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進擊的巨人的立體機動裝置教程!~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613889/ [←這個是牛人做的視頻2333可能有用
http://tieba..com/p/2484592189 [←這是從貼吧上看到了覺得挺好的!
㈡ 進擊的巨人立體機動裝置有什麼用
《進擊的巨人》中的武器。
立體機動裝置是人類軍隊的裝備之一,是為了讓習慣於二維方向運動的人向三維運動發展的機械,藉助於此裝置,人類軍隊才能有效地擊中巨人的要害。
主要原件
噴射器,發射機,風扇,主體部分,瓦斯罐(被固定在刀鞘上),扳機(位於刀柄),皮帶結構,伸縮繩。
工作原理
按下刀柄的扳機後,腰部相應的的發射機射出固定器,通常固定在巨人身上或是建築物上後,再利用高壓氣體驅動風扇,將固定器的纜繩給卷回來使身體高速移動,讓身體利用這立體的高速機動力來戰斗。[1]
裝置的皮帶可以將人體的重量分散到身體各個地方,藉此使活動更靈巧。士兵通過操縱腰、腿部、腳上的皮帶可以在空中調整姿勢。此外,利用立體機動裝置可以通過滑行、搖擺等方式在樹林、建築群中移動。但在平地上使用是非常危險的。不過一切的關鍵也在於繩索和瓦斯,如果繩索出現問題或瓦斯耗盡就會面臨很大的危險。同時,巨人具有學習能力,許多人因為繩索被巨人抓住而喪命。(第34班成員米娜·卡羅萊納、調查兵團班長尼斯等人皆因此陣亡。)
立體機動裝置也是人類訓練兵必須掌握的基本之一,只有能熟練掌握要領的人才能進一步接受其他訓練。攀爬懸崖的訓練中,教官會突然砍斷繩索,以此考驗訓練兵的應變能力,也因此造成過傷亡,但死去的人會被認為不適合與巨人作戰。
㈢ 有哪些和書籍有關的裝置藝術
之前把 Kindle 借人體驗,對方表示除了「非常像紙書」外,也沒有什麼感想。從書本身來看,書的內容、字體、排版、裝幀,書的結構和材料,都可以拿來做文章,比如 artist』s book gallery [藝術家手制書] 。結構可以折疊立體,字體排版可以為所欲為書,結構和材料更無限制,只要能拼成書的樣子即可。國內有像朱贏椿、皇甫珊珊設計的《蟲子書》 (豆瓣) 等。作為創作 / 傳播媒介,書是最方便——卻未必是最高效的手段。在物料觸感依然重要的今天,撐開一本書時,心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份敬意。之前說是實體書店式微,後來逛購物商場,依然能找到一間裝修明亮的書店。入口擺放著頗有品味的暢銷書,輔以咖啡廳和文房具,收益似乎不是問題。怎麼樣才算是一本書呢?只有一頁算是書么?怎樣的書算裝置[這個問題不重要]。自出版 / 地下雜志 / 獨立雜志 [Zines] 一直處於邊緣狀態,也許在外形上不及正規出版社光鮮,內容沒有專題書籍豐滿,但卻是個人研究創作最稱手的媒介。不一定非要像勞森伯格這樣把書當磚使。
㈣ 你認為有哪些和書籍有關的裝置藝術
瑞士人 Hans Ingold 發明了 Compact Shelving [密集書架],利用地面軌道推移,的確節省了空間。不過找書時內,那種漫步其容中,偶遇佳作的機會就減少了很多。一眼望去, 倉箱可期的感覺也淡了不少。可見人們對書籍的感情不止於獲取知識的工具。很多人對古籍善本的愛好,一部分來自於它樸素卻富有內涵的外表,不過也僅止於外表所營造的氣氛。這種氣氛所帶來的愉悅感與漫步在宜家、品牌店、購物商城、沃爾瑪、博物館、公園、景區的感覺是一樣的。實際上每個人真正閱讀的書,累積不會超過一個書架。但這種氣氛依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