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銅網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的現象,請寫出該
(1)銅絲變黑是因為發生反應:2Cu+O2
△ | .
㈡ 鏌愬寲瀛﹀叴瓚e皬緇勫湪瀹為獙瀹ゅ埄鐢ㄥ備笅瑁呯疆鍒跺彇姘斾綋錛庯紙1錛夊啓鍑虹紪鍙蜂負鈶犮佲憽鐨勪華鍣ㄥ悕縐幫細鈶燺_____錛 鈶______錛
錛1錛夌啛鎮夊父瑙佸寲瀛︿華鍣錛屼簡瑙e畠浠鐨勫悕縐幫紟鍥句腑鈶犺瘯綆★紱鈶℃按妲斤紱鏁呯瓟妗堜負錛氳瘯綆°佹按妲斤紱 錛2錛夌敤榪囨哀鍖栨阿鍜屼簩姘у寲閿板弽搴斿埗鍙栨哀姘旓紝鏄涓嶉渶鍔犵儹鐨勫弽搴旇呯疆錛屾墍浠ュ彲浠B錛涙哀姘旂殑瀵嗗害澶т簬絀烘皵鐨勫瘑搴︼紝騫朵笉鏄撴憾浜庢按錛屾垜浠鍙鐢–鍚戜笂鎺掔┖姘旀硶鍜孌鎺掓按娉曟敹闆嗭紱鍥犱負綰㈢爾綺夋湯浠f浛浜屾哀鍖栭敯鍔犲叆榪囨哀鍖栨阿婧舵恫涓錛屼篃鑳藉熺珛鍗充駭鐢熸皵娉★紝鎵浠ョ孩鐮栫矇鏈鐨勪綔鐢ㄦ槸鍌鍖栵紱鍙嶅簲鍖栧︽柟紼嬪紡鏄錛2H2O2 MnO2 | .
㈢ 物理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水的沸騰」實驗:(1)由表格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測溫物質為______
(1)在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水銀的沸點是357℃,水銀的沸點高版於沸水的溫度,權所以測沸水的溫度要選水銀溫度計. (2)使用酒精燈時,應該用外焰加熱; 甲圖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大,是因為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水溫相同,水內部不停的汽化,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變大. 乙圖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小,是因為水沸騰之前,水下層的溫度高於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小. (3)讀圖3可以看出,在同樣加熱的情況下,b的升溫較慢,其原因應該是水的質量多於a的緣故;由於水的沸點恰好是100℃,所以此時液面上方的氣壓等於1個標准大氣壓; (4)據實際情況可知,為了減少從開始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可以用熱水做實驗,也可以給燒杯加蓋,也可以減少水的質量; 故答案為:(1)水銀;(2)外焰;甲;(3)a;等於;(4)用熱水做實驗;給燒杯加蓋.
㈣ 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 (1)實驗過程中銅網出現黑色和紅色交替的現象,請寫出
(1)Cu+O 2  CH 3 CHO+Cu+H 2 O;放熱; (2)加熱乙醇,便於乙醇的揮發;冷卻,便於乙醛的收集;(3)乙醛;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煮沸若有磚紅色沉澱,證明產物是乙醛;(4)CH 3 COOH;C;蒸餾。
㈤ 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探究.
解題思路:實驗室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可將甲進行水浴加熱,能使甲中乙醇平穩氣化成乙醇蒸氣,則進入銅網的氣體為空氣和乙醇的混合氣體,在加熱條件下,分別發生2Cu+O 2 △ . 2CuO;CH 3CH 2OH+CuO △ CH 3CHO+Cu+H 2O,可觀察到銅網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的現象,進入乙中的氣體經冷卻後,可在試管中得到乙醛、乙醇和水,而集氣瓶中收集的氣體主要為氮氣,另外如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強,則在碳酸鈉溶液中加入乙酸,可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以此解答該題. (1)進入乙中的氣體為空氣和乙醇,加熱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方程式為2Cu+O2 △ . 2CuO,氧化友扮銅和乙醇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可生成乙醛和銅,反應的方程式為CH3CH2OH+CuO △ CH3CHO+Cu+H2O, 故答案為:2Cu+O2 △ . 2CuO;CH3CH2OH+CuO △信念 CH3CHO+Cu+H2O; (2)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乙中的鍍銀鋼絲,約1分鍾後鼓入空氣,此時銅絲即呈紅熱狀態,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度,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說明反應引發後,不需加熱即可進行到底,說明該反應是放熱的反應, 故答案為:放熱; (3)甲裝置常常浸在溫度為70~80的水浴中,水浴能使容器受熱均勻,能使甲中乙醇平穩氣化成乙醇蒸氣,生成的乙醛以及剩餘的乙醇可在乙中經冷卻而收集, 故答案為:加熱; 冷卻; (4)乙滑告困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乙醇蒸氣冷卻後為液體;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所以最後收集的其他主要為氮氣, 故答案為:乙醛、乙醇、水;氮氣; (5)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強,則在碳酸鈉溶液中加入乙酸,可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實驗操作為把醋酸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若有氣體(氣泡)產生,則證明醋酸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強, 故答案為:把醋酸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若有氣體(氣泡)產生,則證明醋酸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強. ,2,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探究. (1)實驗過程中,銅網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的現象,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2Cu+O 2 △ . 2CuO 2Cu+O 2 △ . 2CuO 、 CH 3CH 2OH+CuO △ CH 3CHO+Cu+H 2O CH 3CH 2OH+CuO △ CH 3CHO+Cu+H 2O . (2)在不斷鼓入空氣的情況下,熄滅酒精燈,反應仍能繼續進行,說明該乙醇催化反應是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3)甲和乙兩個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 (4)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後,試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質,它們是______.集氣瓶中收集到的氣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5)若試管a中收集到的液體用紫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顯紅色,說明液體中還含有乙酸.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比較醋酸與碳酸酸性的強弱,簡述實驗的方法、現象與結論.______.
㈥ 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銅網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的現象,請寫出相
(1)銅絲變黑抄是因為發生反應襲:2Cu+O2 △ | .
㈦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並用平滑的曲線將各點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 (2)從曲線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海波是晶體. 故答案為:(1)見上圖;(2)溫度保持不變.
㈧ 某實驗小組利用下面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氣體並驗證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請回答:(1)實驗室欲製取一瓶二氧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因此發生裝置為固液混合且不需加熱的B裝置,二氧化碳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於空氣密度,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反應原理為CaCO3+2HCl=CaCl2+CO2↑+H2O;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來乾燥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G;CaCO3+2HCl=CaCl2+CO2↑+H2O;E; (2)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溶於水變為鹽酸,導致石灰水不能出現渾濁或裝置漏氣沒有收集到二氧化碳或石灰水已經變質;氫氧化鈉易溶於水,可以得到較濃的溶液,氫氧化鈣微溶於水,所以用氫氧化鈉溶液有利於二氧化碳的吸收; 故答案為:裝置可能漏氣或鹽酸濃度過大有氯化氫氣體或石灰水變質;氫氧化鈉易溶於水,可以得到較濃的溶液,氫氧化鈣微溶於水,所以用氫氧化鈉溶液有利於二氧化碳的吸收; (3)【實驗探究】a.實驗現象是:實驗Ⅰ中小花遇鹽酸變紅,實驗Ⅱ中小花的顏色不變色,實驗Ⅲ中小花的顏色不變色,實驗Ⅳ中小花的顏色變紅; b.該實驗說明了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水不能使石蕊試液變紅,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通過觀察小花顏色的變化可以說明:紫色石蕊試液變色不是水作用的結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氣體作用的結果,而是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結果. 故答案為:變紅;變紅;驗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驗證單獨的純凈水和乾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③; 【討論交流】將紙花用酒精燈小心加熱烘烤後紙花又變紫,說明碳酸不穩定,受熱使CO2逸出,溶液不再顯酸性; 故答案為:不穩定; 【拓展延伸】本題是驗證使石蕊變色的物質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過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發現石蕊不變色,再滴加水變紅,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酚酞試液變紅; 故答案為:先將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燒杯2中,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時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 故答案為:先將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燒杯2中,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時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
㈨ 某實驗小組用下列裝置做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1)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中的銅網,約1分鍾後鼓入空氣,此
(1)①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說明反應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放熱; ②鼓氣的速度越快,甲中單位時間內冒出的氣體就越多,反之,越少,控制鼓氣速度的方法是控制甲裝置試管中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泡數;若鼓氣速度過快則會帶走過多熱量,難以保證反應所需溫度;若鼓氣速度過慢則會反應放熱太少,不能達到反應所需溫度, 故答案為:控制甲裝置試管中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泡數;帶走過多熱量,難以保證反應所需溫度;反應放熱太少,不能達到反應所需溫度; (2)裝置甲是需要加熱得到乙醇蒸氣;乙裝置是通過冷卻得到以後生成的乙醛, 故答案為:加熱;冷卻; (3)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乙醇蒸氣冷卻後為液體;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所以最後收集的其他主要為氮氣, 故答案為:乙醛、乙醇、水等;氮氣; (4)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乙醛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 Cu或Ag |
與實驗小組用如下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動工具旗件店
發布:2025-05-17 23:38:30
瀏覽:56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