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千瓦電機空載電流是多少
18千瓦電動機的空載電流約為35.9安培。這一數據對於電機設計和運行至關重要,了解空載電流有助於更好地控制電機能耗和穩定性。
電機是一種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電磁裝置。在電路中,電機常用字母M表示,其核心功能是產生驅動轉矩,為各種機械提供動力源。而發電機則使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滿足電力需求。
空載電流是電機在次級開路時,初級仍存在的電流。這部分電流在變壓器中尤為明顯,其定義和特性對於理解電機的運行原理及故障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空載電流的特性有助於優化電機設計,提高設備效率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電機的設計和運行中需充分考慮空載電流的影響,以確保設備的高效穩定運行。同時,對於電機的維護和保養也應關注空載電流的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保障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貳』 塔吊安裝驗收要注意問題
一、嚴格執行塔機的登記備案制度。施工單位已擁有的或新購置的塔機等垂直運輸設備應盡早報請安全監督部門進行登記備案。嚴禁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合格證、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塔機進入施工現場安裝使用,未經登記備案的塔機不得在施工現場使用。二、嚴格履行塔機的年度技術檢測、檢驗制度。塔機等垂直運輸設備每個年度及每次新安裝後必須進行檢測檢驗,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不合格的塔機,必須停機整改,重新檢測合格後,方可重新使用,禁止塔機帶故障、帶隱患運轉。對工作十年以上、大修理出廠、鋼結構損壞修復後的塔機,必須經有關部門技術鑒定合格後方才准予使用。三、塔機的裝拆作業必須由具有資質的隊伍進行,必須有相對固定的管理機構和拆裝作業人員,從事拆裝作業和設備操作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禁止無拆裝備案的隊伍和無證人員從事塔機的拆裝和設備操作。安裝作業時應先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統一指揮。協同作業,禁止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冒險蠻干。四、塔機安裝(包括頂升加節)、拆卸前均應根據塔機自身特點、現場作業條件制訂科學、詳細、可行的施工方案,內容包括:編制依據、人員配備、起重機械及索具配備、基礎及附牆設計(有平面圖和立面圖)、地錨和預埋件設置、安裝步驟、頂升加節程序、安全防護措施等,必要時增加頂升過程中的起重臂和平衡臂保持平衡的具體要求,禁止回轉作業的可靠措施。施工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後方可嚴格執行實施。五、塔機安裝後必須經現場調試、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塔機驗收由施工單位設備部門、安全部門、裝拆隊伍、工程項目共同執行,嚴格按照驗收單內容逐項檢查驗收。同時要進行技術檢查、空載試驗、載荷試驗,保證塔機的安全使用。每次的附牆、頂升加節後也必須進行嚴格驗收,保證附牆連接的可靠和塔身垂直度的要求。六、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設備維修保養制度、運轉維修的登記統計制度、設備報廢制度。對投入施工作業的塔機,要嚴格進行塔機的班前檢查、安全運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維修保養、安全專項檢查等,做好塔機安裝前的檢修工作,特別時對鋼結構、起升、變幅、回轉三大機構及液壓頂升系統、力矩、重量限制器、鋼絲繩、滑輪、吊索等關鍵、要害部位重點檢查,保證塔機性能良好,不帶故障、不留安全隱患進行施工作業。七、落實以機長負責制為中心的"定人、定機、定崗"的崗位責任制,相關崗位人員的姓名要在塔機標牌上註明。司機、指揮均應經過專門培訓取得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以保證塔機運轉時信號准確、指揮到位。嚴格執行塔機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十不弔"原則,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八、塔機基礎及附牆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及安裝方案的要求進行製做。塔機基礎應滿足塔機本身的地基承載力和抗傾翻力矩的要求,並設可靠的排水措施。塔機超過一定高度後必須安裝附牆裝置,裝置做到牢固可靠、安裝准確,並滿足塔身垂直度的要求。如由於工程特殊、場地限制等原因,基礎面積或厚度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有加強技術措施,如增設樁基礎或與建築物大面積承台連通的做法等,並有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和抗傾翻力矩的驗算;安裝附牆裝置時,附牆角度不應過小或過大,桿件超過規定長度時,應有附牆的設計計算書。九、塔機的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以及超高、變幅、回轉、行走限位器是塔機安全使用的最關鍵的裝置,各限制器和限位器必須齊全且靈敏可靠。塔機驗收時必須嚴格根據塔機使用說明書對以上安全裝置逐一進行調試合格,要求有具體量化驗收內容。如力矩限制器標明幅度(m)和吊重量(t);重量限制器標明重、中、輕檔各限制重量(t);超高限位器的限位距離(m)等,一經驗收,任何個人不得隨意改動,如需要改動時,仍必須按照驗收程序進行,且還必須保證在塔機的技術性能范圍之內。有的單位驗收時往往只調試力矩限制器,甚至任何限制器限位器都不做,在驗收結果上也只籠統填寫"靈敏可靠"或"合格"等,這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必要時驗收過程中要拍照留檔。十、塔機吊鉤保險裝置、吊鉤滑輪防脫繩裝置、卷揚機滾保險裝置、上人爬梯及護圈等必須齊全且符合要求。吊鉤保險裝置不可缺少,如損壞必須購買原廠產品,不得用其他配件或自製零件代替。上人爬梯及護圈必須完好、牢固、嚴密,對發生少圈、變形、銹蝕、開焊、固定不牢靠的應堅決予以整改修復。十一、塔機配備專用電箱,合理配置隔離開關、漏電保護器,做可靠的防雷接地。接地電阻、絕緣電阻必須符合有關要求,電纜線完好並固定牢靠。塔機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的邊緣與15kV以下的架空線路邊線的最小水平距離不得小於1.5m,當小於此距離時,應按要求搭設防護架,當塔機作業半徑在架空線路上方經過時,線路上方應有防護措施。十二、施工現場或相鄰工地有兩台或兩台以上的塔機作業,且塔機作業半徑有重疊現象時,必須有可靠的防碰撞安全技術措施。(1)行走式塔機任何部位(包括吊物)之間的距離不小於5m;固定式塔機,低位塔臂端部與高位塔身不小於2m,高位塔吊鉤與低位塔垂直距離不小於2m。防止相鄰塔機的起重臂、平衡臂與塔身、塔帽、拉桿的干涉和碰撞。(2)採取組織措施,規定塔機的回轉和行走路線,對塔機指揮和司機嚴格交底,並由專門人員監督執行,嚴禁相鄰塔機在同一施工區域相向運轉及交叉作業,防止起升鋼絲繩的相互纏繞。(3)利用技術手段,縮短臂桿,升高(下降)塔身,設置行走、回轉、超高限位等,保證防碰撞安全。十三、施工現場塔機的技術資料和安全資料必須齊全。(1)塔機生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使用說明書、設備 檔案、運轉及維修保養記錄、安裝拆除方案、驗收證書、檢測檢驗報告。(2)拆裝隊伍證、設備安拆人員、指揮人員、操作人員及其他特種作業人員的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3)塔機處懸掛限載標志牌、安全警示牌、操作規程牌、驗收合格牌、定人定機牌。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叄』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二級齒輪減速器
一、 設計題目: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
1. 要求:擬定傳動關系:由電動機、V帶、減速器、聯軸器、工作機構成。
2. 工作條件:雙班工作,有輕微振動,小批量生產,單向傳動,使用5年,運輸帶允許誤差5%。
3. 知條件:運輸帶捲筒轉速 ,
減速箱輸出軸功率 馬力,
二、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
1. 組成: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工作機組成。
2. 特點:齒輪相對於軸承不對稱分布,故沿軸向載荷分布不均勻,要求軸有較大的剛度。
3. 確定傳動方案:考慮到電機轉速高,傳動功率大,將V帶設置在高速級。 其傳動方案如下:
三、 選擇電機
1. 計算電機所需功率 : 查手冊第3頁表1-7:
-帶傳動效率:0.96
-每對軸承傳動效率:0.99
-圓柱齒輪的傳動效率:0.96
-聯軸器的傳動效率:0.993
—捲筒的傳動效率:0.96
說明:
-電機至工作機之間的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2確定電機轉速:查指導書第7頁表1:取V帶傳動比i=2 4
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比i=8 40所以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是:
符合這一范圍的轉速有:750、1000、1500、3000
根據電動機所需功率和轉速查手冊第155頁表12-1有4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因此有4種傳動比方案如下:
方案 電動機型號 額定功率 同步轉速
r/min 額定轉速
r/min 重量 總傳動比
1 Y112M-2 4KW 3000 2890 45Kg 152.11
2 Y112M-4 4KW 1500 1440 43Kg 75.79
3 Y132M1-6 4KW 1000 960 73Kg 50.53
4 Y160M1-8 4KW 750 720 118Kg 37.89
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可見第3種方案比較合適,因此選用電動機型號為Y132M1-6,其主要參數如下:
額定功率kW 滿載轉速 同步轉速 質量 A D E F G H L AB
4 960 1000 73 216 38 80 10 33 132 515 280
四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總傳動比:
分配傳動比:取 則
取 經計算
註: 為帶輪傳動比, 為高速級傳動比, 為低速級傳動比。
五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將傳動裝置各軸由高速到低速依次定為1軸、2軸、3軸、4軸
——依次為電機與軸1,軸1與軸2,軸2與軸3,軸3與軸4之間的傳動效率。
1. 各軸轉速:
2各軸輸入功率:
3各軸輸入轉矩:
運動和動力參數結果如下表:
軸名 功率P KW 轉矩T Nm 轉速r/min
輸入 輸出 輸入 輸出
電動機軸 3.67 36.5 960
1軸 3.52 3.48 106.9 105.8 314.86
2軸 3.21 3.18 470.3 465.6 68
3軸 3.05 3.02 1591.5 1559.6 19.1
4軸 3 2.97 1575.6 1512.6 19.1
六 設計V帶和帶輪:
1.設計V帶
①確定V帶型號
查課本 表13-6得: 則
根據 =4.4, =960r/min,由課本 圖13-5,選擇A型V帶,取 。
查課本第206頁表13-7取 。
為帶傳動的滑動率 。
②驗算帶速: 帶速在 范圍內,合適。
③取V帶基準長度 和中心距a:
初步選取中心距a: ,取 。
由課本第195頁式(13-2)得: 查課本第202頁表13-2取 。由課本第206頁式13-6計算實際中心距: 。
④驗算小帶輪包角 :由課本第195頁式13-1得: 。
⑤求V帶根數Z:由課本第204頁式13-15得:
查課本第203頁表13-3由內插值法得 。
EF=0.1
=1.37+0.1=1.38
EF=0.08
查課本第202頁表13-2得 。
查課本第204頁表13-5由內插值法得 。 =163.0 EF=0.009
=0.95+0.009=0.959
則
取 根。
⑥求作用在帶輪軸上的壓力 :查課本201頁表13-1得q=0.10kg/m,故由課本第197頁式13-7得單根V帶的初拉力:
作用在軸上壓力:
。
七 齒輪的設計:
1高速級大小齒輪的設計:
①材料:高速級小齒輪選用 鋼調質,齒面硬度為250HBS。高速級大齒輪選用 鋼正火,齒面硬度為220HBS。
②查課本第166頁表11-7得: 。
查課本第165頁表11-4得: 。
故 。
查課本第168頁表11-10C圖得: 。
故 。
③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9級精度製造,查課本第164頁表11-3得:載荷系數 ,取齒寬系數 計算中心距:由課本第165頁式11-5得:
考慮高速級大齒輪與低速級大齒輪相差不大取
則 取
實際傳動比:
傳動比誤差: 。
齒寬: 取
高速級大齒輪: 高速級小齒輪:
④驗算輪齒彎曲強度:
查課本第167頁表11-9得:
按最小齒寬 計算:
所以安全。
⑤齒輪的圓周速度:
查課本第162頁表11-2知選用9級的的精度是合適的。
2低速級大小齒輪的設計:
①材料:低速級小齒輪選用 鋼調質,齒面硬度為250HBS。
低速級大齒輪選用 鋼正火,齒面硬度為220HBS。
②查課本第166頁表11-7得: 。
查課本第165頁表11-4得: 。
故 。
查課本第168頁表11-10C圖得: 。
故 。
③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9級精度製造,查課本第164頁表11-3得:載荷系數 ,取齒寬系數
計算中心距: 由課本第165頁式11-5得:
取 則 取
計算傳動比誤差: 合適
齒寬: 則取
低速級大齒輪:
低速級小齒輪:
④驗算輪齒彎曲強度:查課本第167頁表11-9得:
按最小齒寬 計算:
安全。
⑤齒輪的圓周速度:
查課本第162頁表11-2知選用9級的的精度是合適的。
八 減速器機體結構尺寸如下:
名稱 符號 計算公式 結果
箱座厚度
10
箱蓋厚度
9
箱蓋凸緣厚度
12
箱座凸緣厚度
15
箱座底凸緣厚度
25
地腳螺釘直徑
M24
地腳螺釘數目
查手冊 6
軸承旁聯結螺栓直徑
M12
蓋與座聯結螺栓直徑
=(0.5 0.6)
M10
軸承端蓋螺釘直徑
=(0.4 0.5)
10
視孔蓋螺釘直徑
=(0.3 0.4)
8
定位銷直徑
=(0.7 0.8)
8
, , 至外箱壁的距離
查手冊表11—2 34
22
18
, 至凸緣邊緣距離
查手冊表11—2 28
16
外箱壁至軸承端面距離
= + +(5 10)
50
大齒輪頂圓與內箱壁距離
>1.2
15
齒輪端面與內箱壁距離
>
10
箱蓋,箱座肋厚
9
8.5
軸承端蓋外徑
+(5 5.5)
120(1軸)
125(2軸)
150(3軸)
軸承旁聯結螺栓距離
120(1軸)
125(2軸)
150(3軸)
九 軸的設計:
1高速軸設計:
①材料:選用45號鋼調質處理。查課本第230頁表14-2取 C=100。
②各軸段直徑的確定:根據課本第230頁式14-2得: 又因為裝小帶輪的電動機軸徑 ,又因為高速軸第一段軸徑裝配大帶輪,且 所以查手冊第9頁表1-16取 。L1=1.75d1-3=60。
因為大帶輪要靠軸肩定位,且還要配合密封圈,所以查手冊85頁表7-12取 ,L2=m+e+l+5=28+9+16+5=58。
段裝配軸承且 ,所以查手冊62頁表6-1取 。選用6009軸承。
L3=B+ +2=16+10+2=28。
段主要是定位軸承,取 。L4根據箱體內壁線確定後在確定。
裝配齒輪段直徑:判斷是不是作成齒輪軸:
查手冊51頁表4-1得:
得:e=5.9<6.25。
段裝配軸承所以 L6= L3=28。
2 校核該軸和軸承:L1=73 L2=211 L3=96
作用在齒輪上的圓周力為:
徑向力為
作用在軸1帶輪上的外力:
求垂直面的支反力:
求垂直彎矩,並繪制垂直彎矩圖:
求水平面的支承力:
由 得
N
N
求並繪制水平面彎矩圖:
求F在支點產生的反力:
求並繪制F力產生的彎矩圖:
F在a處產生的彎矩:
求合成彎矩圖:
考慮最不利的情況,把 與 直接相加。
求危險截面當量彎矩:
從圖可見,m-m處截面最危險,其當量彎矩為:(取摺合系數 )
計算危險截面處軸的直徑:
因為材料選擇 調質,查課本225頁表14-1得 ,查課本231頁表14-3得許用彎曲應力 ,則:
因為 ,所以該軸是安全的。
3軸承壽命校核:
軸承壽命可由式 進行校核,由於軸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的作用,所以 ,查課本259頁表16-9,10取 取
按最不利考慮,則有:
則 因此所該軸承符合要求。
4彎矩及軸的受力分析圖如下:
5鍵的設計與校核:
根據 ,確定V帶輪選鑄鐵HT200,參考教材表10-9,由於 在 范圍內,故 軸段上採用鍵 : ,
採用A型普通鍵:
鍵校核.為L1=1.75d1-3=60綜合考慮取 =50得 查課本155頁表10-10 所選鍵為:
中間軸的設計:
①材料:選用45號鋼調質處理。查課本第230頁表14-2取 C=100。
②根據課本第230頁式14-2得:
段要裝配軸承,所以查手冊第9頁表1-16取 ,查手冊62頁表6-1選用6208軸承,L1=B+ + + =18+10+10+2=40。
裝配低速級小齒輪,且 取 ,L2=128,因為要比齒輪孔長度少 。
段主要是定位高速級大齒輪,所以取 ,L3= =10。
裝配高速級大齒輪,取 L4=84-2=82。
段要裝配軸承,所以查手冊第9頁表1-16取 ,查手冊62頁表6-1選用6208軸承,L1=B+ + +3+ =18+10+10+2=43。
③校核該軸和軸承:L1=74 L2=117 L3=94
作用在2、3齒輪上的圓周力:
N
徑向力:
求垂直面的支反力
計算垂直彎矩:
求水平面的支承力:
計算、繪制水平面彎矩圖:
求合成彎矩圖,按最不利情況考慮:
求危險截面當量彎矩:
從圖可見,m-m,n-n處截面最危險,其當量彎矩為:(取摺合系數 )
計算危險截面處軸的直徑:
n-n截面:
m-m截面:
由於 ,所以該軸是安全的。
軸承壽命校核:
軸承壽命可由式 進行校核,由於軸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的作用,所以 ,查課本259頁表16-9,10取 取
則 ,軸承使用壽命在 年范圍內,因此所該軸承符合要求。
④彎矩及軸的受力分析圖如下:
⑤鍵的設計與校核:
已知 參考教材表10-11,由於 所以取
因為齒輪材料為45鋼。查課本155頁表10-10得
L=128-18=110取鍵長為110. L=82-12=70取鍵長為70
根據擠壓強度條件,鍵的校核為:
所以所選鍵為:
從動軸的設計:
⑴確定各軸段直徑
①計算最小軸段直徑。
因為軸主要承受轉矩作用,所以按扭轉強度計算,由式14-2得:
考慮到該軸段上開有鍵槽,因此取
查手冊9頁表1-16圓整成標准值,取
②為使聯軸器軸向定位,在外伸端設置軸肩,則第二段軸徑 。查手冊85頁表7-2,此尺寸符合軸承蓋和密封圈標准值,因此取 。
③設計軸段 ,為使軸承裝拆方便,查手冊62頁,表6-1,取 ,採用擋油環給軸承定位。選軸承6215: 。
④設計軸段 ,考慮到擋油環軸向定位,故取
⑤設計另一端軸頸 ,取 ,軸承由擋油環定位,擋油環另一端靠齒輪齒根處定位。
⑥ 輪裝拆方便,設計軸頭 ,取 ,查手冊9頁表1-16取 。
⑦設計軸環 及寬度b
使齒輪軸向定位,故取 取
,
⑵確定各軸段長度。
有聯軸器的尺寸決定 (後面將會講到).
因為 ,所以
軸頭長度 因為此段要比此輪孔的長度短
其它各軸段長度由結構決定。
(4).校核該軸和軸承:L1=97.5 L2=204.5 L3=116
求作用力、力矩和和力矩、危險截面的當量彎矩。
作用在齒輪上的圓周力:
徑向力:
求垂直面的支反力:
計算垂直彎矩:
.m
求水平面的支承力。
計算、繪制水平面彎矩圖。
求F在支點產生的反力
求F力產生的彎矩圖。
F在a處產生的彎矩:
求合成彎矩圖。
考慮最不利的情況,把 與 直接相加。
求危險截面當量彎矩。
從圖可見,m-m處截面最危險,其當量彎矩為:(取摺合系數 )
計算危險截面處軸的直徑。
因為材料選擇 調質,查課本225頁表14-1得 ,查課本231頁表14-3得許用彎曲應力 ,則:
考慮到鍵槽的影響,取
因為 ,所以該軸是安全的。
(5).軸承壽命校核。
軸承壽命可由式 進行校核,由於軸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的作用,所以 ,查課本259頁表16-9,10取 取
按最不利考慮,則有:
則 ,
該軸承壽命為64.8年,所以軸上的軸承是適合要求的。
(6)彎矩及軸的受力分析圖如下:
(7)鍵的設計與校核:
因為d1=63裝聯軸器查課本153頁表10-9選鍵為 查課本155頁表10-10得
因為L1=107初選鍵長為100,校核 所以所選鍵為:
裝齒輪查課本153頁表10-9選鍵為 查課本155頁表10-10得
因為L6=122初選鍵長為100,校核
所以所選鍵為: .
十 高速軸大齒輪的設計
因 採用腹板式結構
代號 結構尺寸和計算公式 結果
輪轂處直徑
72
輪轂軸向長度
84
倒角尺寸
1
齒根圓處的厚度
10
腹板最大直徑
321.25
板孔直徑
62.5
腹板厚度
25.2
電動機帶輪的設計
代號 結構尺寸和計算公式 結果
手冊157頁 38mm
68.4mm
取60mm
81mm
74.7mm
10mm
15mm
5mm
十一.聯軸器的選擇:
計算聯軸器所需的轉矩: 查課本269表17-1取 查手冊94頁表8-7選用型號為HL6的彈性柱銷聯軸器。
十二潤滑方式的確定:
因為傳動裝置屬於輕型的,且傳速較低,所以其速度遠遠小於 ,所以採用脂潤滑,箱體內選用SH0357-92中的50號潤滑,裝至規定高度。
十三.其他有關數據見裝配圖的明細表和手冊中的有關數據。
十四.參考資料: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二版)——清華大學 吳宗澤,北京科技大學 羅聖國主編。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羅聖國,李平林等主編。
《機械課程設計》(重慶大學出版社)——周元康等主編。
《機械設計基礎》(第四版)課本——楊可楨 程光蘊 主編。
『肆』 設計帶式輸送機轉動裝置中的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工作條件:
單向運轉,有輕微振動,經常滿載,空載起動,單班制工作,使用期限
5
年,
輸送帶速度容許誤差為
±
5%
,工作機效率為
0.94~0.96
。
原始數據:
輸送帶拉力
F
(
N
)
2000
輸送帶速度
m/s
0.9
滾筒直徑
mm
300
設計工作量:
1
、設計說明書
1
份;
2
、減速器裝配圖
1
張;
3
、減速器零件圖
1~3
張。
前
言
機械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在機械工程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
它是理論應用於實際的
重要實踐環節。
本課程設計培養了我們機械設計中的總體設計能力,
將機械設計
系列課程設計中所學的有關機構原理方案設計、
運動和動力學分析、
機械零部件
設計理論、
方法、
結構及工藝設計等內容有機地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實踐訓練,
使
課程設計與機械設計實際的聯系更為緊密。
此外,
它還培養了我們機械繫統創新
設計的能力,增強了機械構思設計和創新設計。
本課程設計的設計任務是展開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減速器是一種將由
電動機輸出的高轉速降至要求的轉速比較典型
『伍』 塔吊操作步驟
塔吊操作步驟包括響鈴後進行空載試運轉,檢查各項操作是否正常。左手柄控制塔吊臂的方向和跑車幅度,右手柄控制吊鉤的升降。擺臂時要平穩勻速,注意觀察周圍環境,避免碰損建築物。
輕推或輕拉左手柄,將塔吊臂擺至目標物正上方。換速時要預判滑行距離,松開手柄讓塔吊臂自然滑行,再用快速點頓的方式停止擺臂。預判錯誤時,同樣點頓制停再緩慢回轉到目標位置。
輕推或輕拉左手柄,將跑車移動到目標物正上方,平穩勻速,避免吊鉤晃動。輕推右手柄使吊鉤下落,距地面一米時緩緩下落。捆紮目標物的鋼絲繩掛在吊鉤上,輕拉右手柄使吊鉤上升,吊物離開地面後換高速檔。
當吊物起吊到安全高度時,松開右手柄,向左或右撥動左手柄使塔吊臂擺動到目標位置,再輕推右手柄使吊物降落。吊物即將落至地面時換低速緩慢降落。
操作前的准備事項包括檢查電源開關和電箱是否安全通電,攀爬塔吊時注意雙手抓穩、雙腳踩實,戴上防滑手套及穿防滑鞋。進入駕駛室後檢查各控制開關、機械部件、電路電源是否正常,觀察周圍環境。
合上控制電源,按下啟動按鈕,檢查是否有警訊報警。響鈴提示下方人員操作開始。在所吊重物放好並安全解除鋼絲繩時,輕拉右手柄使吊鉤上升到安全位置,按下暫停按鈕等待指揮人員的下一步指示。
塔吊安全操作規程包括軌道基礎或混凝土基礎必須經過設計驗算,基礎周圍應修築邊坡和排水設施,塔吊基礎土壤承載能力必須嚴格按原廠使用規定或符合相關要求。
塔吊拆裝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隊進行,拆裝時有技術和安全人員監護。風力達到四級以上時不得進行頂升、安裝、拆卸作業。塔吊安裝後應進行整機技術檢驗和調整,確保塔身與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超過規定值。
塔吊的金屬結構、軌道及電氣設備應有可靠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應大於4Ω,並設立避雷裝置。每道附著裝置的撐桿布置方式、相互間隔和附牆距離應按原廠規定。
塔吊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作業前應全面了解工作現場周圍環境,檢查電源電壓和啟動控制開關是否正常。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操作人員密切配合。
安全保護裝置必須齊全完整、靈敏可靠,嚴禁用限位裝置代替操縱機構。嚴禁斜拉、斜吊和起吊凝結在地面上的重物。嚴禁使用塔吊載運人員,起吊重物時必須綁扎平穩、牢固。
遇有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將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重物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勻,嚴禁突然制動。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時,應檢查起重機的穩定性、制動器的可靠性等。
作業完畢後,塔吊應停放在軌道中間位置,起重臂應轉到順風方向,松開回轉制動器,小車及平衡重應置於非工作狀態。吊鉤宜升到離起重臂頂端2~3m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