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右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的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實
(1)實驗前,關閉活塞b,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其內目的是檢查裝置容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NO2↑+2H2O,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③是利用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反應過程中無污染氣體生成,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故答案為:③不產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2.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准備用氫氣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1)寫出儀器名
(1)儀器名稱:A長頸漏斗;D燒杯; (2)鋅粒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專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對於操作的填寫,根據上面關於關閉開關B後冷卻至室溫後,此時乙裝置處於密閉狀態,所以要觀察現象就要改變乙裝置的密閉狀態,所以應該打開開關C.觀察到的現象是水倒吸入乙裝置,大約占集氣瓶容積的 ; (4)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雖然消耗掉氧氣,但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氣體代替氫氣進行上述實驗;如果用CO氣體代替氫氣改進措施:驗前在乙瓶內壁先附著一層濃NaOH溶液. 故答案為:(屬1)長頸漏斗;燒杯; (2)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打開開關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進入水的體積約占乙瓶容積的 ; (4)不能;實驗前在乙瓶內壁先附著一層濃NaOH溶液. |
3. 對實驗裝置的改進與創新,能夠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能力。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設計(註:圖中部
(1)分子在不斷運動 (2)①試紙變紅;下面的先變紅上面的後變紅 ②木條熄滅 ③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能和水反應生成酸 (3)濃鹽酸;濃鹽酸有揮發性,會發出的氯化氫溶於大試管中的水又得到鹽酸,進而與鋅粒發生反應 |
4.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就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實驗探究,請你參與.【設計實驗】第一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的
【設計實驗】第一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的A、B兩套裝置:
(1)實驗A和B的區別在於紅磷的位置,而這一點與氧氣的密度有關,由於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所以紅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於反應的進行,也更利於氧氣的消耗,所以實驗設計A更合理.
(2)該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紅磷在裝置內燃燒,發出大量白煙,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在冷卻到室溫後打開止水夾,水進入容器容積的
.
【改進實驗】第二小組同學設計了C實驗,而實驗C是在裝置內點燃,這樣紅磷不會在裝置外的空氣中燃燒,也就是紅磷燃燒的產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會散失到空氣造成環境污染,也節約了紅磷,即C裝置的優點是:環保,同時也利於實驗的結果的准確.
(1)至於其他的實驗現象及誤差分析,要考慮全面就可以.首先注意誤差是小於
,這樣就與葯品不能將氧氣完全消耗有關,即紅磷的量不足或者氣密性等方面的問題.
(2)對於氮氣的性質,在回答時要和氧氣對比回答,氧氣反應掉了,而氮氣剩餘了,說明氮氣是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在有水環境中氮氣能夠安然無恙,說明氮氣難溶於水和也不和水發生反應.因此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反思與交流】實驗原理是通過可燃物消耗氧氣使裝置內氣壓減小,外界液體就可以等體積進入,從而測定出氧氣的體積.所以改進實驗要建立的此原理上.至於實驗出現的失敗,就與該原理有關,與是否能夠消耗氧氣有關,與能否完全消耗氧氣有關,與外界氣體能否有效進入有關,而在具體回答是要結合本題的環境來回答: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或者一氧化碳氣體,不能使內部氣壓減少,從而導致不能使外界液體進入.總結以上分析,在選擇該實驗的替代物質時,物質應該滿足:能夠和氧氣等單一物質反應,且本身不能是氣體且生成物不能是氣體(如果能夠想辦法處理後期生成的氣體也可以考慮使用).
故:(1)通過可燃物消耗氧氣使裝置內氣壓減小,外界液體就可以等體積進入,從而測定出氧氣的體積.
(2)在實驗前集氣瓶底預先要放點水,其作用是:防止濺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能夠和氧氣等單一物質反應,且本身不能是氣體且生成物不能是氣體(如果能夠像辦法處理後期生成的氣體也可以考慮使用).故答案為: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
故答案為:
【設計實驗】(1)A;
(2)紅磷在裝置內燃燒,發出大量白煙,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在冷卻到室溫後打開止水夾,水進入容器容積的
;
【改進實驗】環保,同時也利於實驗的結果的准確.
(1)紅磷的量不足;或者裝置氣密性不夠好;沒有等到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等
(2)
.難溶於水、不與水反應、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合理即可,不求全面)
【反思與交流】(1)通過可燃物消耗氧氣使裝置內氣壓減小,外界液體就可以等體積進入,從而測定出氧氣的體積;
(2)防止濺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生成物為固體.
5. CO2在高溫下能與木炭反應生成CO.為驗證該反應,某課外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裝置圖如下(夾持裝
(1)C中裝有濃硫酸,濃硫酸有吸水性,故其作用是吸水作乾燥劑;D中裝有木版炭,作用是在高溫權下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E中裝有Na0H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反應的CO2;
(2)CO2在高溫下與木炭反應生成CO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
高溫 | .
6. 某興趣小組活動中,同學們按圖A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大家對白磷燃燒產生的
【改進實驗】燃燒必須達到三個條件:①物質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與氧氣充分地接觸,③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是在水中與空氣隔絕,所以不會燃燒;試管中的白磷會燃燒,它的溫度即達到著火點又與空氣接觸,滿足燃燒的條件;試管中的紅磷盡管與空氣接觸,但是溫度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所以不會燃燒; 【反思評價】(1)改進後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燃燒後的產物在試管中不會散發到空氣里,所以優點是能防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圖3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氣體熱膨脹而松動; 【拓展遷移】白磷燃燒消耗了試管中的氧氣,造成試管內壓強較小,所以水會進入試管,且進入水的體積為試管中中氧氣的體積. 故答案為:【改進實驗】①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②熱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 【反思評價】(1)能防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氣體熱膨脹而松動; 【拓展遷移】水會進入試管,約占試管容積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與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圖所示裝置來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驗室倒料裝置
發布:2025-04-30 11:17:30
瀏覽:7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