB1144-1987)
矩形内、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摘自GB1144-1987)
圆柱销(摘自GB119-1986)、圆锥销(摘自GB117-1986)
内螺纹圆柱销(摘自GB120-1986)、内螺纹圆锥销(摘自GB118-1986)
6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GB/T276-1994)
角接触球轴承(摘自GB/T292-1994)
圆锥滚子轴承(摘自GB/T297-1994)
圆柱滚子轴承(摘自GB/T283-1994)
角接触球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
滚动轴承与轴和座孔的配合(摘自GB/T275-1993)
7联轴器
HL型弹性柱销联轴器(摘自GB5014-1985)
TL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摘自GB4323-1985)
ML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摘自GB5272-1985)
滑块联轴器(摘自JB/ZQ4384-1986)
8润滑与密封
8.1润滑剂
常用润滑油的性质和用途
常用润滑脂的性质和用途
8.2油杯
直通式压注油杯(摘自JB/T7940.1-1995)
接头式压注油杯(摘自JB/T7940.2-1995)
旋盖式油杯(摘自JB/T7940.3-1995)
压配式压注油杯(摘自JB/T7940.4-1995)
8.3油标和油标尺
压配式圆形油标(摘自JB/T7941.1-1995)
长形油标(摘自JB/T7941.3-1995)
油标尺
8.4密封装置
毡圈油封形式和尺寸(摘自JB/ZQ4606-1986)
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摘自GB13871-1992)
油沟式密封槽(摘自JB/ZQ4245-1986)
迷宫密封
O形密封圈轴向沟槽尺寸(摘自GB/T3452.3-1988)
通用O形橡胶密封圈(代号G)的型式、尺寸及公差(摘自GB3452.1-1992)
9减速器附件
9.1检查孔与检查孔盖
9.2通气器
通气塞
通气器
9.3轴承盖
螺钉联接式轴承盖
嵌入式轴承盖
9.4螺塞及封油垫
9.5挡油盘
9.6起吊装置
吊耳和吊钩
10常用传动零件的结构
10.1圆柱齿轮的结构
10.2圆锥齿轮的结构
10.3蜗轮蜗杆的结构
10.4V带轮的结构
10.5链轮的结构
11极限与配合、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11.1公差与配合名词与代号说明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代号
配合种类及代号
11.2标准公差值和孔及轴的极限偏差值
基本尺寸至500mm标准公差值
基本尺寸由大于10mm至315mm孔的极限偏差值
基本尺寸由大于10mm至315mm轴的极限偏差值
减速器主要零件的荐用配合
11.3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摘自GB/T1184-1996)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
圆度、圆柱度公差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
轴的形位公差推荐标注项目
箱体形位公差推荐标注项目
11.4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与对应的加工方法
典型零件表面粗糙度选择
11.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1988)
11.6锥齿轮精度(摘自GB113651989)
11.7圆柱蜗杆、蜗轮精度(摘自GB100891988)
12电动机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摘自ZB/TK22007-1988)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
第五部分参考图例
1减速器装配工作图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软齿面齿轮,铸造箱体)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硬齿面齿轮,铸造箱体)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软齿面齿轮,焊接结构箱体)
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蜗杆减速器(蜗杆下置)
蜗杆减速器(整体式结构箱体)
蜗杆减速器(蜗杆上置,带风扇)
行星齿轮减速器(2KH型)
2箱体零件工作图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箱盖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箱座
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箱盖
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箱座
蜗杆减速器箱盖
蜗杆减速器箱座
3轴和轮类零件工作图
轴
圆柱齿轮轴
圆柱齿轮
锥齿轮轴
锥齿轮
蜗杆
蜗轮
轮芯
轮缘
第六部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ZDL型题目
ZDD型题目
ZL型题目
ZZ型题目
WD型题目
NGW型题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