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
连续AA',BB',CC'并测量连线与镜面关系
❷ 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的环境中
(1)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物体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6)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应在M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故答案为:(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到平面镜的距离;(4)不能;虚;(5)不变;(6)M.
❸ (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接 &nb...
(1)①低压交流(2分);②接通电源(1分),放开小车 (1分);③ 0.02 (2分) ;④ 0.625 (3分) ;
❹ 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在图1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3)观察图2即可知OA段斜线表明水吸热升温,AB段水平线说明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故ABC错误,D正确; (4)水沸腾前,由于上层水温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液化而变小;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气泡上升,水压变小,气泡变大.故选:A. (5)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6)两次水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较长,故图象为,见下图: (7)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C、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说法是错误的; D、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故选D.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2)99;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3)D; (4)A; (5)①; (6) ; (7)D.
❺ (2013锦江区二模)小芳同学想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芳设计了如图电路.(1
(1)缺少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开关; (2)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因此a、b间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灯泡的越暗;反之,灯泡越亮;故根据灯泡的亮度反映a、b间电阻的大小; (3)将灯泡换为电流表,a、b间的电阻决定电路中的电流,因此,当a、b间电阻过小时,电流会过大,电源可能会被烧坏;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因此乙同学的方案更好,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猜想①认为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所以在探究时,应使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导体的材料不同,A和C长度都是0.8m,横截面积都是0.5mm2,只有材料不同.所以利用A、C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②猜想②认为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长度.C、D所用的材料都是锰铜,横截面积都是0.5mm2,而长度不同.所以利用C、D可以探究电阻与长度之间的关系. ③猜想③是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所以在探究时,要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B和C材料都是锰铜,长度都是0.8m,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可以利用B、C来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开关; (2)灯泡的亮度; (3)乙;能保护电路. (4)A、C;C、D;B、C.
❻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❼ 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4)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❽ (2014鄂州模拟)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❾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什么______;使用前,若发
(1)杠杆在来水平位置平衡自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等于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的作用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于杠杆左端低右端高,所以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或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因为序号1中F 1 L 1 =2×20=40而F 2 L 2 =1×10=10,∵F 1 L 1 ≠F 2 L 2 ,∴该组数据有误. 由F 1 L 1 =F 2 L 2 得L 1 = = =5cm; (3)分析表格中数据:F 1 L 1 =1N×8cm=8N?cm,而F 2 L 2 =2N×4cm=8N?cm,所以杠杆平衡时F 1 L 1 =F 2 L 2 ; 故答案为:(1)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右、右;(2)1、5cm;(3)F 1 L 1 =F 2 L 2 . |
❿ 小芳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
(1)温度计与烧杯壁接触(2)98(3)吸收
与小芳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金市场布局v
发布:2025-09-26 10:03:44
浏览:8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