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管道保溫是否包含閥門的保溫,閥門的保溫要單獨計算嗎
當然是包含閥門的保溫的,因為閥門跟管道連接在一起的。如果閥門處不做保溫,你這管道保溫有什麼用呢,你這保溫效果還是沒有達到不是嗎?你是在算造價嗎?
㈡ 閥門保溫體積怎麼計算誰清楚嗎
v=π×(D+1.033δ)×2.5D×1.033δ×K×N/1000000000
π:圓周率
V:體積 m³
D:閥門公稱直徑mm
K=1.05
N:閥門個數
δ:版保溫厚度權mm
例如:保溫厚度40mm,直徑100的閥門20個,那麼保溫體積為:
V=3. 1415926*(100+1. 033*40)*2. 5*100*1. 033*40*1. 05*20/1000000000=0. 0963立方
㈢ 保溫計算公式
一、工程量計算公式:
1、設備筒體或管道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033δ 5-1S=π×(D+2.1δ+0.0082)×L 5-2式中:D-設備筒體或管道直徑;1.033、2.1-調整系數;δ-絕熱層厚度;L-設備筒體和管道長;0.0082-捆紮線直徑或鋼帶厚。
2、伴熱管道絕熱工程量計算式:
(1)單管伴熱或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小於90°時):D'=D(1)+D(2)+(10~20mm) 5-3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D(1)-主管道直徑;D(2)-伴熱管道直徑;(10~20mm)-主管道與伴熱管道之間的間隙。
(2)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大於90°時):D'=D(1)+1.5D(2)+(10~20mm) 5-4
(3)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小於90°時):D'=D(1)+D伴大+(10~20mm) 5-5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D(1)-主管道直徑。將上述D'計算結果分別代入分式5-2、5-3,計算出伴熱管道的絕熱層、防潮層和保護層工程量。
3、設備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工程量計算分式:V=[(D+1.033δ)/2]2×π×1.033δ×1.5×N 5-6S=[(D+2.1δ)/2]2×π×1.5×N 5-7式中;N-封頭個數。
4、閥門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2.5D×1.033δ×1.05×N 5-8S=π×(D+2.1δ)×2.5D×1.05×N 5-9式中:N-閥門個數。
5、法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5D×1.033δ×1.05×N 5-10S=π×(D+2.1δ)×1.5D×1.05×N 5-11式中:N-法蘭個數
6、彎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5D×2π×1.033δ×N/B 5-12S=π×(D+2.1δ)×1.5D××2π×N/B 5-13式中:N-彎頭個數;B取定值為:90°彎頭B=4;45°彎頭B=8。
7、拱頂罐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2πr×(h+1.033δ)×1.033δ 5-14S=2πr×(h+2.1δ) 5-15式中:h-封頭垂直高度。
二、保溫管的立方米=(保溫管的內徑+保溫管的厚度)*厚度*3.14*長度
保溫管的平方米=(保溫管的內徑+保溫管的厚度+保溫管的厚度)*3.14*長度
貼鋁箔紙的幾尊方法:每根管的周長+20mm
例如:長度為1m,規格為60*30的保溫管,60mm為保溫半徑,30mm為保溫管厚度。
保溫管立方數=(60+30)*30*3.14*1/1000000=0.008478立方米
或者(0.06+0.03)*30*3.14=0.008478立方米
(3)什麼情況下計算閥門絕熱擴展閱讀:
正確計算工程量,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計價以工程量為基本依據,因此,工程量計算的准確與否,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准確性,以及工程建設的投資控制。
2、工程量是施工企業編制施工作業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組織現場勞動力、材料以及機械的重要依據。
3、工程量是施工企業編制工程形象進度統計報表,向工程建設投資方結算工程價款的重要依據。
工程量計算之前,首先應安排分部工程的計算順序,然後安排分部工程中各分項工程的計算順序。分部分項工程的計算順序,應根據其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確定(見第二章、第二節,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同一分項工程中不同部位的工程量計算順序,是工程量計算的基本方法。分項工程由同一種類的構件或同一工程做法的項目組成。
如「預應力空心板」為一個分項工程,但由於建築物的開間不同,板的荷載等級不同,因此出現各種不同的型號,其計算方法就是分別按板的型號逐層統計匯總數量,然後再查表計算出相應的混凝土體積及鋼筋用量。
再如「內牆面一般抹灰」為一個分項工程,按計算范圍應包括外牆的內面及內牆的雙面抹灰在內,其計算方法就是按照工程量計算規則的規定,將各樓層相同工程做法的內牆抹灰加在一起,算出內牆抹灰總面積。
㈣ 閥門井中閥門的保溫怎麼算
閥門是用以控制流體流量、壓力和流向的裝置。被控制的流體可以是液體、氣體、氣液混合體或固液混合體。
閥門通常由閥體、閥蓋、閥座、啟閉件、驅動機構、密封件和緊固件等組成。閥門的控制功能是依靠驅動機構或流體驅使啟閉件升降、滑移、旋擺或回轉運動以改變流道面積的大小來實現的。
閥門的用途很廣泛,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例如自來水管用的水龍頭、液化石油氣灶用的減壓閥都是閥門。閥門也是各種機械設備如內燃機、蒸汽機、壓縮機、泵、氣壓傳動裝置、液壓傳動裝置、車輛、船舶和飛行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公元前兩千年前,中國人就在輸水管道上使用了竹管和木塞閥,以後又在灌溉渠道上使用水閘,在冶煉用的風箱上使用板式止回閥,在井鹽開采方面使用竹管和板式止回閥提取鹽水。
隨著冶煉技術和水力機械的發展,在歐洲出現了銅制和鉛制旋塞閥。隨著鍋爐的使用,1681年又出現了杠桿重錘式安全閥。1769年瓦特蒸汽機出現以前,旋塞閥和止回閥一直是最主要的閥門。
蒸汽機的發明使閥門進入了機械工業領域。在瓦特的蒸汽機上除了使用旋塞閥、安全閥和止回閥外,還使用了蝶閥,用以調節流量。隨著蒸汽流量和壓力的增大,使用旋塞閥控制蒸汽機的進汽和排汽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出現了滑閥。
㈤ 為什麼法蘭連結式閥門絕熱工程量用公式計算比現場實際符合要求的閥門絕熱工程量少很多呢公式有問題嗎
公式沒有問題,主要考慮到閥門法蘭的延長米也在管道延長米內,閥門法蘭可以再單獨計算工程量
㈥ 怎樣計算管道保溫,絕熱工程量
絕熱工程量。 (1)設備筒體或管道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 V=π×(D+1.033δ)×1.033δ個人理解上述體積公式的含義: D+1.033δ 表示:保溫層中心到中心的長度 + 單根的扎帶厚度(0.033δ) = 調整後的保溫層中心線長度 π×(D+1.033δ)表示:保溫層中心圓的周長(可想像成長度,僅管是圓形) 1.033δ表示:保溫層調整過系數的厚度(可想像成寬度) π×(D+1.033δ)×1.033δ表示:長度*寬度S=π×(D+2.1δ+0.0082)×L個人理解:D+2.1δ+0.0082表示:(直徑+ 保溫層厚度 * 2.1)+0.0082 = 外表層實際直徑+扎帶厚度 式中D——直徑 1.033、2.1——調整系數; δ——絕熱層厚度; L——設備筒體或管道長; 0.0082——捆紮線直徑或鋼帶厚。 (2)伴熱管道絕熱工程量計算式: ①單管伴熱或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小於90°時)。 D′=D1+D2 +(10~20mm) 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 D1 ——主管道直徑; D2 ——伴熱管道直徑; (10~20mm)——主管道與伴熱管道之間的間隙。 ②雙管伴熱 (管徑相同,夾角大於90°時)。 D′=D1+1.5D2 +(10~20mm) ③雙管伴熱 (管徑不同,夾角小於90°時)。 D′=D1 +D伴大+(10~20mm) 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 D1 ——主管道直徑。將上述D′計算結果分別代入相應公式計算出伴熱管道的絕熱層、防潮層和保護層工程量。 (3)設備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工程量計算式。 V=\[(D+1.033δ)/2\]2 π×1.033δ×1.5×N S=\[(D+2.1δ)/2\]2 ×π×1.5×N (4)閥門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 V=π(D+1.033δ)×2.5D×1.033δ×1.05×N S=π(D+2.1δ)×2.5D×1.05×N (5)法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 V=π(D+1.033δ)×1.5D×1.033δ×1.05×N S=π×(D+2.1δ)×1.5D×1.05×N (6)彎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 V=π(D+1.033δ)×1.5D×2π×1.033δ× N/B S=π×(D+2.1δ)×1.5D×2π×N/B (7)拱頂罐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 V=2πr×(h+1.033δ)×1.033δ S=2πr×(h+2.1δ)
㈦ 閥門的保溫問題
節能的標准要求呢,是所有的閥門都要保溫的,因為不保溫它會散失版能量的。一般來講,權很少有單位會規定多大口徑的不保溫或者保溫之類的。通常來說,如果你這個閥門不經常拆卸的話,可以通過常規的保溫方式來保溫,或者說為了好看,用海泡石,但是,如果用海泡石的話,就會多少帶來一點腐蝕,不過影響不是很大,保完之後刷上漆,挺好看的。對於經常拆卸的閥門,現在流行的做法是用保溫卡子,就像樓上幾位所說,很簡單的,但是價格偏高,畢竟是有專利含量的東東。建議:如果公司允許,那麼就用保溫盒子(成品的)。如果不允許,那麼建議用海泡石,方便而且更好看一些。
㈧ 絕熱節流的計算公式
因為過程中流體與外界無熱量交換,亦無凈功量的交換,如果保持流體在節流後的高度和流速不變,即無重力位能和宏觀動能的變化(或變化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則節流後流體的焓h2與節流前的焓h1相等,即
h2 = h1
同時,因絕熱節流是不可逆的絕熱過程,節流後流體的熵必然增大,有
s2 > s1
氣態流體經絕熱節流後,比體積隨壓力降低而增大,即v2>v1;而液態流體的比體積節流前後變化很小。
絕熱節流前後流體(流體、氣體)的溫度變化稱為節流的溫度效應。節流後流體的溫度降低(T2<T1),稱為節流冷效應;節流後流體的溫度升高(T2>T1),稱為節流熱效應;節流前後流體的溫度相等(T2=T1),稱為節流零效應。節流的溫度效應與流體的種類、節流前所處的狀態以及節流前後壓力降落的大小有關。
絕熱節流的溫度效應可用絕熱節流系數 表徵。對於壓降很小的節流過程,mJ>0,表示節流冷效應;mJ<0,表示節流熱效應;mJ=0,表示節流零效應,稱為微分節流效應。對於有限壓降的絕熱節流過程,溫度變化可沿連接節流前、後狀態的定焓線用如下積分式計算:稱為積分節流效應。
測定絕熱節流系數的實驗叫作焦耳-湯姆遜實驗。保持流體進口狀態1不變,而用改變節流閥門開度或改變流體流量等方法,可以得到流體經過節流後的不同出口狀態2a、2b、2c…。測出各狀態的壓力和溫度值,並把它們表示在T–p坐標圖上。流體在節流前、後焓值相等,即狀態點1、2a、2b、2c…有相同的焓值,它們的連線是一條定焓線。改變進口狀態1,重復進行上述實驗,就可得出一系列不同數值的定焓線,並可在T–p圖上描出定焓線簇。在任意的一個狀態點上,定焓線的斜率就是實驗流體處於該處狀態時的絕熱節流系數mJ。
注意,定焓線並非絕熱節流過程線,只是液體絕熱節流前、後的狀態落在同一條定焓線上。節流過程是典型的不可逆過程,過程中流體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不能在狀態參數坐標圖上用曲線表示出來。
在一定的焓值范圍內,每一條定焓線有一個溫度最大值點,如1–2e線上的M 點。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轉變點,其溫度稱為轉變溫度Ti。把所有定焓線上的轉變點連結起來,就得到一條轉變曲線。轉變曲線將T–p圖分成兩個區域:在曲線與溫度軸包圍的區域內恆有mJ>0,發生在這個區域內的絕熱節流過程總是呈節流冷效應,稱為冷效應區;在轉變曲線以外的區域內,恆有mJ<0,發生在該區域內的絕熱節流過程總是呈節流熱效應,稱為熱效應區。如果流體的進口狀態處於熱效應區,而經絕熱節流後的出口狀態進入冷效應區,那麼呈現的溫度效應就與壓力降落的范圍有關。例如,節流前流體處於圖中的2a狀態,當壓降不很大,而節流後狀態落在2d點(它與2a點溫度相等)的右側時,可呈節流熱效應;但當壓降足夠大,使節流後的狀態落在2d點左側時,則將呈節流冷效應。壓降愈大,流體溫度降低愈甚。
轉變曲線具有一個壓力為最大值的極點。這一點的壓力pN稱最大轉變壓力。流體在大於pN的壓力范圍內不會發生節流冷效應。數值小於pN的任一定壓線p與轉變曲線有兩個交點,對應著兩個溫度值T1和T2,分別叫作對應於壓力p的上轉變溫度和下轉變溫度。轉變曲線與溫度軸(p→0)上方的交點(K點)對應的溫度是最大轉變溫度TK,下方的交點對應最小轉變溫度Tmin。流體溫度高於最大轉變或低於最小轉變溫度時,不可能發生節流冷效應。
節流致冷是獲得低溫的一種常用方法,特別是在空氣和其它氣體的液化以及低沸點製冷劑的製冷工程中。節流致冷時,流體的初始溫度應該低於最大轉變溫度TK。一般氣體的TK遠高於室溫,約為臨界溫度的4.85~6.2倍。如二氧化碳的 »1 500K,氬氣的TK(Ar)=732K,氮氣的 ,空氣的TK(Air)=603K。對於最大轉變溫度低於室溫的氣體,例如氫 和氦 ,則必須將它們預先冷卻到TK以下,方能得到節流致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