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文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小文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23 11:31:01

1. 為了探究物質在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小倩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倩認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定

(1)可行,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等溶於水放熱的物質後,則小試管中的溶專液溫度升高,會導屬致集氣瓶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著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銨,溶於水後吸熱,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遇冷收縮,外界大氣壓壓著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2)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放熱,反應的方程式為:CaO+H2O=Ca(OH)2
故答案為:(1)可行,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等溶於水放熱的物質後,則小試管中的溶液溫度升高,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著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銨,溶於水後吸熱,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遇冷收縮,外界大氣壓壓著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2)CaO+H2O=Ca(OH)2

2.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以下實驗.(1)先打開K1,關閉K2和K3,從長頸漏斗向A 中

(抄1)先打開K1,關閉K2和K3,從長襲頸漏斗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稀鹽酸與A中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沿導管進入B裝置,此時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B中氣壓一定,A中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不過去的.當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時,A中壓強變大,所以會將碳酸鈉溶液擠進長頸漏斗中.打開K1是為了讓稀鹽酸進入反應裝置中,進行反應.
(2)關閉K1和K3,打開K2,將膠頭滴管中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擠入錐形瓶中.錐形瓶中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壓強變小,當打開K3時,左側裝置中的壓強大,就會將B中液體壓入C中,C中液體壓入D中;在D中形成噴泉.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為:(1)2NaOH+CO2═Na2CO3+H2O,有利於A瓶中產生的氣體進入B瓶.
(2)A中長頸漏斗下端有氣泡冒出;B中的液體流入C中,C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中的液體流入D中形成噴泉,D中溶液變渾濁;Ca(OH)2+Na2CO3═CaCO3↓+2NaOH.

3. 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鈉與水反應(鐵架台等儀器略去).實驗前在橡膠塞下端打一個小孔穴,

(來1)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自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為:2Na+2H2O=2Na++2OH-+H2↑;
(2)鈉塊熔化為閃亮的小球,說明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滴加酚酞溶液變紅;
故答案為: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酚酞溶液;
(3)實驗前加入反應管內水的體積為a mL,欲使水最終全部被排出,即氫氣的體積為a mL,其物質的量為

amL
VmL/mol
=
a
V
mol,
由2Na+2H2O=2NaOH+H2
21
n(Na)
a
V
mol
n(Na)=
a
V
mol×2=
2a
V
mol,質量為m(Na)=
2a
V
mol×23g/mol=
46a
V
g;
故答案為:
46a
V

4. 為了探究物質在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小倩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倩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

A、食鹽固體溶於水時溫度幾乎不變,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顯變化,故選回項錯誤.
B、氫氧化鈉答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體積變大,使U型管中的液面將出現左側低於右側液面的變化,故選項錯誤.
C、硝酸銨固體溶於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瓶內氣體遇冷體積變小,使U型管中的液面將出現左側高於右側液面的變化,故選項正確.
D、銅不溶於水,溫度幾乎不變,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顯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C.

5. 為了探究物質在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明認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定

(抄1)可行
(2)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等溶於水放熱的物質後,則小試管中的溶液溫度升高,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著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銨,溶於水後吸熱,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遇冷收縮,外界大氣壓壓著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6. 某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裝置,可進行的實驗是______(填字母)

(1)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裝置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應該比內空氣的密度小,可進行的實容驗是鋅與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
故填:a.
(2)①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若原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則溶液是紅色的,氣體通入並充分反應後,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仍然顯鹼性,因此溶液顏色始終呈紅色.
故填:A.
③當C中液體大部分排出時,裝置D中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7. 小明為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該同學在「金屬梯」的每一步的凹處放置一顆用濾

藉助一個金屬梯,將問題稍微復雜化了一點.其實和課本實驗相似,(1)白磷燃回燒的實驗現象,答白磷從下到上依次燃燒冒出白煙,化學式表達式為4P+5O 2
光照
.
2P 2 O 5 ;(2)關於實驗方案的評價,先前進行的很多實驗,其實氧氣很難與白磷完全反應,所以現在我們將白磷分散開,也可以說增大與氧氣的藉助面積,更利於反應的進行,使氧氣能夠盡可能被消耗,使結果更加准確;還可以從防止污染,節約能源角度分析;(3)選擇測定空氣成分的試劑時,所選試劑只能和氧氣反應,反應後要生成固體,鎂能和氮氣反應,故不能選用.
故答案為:
(1)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4P+5O 2
光照
.
2P 2 O 5
(2)聚光點燃白磷,節約能源;不需要在空氣中點燃白磷,無污染;將白磷放在階梯上,充分消耗氧氣等,合理即可(3)不能,也與空氣中的氮氣等反應.

8. 某科研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此裝置放於黑暗處一晝夜後,移至適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裝置中兩瓶上的液體一方面是瓶中的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過蒸發也可以在瓶內壁凝結成水珠.
(2)實驗前要將此裝置放到黑暗片一晝夜,目的是除去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澱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原來的澱粉消耗完後,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這樣處理後,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葉片,除去不透光紙片後,將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
(4)向葉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據澱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檢驗是否產生澱粉.觀察現象之前,用清水沖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顏色去掉碘液顏色的干擾,便於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明顯.實驗現象:葉片見光(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說明葉片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澱粉;葉片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說明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5)乙組裝置與丙組裝置的區別是丙裡面是清水,乙裡面是氫氧化鈉溶液,由於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沒有此功能,故乙、丙兩裝置內丙裡面有二氧化碳,乙裡面沒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兩裝置中的葉片所處的環境,惟一變數是二氧化碳,由於乙葉片所處的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丙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該對照組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使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通過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葉都要進行 呼吸作用,其強度大於或等於光合作用,結果光合作用的產物不能積累,所以實驗中看不到變藍的現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公式為:二氧化碳+水

9.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室溫25℃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實驗過程中裝置條件及結果

A、若抄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將吸收CO2釋放O2導致液滴向右移動,液滴移動的距離是釋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A正確;
B、若要測真光合強度,即光合作用的總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釋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強度(吸收的O2量),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那X溶液為NaOH溶液並遮光處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於產生的CO2量並被NaOH吸收,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向左移動,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強度,B正確;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釋放O2,也不吸收和釋放CO2.X溶液為清水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大於細胞呼吸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產生的O2除滿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釋放到細胞外,同時從細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閉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釋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動,C錯誤;
D、若X溶液為清水並遮光處理,消耗的底物為脂肪時,由於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時消耗的O2量多,產生的CO2量相對減少,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左移,D正確.
故選:C.

與小文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ps工具箱132 瀏覽:245
限流裝置怎樣自動切掉電路 瀏覽:408
a4l排氣閥門 瀏覽:792
進口電動工具與國產電動工具 瀏覽:491
醫用設備零配件屬於什麼材料 瀏覽:51
pe工具箱支持win10 瀏覽:163
10kv線路保護測控裝置的作用 瀏覽:201
利舊設備怎麼套定額 瀏覽:624
暖氣閥門怎麼修才能熱視頻 瀏覽:288
常用玻璃儀器可採用哪些洗滌方式 瀏覽:656
機械零件圖號如何編制 瀏覽:361
收到設備贈送配件如何入賬 瀏覽:230
宇通工具箱 瀏覽:872
垂直儀器怎麼接線 瀏覽:855
鋁合金門窗電動工具 瀏覽:922
電動工具製冷學校洛陽 瀏覽:599
設備費說明怎麼寫 瀏覽:816
客機為什麼不能設計逃生裝置 瀏覽:11
煤礦c級儀表是什麼意思 瀏覽:681
通風管道中閥門是否包括 瀏覽:58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