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烧碱装置生产工艺设计

烧碱装置生产工艺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14 10:49:25

❶ 氯碱的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74号
为遏制氯碱行业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氯碱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条件为依据。
附件: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日
附件:
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
为促进氯碱行业稳定健康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有序发展、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提出以下准入条件。
一、产业布局
(一)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环保、运输条件,并符合本地区氯碱行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搬迁企业外,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和与其相配套的烧碱项目。
(二)在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水路干线两侧,及居民聚集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卫生产品、精密制造产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所规定的环保、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和烧碱生产装置。
二、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为满足国家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实现合理规模经济,新建烧碱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老企业搬迁项目除外),新建、改扩建聚氯乙烯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
(二)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其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吨/日及以上。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规模必须达到1000吨/日及以上。鼓励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配套建设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生产装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三)新建、改扩建烧碱生产装置禁止采用普通金属阳极、石墨阳极和水银法电解槽,鼓励采用30平方米以上节能型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扩张阳极、改性隔膜、活性阴极、小极距等技术)及离子膜电解槽。鼓励采用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替代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鼓励干法制乙炔、大型转化器、变压吸附、无汞触媒等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技术的开发和技术改造。鼓励新建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三、能源消耗
(一)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标准
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指标包括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其准入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准入值
产品规格
质量分数(%)
综合能耗准入值
(千克标煤/吨)
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准入值
(千瓦时/吨)
≤12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离子膜法液碱≥30.0
≤350
≤360
≤370
≤2340
≤2390
≤2450
离子膜法液碱≥45.0
≤490
≤510
≤530
离子膜法固碱≥98.0
≤750
≤780
≤810
隔膜法液碱≥30.0
≤800
≤2450
隔膜法液碱≥42.0
≤950
隔膜法固碱≥95.0
≤1100
注1:表中离子膜法烧碱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准入值按表中数值分阶段考核,新装置投产超过36个月后,继续执行36个月的准入值。
注2: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准入值,是指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 A/m2的执行标准。并规定电流密度每增减100 A/m2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减增44千瓦时/吨。
(二)现有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标准
现有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包括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其限额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现有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产品规格
质量分数(%)
综合能耗限额
(千克标煤/吨)
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额
(千瓦时/吨)
离子膜法液碱≥30.0
≤500
≤2490
离子膜法液碱≥45.0
≤600
离子膜法固碱≥98.0
≤900
隔膜法液碱≥30.0
≤980
≤2570
隔膜法液碱≥42.0
≤1200
隔膜法固碱≥95.0
≤135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额值,是指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的执行标准。并规定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减增44千瓦时/吨。
(三)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电石消耗应小于1420千克/吨(按折标300升/千克计算)。新建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乙烯消耗应低于480千克/吨。
(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设热电联产、开展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安全、健康、环境保护
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装置必须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和有资质单位组织的环境、健康、安全评价,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规范和标准,并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汞触煤、废汞活性炭、含汞废酸、含汞废水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严格监控。
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必须要有电石渣回收及综合利用措施,禁止电石渣堆存、填埋。
五、监督与管理
(一)按照国家投资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管理,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安全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土地使用、项目备案或核准管理。
(二)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投资、土地、环保、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照本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在达到准入条件之前,不得进行试生产。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应责令限期整改。
(三)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提供土地,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安全许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环保审批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电力供应单位依法停止供电。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决定撤销或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四)各省(区、市)氯碱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氯碱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六、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氯碱生产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氯碱行业发展情况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进行修订。

❷ 盐化工的生产模式

纯碱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四硼酸钠)、红矾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日用玻璃制品、肥皂、平板玻璃、硅酸钠(包括偏硅酸钠)、合成洗衣粉、三聚磷酸钠。
中国现有纯碱生产企业52家,生产能力在1400万t/a左右,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04年中国纯碱产量1266.8万吨,比2003年增长将近15%;进口纯碱19.7万吨,比2003年下降34.6%;出口纯碱143万吨,比2003年增长13.9%;表观消费量达到1143.5万吨,比2003年增长13.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纯碱消费国。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纯碱行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中国要新增1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2005年底,中国纯碱生产能力可能达到1500万吨/年。
中国纯碱工业在发展中已呈现出良好的品牌效应,生产集中度高。天津碱厂、青岛碱业、海化集团、唐山三友、连云港碱厂、大化集团、江苏华源、杭州龙山、成都玖源、湖北双环、自贡鸿鹤这11家大企业的产量之和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
全球共有三种纯碱生产方法,即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这三种方法中国都有,其中氨碱法占52.5%,联碱法占40.2%,天然碱法占7.3%。如此齐全的生产方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提高了竞争能力。
中国纯碱工业起步较早,曾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近20年来,中国对老碱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于80年代末期建成潍坊、唐山和连云港三大碱厂;于90年代初期建成吉兰泰和南方两个中型厂。老厂改造和新厂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中国自行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引进了部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使中国纯碱工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型碱厂的技术装备水平朝着先进、大型、高效和节能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纯碱产品品种齐全,质量高。中国目前有普通轻质纯碱、低盐轻质纯碱及普通重质纯碱、低盐重质纯碱和食品碱等品种,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出口的需要。中国纯碱质量标准是等效采用英国BS3674-1981标准,属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中国纯碱工业在产品质量、数量、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部分工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纯碱工业存在的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面对全球性纯碱市场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中国纯碱工业将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国内市场将要求纯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无论从满足国内市场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都必须把中国纯碱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要求中国纯碱工业要不断实行技术进步,练好内功,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⒈提高纯碱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扩大重质纯碱尤其是低盐优质重灰的产量;
⒉解决好纯碱生产过程中废液废渣的综合利用:
⒊降低原材料动力消耗及成本;
⒋全面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国内,中国纯碱企业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稳定国内市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尽量减少进口量。将纯碱化工和下游化工相结合,加快下游产品的发展,从而带动中国纯碱工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纯碱企业应优化生产,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大型化、自动化设备。由于低盐优质重碱质量好,使用方便,包装运输费用低,使用无粉尘污染,已成为纯碱工业的发展方向 。 中国各氯碱企业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个。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10余个品种,近几年中国不少氯碱企业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逐步取代以煤焦油、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路线,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科技精细化工氯产品,如高分子化合物及氯化聚合物(聚氯乙烯、氯化橡胶、聚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化合物(环氧氯丙烷)、光气系列产品(光气、双光气、三光气)、甲烷氯化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氯中间体(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亚砜)等。
中国有近200家烧碱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2004年总产量达1060.3万吨,比2003年增长13.6%;2004年进口9.1万吨,比2003年下降12.9%;2004年出口34.3万吨,比2003年下降8%;2004年表观消费量达1035.1万吨,比2003年增长14.2%。
中国主要烧碱生产企业包括上海氯碱、天津大沽化工、锦化化工、齐鲁石化、天津渤海化工、浙江巨化、宜宾天原、山东沂州水泥、沈阳化工股份、自贡鸿鹤化工、南宁化工股份、山东恒通化工、泰兴新浦化学、天津市汉沽区北方化工厂、潍坊亚星化学、山东德州石油化工总厂、山东大成农药、新疆中泰化学、巴陵石化、江苏扬农化工、江苏安邦电化、济宁中银电化、广州昊天化学、乐平电化高科、北京化二、无锡格林艾普、江苏江东化工、太原化工股份、福建东南电化、青岛海晶化工、四川金路树脂、山东滨化集团、江苏梅兰化工、济宁中银电化、江苏安邦电化等,上述企业2004年烧碱产量都在10万吨以上。
中国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能力占烧碱总生产能力的30%以上。由于中国聚氯乙烯树脂年生产装置能力的不断扩大,企业也配套扩建烧碱装置。中国新上烧碱装置多采用技术先进的离子膜法工艺,预计到2005年,中国离子膜烧碱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t/a以上,其产量将占全国烧碱总产量的35%以上。

❸ 沧州化工的企业规模

河北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化工生产经营为主的大型综合经济实体。位于沧州市临港工业园区,临近原盐和原油生产基地,东距黄骅港18公里,南接石黄高速公路,北依京津、津浦铁路、神黄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现拥有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沧井化工有限公司、中捷盐场及其它子公司共十一家成员企业。员工总人数4000人,其中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00人,占地面积8.28万亩,公司总资产达100亿元。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为:烧碱8万吨/年(其中离子膜烧碱4万吨/年),PVC树脂70万吨/年(含在建40万吨),液氯2.2万吨/年,盐酸3万吨/年,原盐30万吨/年,水泥40万吨/年,苦咸水淡化2万立方米/日。另外还有塑料制品、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工程安装、进出口贸易、信息咨询、软件开发和广告业务等。沧化集团一直注重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套国产化离子膜烧碱装置就是于93年诞生在沧化集团,同年被化工部领导誉为高速度、低投入的国产化样板工程,顾秀莲部长还亲自题词祝贺。该工艺摆脱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被誉为中国化工史上的“里程碑”。沧化集团作为沧州市首家利税超亿元企业和首家上市公司,已连续16多年保持了河北省利税超千万元大户,并跻身于“中国五百家重点企业”和“全国百家最大化工企业”行列。被河北省授予“经济效益好、社会贡献大”企业、“科技先导型企业”和“河北省三十家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且获得沧州市“特别企业”称号。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河北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品种最多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和省内最大氯碱生产企业。
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化工”作为集团最大控股子公司,于96年6月26日成功在沪上市。沧化集团作为沧州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2006年,占地15万平方米的沧州沧骅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PVC装置、40万吨VCM装置投入运行,12万吨CPL项目同时包括16.5万吨硫酸铵、20万吨醋酸及5万吨醋酸乙烯等装置即将动工,沧化集团5万吨液体化学品码头及相应灌区设施即将建成。
目前沧州已成华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沧化集团拥有自行设计建设的我国第一套国产化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的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23万吨/年中国首家“联合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装置,该套装置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五”期间,沧化集团将完成40万吨/年聚氯乙烯树脂新建工程,总体产能达70万吨/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实现利税10亿元/年,成为亚太地区深具影响力的PVC制造商。

❹ 烧碱 氯碱

化学名称:氢氧化钠
分子式:NaOH 分子量:39.997
物理化学性质:本产品属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常温下30%的烧碱为液体。与酸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腐蚀金属,浸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
用途:广泛应用于洗涤剂、肥皂、造纸、印染、纺织、医药、染料、金属制品、基本化工及有机化工工业。

氯碱工业生产原料及工艺:主要是盐水通过电解,就是粗盐NaCl溶解在水里,加入NaCO3,NaOH等除去
粗盐中的Ga离子和Mg离子,通常NaCl浓度达到315g/l以上326以下,再通过预热温度达到75到85摄氏度。
然后直流电通过电解槽,电解,阴极产生H2,阳极产生Cl2;出来的电解液就是NaOH溶液了,然后根据需要
要蒸发到需要浓度。
产生的NaOH溶液就按需求方需要的浓度卖出,产生的H2和Cl2一般卖出一些,但一般氯碱都有一些附加后期
工厂,用来生产聚氯乙烯,还有漂白粉,就是自产自购。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从形态上可分为液体烧碱(简称液碱) 和固体烧碱(简称固碱) 两种,而从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上又可分为30%液碱、32 %液碱、42 %液碱、45 %液碱、50 %液碱等和73 %固碱、95 %固碱、96 %固碱、99 %固碱、99. 5 %固碱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电力等部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烧碱主要生产国(2004年烧碱年产能力1196万吨) ,商品量略有剩余,每年出口30多万t烧碱供应国际市场。

国内烧碱生产与市场现状

1、烧碱生产与产量

全国共有190多个烧碱生产企业,遍布国内30 个省、市、自治区。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大都依靠进口的缺点,因此产品的竞争力弱。近几年,随着企业间兼并、重组及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烧碱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共有20 多个企业 。

2003年国内共有190 家企业生产烧碱,平均产量为4.94 万t,其中:10万t以上的有24 家,合计产量为397。14 万t,占42%。2004年10月底,全国已形成烧碱年产能力1196万吨,2004年实际增加产能174万吨,受电力、原盐供应紧张影响,新增产能不能全部达产,2004全年实际增加产量约105万吨。预计2005年将达1400 万tPa,到2005 年下半年增产幅度会趋平稳,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共91家,将新增产能633万吨(含规划项目128万吨/年)。

目前市场消费结构及比例烧碱的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化工、纺织,这三大行业每年消费的烧碱量约占总量的76 % ,其余领域包括医药、冶金、军工、环保等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耗碱行业的发展也发生很大变化,轻工、纺织行业呈下降趋势,医药、精细化工、环保等新兴行业发展较快。

2、烧碱进、出口情况及表观消费量

进出口方面目前由于国内企业缺乏大型液碱贮运设施,国内烧碱的出口量并不大。液碱出口量较大的企业是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石化股份公司氯碱厂,固、片碱出口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四川。近几年我国烧碱进口量、出口量和表观消费量见下表。

近几年我国烧碱进口量、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

年份 产量万t 进口量万t 出口量万t 库存万t 表观消费量万t 表观消费量增长率P%
1999 年 572 2. 40 22. 00 20 532.00 —
2000 年 667 2. 59 17. 50 10 642.00 20. 68
2001 年 738 1. 69 41. 05 8 690. 63 7. 50
2002 年 827 11. 48 37. 85 15 785. 63 14. 38
2003 年 939 10. 53 37. 30 17 895. 23 13. 40

2004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GDP增长率达到9.5%,根据中国石化协会的统计,烧碱的表观需求量同比增长14.2%。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地氯碱发展不均衡,氯碱下游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对氯气需求旺盛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在企业做大、做强思路的指导下,近几年国内烧碱产量迅速增加,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资本投资氯碱行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氯碱投资热潮。

总的看来,目前在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我国烧碱市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价格相对稳定,波动不大,每年虽出口部分烧碱以缓解国内市场,但今后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存在。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趋向于国际化,亚太地区过剩的烧碱开始寻找出路,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耗碱项目的引进与开发、世界加工工厂的优势以及PVC 等耗氯产品需求旺盛的强劲带动下,烧碱产量迅速提高,市场容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3、烧碱市场走势分析

近几年全球烧碱总体走势平稳,价格起伏不大;2000 年国内市场供求平衡,价格稳定。进入2001年,国际市场逐渐回升,尤其是受欧洲市场的拉动,国内烧碱出口呈现良好态势,出口量为41. 05 万t ,达历史最好水平,国内烧碱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到2002 年,氯碱企业纷纷扩产,市场投放量大幅增加,产品供大于求,致使价格快速下滑,6月份跌入谷底,之后又开始反弹,美国九·一一事件的发生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 烧碱市场相应受挫。2003 年国内、国际市场低迷,直至下半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并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烧碱市场才走出低谷。近期,由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复苏,烧碱价格快速上涨。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烧碱需求疲软,价格低迷,但2004年国内市场烧碱价格逐步攀升。一季度受春运影响,价格先是惯性下滑,后止跌企稳;二季度随着下游需求回升,价格先触底反弹,后小幅波动;2004年下半年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新高。
市场预测与发展分析

1、2005年烧碱市场预测

预测2005年国内市场烧碱销量将继续增加

一是在下游行业中,氧化铝、粘胶纤维、造纸、染料等主要耗碱行业将延续旺盛的需求态势。据预测,全国烧碱消费总量,2005年为1051万吨,2006年为1150万吨,2007年为1255万吨,2008年为1367万吨,2009年为1485万吨,2010年为1611万吨。

二是受运输制约,液碱区域市场特征明显。目前使用的液碱汽车槽车运输能力已减少50%以上,预计靠汽车运输的用户液碱用量将萎缩。公路运输紧张局势,又会影响到水运、铁运,使运输费用全面提升,从而促使液碱呈明显的区域市场特征。

三是从经济运行趋势分析,水、电、气、煤、原盐资源紧张状况今年难改,能源和原材料将继续紧缺,价格也将居高不下。预计2005年纯碱耗盐1393万吨,烧碱耗盐1184万吨。从原盐产能看,是大于需求的。但由于海盐要到中春才能收盐,加上有些海盐产区受灾以及有些项目在下半年投产,目前存在蓄意储盐现象。因此,在原盐形成能力前,今年上半年,仍将暂时出现盐产品供应紧张局面,原盐价格也将保持高位,进口盐用量将加大。原材料价格在2005年延续涨价态势,烧碱生产部分利润将被原材料涨价因素蚕食,综合收益将出现回落。

四是烧碱与氯气的平衡问题始终是氯碱工业发展的恒定矛盾。电解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0.88∶0.025)同时产出烧碱和氯气、氢气,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结构不一定符合烧碱和氯气的供给结构,因此出现了烧碱和氯气的供需平衡问题。由于液氯及其衍生物是氯碱企业的利润源泉,氯产品市场波动会直接牵动烧碱价格起伏和装置开工情况。

五是隔膜电解槽技改后,产量将增加。全国隔膜碱产量占烧碱总产量的67%左右。目前有许多氯碱企业采用扩张阳极改性隔膜技术,生产电流由47千安提高到53千安,每吨隔膜碱可节电70~140千瓦时,产量提高10%左右,预计2005年全国可增产近百万吨烧碱。
2、烧碱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烧碱作为高耗能的基础化工原料,受经济增长周期的影响很大,需求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从目前的投资状况看,全球范围内产品过剩和产品同质化趋势使烧碱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企业在得到氯的同时,又为烧碱的出路积极寻找对策,跨国化工巨头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走规模化之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员,中国的氯碱将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眼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及市场竞争,成为我国氯碱企业的重要工作。未来的烧碱市场会呈现以下特点。

(1)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烧碱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预计2006 年中国烧碱生产能力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大烧碱生产国。近期大批化工巨头开始加大对华直接投资,全球化工基地的转移将会刺激国内烧碱消费量的增长,但生产能力增加过快会造成产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及分工,快速进入国际化市场,寻找稳定的客户资源,积极积累开发国际市场的经验,成为烧碱销售的重要战略。

(2) 区域化趋势

各地氯碱企业的发展、行业调整的变化、地区投资的发展、物流成本的影响,使得作为液体产品的烧碱的销售区域化明显,各地区价格差异明显,在区域市场内,各企业都将会加速培育自己的优势市场,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3) 市场供需压力大

随着新建、扩建烧碱生产装置的陆续投产,预计2005 年全国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1 400 万tPa ,过快的增长使产品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掉。而且随着PVC 等耗氯产品的发展,迫使烧碱产量急速增加,市场压力更大。

(4)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是企业竞争的重要途径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氯碱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先进技术(如制离子交换膜的工艺) 还掌握在少数跨国企业手中。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主要在于成本的竞争,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5) 能源、原材料对烧碱的影响日趋重要

能源及原材料是影响烧碱市场的两个主要因素。原盐是烧碱生产的主要原料,占成本的17 %。同时,氯碱行业属高耗能行业,每生产1 t 隔膜碱耗电2 580 kW·h ,占成本的81 %;生产1t 离子膜碱耗电2 319 kW·h ,占成本的62 %。石油、原煤、原盐的供应及价格的走势将影响烧碱的产需。

❺ 当前世界氯碱生产最高水平的离子膜法制烧碱装置是什么

工业制法
工业上生产烧碱的方法有苛化法、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三种。
苛化法
将纯碱、石灰分别经化碱制成纯碱溶液、石灰制成石灰乳,于99~101℃进行苛化反应,苛化液经澄清、蒸发浓缩至40%以上,制得液体烧碱。将浓缩液进一步熬浓固化,制得固体烧碱成品。苛化泥用水洗涤,洗水用于化碱。
Na2CO3+Ca(OH)2= 2NaOH+CaCO3↓
隔膜电解法
将原盐化盐后加入纯碱、烧碱、氯化钡精制剂除去钙、镁、硫酸根离子等杂质,再于澄清槽中加入聚丙烯酸钠或苛化麸皮以加速沉淀,砂滤后加入盐酸中和,盐水经预热后送去电解,电解液经预热、蒸发、分盐、冷却,制得液体烧碱,进一步熬浓即得固体烧碱成品。盐泥洗水用于化盐。
2NaCl+2H2O[电解] = 2NaOH+Cl2↑+H2↑
离子交换膜法
将原盐化盐后按传统的办法进行盐水精制,把一次精盐水经微孔烧结碳素管式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再经螫合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精制,使盐水中钙、镁含量降到0.002%以下,将二次精制盐水电解,于阳极室生成氯气,阳极室盐水中的Na+通过离子膜进入阴极室与阴极室的OH生成氢氧化钠,H+直接在阴极上放电生成氢气。电解过程中向阳极室加入适量的高纯度盐酸以中和返迁的OH-,阴极室中应加入所需纯水。在阴极室生成的高纯烧碱浓度为30%~32%(质量),可以直接作为液碱产品,也可以进一步熬浓,制得固体烧碱成品。
2NaCl+2H?O= 2NaOH+H?↑+Cl?↑

❻ 急1!急!急!!!!!!

关于中国机械传统的记述和传说长期流传于世,引起了历代擅长技术者和文人的注意和好奇。三国时期的马钧曾再度发明前人的指南车、翻车,明末的王徵试图复原指南车、木牛流马等。王祯撰《农书·农器图谱》,薛景石撰《梓人遗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了他们所了解的机械。艺术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留存下来。比如,五代《闸口盘车图》仔细绘制了水磨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都城汴梁(今开封)的船舶、车辆、桥梁等技术。

中国古机械较早地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1909年起,格里(Giles)、摩尔(Moule)、朗基斯特(Lanchester)等人先推测过指南车的传动机构[1](P5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历史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和文博专家开始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献研究和专题研究。1925年,张荫麟翻译了英国人摩尔的论文《宋燕肃吴德仁指南车造法考》,且撰写了《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刊载在《清华学报》上。1935年,刘仙洲在清华大学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史料》,初步整理了汉语古籍中关于机械的记述。王振铎则根据古文献的记载,试图复原古代的机械装置。1936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汉张衡候风地动仪制法的推测》,并在北平研究院复原指南车、记里鼓车[2](P63)。这些早期的工作开创了中国机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年以后,科学技术史在中国成为一项有组织的事业,实现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刘仙洲、王振铎的工作代表了机械工程史的学术水平[3](P36)。

1950-1960年,刘仙洲开展了机械原动力、计时器、齿轮、凸轮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基于这些研究,他撰写了通史性著作《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4](第一编)和《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展史》[5],初步勾画了中国机械技术发展的大致脉络。书中收入了关于耧、辘轳、独轮车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后来,刘先生曾组织学者从2万余种古书中查找古机械的线索和记述,留下了大量的卡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学者对这些的资料进行了整理。

复原是古代机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王振铎等长期从事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和复原。在文献分析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原了地震仪、指南车、记里鼓车、水运仪象、水排等机械装置,其主要成果收入他的文集《科技考古论丛》[6]。

英国李约瑟(Joseph Needham)注意从东西方文明的比较这一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的机械和技术传播,同时探讨机械技术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他参考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王铃的协助下撰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7]。该书初版于1965年,后被翻译成日文和中文,是国外学者了解中国机械技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窗口[8]。

在刘仙洲之后,机械工程史的专题研究和调查工作仍有进展。同济大学陆敬严在古代兵器和其他机械装置的复原研究以及立轴式风车等传统机械的调查方面均有新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研究,西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秦陵铜车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全国的科技史家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时,陆敬严、华觉明等学者,编著了该丛书的机械卷[9]。该书继承了刘仙洲、王振铎等中国学者的思路,适当参考了李约瑟和其他学者的著作,在技术内容和构造原理分析方面均有进展。

刘仙洲、王振铎、李约瑟、陆敬严和华觉明等所撰写的专著主要基于古籍的记载、考古资料和部分传统机械的调查资料。未来的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研究还可以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发掘、整理和解读明清时期汉文典籍和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文献中的史料;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开展科技考古研究;第三,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现存的传统机械,探讨它们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第四,开展技术的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有连续的文化传统,保留了繁浩的古籍。有关古代机械的记载,散见于多种体裁的典籍之中。然而,关于技术的文字记述或绘图大多过于简略,时常仅有只言片语,甚至找不到任何记载。考古发现能够提供某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其内容显然是有限的。多数古代机械的制作材料是木、竹等不易长期保留的材料,只有少数零件是用石头和金属制作的。这使得我们在考古资料中很少有机会找到结构比较完整的机械。像古代车辆和铜车马这样的发现毕竟是少数。

二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史的价值及作用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是世界机械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讨论中西科技交流与比较问题时曾指出:“有少数几种基本技术曾经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朝四面八方传播,……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这里包括:(1)龙骨车;(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3水排;(4)风扇车和簸扬机;(5)活塞风箱;(6)平放织机(它可能也是印度的发明)和提花机;(7)缫丝、纺丝和调丝机;(8)独轮车;(9)加帆手推车;(10)磨车;(11)拖重牲口用的两种高效马具,即胸带和套包子;(12)弓弩(13)风筝;(14)竹编蜒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17)游动的常平悬吊器;(18)弧形拱桥;(19)铁索吊桥;(20)河渠闸门;(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包括防水隔舱、高效率空气动力帆和前后索具(22)船尾的方向舵;(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24)罗盘针,先用于看风水,后来又用于航海;(25)纸、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26)瓷器。所有这些例子有一种共同之点,这就是它们在中国应用的时期,确实早于它们在世界其他部分出现的时期。有时甚至要早得多。”[10](P545)李约瑟博士列举的这些实例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发明或相关的技术成果,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机械技术成果不仅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且在世界机械史乃至科技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低估的。

中国机械史的历史价值还表现在传统机械工程技术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在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因而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大量发明、革新及其推广应用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样,机械在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纺织等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械技术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和精良武器与军事装备的制造都要依赖先进的机械技术。中国古代在天文观测方面能够取得许多重要成就,与先进天文仪器的作用密不可分,而众多先进天文仪器的出现则反映了中国古代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达。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网络全书,其中讲述机械技术的内容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也说明机械技术在古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传统机械技术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之中,机械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丰富了古代的社会生活,而且成为推动古代不同领域科技发展的有力工具。

1. 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在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因而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农业机械方面的大量发明、革新及其推广应用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

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很多,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战国时期,农民重视使用肥料,还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那时候,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耽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2. 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年。春秋晚期晋国曾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颁布。战国时期,铁矿山达到30多处。那时候,煮盐业、纺织业和漆器业都有显著进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场的生产面貌。介绍了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排除瓦斯;纺织业的提花机等。这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3. 在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纺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国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他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免除了水灾,灌溉了农田。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桥的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轻急流对桥身的冲击。隋朝著名的建筑师宇文恺设计了隋都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并指导了两座城市的营建。到了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的海船装有罗盘针,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都能辨识方向。南宋时,指南针传到欧洲,为欧洲的航海家进行环球航海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4. 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技术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和精良的武器与军事装备的制造都要依赖先进的机械技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3世纪、14世纪,火药和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到了元朝,大型的金属管形火器“火铳”,在军事上很受重视。蒙古西征时,多次使用火药武器攻打中亚和波斯的城市。在战争中,阿拉伯人学会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

三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现实意义

中国机械史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是中国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机械的技术成果是我国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因此中国古代机械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机械技术在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直占据核心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一般以机械技术的重要成果作为主要划分标志,便是最好的说明。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杰出的机械科技成果,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财富,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机械成果对于丰富祖国科学文化宝库无疑极为有益。但过去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在目前情况下进一步开展中国机械史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技术发展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规律性,中国机械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技术发展特质,可以起到温故知新、阐明方向和趋势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中国历史上在机械科技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现今科技的发展很有借鉴价值。中国古代与机械有关的技术观和技术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技术与人、技术与环境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代的一些技术思想和方法与举措正好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切合,对于认识和解决技术给现代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的枯竭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中国近现代机械史的研究则对于制定国家的技术规划、技术发展与引进的政策和战略更是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

第三,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阐明中国传统机械技术的兴衰历程,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不仅可以学到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还可从中获得启示和汲取教益,因而中国机械史还有着比较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作用。机械工程技术史知识的传播有助于人们了解机械工程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机械科技的认识和理解。培根说: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对于青年学生与专业科技人员来讲,机械史的知识则可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

第四,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史,不难发现一些古老的机械技术、工艺和原理在现代仍然发挥着作用或具有实用价值。中国传统的农业机械与古农具至今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国的许多传统金属工艺仍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秦始皇陵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表面上有一层含铬的黑色致密层,埋在地下两千多年没有腐蚀。现代金相学研究证明这样处理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此项表面处理技术显然具有古为今用的价值。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古代机械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发现传统机械的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
七五期间,河北唐山和江苏连云港年产 60 万 T 大型纯碱装置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先进技术设计,由机械制造部门研制成功的碳化塔、煅烧炉、滤碱机、钛板式换热器、埋刮板输送机等八大类成套关键设备,其他设备大部分由国内供应。山东潍坊年产在部分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国产化, 3 个碱厂均顺利投产。中国大型碱厂设计及设备制造完全可以立足于国内,并开始成套出口大型纯碱技术及装备。

1984 年中国引进了离子膜电解槽制造技术,为 14 个厂家提供设备,占国内离子膜煤烧碱能力 70% , 1993 年国内创新开发了中国式电解槽,由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组织具体实施的中国第一套国产化 1 万 t/a 离子膜法烧碱装置于 1993 年 7 月 27 日在沧州市化工厂建成,一次开车投产成功,并通过了国家级验收。该套设备在广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由天津大沽化工厂设计所进行工艺设计,核心设备共有定型设备 82 台,非标设备 127 台,离子膜电解槽由北京化工机械厂设计制造,达到了同期国外同类装置水平,其他专用设备,材料,仪表,阀门分别由国内各有关厂家配套协作,整套装置国产化率达 90% 以上。该套装置运行平衡可靠,具有产品纯度高,节能,高效,无环境污染等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引进装置水平。该装置的建设成功,结束了中国离子膜烧碱法生产装置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已基本具备了离子膜法烧碱设备的成套制造能力。其后,广州、新疆、包头、蚌埠、云南的化工厂离子膜法烧碱都选用国产化电解槽 。

❼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产品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1993年自行设计,安装完成了国内第一国产化离子膜烧碱装置;1999年竣工的年产23万吨PVC生产做到了高技术,高质量,低成本和多品种,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经营PVC树脂产品为主的上市企业,公司总体发展思路是:依托金能集团的强大实力,适时启动40万吨PVC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企业规模,全力打造年产100万吨PVC产业基地,以PVC树脂生产为核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延伸相关高附加值产业链,立足行业特点.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全面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区工程,高标准,高起点创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花园式新厂区.逐步将金牛化工建设成为资源配置合理,技术装备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较强竞争力的化工企业集团.
公司在册职工2793人,现拥有树脂一公司和水泥和水泥厂两个分公司,引入大港输水公司,沧骅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华厦新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揭阳华南沧化实业有限公司,沧骅化学品储运有限公司五个子公司.主要经营PVC树脂,烧碱等化工系列产品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进出口贸易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聚氯乙烯树脂29万吨/年,.年销售收入约30亿元.
金麟牌聚氯选用法国和日本设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以EDC裂解所得氯单体为原料,采用悬浮法生产工艺,可生产性能,用途各异的SLP1000,SR800,SE700等多个型号的产品,产品执行国标GB/T5761-2006,生产能力29万吨/年。

❽ 你好,你有没有离子膜制烧碱工艺计算有的话,能不能发给我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谢谢!

离子膜法:一种离子交换膜进行氯化钠盐水电解生产烧碱的方法。该法能耗低、污染小、产品纯度高,操作成本低,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烧碱生产方法,也是新建烧碱装置的首选。
生产流程简单地说就是,二次盐水通过电解(Nacl+水的化学方程式),变成NaOH、氢气、氯气,这个NaOH就是32%离子膜碱,其他浓度的就还需要二次加工,如蒸发成固碱。

阅读全文

与烧碱装置生产工艺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泵前泵后应该使用什么阀门 浏览:226
所有的云梯器材箱怎么打开 浏览:109
装置设计变量的压力等级数 浏览:634
苏州高中压阀门厂有限公司销售电话 浏览:529
自行车后轴轴承型号是什么 浏览:530
重庆市渝北国际五金机电城 浏览:355
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浏览:889
重力工具箱设置好了怎么没用 浏览:607
自来水管道阀门国家标准 浏览:95
天然气阀门坏了怎么开 浏览:108
电线收纳装置设计图 浏览:276
不给钱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拆回来 浏览:301
赵县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如何办理 浏览:248
自行车轴承跟滚珠有什么区别 浏览:60
空调轴承脏了怎么清洗 浏览:543
犬笛怎么发出超声波的 浏览:268
仪器箱是什么材料制造的 浏览:218
五金市场布局v 浏览:827
机械能除以位移等于什么 浏览:30
什么事制药设备的urs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