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硬碟的讀取速度取決於什麼
取決於4點:
1、數據介面。比如是SATA2還是SATA3,是usb 2.0還是usb 3.0。
2、硬碟本身的速度。特別注版意,兩塊硬碟對權拷時,速度取決於低的那塊。
3、拷貝的文件的情況。大文件,比如游戲安裝包和高清電影,和小文件,比如程序安裝後的文件夾,拷貝的速度是大不一樣的。小文件要慢得多,大文件基本上才能達到硬碟的最高速度。
4、里外圈。如果是機械硬碟,碟片是圓的,在轉速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是外圈拷貝的速度比里圈要快。
B. 電腦的主硬碟傳輸速度跟什麼有關系
1、介面速率,ATA系列的33、66、100、133,SATA的1代(1Gbps),2代(3Gbps),SCSI系列及SAS系列都有不同的傳輸速率規范。
2、最版主要的,還是權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和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內部傳輸速率是跟不上外部介面速率的,一般台式機硬碟內部讀寫速率能達到90兆/秒就不錯不錯了,伺服器硬碟頂多也就能達到140兆/秒。
外部介面速率哪怕上G,內部機械結構性能決定了磁頭讀寫速率和平均尋道時間延遲,不可能達到外部介面速率那麼快。
再就是主板的介面速率了。哪怕你有一個SATA II介面的硬碟,接到了一個只有SATA介面的主板上,那麼主板與硬碟SATA介面間的傳輸速率還是SATA速率。
C. 硬碟傳輸速度和什麼有關
由硬碟的傳輸速率和硬碟轉速決定
硬碟數據傳輸率表現出硬碟工作時數據傳輸速度,是硬碟工作性能的具體表現,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工作的具體情況而變化的。在讀取硬碟不同磁軌、不同扇區的數據;數據存放的是否連續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硬碟數據傳輸率。因為這個數據的不確定性,所以廠商在標示硬碟參數時,更多是採用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一般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或介面傳輸率。是指硬碟緩存和電腦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率,也就是計算機通過硬碟介面從緩存中將數據讀出交給相應的控制器的速率。平常硬碟所採用的ATA66、ATA100、ATA133等介面,就是以硬碟的理論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來表示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著這塊硬碟的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最大值是100MB/s;ATA133則代表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最大值是133MB/s;而SATA介面的硬碟外部理論數據最大傳輸率可達150MB/s。這些只是硬碟理論上最大的外部數據傳輸率,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是無法達到這個數值的。
硬碟的轉速(Rotationl Speed):也就是硬碟電機主軸的轉速,轉速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硬碟的速度,同時轉速的快慢也是區分硬碟檔次的重要標志之一。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硬碟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甚至10000rpm。理論上,轉速越快越好。因為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可是轉速越快發熱量越大,不利於散熱。現在的主流硬碟轉速一般為7200rpm以上。
D. 硬碟的傳輸速度主要取決於輸出裝置還是輸入裝置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抄錯誤的。
1、硬碟的襲讀寫速度是所有電腦部件中速度最慢的,所以,硬碟的讀寫速度並不取決於輸入端、也不取決於輸出端。
2、傳輸速度本身就包含了 寫入速度 和 讀取速度,這都是硬碟本身的固有性能。
下面是戴爾品牌台式機里的一個機械硬碟的讀寫參數:
E. 硬碟 拷貝文件的速度取決於什麼
6G/S?SATA 3.0的理論帶寬是6Gb/s, 你看到一個寫的速度是 6G/s,比劉謙還牛。
對同樣的容量來說,一個單獨的大文件比拷一群小文件速度要快得多,讀要比寫快得多
F. 機械盤的讀寫速度由緩存速度決定還是轉速決定
轉速影響大~參考抄相同緩存的 5400轉 硬碟 和 7200轉硬碟的讀寫速度。
另外,你去網路查一下緩存的工作原理和它的功能定位就知道了。
緩存對於舊數據的讀取速度才會快,通常來說並不能對讀取速度有明顯影響。
緩存還有一個數據命中率的概念,這導致緩存不是越大越好,只能說哪個大小更合適。
還有CPU的cache 一二三級緩存,道理一樣。
G. 買移動硬碟,傳輸速度和什麼有關
硬碟或移動硬來盤,用的自時間長了,健康情況會不斷衰退,有的是正常的衰退,有的是出現了壞道等。可能用hdtune測一下,獲得准確的數據。
1、測健康。看有沒有黃色或紅色警告。重點看05、C4、C5和C7這幾項,沒有數字或數字不太大就好。如果是新硬碟,看下通電次數對不對。數字很大的話就去退換吧。
2、做錯誤掃描。不要做快速,做全面的錯誤掃描,看有沒有紅色的壞道。有壞道的話,可以用mhdd或diskgenius等修復一下。如果壞道比較多,這盤就用不長了,及時備份重要數據,等硬碟問題太多的時候換盤吧。
3、跑一下速度測試,看曲線是否平滑。機械硬碟一般是平滑持續下降。看大起大落多不多,最低速度是不是特別低。速度起落太大就意味著盤的性能大幅度衰退,最低速度特別低的話,這盤就用不長了。
H. 硬碟讀取速度與什麼有關
操作大量小文件的速度遠低於操作少量大文件的速度,這個情況實際上不屬於硬回盤性能問題而是屬於操作系答統磁碟IO性能的問題
其原因可以粗略的分成系統問題和物理問題兩部分
從OS的角度來說,操作大量小文件就意味著要掃描更多的鏈表結構(尤其是MS系列OS),顯而易見,在其他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操作的次數越多消耗的時間越長。你從1數到50跟從1數到50萬是不可能耗時一樣長的,計算機也是一樣
從硬體的角度來說也有類似的問題,每操作一個文件磁頭都要先定位到文件鏈表頭區獲取文件鏈表,然後再定位到對應的數據區進行操作(這個過程本身跟碎片無關,但是對於實際文件操作過程來說碎片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實際上硬碟這種文件操作方式是由OS決定的,並不是硬碟物理層面造成的
至於是使用大量小文件的磁碟IO效率高還是使用單個大型文件效率高,最後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如果要對單個文件本身進行頻繁的讀寫(比如檢索/插入刪除記錄),那麼在文件內部同樣存在定址定位問題,操作耗時會隨著文件變大而逐漸增加(碎片也會逐漸積累,這個隨機存儲模式決定的無法迴避)
I. 電腦把資料傳輸到移動硬碟的傳輸速度是由什麼決定的
硬碟的緩存,轉速,介面類型以及USB介面類型都會影響速度,要加快這個速度就換好的硬碟,哈哈
J. 硬碟拷貝文件的速度取決於什麼
6G/s=6Gbps/s=750M實際指的是硬碟接復口速度制也指硬碟外部傳輸速度。
而通常復制刪除日常應用實際是硬碟內部傳輸速度。而機械硬碟內部傳輸速度和轉速關系非常大。
實際硬碟從2000年到現在速度基本變化不大。變化大的突發速度和緩存容量。
一般7200轉單硬碟復制文件速度在30-60M之間。盤符越往後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