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紡織業的歷史發展回顧
中國紡織業的歷史發展回顧
1. 紡織業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一直是國家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2. 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紡織業面臨諸多挑戰,如企業重組、勞動生產率不高、設備老化和技術落後等問題。
3. 盡管如此,紡織工業依然是重要的產業之一,並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1999年,紡織工業出口順差達到320億美元,佔全國外貿順差的70%。
4. 2000年的數據顯示,紡織業產業工人數量為1300萬,佔全國產業工人的13%;固定資產佔比達到11.4%。江蘇省紡織工業的出口創匯達到74億美元,佔全國順差凈值16億美元的94%。
5. 考慮到中國有近13億人口,紡織品作為衣著和裝飾的重要來源,離不開紡織工業的支持。
6. 預測顯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紡織行業將是最受益的行業之一:預計7年內紡織行業上崗人數將增加23%;在未來5年內,紡織工業總產值將以每年6.5%的平均速度增長;到2005年,紡織纖維年加工總量預計將達到1425萬噸,人均年消費量將達到約7.8公斤;紡織服裝年出口創匯預計將達到650億美元;行業科技進步對產值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60%以上。
7. 在21世紀的貿易體制中,主要變化包括:關稅持續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減少,導致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產品對發展中國家構成直接沖擊;同時,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設立眾多技術規定和標准,形成無形的技術和標准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