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观察化学老师的实验装置

观察化学老师的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4-17 09:54:01

❶ 如下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市化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自创新装置。 图2的

(1)20
(2)O 2 ;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B

❷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装置省略)来替代相关的教材实验装置.先

A.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A错误;
B.氯气性质回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反应时有大量白烟,故B正确;
C.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C正确;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选A.

❸ 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及设计能力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要有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正确示教,准确示范,要让学生对实验保持浓厚兴趣的同时,在分组实验、第二课堂中有效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并且要及时总结,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8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8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各地陆续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见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作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做到万无一失。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问题;引燃的火柴杆的长度问题等。教师要亲自操作,切实掌握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观察化学仪器和装置;要观察化学实验操作(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要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要当作大事处理。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增设一些趣味实验,比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滴水着火”,“白花变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实验时,问学生“你自己想不想进行化学实验?”学生的回答震耳欲聋:“想”。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能在实验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积极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比如:化学实验中的爆炸,衣物腐蚀,人身伤害,实验失败等。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一些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从而使学生降低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老师方面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张实验报告单,把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预习时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填的需做实验才能完成。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结合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
“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能培养一批实验操作能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课堂”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列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科技活动时间及自由活动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样既能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也培养了一批实验操作能手,这些操作能手在分组实验中担任小组长,能够带动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开放实验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基本操作。第二阶段是气体的制取与物质性质实验等,第三阶段侧重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后小实验。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五、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遍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比如易错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拨打游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7)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振荡试管时用手臂振荡,而没有用手腕发力。
(9)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10)药品用量太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11)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对于以上易错操作,要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集中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对易错操作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次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讲实验,背实验,板书实验,也不能压缩实验内容和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杀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不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❹ 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该反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2H2O2

MnO2
.

❺ 某化学教师设计了如图趣味装置,用放大镜汇聚光后,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停止后,立即将硝酸铵加入试管中的

(1)U形管内左边液面先下降,后又上升;(2)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白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❻ 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2如下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1)由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酒精灯,③为集气瓶,④为水槽;故答案为: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多nO4

.

❼ 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

(1)有题目中的图形可知,甲:分液漏斗;乙:锥形瓶;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如果加一小团棉花,则一定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❽ 图1是教科书上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图2是我县化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B装置版内被酚酞溶液湿润权的纱布都能变红,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对比创新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要比A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短,从而可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除(2)中所述的优点之外,还具有“①用密闭的U型管来代替半封闭的烧杯来做实验,减少了因氨气挥发而对空气的污染,绿色环保.
②实验中所需的药品量较少,节约药品.”的优点,但无法实现“③能得出分子具有的所有性质.”故选:B;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运动越快;(3)B.

❾ 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氧气

(1)写方程式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配平方法是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固体与固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固体二氧化锰和液体过氧化氢溶液不需要加热,由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纯,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着气流带入导管;写方程式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配平方法是用观察法配平,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
(3)由于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如果氢气从长管进入时,由于氢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从短管直接就出去了,所以收集不到氢气,所以从短管进入.
故答案为:(1)2H2O2

MnO2
.

❿ 今年10月,我市化学教师在全省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竞赛上获大奖,如下实验是其获奖作品之一:实验装置:

(1)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能支持燃烧或氧化性
(2)分子能不断运动; 打开汽油瓶盖能闻到汽油的气味等;(答案合理即可)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探究新知识;环保;操作简单;趣味性;保护学生的健康(答案合理即可)

与观察化学老师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 浏览:555
重结晶与过滤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897
阀门锈死断怎么办 浏览:366
高铁动车上能带电动工具吗 浏览:110
三地画怎么加工设备 浏览:659
电动工具店铺牌子图片 浏览:566
计算机常见的辅助设备有哪些 浏览:189
机械杂质的危害有哪些 浏览:913
东莞市五金制品加工 浏览:373
甩手工具箱裂变宝贝 浏览:943
变电站保护及自动装置 浏览:318
设计捕小鱼的捕鱼装置 浏览:296
啤酒灌装设备哪里有 浏览:532
常纺机械怎么样 浏览:269
轴承基本额定负荷怎么计算 浏览:901
回收轴承电话多少 浏览:311
暖气进水阀门损坏归谁管理 浏览:113
华为rru是什么设备 浏览:229
机械表磁化为什么走的快 浏览:456
柴油车仪表盘obd是什么意思 浏览:54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