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
A.洗气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所以该装置不符合洗气装置特点,故A错误;
B.用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打开导管时长颈漏斗中的液体流出,浸没石灰石,发生反应,关闭时,气压增大,液面和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且浓硫酸的稀释时,是浓硫酸倒入水中不是水倒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C.
B.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CCl4萃取碘水的分液操
A.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温度计水银版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权相平,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
C.转移液体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以免液体溅出,故C错误;
D.胶头滴管应悬于试管上方,不能插入瓶口内,故D错误.
故选A.
C.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B.C.D
A、饱和复食盐水能吸收氯化氢,但制是不能吸收氯气,但是洗气瓶的导管要长进短出,故A错误;
B、量筒不能作为稀释仪器,浓硫酸的稀释要在烧杯中进行,故B错误;
C、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但是均不能溶于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可以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来收集,当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长进短出,收集氢气时要短进长出,故D正确.
故选CD.
D.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的方法、装置或操作都正确的是()A.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
A.I2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升华,但没有收集装置,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以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制取氨气为固固加热装置,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故C正确;
D.乙醇和乙酸互相溶解,不能使用分液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E.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2溶液褪色,加热后不恢复B.图3
A.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加热后易恢复为原来的颜色,故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形成大的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故B错误;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热,放出的热量促进一水合氨分解,所以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故C正确;
D.石油分馏时,为防止温度急剧降低而炸裂冷凝管,冷凝管中的进水口为下口、出水口为上口,故D错误;
故选C.
F.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 干燥Cl 2 B.
A、洗气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所以该装置,不符合洗气装置特点,故A错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尾气处理装置中应有防止倒吸装置,如:倒置漏斗,图中装置容易产生倒吸,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苯浮在溶液的上方,所以能阻氢氧化止亚铁被氧化,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
G.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除杂B. 稀释C.
A.洗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否则导致洗气瓶内压强过大而将液体排出,故A错误;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且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
C.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易变质,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H.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备乙酸乙酯B.测定中
A.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较缓慢,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乙醇和乙酸极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为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故A错误;
B.测定中和热时需要环形玻璃搅拌器搅拌混合溶液,否则混合溶液温度不均匀而产生误差,故B错误;
C.测定反应速率时需要分液漏斗滴加双氧水,否则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C错误;
D.溴乙烷和水不互溶,所以应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