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星球大戰》正史里的TIE系列飛船與載具簡介
TIE系列飛船與載具是「雙離子引擎」(Twin Ion Engine)的縮寫,其系統包含較大的太陽能收集板,這是TIE系列最顯著的特點。本文將詳細介紹銀河帝國、礦業行會及第一秩序的TIE系列飛船與載具。
銀河帝國的TIE系列飛船與載具由西納艦隊系統(Sienar Fleet Systems)生產。以下為銀河帝國的TIE系列飛船與載具簡介:
TIE戰斗機是銀河帝國的標志之一,是帝國數量最多的星際戰斗機型號。其兩門L-s1激光炮和大氣層內最高時速為1200千米的特點使其成為了帝國的標志性裝備。然而,低成本的生產導致TIE戰斗機缺少關鍵設備。
TIE「粗野者」與標準的TIE戰斗機不同,其兩門激光炮位於駕駛艙左邊的外艙上,並且型號為H-s9.3雙激光炮。其內置的MGX-300機器人腦協助飛行員操作。然而,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很慢,只有800千米。
TIE轟炸機是一種輕型轟炸機型號,擁有兩個艙:右邊的駕駛艙和左邊的彈葯艙。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只有850千米,比標準的TIE戰斗機慢。
TIE穿梭機外形與TIE轟炸機基本相同,但把彈葯艙替換成了客艙,能乘坐四到六名乘客。TIE穿梭機配備了偏導護盾,但武器只有一門激光炮。
TIE「打擊者」是專為大氣層內任務設計的實驗性戰斗機,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達到1500千米。TIE「打擊者」的駕駛艙上有四門激光炮,翼尖上還有兩門激光炮。中央艙內還有質子炸彈槽和投彈手座位,用於轟炸地面裝甲。
TIE「索命者」是一種攻擊登陸艇,長33.9米,擁有兩門激光炮。大氣層內最高時速為950千米。
TIE高級v1是一種實驗性戰斗機型號,配備有超空間驅動器和基礎護盾。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可達1600千米。除了兩門激光炮,它還有一個射彈器,可以發射跟蹤裝置。然而,太陽能收集板動力輸出不足,引擎必須依靠額外的燃料運行。
TIE高級x1是一種高級原型機。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與標準的TIE戰斗機相同。TIE高級x1在TIE戰斗機的基礎上配備了超空間驅動器、偏導護盾和集束導彈發射器,兩門激光炮也被替換成更強大的L-s9.3激光炮。達斯·維德的座駕之一就是一架TIE高級x1。
西納艦隊系統發現TIE高級x1的生產成本太高後,TIE截擊機誕生了。與戰斗機一樣,截擊機沒有超空間驅動器和護盾,但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為1250千米,比戰斗機快。TIE截擊機有六門L-s9.3激光炮。
TIE「防禦者」是一種高級實驗性戰斗轟炸機,配備有超空間驅動器和偏導護盾。其大氣層內最高時速達到1680千米,是速度最快的TIE型號之一。TIE「防禦者」有三塊太陽能收集板,每個翼尖上都有一門重型激光炮。然而,洛塔的起義軍摧毀了帝國工廠的燃料庫,導致TIE「防禦者」的生產被迫擱置。
礦業行會的TIE戰斗機以帝國TIE戰斗機為基礎,去掉了機翼前部的兩塊太陽能收集板,增強了駕駛艙視野。然而,這也導致了機動性大打折扣。礦業行會TIE戰斗機的大氣層內最高時速僅950千米。
第一秩序的TIE系列星際戰斗機由西納-傑穆斯艦隊系統(Sienar-Jaemus Fleet Systems)生產。以下是第一秩序TIE系列星際戰斗機的簡介:
TIE戰斗機與帝國TIE戰斗機在外形上很相似,但其引擎、太陽能收集板、計算機、激光炮等設備都得到了內部升級,並配備了偏導護盾。
特種部隊TIE戰斗機在第一秩序TIE戰斗機的基礎上,配備了超空間驅動器和子空間通信天線。其中央艙底部有一個重型武器炮塔,由Lb-14雙重型激光炮塔和導彈發射器組成,提供了360度的火力覆蓋范圍。
第一秩序TIE截擊機加裝了超空間驅動器,提高了性能。
TIE「沉默者」是一種高級原型機,配備了高級隱形場發生器,使敵人的感測器和跟蹤設備無法探測到它。凱洛·倫的座駕之一就是一架TIE「沉默者」。
以上是銀河帝國、礦業行會及第一秩序的TIE系列飛船與載具的詳細簡介。TIE系列飛船與載具在銀河帝國、礦業行會及第一秩序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擁有各自獨特的設計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