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數控系統各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1)輸入裝置:一般指微機的輸入設備,如鍵盤。其作用是輸入數控系統對生產機械進行自動控制時所必需的各種外部控制信息和加工數據信息。
(2)微機:微機是MNC系統運算和控制的核心。在系統軟體指揮下,微機根據輸入信息,完成數控插補器和控制器運算,並輸出相應的控制和進給信號。若為閉環數控系統,則由位置檢測裝置輸出的反饋信息也送入微機進行處理。
(3)輸出裝置:一般包括輸出緩沖電路、隔離電路、輸出信號功率放大器、各種顯示設備等。在微機控制下,輸出裝置一方面顯示加工過程中的各有關信息,另一方面向被控生產機械輸出各種有關的開關量控制信號(冷卻、啟、停等),還向伺服機構發出進給脈沖信號等。
(4)伺服機構:一般包括各種伺服元件和功率驅動元件。其功能是將輸出裝置發出的進給脈沖轉換成生產機械相應部件的機械位移(線位移、角位移)運動。
(5)加工機械:即數控系統的控制對象,各種機床、織機等。已有專門為數控裝置配套設計的各種機械,如各種數控機床,它們的機械結構與普通機床有較大的區別。
(1)輸入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傳統的機械加工都是用手工操作普通機床作業的,加工時用手搖動機械刀具切削金屬,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測量產品的精度的。
現代工業早已使用電腦數字化控制的機床進行作業了,數控機床可以按照技術人員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對任何產品和零部件直接進行加工了。
這就是說的「數控加工」。數控加工廣泛應用在所有機械加工的任何領域,更是模具加工的發展趨勢和重要和必要的技術手段。
由於數控機床要按照程序來加工零件,編程人員編制好程序以後,輸入到數控裝置中來指揮機床工作。程序的輸入是通過控制介質來的。
『貳』 請問數控機床由那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數控機床由多個關鍵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下是數控機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功能:
1. 程序編制及程序載體:數控程序是數控機床自動加工零件的指令集。在分析零件加工工藝的基礎上,確定零件在機床上的位置、刀具運動參數以及加工路線等。編程後,加工指令存儲在如穿孔紙帶、磁帶或磁碟等載體上,以便數控系統讀取。
2. 輸入裝置:這一裝置負責將程序載體上的數控代碼傳輸至數控系統內。輸入方式可以是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此外,數控程序也可通過鍵盤手動輸入或通過編程計算機的網路通信傳輸。
3. 數控裝置: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負責解釋和執行數控程序。它控制機床的運動和操作,確保刀具按照零件輪廓進行精確加工。
4. 驅動裝置和位置檢測裝置:驅動裝置根據數控裝置的指令驅動機床移動部件。這些部件通常由伺服電動機驅動,其精度和響應速度對加工質量至關重要。位置檢測裝置則測量機床坐標軸的實際位移,並將數據反饋至數控裝置,以實現精確控制。
5. 輔助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負責執行數控裝置輸出的開關量指令,如主軸變速、刀具選擇、冷卻潤滑等。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廣泛應用於這一功能。
6. 機床本體:機床本體包括主軸傳動裝置、進給傳動裝置、床身、工作台等,與傳統機床類似。但數控機床在布局、外觀、傳動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優化,以適應數控加工的需求。
這些部分協同工作,確保數控機床能夠高效、精確地加工零件。
『叄』 數控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數控系統是現代製造技術中的核心組件,負責控制機床或自動化設備的運動和加工過程。一個完整的數控系統通常由以下幾個關鍵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1. 輸入/輸出裝置
這一部分負責數控系統與操作者之間的交互。它包括鍵盤、顯示器以及其他可能的輔助設備,如磁帶機、軟盤驅動器或現代的計算機系統。輸入設備允許操作者輸入加工指令和參數,而輸出設備則顯示系統的狀態信息和加工進度。
2. 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是系統的核心處理單元,負責解釋和執行輸入的加工指令。它主要由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介面等組成。該裝置處理來自輸入裝置的數據,執行必要的計算,並生成控制機床運動的指令。
3. 伺服驅動
伺服驅動系統負責將數控裝置輸出的指令轉化為機床運動的實際動作。它通常包括伺服放大器和執行機構,如伺服電動機。伺服系統確保機床的運動精確、平穩,滿足加工精度要求。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代數控系統可能還包括其他組件,如:
- 內部可編程序控制器:用於輔助機床控制,增強系統的功能和靈活性。
- 主軸驅動裝置:在金屬切削機床上,這一部分可能成為數控系統的一部分,負責控制主軸的轉速和方向。
- 測量檢測裝置:在閉環數控機床上,這一裝置用於實時監測機床位置,確保加工精度。
- 計算機作為人機界面和數據管理:在高級數控系統中,計算機界面提供了更直觀的操作體驗和更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
總結來說,數控系統的各個部分協同工作,確保了機床能夠按照預定的程序精確地進行加工。隨著技術的進步,數控系統的功能和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製造需求。
『肆』 數控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1、輸入/輸出裝置 輸入/輸出裝置的作用是進行數控加工或運動控製程序、加工與控制數據、機床參數以及坐標軸位置、檢測開關的狀態等數據的輸入、輸出。鍵盤和顯示器是任何數控設備都必備的最基本的輸入/輸出裝置。此外,根據數控系統的不同,還可以配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等。作為外圍設備,計算機是目前常用的輸入/輸出裝置之一。 2、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是數控系統的核心。它由輸入/輸出介面線路、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等部分組成。數控裝置的作用是將輸入裝置輸入的數據,通過內部的邏輯電路或控制軟體進行編譯、運算和處理,並輸出各種信息和指令,以控制機床的各部分進行規定的動作。 在這些控制信息和指令中,最基本的是坐標軸的進給速度、進給方向和進給位移量指令。它經插補運算後生成,提供給伺服驅動,經驅動器放大,最終控制坐標軸的位移。它直接決定了刀具或坐標軸的移動軌跡。 此外,根據系統和設備的不同,如:在數控機床上,還可能有主軸的轉速、轉向和起、停指令;刀具的選擇和交換指令:冷卻、潤滑裝置的起、停指令;工件的松開、夾緊指令;工作台的分度等輔助指令。在基本的數控系統中,它們是通過介面,以信號的形式提供給外部輔助控制裝置,由輔助控制裝置對以上信號進行必要的編譯和邏輯運算,放大後驅動相應的執行器件,帶動機床機械部件、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動作。 3、伺服驅動 伺服驅動通常由伺服放大器(亦稱驅動器、伺服單元)和執行機構等部分組成。在數控機床上,目前一般都採用交流伺服電動機作為執行機構;在先進的高速加工機床上,已經開始使用直線電動機。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生產的數控機床上,也有採用直流伺服電動機的情況;對於簡易數控機床,步進電動機也可以作為執行器件。伺服放大器的形式決定於執行器件,它必須與驅動電動機配套使用。 以上是數控系統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和機床性能水平的提高,對系統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強,為了滿足不同機床的控制要求,保證數控系統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並方便用戶使用,常用、較為先進的數控系統,一般都帶有內部可編程序控制器作為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此外,在金屬切削機床上,主軸驅動裝置也可以成為數控系統的一個部分;在閉環數控機床上,測量檢測裝置也是數控系統必不可少的。對於先進的數控系統,有時甚至採用計算機作為系統的人機界面和數據的管理、輸入/輸出設備,從而使數控系統的功能更強、性能更完善。 總之,數控系統的組成決定於控制系統的性能和設備的具體控制要求,其配置和組成具有很大的區別,除加工程序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這三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外,還可能有更多的控制裝置。
『伍』 簡述數控機床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一、程序編制及程序載體
數控程序是數控機床自動加工零件的工作指令。在對加工零件進行工藝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零件坐標系在機床坐標繫上的相對位置,即零件在機床上的安裝位置;刀具與零件相對運動的尺寸參數;零件加工的工藝路線、切削加工的工藝參數以及輔助裝置的動作等。得到零件的所有運動、尺寸、工藝參數等加工信息後,用由文字、數字和符號組成的標准數控代碼,按規定的方法和格式,編制零件加工的數控程序單。編製程序的工作可由人工進行;對於形狀復雜的零件,則要在專用的編程機或通用計算機上進行自動編程(APT)或CAD/CAM設計。編好的數控程序,存放在便於輸入到數控裝置的一種存儲載體上,它可以是穿孔紙帶、磁帶和磁碟等,採用哪一種存儲載體,取決於數控裝置的設計類型。
二、輸入裝置
輸入裝置的作用是將程序載體(信息載體)上的數控代碼傳遞並存入數控系統內。根據控制存儲介質的不同,輸入裝置可以是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等。數控稿磨檔機床加工程序也可通過鍵盤用手工方式直接輸入數控系統;數控加工程序還可由編程計算機用RS232C或採用網路通信方式傳送到數控系統中。零件加工程序輸入過程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邊讀入邊加工(數控系統內存較小時),另一種是一次將零件加工程序全部讀入數控裝置內部的存儲器,加工時再從內部存儲器中逐段逐段調出進行加工。
三、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數控裝置從內部存儲器中取出或接受輸入裝置送來的一段或幾段數控加工程序,經過數控裝置的邏輯電路或系統軟體進行編譯、運算和邏輯處理後,輸出各種控制信息和指令,控制機床各部分的工作,使其進行規定的有序運動和動作。零件的輪廓圖形往往由直線、圓弧或其他非圓弧曲線組成,刀具在加工過程中必須按零件形狀和尺寸的要求進行運動,即按圖形軌跡移動。但輸入的零件加工程序只能是各線段軌跡的起點和終點坐標值等數據,不能滿足要求,因此要進行軌跡插補,也就是在線段的起點和終點坐標值之間進行「數據點的密化」,求出一系列中間點的坐標值,並向相應坐標輸出脈沖信號,控制各坐標軸(即進給運動的各執行元件)的進給速度、進給方向和進給位移量等。
四、驅動裝置和位置檢測裝置
驅動裝置接受來自數控裝置的指令信息,經功率放大後,嚴格按照指令信息的要求驅動機床移動部件,以加工出符合圖樣要求的零件。因此,它的伺服精度和動態響應性能是影響數控機床加工精度、表面質量和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驅動裝置包括控制器(含功率放大器)和執行機構兩大部分。目前大都採用直流或交流伺服電動機作為執行機構。位置檢測裝置將數控機床各坐標軸的實際位移量檢測出來,經反饋系統輸入到機床的數控裝置之後,數控裝置將反饋回來的實際位移量值與設定值進行比較,控制驅動裝置按照鍵亂指令設定值運動。
五、輔助控制裝置
輔助控制裝置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數控裝置輸出的開關量指令信號,經過編譯、邏輯判別和運動,再經功率放大後驅動相應的電器,帶動機床的機械、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開關量動作。這些控制包括主軸運動部件的變速、換向和啟停指令,刀具的選擇和交換指令,冷卻、潤滑裝置的啟動停止,工件和機床部件的松開、夾緊,分度工作台轉位分度等開關輔助動作。由於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具有響應快游團,性能可靠,易於使用、編程和修改程序並可直接啟動機床開關等特點,現已廣泛用作數控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
六、機床本體
數控機床的機床本體與傳統機床相似,由主軸傳動裝置、進給傳動裝置、床身、工作台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系統、冷卻裝置等組成。但數控機床在整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刀具系統的結構以及操作機構等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數控機床的要求和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效能。
『陸』 機械傳動系統的組成
機械傳動系統是實現能量轉換和傳遞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在各種機械設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系統由多個關鍵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
1. 輸入裝置:作為系統的起始端,輸入裝置負責將外部能源,如電能、熱能或機械能,轉換為適用於傳動系統的機械能。常見的輸入裝置包括電動機、內燃機和液壓泵等。
2. 中間裝置:中間裝置是系統的核心,它處理輸入裝置產生的機械能,並將其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便於後續使用。常見的 middle devices 包括齒輪、皮帶、鏈條和滑輪組等。
3. 輸出裝置:輸出裝置是系統的最終端,它將中間裝置轉換的能量傳遞到所需的位置或設備。
4. 軸承和密封裝置:這些裝置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防止雜質和濕氣侵入,並保護內部零件免受磨損。
5. 連接件和緊固件:這些部件用於組裝和固定系統的各個部分,確保其結構穩定性。常見的連接件和緊固件包括螺栓、螺母、銷釘和墊片等。
6. 潤滑裝置:潤滑裝置的作用是在系統部件之間形成保護膜,減少摩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並降低噪音。它包括油泵、油杯和油嘴等。
7. 控制和保護裝置:這些裝置負責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確保其正常工作,並在出現故障時及時採取措施,如報警或停機。常見的控制和保護裝置包括感測器、執行器和控制器等。
綜上所述,機械傳動系統的各個部分協同工作,實現能量的高效轉換和傳遞,確保機械設備的順暢運行。不同的機械設備可能具有不同的傳動系統配置和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