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测量牛顿环的平凸透镜曲率半径R时,如果在实验中测rm与rn时,未通过干涉圆条纹中心是否仍可以使用公式
不通过中心没有关系,有勾股定理作为保证
Ⅱ 实验室测得的牛顿环曲率半径大概是多少啊还有误差大概是多少啊请高手帮帮忙!
不同规格的就有不同的半径。
一般实验室理论值1.500米。
如果只是为了验证牛顿环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实验,误差不超过20%就行。
明环半径 r=根号下((k - 1/2)Rλ) k=1,2,3.... 暗环半径 r=根号下(kRλ) k=0,1,2,... 其中k代表第几条牛顿环,R代表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由公式可知 R 越大环的半径越大。(R越小则凸透镜弯曲的越厉害)λ越大半径也越大。
(2)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扩展阅读:
一、牛顿环应用:
1、判断透镜表面凸凹、精确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测量透镜表面曲率半径和液体折射率。
2、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3、应用于光谱仪、把复合光分离成单色光的组成。
二、牛顿环实验:
1、取来两块玻璃体,一块是14英尺望远镜用的平凸镜,另一块是50英尺左右望远镜用的大型双凸透镜。在双凸透镜上放上平凸镜,使其平面向下,当把玻璃体互相压紧时,就会在围绕着接触点的周围出现各种颜色,形成色环。于是这些颜色又在圆环中心相继消失。
2、在压紧玻璃体时,在别的颜色中心最后现出的颜色,初次出现时看起来像是一个从周边到中心几乎均匀的色环,再压紧玻璃体时,这色环会逐渐变宽,直到新的颜色在其中心现出。
3、如此继续下去,第三、第四、第五种以及跟着的别种颜色不断在中心现出,并成为包在最内层颜色外面的一组色环,最后一种颜色是黑点。反之,如果抬起上面的玻璃体,使其离开下面的透镜,色环的直径就会偏小,其周边宽度则增大,直到其颜色陆续到达中心,后来它们的宽度变得相当大,就比以前更容易认出和训别它们的颜色了。
Ⅲ 求问关于牛顿环实验中曲率半径R误差传递公式推导
调焦时应从 下 往 上 调节。
R=(Dm²-Dn²)/4(m-n)λ
误差主要是直径D的测量,
先计算出:(Dm²-Dn²)的平均值
再计算出:各组(Dm²-Dn²)的数值 与 (Dm²-Dn²)的平均值 的偏离 Δ(Dm²-Dn²)
再计算出:Δ(Dm²-Dn²) 的平均值
由R的表达式推出误差传递公式,计算绝对误差∆R:
∆R=△(Dm²-Dn²) 的平均值/4(m-n)λ
Ⅳ 为什么两个偏振片的周期是三个偏振片周期的两倍
功过第一块偏振片的偏振光,其在垂直的方向上的分量为0了,所以再后再放第二块偏振方向与第一块垂直的偏振片,就出现了消光,但这时如果在之间插入了一块偏振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偏振片,经第一块偏振片后的偏振光,在中间偏通过第一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 / 8.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要转过的角度是
(A) 30°. (B) 60°. (C) 45°. (D) 90°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如果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明(暗)条纹间距变小;
(B)相邻明(暗)条纹间距增大;
(C)相邻明(暗)条纹间距不变;
(D)不能确定相邻明(暗)条纹间距变化情况;
3.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
(A)紫光; (B)绿光; (C)黄光; (D)红光
4.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 曲率半径为R在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板在中心恰好接触, 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 , 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k 的表达式为( )
(A) rk=. (B) 个偏振片后强度变为1/2,通过第二个偏振片(中间的偏振片)后,强度变成1/2*cos^2(a),a是第一个偏振片和中间偏振片的夹角.通过第三个偏振片后强度变为1/2*cos^2(a)*cos^2(90-a)=1/8*sin(2a)^2.最大值1/8.最小值是0.
作业帮用户 2016-11-21振片的偏振方向上的分量不为0,于是有偏振光透过中间偏振片,这些偏振光在最后一块偏振片偏振方向的分量也不为0,所以透过最后一块偏振片的偏振光也不为0.只是幅度已经很小了.最佳答案:波动与光学第5章光的偏振题解(邓新元)5.1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间成60°的偏振片,透射光强为I1。今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再...
Ⅳ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
2、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
牛顿环装置(其中透镜的曲率未知)、钠光灯(波长为589.3nm)、读数显微镜(附有反射镜)。
四、实验原理:
将一块曲率半径R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个光学平板玻璃上,使平凸透镜的球面AOB与平面玻璃CD面相切于O点,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所示,则在平凸透镜球面与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一个以接触点O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劈尖。当单色平行光束近乎垂直地向AB面入射时,一部分光束在AOB面上反射,一部分继续前进,到COD面上反射。这两束反射光在AOB面相遇,互相干涉,形成明暗条纹。由于AOB面是球面,与O点等距的各点对O点是对称的,因而上述明暗条纹排成如图所示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图样,在中心有一暗点(实际观察是一个圆斑),这些环纹称为牛顿环。
五、实验步骤
1、调整测量装置
(1)用眼睛在牛顿环装置上方观察,若环中心不是黑斑或黑斑偏离中部太远,可以轻轻对牛顿环框架螺钉进行调节(切勿用力过大,以免损坏透镜)。
(2)启动钠光灯,让读数显微镜上的45°反射片对着钠光灯,然后调节反射片的倾斜度(实验用的显微镜已装在物镜头上),使显微镜视场中亮度最大。
(3)将显微镜对准牛顿环装置正表面调焦,找到清晰的牛顿环,注意调焦时使物镜接近牛顿环装置(不要相碰),缓慢扭动调节手轮,使显微镜自下而上缓慢地上升,直到看清楚干涉条纹为止。
(4)轻轻地移动牛顿环装置的位置,使条纹中心大致对准叉丝,且当测微手轮转动移动叉丝时,叉丝与圆环相切。如叉丝倾斜可调节显微镜的目镜筒。调节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再动牛顿环装置。
2、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特征:
注意观察当环心暗纹和叉丝左右移动时条纹间隔的变化,并注意条纹级数的计算。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从环心(暗斑)开始,转动测微手轮。一边转动,一边数出暗纹的级数。例如,数到第m+2环后,反方向转动测微手轮,使十字叉丝交点对准第m条暗纹的中间,从显微镜的主尺和测微手轮上的游标刻度记下读数。
Ⅵ 牛顿环测曲率半径实验中的 △R怎么计算(不确定度)
相邻条文半径与径向距离的关系,测量数据是按照正态分布的,在给定置信系数的时候可以求出置信区间,这个置信区间就是不确定度。
曲率半径主要是用来描述曲线上某处曲线弯曲变化的程度,特殊的如:圆上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都是一样的故曲率半径就是该圆的半径;直线不弯曲 ,和直线在该点相切的圆的半径可以任意大,所以曲率是0。
圆形半径越大,弯曲程度就越小,也就越近似于一条直线。所以说,曲率半径越大曲率越小,反之亦然。
如果对于某条曲线上的某个点可以找到一个与其曲率相等的圆形,那么曲线上这个点的曲率半径就是该圆形的半径(注意,是这个点的曲率半径,其他点有其他的曲率半径)。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把那一段曲线尽可能地微分,直到最后近似为一个圆弧。
(6)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扩展阅读:
牛顿环仪是由曲率半径为R的待测平凸透镜L和玻璃平板P叠装在金属框架F中构成,如下右图所示。框架边上有三个螺钉H,用来调节L和P之间的接触,以改变干涉条纹的形状和位置。调节H时,螺钉不可旋得过紧,以免接触压力过大引起玻璃透镜迸裂、破损。
涉及蒸发薄膜的半导体结构中的应力通常来自制造过程中的热膨胀(热应力)。发生热应力是因为膜沉积通常在室温以上。在从沉积温度冷却至室温时,基板和膜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引起热应力。
当原子沉积在基底上时,由薄膜中形成的微观结构引起固有应力。由于原子穿过空隙有吸引力的相互作用,薄膜中的微孔产生拉伸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