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创意救生装置设计

创意救生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17 06:55:30

❶ 假设某国外创意设计网站正在举办关于未来汽车的创意设计征集活动。请根据以下要点发挥想象写英语作文

gdfg第一篇 在未来的2030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车,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这种车叫万能车,因为它有很多特异的功能,所以叫它万能车,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万能车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变出你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想去旅行,车子上有一个屏幕,你直接输入你的指纹,再在上面输入“旅游”二字它就会自动显示出你旅游所需要的物品和路线。
还有你想有一个别墅的话就用同样的方法,不一会儿万能车就会变成一栋美丽而高档的别墅,那不只是一栋美丽而高档的别墅,而且里面有家具,都是名牌的,还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许多数不胜数的奇花异草,还有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花间唱歌跳舞。
如果你想去海底潜水的话,也同样输入指纹,然后输入“潜水”,万能车就会变成一辆潜水艇,潜水艇上有潜水装置和紧急救生装置,紧急救生装置在你有危险的时候会救助你,这样你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了。
万能车还能在你有危险的时候进行救援,比如在地震的时候万能车可以变成有保护屏和能发射激光的车,它会先用保护屏罩住我们再慢慢地开动,假如上面有东西坠落就发射激光,击碎坠物,我们就不会被坠物所伤,能够安全撤离;如果遇到水灾,万能车就会变成一艘潜水艇,既可以逃生也可以适时进行救援;如果遇到火灾,万能车可以变成飞机携带我们冲出火海……
还不止这些呢!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家们还在不停地努力研究,开发出更多先进适用的高科技产品,来造福人类。朋友们,让我们也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创造祖国的美好明天共同奋斗! 第二篇: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子呢?你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未来的汽车没有轮子,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在空中行驶。汽车里有一位向导——卫星导航系统。车子的玻璃能防紫外线,使人的眼睛不受到伤害。车子是靠压缩空气释放的反冲力把车子撑起来,再靠另外的压缩空气在尾部排出,汽车就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奔向前方。
未来的汽车速度非常快,一小时就能够跑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你让它开多少公里路,只要对汽车说一声,汽车就会按你的吩咐去做。
未来的汽车有许多先进的地方:汽车里有一样东西,能控制汽车的方向盘。你只要说一声到哪里,它就会自动带你去哪里。它会操纵方向盘,不用你操心。到了那个地方,汽车就会自动停下,然后,会自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提醒你已经到站了。
未来的汽车外形很漂亮。整辆汽车是黄色的。但是,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上面有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横线,搭配得很均匀。
汽车里有一件东西,能使汽车有隐形的作用。怎么样!未来的汽车神奇吧!相信你一定非常喜欢吧!

❷ 请问可以做一些什么简单又有创意的小发明呢

两用壶杯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我在玩耍时发现,在大口瓶的内盖上钻一个小孔,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钻两或三个孔时,瓶内的水就细细流出。我联想到市场上大量销售的液体包装瓶都是一次性的,浪费很大(如酒、奶、饮料等),于是就发明了两用壶杯。 我把装酒等液体的容器设计成杯子形状,分内外两盖,在内盖上钻两个小孔。使用时打开外盖,倾斜杯体,酒就会从孔中流出;堵住另一个小孔,酒就会停止流动。斟酒时很方便,酒喝完后容器可作杯子用。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6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6cle/show.asp?id=1906干湿双用抹布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2在学校里擦玻璃时既要干抹布,又要湿抹布。站在高处擦玻璃,为了换抹布,就得自己爬上爬下,或者请同学帮忙这多麻烦呐!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研究了一个新办法:中学生科技 http://www.llfxw.cn 在一个塑料袋底下各放一块抹布,用针线把它们的一个角,隔着塑料袋缝起来。把其中一块弄湿,另一块是干的。把塑料袋套在干抹布上,就可以用湿抹布了。要用干抹布,正好相反,把塑料袋翻到湿抹布上,就可以用干抹布了。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2充气式救生书包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894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于是,我就产生了发明一种能将学生的随身之物变成“救生圈”的想法。通过比较,我觉得在书包上想办法最可行。通过上网查询,我发现一个学生曾经发明过一种“救生书包”,把书取出,在书包内装入固体泡沫就可以当救生圈使用,不装书和泡沫时还可当衣服穿。我把查到的结果告诉给陈老师后,他提醒我:那种“救生书包”装书时不能救生,有点名不符实,应该想办法装书时也能救生,那就跟这个发明不同了。 中学生科技网 http://www.llfxw.cn每天一有空我就琢磨“救生书包”。一天,我看见商家把一个布袋用鼓风机吹起作广告,使本不占空间的布袋体积增大了很多。我心里一亮,救生书包可以用充气的方法来解决救生和装书难题。于是,我就在书包后部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空腔”,装入一个无收缩性的气球,吹足气后就使书包的体积增大了许多,把气排掉后,书包又变成了原来的形状。我把作品拿给老师看时,他们觉得很不错。 当我背上书包跳入河水中做落水试验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浮起来的是背部的书包,而人的面部却在水下。于是,我们对书包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借助救生衣的设计,利用充气的原理,在书包两侧设计了两个较小的“空腔”延伸到胸前,并在其内侧分别装入气囊,用带子将其固定在胸前,再次重复落水试验,我们成功了。 中学生科技网 http://www.llfxw.cn但目前的救生书包,不仅不美观,而且背起来也不舒适。于是我们又将两侧的气囊设计成可以折叠收拢并用拉链将其隐藏于书包内,使书包不仅能装书救生,而且不影响书包的外形,美观大方。为了操作方便,我又在废旧书包上拆下两个插卡,确定好长度并把它固定在胸前带子上。这样操作起来既简单又牢固。 救生书包如果批量生产,每个造价在原有的基础上不会超过15元。通过试验,可靠性好,而且操作方便。内容转载自中国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894

❸ 载人航天器要有怎样的应急救生装置

1983年9月27日,前苏联的拜克努尔航天发射场上,“联盟T-10A”宇宙飞船即将升空,就在起飞前瞬间,运载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发生了爆炸。眼看船毁人亡之际,火箭顶端的救生塔突然打开,把两名航天员弹射到1千米外的安全区,航天员死里逃生,这就是应急救生装置的功劳。

载人航天是项高风险的事业,从起飞、运行到返回地面,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险情。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进入太空以来,前苏联和美国已有14名航天员在航天活动中不幸遇难。因此,人们设计制造了一整套的应急救生装置,把拯救航天员的生命作为最重要的大事。这些装置包括弹射座椅、救生塔、分离座舱和载人机动装置等。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发射场情景,就是使用了救生塔内的弹射逃逸装置。

载人航天器在上升飞行阶段,一般使用弹射座椅或救生塔;在返回阶段,一般采用弹射座椅或分离座舱。在轨道上,则由一艘载人航天器去靠近出故障的航天器,并与之对接,最后把航天员营救出来;或者是故障航天器内的航天员乘坐载人机动装置离开,飞到另一艘载人航天器上去。

有了应急救生装置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很大保障。据称,目前载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已经提高到95%以上。

❹ 谁知道救生衣快速充气的原理

1)HS-BS2型
HS-BS型背心式手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前:如同一件背心穿在上,落水或在水中遇险时,拉开手动阀,2秒钟迅速充气,人体被浮上水面实现救生。救生衣上有吹嘴,也可吹气。HS-BS型背心式手动充气“气胀救生衣”遇险时拉开手动阀,钢瓶高压气体充入救生衣,背心的前胸和后背迅速气胀形成气囊,在水中能产生10公斤浮力将人体浮于水面。
2)HS-BZ2型
HS-BZ型背心式自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后: 背心的前胸和后背迅速气胀形成气囊,在水中产生10公斤浮力并自动将人体扶正,后倾45度面部朝上浮于水面,即便处于昏迷状态也可在水上正常呼吸等待救援。气囊上还配有3M反光带、求救哨、水电池灯以备求救之用。

HS-YX型小腰包式气胀救生衣:手动充气自动充气都有,比大腰包体积小很多更加袖珍方便,浮力可达到10公斤完全可以实现救生的目的。适合于沿海内河船上作业水上施工水上运动等。
1)HS-Y1型
2)HS-Y2型
3)HS-Y3型
4)HS-YZX1型
HS-YZ型腰包式自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前气囊折叠装在包里面,用尼龙带和插扣联接系在腰间,人员落水时自动阀浸水弹簧伸张打开充气阀,2秒钟迅速充气,气囊自动绷出包外将人体浮上水面。HS-YZ型腰包式自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后从腰包内崩出一个像围嘴似的长圆形气囊与腰包联接,把人体浮出水面,此时将气囊套在脖子上双手抱住,在水中产生16公斤浮力并自动将人体扶正,后倾45度面部朝上浮于水面。HS-YZ型腰包式自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前模特穿着很轻便,像一个小腰包用尼龙带和插扣联接系在腰间,人员落水时自动阀浸水弹簧伸张打开充气阀,2秒钟迅速充气,人体被浮上水面实现救生。
5)HS-YSX1型
HS-YS型腰包式手动充气“气胀救生衣”气胀前:像一个小腰包用尼龙带和插扣联接系在腰间。人员落水或在水中遇险时,拉开手动阀,2秒钟迅速充气,人体被浮上水面实现救生。

腰带式气胀救生圈像一根设计精巧的彩色腰带扎在腰间,水上运动或作业遇险,迅速充气成为救生圈置于腋下,既方便穿着又能有效救助生命,是水上运动、施工作业人员的最佳选择采用高强环保TPU复合面料,先进模具热合工艺,配备微型高压储气钢瓶及进口充气阀,成品符合检验认证国际海事组织SOLAS公约标准,经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

1)HS-01型 腰带式 手动阀 环形气囊 17克储气钢瓶
HS-01型手动充气“气胀救生圈”(充气救生腰带)气胀前:像一条5公分宽窄的彩色腰带,里面包裹着经巧妙折叠的环形气囊,气囊上装有手动或自动充气阀,阀体上安装17克高压储气钢瓶,里面装满二氧化碳气体,金属封口永远不会漏气,气囊是由210D尼龙复合TPU面料经高周波热合成形。在水上作业和运动时扎于腰间,不影响运动和操作。不幸落水或水上遇险时,用手拉开充气阀门,储气钢瓶高压气体迅速充胀环形气囊绷开布带变成救生圈,置于两腋之下,浮力超过9公斤,可以使120公斤以上的人员浮于水面,实现救生。

2)HS-02型 腰带式 自动阀 环形气囊 20克储气钢瓶
HS-02型气胀救生圈(充气救生腰带): 不幸落水时,自动充气阀是在手动充气阀基础上加装了水敏感元件和弹簧,穿着救生腰带落水时,阀体浸水水敏感元件迅速溶化弹簧伸张,顶针刺破钢瓶储气钢瓶高压气体迅速充胀环形气囊绷开布带变成救生圈,置于两腋之下,浮力超过9公斤,将人体浮于水面实现救生。HS-02型气胀腰带式救生圈使用高强环保TPU复合面料,采取先进模具热合工艺,配备微型高压储气钢瓶及自动充气阀,成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SOLAS公约标准,经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适用于海上施工、水上运动及沿海船舶。

❺ 全世界最小的防溺水救生手环 每年可拯救数十万人

设计不错,曾经见过介绍。

❻ 设计一款救生手环,游泳者一旦溺水,比如在水下50cm,20秒还没有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阀埂脆忌诒涣错惟氮隶力。
4、业主的信息反馈。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5、方案设计评审会。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6、扩初设计评审会。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7、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图的设计。
8、施工图预算编制。
9、施工图的交底 。
10、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❼ 应急救生漂浮装置的用途有哪些

漂浮装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撑人体,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溅落时脱离飞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员有相当的难度。统计数据表明,对落水者来说,最致命之处莫过于冷却。水之导热率为空气导热率的25倍。直接接触水时,人体散发的热量迅速地传给环境介质。在10℃的水中穿着湿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时间为1小时。若水温为4℃,则安全时间为10~20分钟;而水温在0℃上下时,则几分钟后就可能丧失意识。各国的研究人员依据实验数据认为,主动运动可在一定时间内补偿机体热耗损。但应想到,这会把人弄得精疲力尽。

人在水中的姿态(人体于垂直、水平或倾斜状态漂浮)也很重要。体位垂直时,身体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压,致血液循环恶化,导致机体更快地过冷。令人体处于水平状态则会使装置结构更为复杂。现有漂浮装置均系使人体保持倾斜姿态——倾角约45°。

充气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装置由二个浮漂,固定带及吊救绳索组成。

浮漂不工作时置封包内,占体积较小。应急使用时牵拉封包绳,封包一打开,浮漂即可充气。可用二氧化碳气瓶自动充气;也可用嘴吹气,带单向活门(吹气嘴)的橡胶吹气管即为此而设。

气瓶牵拉起动(充气)拉绳时,顶杆压在撞针杆上,撞针刺穿封口薄膜,为气体打开通向浮漂内部的通路。瓶内装二氧化碳约28克,浮漂充满时间为20~30秒。

浮漂用桔红色双面涂胶布制造。两个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约34千克。其工作压力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统总重量为1.5千克。

❽ 飞机弹射救生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原理,另求图

是这样。现代飞抄机飞行速度很快,袭在超过每小时500公里时,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速度跳伞的情况下,会使飞行员同后面的机翼、垂尾及一些飞机的结构件相撞导致死亡。这就引发了弹射救生装置——弹射座椅的出现。弹射座椅是利用弹射动力,把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的一种救生装置。现在采用的都是火箭弹射座椅穿破座舱盖,座椅上安装有一个破盖枪,把座舱玻璃打破或者在玻璃上布置微爆锁,把玻璃炸开,然后飞行员再出去。我国一些新型飞机也采用了这种舱盖弹射的模式,与英、美等国的现役救生装备水平基本相当。

❾ 应急救生装备包括哪些

应急救生装备包括漂浮装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装、通讯及信号装置、备用药品及营具。

应急救生漂浮装置

漂浮装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撑人体,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溅落时脱离飞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员有相当的难度。统计数据表明,对落水者来说,最致命之处莫过于冷却。水之导热率为空气导热率的25倍。直接接触水时,人体散发的热量迅速地传给环境介质。在10℃的水中穿着湿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时间为1小时。若水温为4℃,则安全时间为10~20分钟;而水温在0℃上下时,则几分钟后就可能丧失意识。各国的研究人员依据实验数据认为,主动运动可在一定时间内补偿机体热耗损。但应想到,这会把人弄得精疲力尽。

人在水中的姿态(人体于垂直、水平或倾斜状态漂浮)也很重要。体位垂直时,身体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压,致血液循环恶化,导致机体更快地过冷。令人体处于水平状态则会使装置结构更为复杂。现有漂浮装置均系使人体保持倾斜姿态——倾角约45°。

充气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装置由二个浮漂,固定带及吊救绳索组成。

浮漂不工作时置封包内,占体积较小。应急使用时牵拉封包绳,封包一打开,浮漂即可充气。可用二氧化碳气瓶自动充气;也可用嘴吹气,带单向活门(吹气嘴)的橡胶吹气管即为此而设。

气瓶牵拉起动(充气)拉绳时,顶杆压在撞针杆上,撞针刺穿封口薄膜,为气体打开通向浮漂内部的通路。瓶内装二氧化碳约28克,浮漂充满时间为20~30秒。

浮漂用桔红色双面涂胶布制造。两个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约34千克。其工作压力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统总重量为1.5千克。

充气式救生船:用于溅落时拯救宇航员,以涂胶绸料制成,充以二氧化碳气或空气。气瓶放在船体上的专用袋子里,其容积为0.4升。

为了便于容纳落水者及增加稳定性,船尾直径较船头大,同时也宽敞一些。

左舷备有手风箱,必要时可用它补气。风箱借橡胶管装在船体上,不能取下来。

为了使救生船稳定,船尾下面粘有压舱水袋。船体外廓为1890毫米×960毫米×255毫米,质量3.5千克,载重100千克。船体充满时间为3分钟;工作压力不大于15.5千帕(0.15千克力/厘米2)。

海上救生服

海上救生服用于拯救遭遇事故而被迫离机漂浮的乘员。

海上救生服应保证在海浪(4~6级)中能保持方便而稳定的仰卧体姿,同时头部略微露出海面。其正浮力不低于25~35千克。

救生服衣料在海水及±50℃范围内变温的作用下应保持稳定性。救生服通常在腕部及颈部密封。由于密封不严而进入衣内的水量不得超过0.8~1.2升。

衣内只要存在不大的余压即可提高其热防护性能。用吹气嘴周期性地补气可使余压值达1~1.5千帕(100~1.50毫米水柱)。

漂浮者身上衣服的表面温度很快就与环境温度拉平。故水温为O℃,皮温为32℃的情况下,温差将为32℃。

前苏联宇航员采用的海上救生服,其基本组成部分为:防水衣体(连身式工作服)、软帽、密封手套、漂浮气领、毛皮袜。

防水衣体由双层涂胶绸料制成。裤管上连有橡胶鞋,颈部密封借助橡胶帘实现。衣上有穿脱衣襟,借掩襟密封。软帽用3毫米厚的海绵橡胶制造。可脱式三指密封手套系涂胶针织品制成。

漂浮气领(枕头及浮漂两个),粘在衣体上。充满时约可提供浮力300牛;衣体损坏时浮力不少于100牛。衣体入水后,水压将其中空气挤入气领,使之充满空气。必要时可用吹气嘴补气。

海上救生服质量约为3千克(防水衣体及信号设备2.5千克,三指密封手套0.4千克;鞋垫0.1千克);腕套及橡胶帘12小时允许进水总量不得超过1升。

苏制海上救生服穿在现有成套装备(衬衣、飞行服、保温服)的外面。装备的热阻约为0.4米2开/瓦(2.6克裸)。

全压服可当海上救生服使用。全压服衣体是气密而不透水的,全压服上的附件均有防水措施。

服装配套

制造出在-50~+50℃温度范围内能保证人类最起码生存条件的万能服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宇航员是用配套服装装备起来的,其中包括:衬衣、飞行服、保温服和帽子、海上救生服、毛皮袜、丝袜和针织手套。

衬衣和飞行服供座舱内温度在20℃下的正常飞行条件下使用。温度降低时可穿上保温服,保温服平时存放在便携式用品箱里。应急条件下,为防备寒风雨雪的侵袭可将海上救生服罩在飞行服和保温服外边。

极端的低温下必须利用手边的一切手段御寒(降落伞伞衣、用雪做的掩蔽部、篝火等等)。

通讯及信号设备

通讯设备为无线电台和伸缩天线,用来与营救飞机联系和发出遇难信号。电台由两部分组成——收发报机和电源,二者以电缆相连。电台以单一的固定频率与飞机上电台联系。飞机在1千米高度飞行时,覆盖范围不少于15千米。整套设备总质量在3.5~4千克。

信号设备包括:光信号镜、哨子、荧光染色剂(用于海水和积雪染色)。

宿营装具

宿营装具含固体燃料、防风火柴、罐头起子、防蚊头网、海水淡化剂、太阳能蒸馏器、带套水瓶、渔具、手枪和子弹、灯具、备用药品和钢锯。

时下已知,海水淡化剂的作用原理是某些物质(沸石、离子型树脂)具有吸附海水中盐类(3~4克/升至35克/升)的能力,因为海水中的盐类对人的机体有破坏作用,所以要淡化它。1片海水淡化剂可淡化4升海水。

❿ 人们根据鲨鱼的特性发明了救生圈,类似的例子还有什么

这是仿生学,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列举几个: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蜘蛛和装甲 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阅读全文

与创意救生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 浏览:555
重结晶与过滤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897
阀门锈死断怎么办 浏览:366
高铁动车上能带电动工具吗 浏览:110
三地画怎么加工设备 浏览:659
电动工具店铺牌子图片 浏览:566
计算机常见的辅助设备有哪些 浏览:189
机械杂质的危害有哪些 浏览:913
东莞市五金制品加工 浏览:373
甩手工具箱裂变宝贝 浏览:943
变电站保护及自动装置 浏览:318
设计捕小鱼的捕鱼装置 浏览:296
啤酒灌装设备哪里有 浏览:532
常纺机械怎么样 浏览:269
轴承基本额定负荷怎么计算 浏览:901
回收轴承电话多少 浏览:311
暖气进水阀门损坏归谁管理 浏览:113
华为rru是什么设备 浏览:229
机械表磁化为什么走的快 浏览:456
柴油车仪表盘obd是什么意思 浏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