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小發明怎樣製作一個取暖的東西
如圖所示來:
電熱絲制熱源利用凹鏡面反源射型的取暖器。不管台式、立式都可以像電扇一樣搖頭;有些具有遠紅外功能,沒有噪音。制熱速度較快。缺點是電熱絲較為脆弱,開啟狀態下較大的震動可能會對電熱絲造成損壞。
電熱絲的直徑厚度是與最高使用溫度相關的參數,直徑越大的電熱絲,越容易克服高溫下的變形問題,延長自身的使用壽命。
電熱絲在最高使用溫度以下運行,應當保持直徑不低於3mm,扁帶厚度不小於2mm。電熱絲的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也與電熱絲的直徑和厚度相關。
電熱絲在高溫環境中使用,表面會形成保護性氧化膜,氧化膜存在一段時間後又會發生老化,形成不斷生成和被破壞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電爐絲內部元素不斷消耗的過程,直徑和厚度較大的電爐絲元素含量更多,使用壽命也就較長。
(1)風動裝置的製作的實驗圖片擴展閱讀:
蓄熱式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用耐高溫的電發熱元件通電發熱,加熱特製的蓄熱材料——高比熱容、高比重的磁性蓄熱磚,低導熱的保溫材料將貯存的熱量保存住,按照取暖人的意願調節釋放速度,慢慢地將貯存的熱量釋放出來。
貯存熱量的多少可根據室外溫度的高低人為加以調節。鋼制噴塑的外殼則對整個設備起到保護和美化作用。
㈡ 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帶電的報紙 】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㈢ 一個風動實驗室要多少錢
在上世紀50年代,風洞是專門用來研究飛機的氣動性能的。
從60年代末期開始,為了追求更好的氣動效果,各大車隊開始關注賽車氣動性能的研究。1968年前,F1賽車車身上是沒有擾流翼板的。
而在68年時出現了第一輛擁有擾流翼板的F1賽車——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嘗試、從此,F1步入了空氣動力學時代。一開始,擾流翼板還只是前後車身上的小小的凸起。但僅僅過了幾個星期,工程師們就已經開始在車身上裝置巨大的、突出車身許多的前翼和尾翼了。可惜那個年代的材料科技還無法製作出堅固的前翼和尾翼,而那個時候並沒有電腦科技,工程師也無法准確計算出翼板究竟給賽車帶來多大的影響,那時候的翼片在高速下通常很容易折斷。
而目前的F1競賽規則對車體外形、空氣動力學指數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就使得與其有直接聯系的風洞測試顯得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更有價值。
空氣動力學的工程師們在風洞中實現他們的藝術,往往用電腦所產生的3D模擬,對車體進行第一步電子分析。但盡管根據目前的電腦技術水準,已經可以對大部分賽道狀況進行計算機模擬測試。但是精確的風洞測試在車輛空氣動力學的研發上仍然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今幾乎所有的大車隊都有自己的一個乃至數個風洞試驗室,米納爾迪擁有一個價值300萬美元的二手風洞,法拉利建在博洛尼亞的帶有金屬滾道的風洞價值2200萬美元,索伯車隊在瑞士建造的全新風洞造價高達4500萬美元!目前F1車隊在空氣動力學開發上的花費已佔到整個車隊年度預算的15%,現在唯一能超過這筆費用開支的只剩下引擎開發了。
所有的風洞都會保證最少50米/秒的強力風速,用以模擬F1賽車在高速行駛時車體各部位所受到的空氣阻力和下壓力。F1風洞最引人矚目的可能就是其巨大的碳纖維風扇了,它的極限轉速可以達到600轉/分,其驅動引擎的峰值功率更是可以達到令人汗顏的3兆瓦!即4000匹馬力左右。如此強大的動力其帶來的實際效果是能在30秒內將靜止的空氣加速到300公里/小時。此時托起賽車模型的傳送帶的作用則是模擬賽車在比賽中的各種路況和車身姿態,最大限度保證模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現代風洞的主要作用是將賽車模型放在內部的鋼鐵傳送帶上模擬賽車在路面上的各種情況。通過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准確地檢測到賽車在路面上受到各種因素干擾時的狀況。威廉姆斯車隊的空氣動力學主管安東尼亞-特爾茲(Antonia Terzi)認為:這種模擬可以將賽車空氣動力學部件的精度提高30%。
當進行空氣動力學測試時,工程師們的測試重點將放在三個方面:下壓力、阻力和靈敏性。巨大的下壓力可以提高賽車的過彎極限,但是在理想狀態下,下壓力的增加不應當帶來賽車阻力的增加,但是不可避免的卻會犧牲賽車的極速。賽車的空氣動力學靈敏性(敏感度)則是指賽車的狀態性能對於空氣動力學環境改變時自身變化的強弱,例如由不平整的賽道路面帶來的賽車翼片以及底盤和路面距離之間的頻繁變化時,賽車性能所受到的干預強弱。
現代化的新風洞——例如威廉姆斯車隊的第二風洞,將使車隊有條件對1:1的模型上進行模擬測試。這對於車隊而言將是一項巨大的優勢,因為目前大多數車隊仍只能進行50%~60%比例的模型模擬測試。
使用1:1模型進行模擬試驗的優勢是更有利於車隊計算某一個賽車部件在相應的氣流狀況下的真實狀況。而風洞試驗室的另一種模擬測試是將兩個類似的小模型放在一起:將一個放在另一個的後面。這種模擬測試是為測試賽車在比賽中處於其他賽車後部時所遇到的氣流狀況。兩個賽車模型的高度和距離可以通過外部遙感來進行控制,精度可以達到驚人的0.01毫米。
為了達到這些改進目的,F1車隊風洞工作室的工作人員花費的時間長達500個小時之久。據專業人士統計,每年每支車隊在風洞實驗室內度過的時間長達8000個小時為了對某個部件的改進,通常會制定兩套甚至三套工作程序輪番進行對比研究,直至最後達成最佳成果。
㈣ 蘇教版3-6年級小學科學,分別有哪些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目錄
三年級上冊
1.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8.溶解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1.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
教師演示實驗
三年級上冊
1.吹乒乓球 2.水土流失 3.榨果汁 4.降落傘的研究
三年級下冊
1.製作小磁針 2.影子游戲 3.透明與不透明
四年級上冊
1.玩滾輪2.觀察地球儀 3.觀察影子和溫度變化 4.晝夜的形成
四年級下冊
1.使用天平 2.使用量筒 3.變色游戲 4.生銹 5.雨的形成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需要空氣 2.測量水溫 3.顏色與吸熱 4.風的形成
五年級下冊
1.杠桿平衡實驗 2.滑輪 3.齒輪作用實驗 4.斜面
5.尋找相似和差異 6.煤的分離實驗
六年級上冊
1.模擬細菌的繁殖實驗 2.探究植物體能量來源實驗
3.常見能量控制裝
六年下學期實驗
六年級下冊
1.製作小水輪 2.製作印跡化石模型
3.比較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效率 4.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㈤ 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實驗現象圖片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等;
(3)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1)與B、C中的酚酞溶液作比較;(2)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㈥ 風動裝置的設計基於什麼原理
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的機械及裝置種類很多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用於生產自動化、
機械化的氣動元件大量涌現。
產品的特點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機械化工具的基本原理。
任何生產過程機械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
改善加工質量,降低成本並減輕勞動強度。
為此,風動工具的設計及製造應滿足下列各項要求:
①重量要盡可能地輕;
②使用方便;
③工作可靠;
④保證工作安全,
⑤便於檢修;
⑥要經濟,也就是單位功率的耗氣量要降到最低限度。
下面介紹風動馬達
1、風動馬達分類和工作原理:
常用的風動馬達有葉片(也稱為滑動)、活塞和薄膜方式三種。(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是葉片風動馬達、活塞風動馬達)
風動馬達是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轉換為旋轉機械能的裝置。其作用類似於電動機或液壓電動機。也就是說,輸出扭矩用旋轉運動驅動機構。
葉片風動馬達與活塞風動馬達特性比較:
葉片風動馬達的高扭矩較小,活塞風動馬達旋轉的扭矩稍低,但風動馬達比液壓馬達速度高,扭矩小。
2、風動馬達的優缺點:
風動馬達的特點是,與起到同樣作用的電動馬達相比,外殼輕便,運輸方便;因為工作介質是空氣,所以不必擔心火災。氣動馬達過載時,可以自動停止,保持供給壓力和平衡。由於這種特性,風動馬達在礦山機器或氣動工具等中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