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實驗思考題
1.酯化反應是一個來可逆反應,需自要催化劑。實驗室中提高產率應該是多加正丁醇。加催化劑就是加快反應速率,當然還有加熱迴流。
2.不知道你用的量是多少,如果是正丁醇9.3g(11.5mL),冰醋酸7.5g(7.2mL),理論分水2.25mL,但實際要多一些,可能分子內脫水。
3.碳酸鈉溶液是出去產品中的酸,不能用氫氧化鈉,因為氫氧化鈉要使酯水解。
2. 某學生在實驗室製取乙酸丁酯(已知乙酸丁酯的沸點124~126℃,反應溫度115~125℃),其反應裝置應選擇(
A.實驗室製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揮發,為了避免反應物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應設計冷凝迴流裝置,而A裝置無冷凝裝置,故A錯誤; B.實驗室製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揮發,當有易揮發的液體反應物時,為了避免反應物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發生裝置設計冷凝迴流裝置,使該物質通過冷凝後由氣態恢復為液態,從而迴流並收集.實驗室可通過在發生裝置安裝長玻璃管或冷凝迴流管等實現,B裝置符合這些要求,故B正確; C.該裝置採用的是水浴,反應溫度不超過100℃,實驗室製取乙酸丁酯,反應需要反應溫度為115~125℃,而水浴加熱適合溫度低於100℃的反應,故C錯誤; D.該裝置採用的是水浴,反應溫度不超過100℃,實驗室製取乙酸丁酯,反應需要反應溫度為115~125℃,而水浴加熱適合溫度低於100℃的反應,故D錯誤; 故選B. |
3. (2012江蘇三模)乙酸正丁酯是常用的食用香精.實驗室用正丁醇和乙酸制備乙酸正丁酯的裝置如圖所示(加
(1)在乾燥的50mL的A中,加入11.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濃硫酸.振盪混合均勻後加入1~2粒,裝置圖中A的名稱是圓底燒瓶,燒瓶中加入沸石房子和暴沸;
故答案為:圓底燒瓶,沸石;
(2)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分離生成物會促進反應正向進行,所以分離出酯化反應生成的水,提高反應產率,
故答案為:及時分離出產物水,使化學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動,提高酯的產率;
(3)在反應過程中,通過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原來的高度,使油層盡量回到圓底燒瓶中.反應達到終點後,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反應結束;
故答案為: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
(4)酯不溶於水在水溶液中分層靜置後減小分液,酯在上層,水在下層,依據「上吐下瀉」分離,步驟2中從分液漏斗中得到酯的操作是,打開分液漏斗活塞,讓水層從分液漏斗下口流出,酯層從上口倒出;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和乙酸發生反應生成醋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斗活塞.讓水層從分液漏斗下口流出,酯層從上口倒出;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4. 某學生在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反應溫度80℃左右)和乙酸丁酯(反應溫度115~125℃),現有兩套實驗裝置圖
A.乙酸乙酯採取邊反應邊蒸餾的方法,所以制乙酸乙酯用圖I裝置,但乙酸內丁酯則採取直接迴流的方容法,待反應後再提取產物,制乙酸丁酯應該用圖II裝置,故A正確;
B.導管a的作用為導氣、冷凝,導管b的作用是冷凝、迴流,兩個導管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故B錯誤;
C.飽和碳酸鈉溶液呈鹼性,能中和乙酸,乙醇、丁醇均能溶於水,因此飽和碳酸鈉溶液可以吸收醇,即:兩個實驗都可用Na2CO3溶液來洗去酯中的酸和醇,故C正確;
D.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的制備原理都屬於可逆反應,增大乙酸的濃度可使平衡向著正向移動,從而提高了醇的轉化率,故D正確;
故選B.
5. 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兩種酯的實驗室制備方法:①乙酸乙酯的制備(裝置如圖1);②乙酸丁酯[CH 3 COO(
(1)用水浴加熱均勻受熱,容易控制溫度. 乙酸、丁醇加熱易揮發,為減少原料的損失,直玻璃管對蒸汽進行冷凝,重新流回反應器內. 試管與石棉網直接接觸受熱溫度高,容易使有機物分解碳化. 故答案為:均勻受熱,容易控制溫度,冷凝、迴流;防止加熱溫度過高,有機物碳化分解. (2)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醇與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鈉吸收,易於除去雜質,飽和碳酸鈉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於水面,容易分層析出,便於分離. 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通常分液的方法,分液利用的儀器主要是分液漏斗,使用時注意下層液從分液漏斗管放出,上層液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酯的密度比水小,應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 故答案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分液漏斗;A. (3)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 A.使用催化劑,縮短反應時間,平衡不移動,故A錯誤; B.加過量乙酸,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B正確; C.不斷移去產物,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C正確; D.縮短反應時間,反應未達平衡,1-丁醇的利用率降低,故D錯誤. 故選:BC. (4)由表中數據可知,乙酸丁酯與乙酸乙酯沸點相差比較大,乙酸乙酯沸點為77.06℃,可利用蒸餾原理,將製得的乙酸丁酯進行蒸餾,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餾分,且該餾分不溶於飽和碳酸鈉溶液,若有則說明含有乙酸乙酯,沒有則不含乙酸乙酯. 故答案為:將製得的乙酸丁酯進行蒸餾,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餾分,且該餾分不溶於飽和碳酸鈉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