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有關水小實驗裝置

有關水小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4-05-28 18:17:34

Ⅰ 電解水裝置怎麼做

1、製作電解液

在器皿中加入水和適當的氫氧化鈉或者稀硫酸,提高電解速率,一般濃度氫氧化鈉在6-15%之間,稀硫酸在10-20%之間,演示效果較佳。

5、試管內有氣泡,與電源正極(氧氣),負極(氫氣)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比值:1:2(熟記口訣:氫二氧一,陽氧陰氫),以上就是電解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Ⅱ 跪求噴泉實驗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具體操作及視頻

視頻就沒拉,資料就有

噴泉實驗
【製作方法】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膠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膠管
【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從瓶內抽氣若干次,然後用彈簧夾夾緊膠管。將玻璃瓶倒置於水槽中。去掉彈簧夾,則見有水經膠管從玻璃管尖嘴噴出,形成噴泉

【參考資料】

若在瓶中裝滿燙水(70-100℃),倒出熱水後,迅速塞緊帶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並馬上倒放過來,插入水槽的水中,同樣可見噴泉現象。注意:過熱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噴泉實驗是一個富有探索意義的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使燒瓶內外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壓強差,利用大氣壓將燒瓶下面燒杯中的液體壓入燒瓶內,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如圖1)。這類實驗的要求是:①裝置氣密性良好;②所用氣體能大量溶於所用液體或氣體與液體快速反應。能進行噴泉實驗的物質通常有以下幾組:

氣體(a)
液體(b)
液體(c)
實驗原理

NH3


NH3溶解度為1:700

HCl


HCl溶解度為1:500

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NO2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滿)

噴泉實驗能形象地說明某些氣體極易溶於水(或特定溶液)。根據其原理進行拓展還可以探討噴泉實驗的多種應用。

一、根據實驗裝置和條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國理綜試題第29題給出如圖2所示的裝置,要求說明引發噴泉的方法。

通過分析產生噴泉現象的原理,不難發現。只要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的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後迅速溶解,使燒瓶內壓強減小。就能發生噴泉。

二、根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拓展

例如,某同學用HCl氣體做噴泉實驗時,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燒瓶潮濕 (B)裝置氣密性不好 (C)水裡沒有加石蕊試液 (D)燒瓶內未集滿HCl

噴泉實驗失敗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質進行大膽假設。很明顯(A)(B)(D)都能使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所以答案為(C)。

三、根據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拓展

如圖3所示,甲學生在燒瓶中充滿O2,並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一種白色固體物質,欲做O2的噴泉實驗。實驗開始,用凸透鏡將日光聚焦於反匙燃燒匙中的固體,燃燒匙內出現一陣火光和白煙。等一會兒,打開橡皮管上的止水夾。看到有美麗的噴泉發生。請問他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了什麼物質?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結合噴泉實驗的原理,我們會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燒匙中加入的物質是白磷。白磷與燒瓶內的O2反應生成P2O5固體,使燒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後燒杯中的水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

四、根據實驗中的生成物拓展

噴泉實驗是不是只能噴液體,能不能噴出別的什麼物質呢?

如圖4裝置,實驗前a、b、c活塞均關閉。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噴煙現象,該怎樣操作?若想在該裝置中產生雙噴泉現象,該怎樣操作?

分析:擠壓膠頭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活塞a、b,左瓶中的HCl進入右瓶生成NH4Cl固體而產生噴煙現象。若此時打開活塞c,則燒杯內的水會壓向左右兩個燒瓶,在左瓶中產生紅色噴泉,在右瓶中產生藍色噴泉。

五、根據實驗中的反應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無機物氣體才能產生噴泉現象呢?

把充滿乙烯的圓底燒瓶用帶有尖嘴導管的橡皮塞塞緊,按圖5安裝好儀器。

松開彈簧夾A,通過導管C向盛溴水的錐形瓶中鼓入空氣,使約10 mL溴水壓入燒瓶,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狀物生成,燒瓶內形成負壓。松開彈簧夾A,溴水自動噴入。噴入約10 mL溴水後,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復操作幾次。當噴入的溴水顏色不能完全褪盡時,說明燒瓶中的氣體已經完全反應。松開彈簧夾B,讓蒸餾水噴入燒瓶也可形成噴泉。只要反應完全,液體幾乎可充滿整個燒瓶。

六、關於生成物濃度的計算拓展

例如,同溫同壓下兩個等體積的乾燥燒瓶中分別 充滿①NH3 ②NO2,進行噴泉實驗,經充分反應後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無法確定

分析:①設燒瓶的體積為V L,則充滿NH3後氣體的物質的量為mol。發生噴泉現象後,燒瓶將充滿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體積為V L,所以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②設燒瓶的體積為V L,則充滿NO2後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mol。發生如下反應:3NO2+2H2O=2HNO3+NO,反應後生成HNO3的物質的量為 mol。由於剩餘L氣體,所以燒瓶中溶液的體積為L,因此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也為mol/L。所以答案選(C)。

七、根據實驗原理反向思維拓展

通常的噴泉實驗是設法減小燒瓶內壓強形成負壓,使液體噴入燒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壓強將液體壓入燒瓶呢?請看以下兩個例子。

①如圖6裝置,在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能產生噴泉現象的是( )

(A)碳酸鈉和稀鹽酸 (B)氫氧化鈉和稀鹽酸

(C)銅和稀硫酸 (D)硫酸銅和氫氧化鈉溶液

分析:碳酸鈉和鹽酸反應能產生大量的CO2氣體使錐形瓶內的壓強增大,從而將反應混合物壓入燒瓶。也能形成噴泉。所以答案選(A)。

②如圖7裝置,在錐形瓶外放一個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後,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產生了噴泉,問水槽中加入的物質可以是( )

(A)濃硫酸 (B)食鹽 (C)硝酸鉀 (D)硫酸銅

分析:濃硫酸溶於水放熱,可使錐形瓶內的酒精部分氣化而使錐形瓶內壓強增大,將酒精壓入燒瓶形成噴泉。答案為(A)。

因此,通過化學反應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燒瓶外面的壓強大於燒瓶裡面的壓強也能形成噴泉。

以上兩例的原理實際上就是人造噴泉和火山爆發的原理。

八、噴泉原理的遷移拓展

如圖8所示,錐形瓶內盛有氣體X,滴管內盛有液體Y。若擠壓滴管膠頭,使液體Y滴入錐形瓶中,振盪,過一會兒,可見小氣球a鼓脹起來。氣體X和液體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當滴入的液體Y將錐形瓶中的氣體X溶解或發生反應後,使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大氣壓通過導管將空氣壓入小氣球a使它鼓脹起來。因此,不符合條件的只有(C)。這個實驗雖然沒有產生噴泉現象,但它的原理跟噴泉實驗原理是相同的

Ⅲ 有哪些關於水的趣味實驗

1、觀察下列實驗,它說明什麼?
取兩塊玻璃片,把表面擦乾凈,在其中一片上滴幾滴水,把另一片蓋上去,試著拉開它們。容易嗎?
在潔凈的水面上小心放兩三枚回型針,回型針為什麼不下沉?在水中滴一滴洗潔精,發生什麼現象?
2、在玻璃水槽中裝入約1/3容積的水,在水中央放一隻空的小燒杯,用一張灰色塑料布蒙在玻璃片水槽上,用細繩扎緊,使塑料布中央稍向下垂。把裝置放在陽光下照曬,一段時間後,你會看到水「跑」到了空的燒杯中,為什麼?
3、水為什麼不會灑出?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
4、觀察擴散現象
准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兩小顆高錳酸鉀分別投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高錳酸鉀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高錳酸鉀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5、奇妙的「水中之火」
實驗操作:
(1)將一小段約3cm長的蠟燭底部先在火焰上烤一下。再把它粘在玻璃水槽的底部。
(2)在玻璃水槽中注人一些水,使水面剛剛與蠟燭的上部邊緣相平。然後點燃蠟燭,過一會兒,有趣的現象便發生了。
實驗現象:當蠟燭燒到水面以下時,沒有被水湮滅,而是一半火焰在水的上面、另一半火焰在水的下面,非常奇怪。再過一會兒,蠟燭的火焰完全落在水面以下,但仍然不熄滅而繼續燃燒。此時,從水面上能觀察到蠟燭火焰在水中搖搖晃晃的全部虛像,且比正常的要大、非常有趣。當蠟燭燃燒到底部的時候,火焰落在水的下面,給人的感覺是火焰能」穿透」水層冒出來,讓人格外驚奇,難以相信。最後,才出現「蠟燭成淚淚始干」的結果。
現象解釋:仔細觀察,發現蠟燭已成為一隻「蠟筒」。其周圍存在著一層薄薄的蠟壁、阻止了四周的水流向燭芯。這是因為蠟燭的外壁與冷水接觸,水會從蠟燭的外層吸收熱量使蠟燭的外層溫度達不到它的熔點,當然也達不到它的著火點了,更談不上燃燒了。於是就在燭芯與水之間形成了一道「隔水牆」,使蠟燭在「圍牆」之中繼續燃燒。從而使學生在驚奇之後能更好地理解燃燒的兩個條件。
6、給你兩瓶體積相等的純凈水與運動激盪飲料,你能夠用幾種方法將二者區分開?
7、水濕了書怎麼辦?一本好書不小心被水弄濕了,如果曬干,干後的書會又皺又黃。
(答案:其實,只要把書撫平,放入冰箱冷凍室內,過兩天取出,書既幹了又平整。)
8、盛夏時節,小張和小李外出歸來,又熱又喝,想喝點冷飲。他倆拿來同樣大小的杯子,裝入同樣多的飲料,各放入大小相同的冰塊。為了使冰塊融化得快,小張用筷子使勁把冰塊壓到杯底,小李則完全任其自然融化。你說究竟誰的冰塊融化得快?為什麼?並請你回家後自己親自做做這個實驗。
9、把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入冰箱中,誰先結冰?請回家後自主實驗,請將實驗結果告訴老師。
10、瓶子賽跑
思考:裝有沙子和裝有水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一個高度滾下來,誰先到達終點?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兩個、沙子、水、長方形木板一塊、兩本厚書
操作:
①用長方形木板和兩本書達成一個斜坡
②將水倒入另一個瓶子中,將沙子倒入瓶子中
③把兩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讓兩只瓶子同時向下滾動
④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瓶子提前到達終點
講解:
沙子對瓶子內壁的摩擦比水對瓶子內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間還會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裝水的瓶子要慢。
創造:將瓶子里的物質換一換,再讓它們比比賽吧!
10、水面上會開的花
你可以把裁剪好的紙,塗上顏色,然後沿虛線(見圖1)折疊。把它放在水面上(見圖2),花會打開。你知道其中的奧妙嗎?(因為由於毛細管作用,水會滲入紙中纖維間的微小空間。這就使得纖維膨脹。折疊處的纖維膨脹使得花開放)。
實踐: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自己親自設計,親自動手做幾個關於水的趣味實驗。(做得好的,在校展示)
11、拿一塊冰放進杯中,在杯中加滿水,小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請問,當冰塊融化後,水會不會從杯口溢出來?
12、清水變「牛奶」
小明的爸爸是位化學老師,今天,小明來到爸爸的學校,纏著爸爸作魔術。爸爸把小明帶到實驗室。
爸爸說:「這里有1號、2號兩只玻璃杯。你看,這杯子里盛了半杯清水,我要叫它變成「牛奶」。我拿一根玻璃管向水裡吹氣泡,你看,清水變成了牛奶。我還要把它還原為清水。」
於是,小明的爸爸又向玻璃杯里吹氣泡,「牛奶」變成了清水。
「噢,爸爸,我也會做!」小明迫不急待地說。
小明拿來2號杯子,向杯子里吹氣泡。可是,無論他怎麼吹,清水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
爸爸說:「這1號和2號玻璃杯里,看起來都是清水,其實不然。1號杯盛的是清石灰水,又稱氫氧化鈣溶液。用管子向水裡吹氣泡,人呼出的氣里含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起作用,就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澱。因為氣泡的鼓動,一時沒有沉澱下去,成了一種乳白色的懸濁流體,像牛奶一樣,實際上並不是牛奶。而2號杯子里,我故意盛了半杯自來水。這樣,無論你怎麼吹也不會變成「牛奶」。 那麼,繼續向碳酸鈣的懸濁液體吹氣泡,怎麼又變清了呢?原來,這是由於碳酸鈣的沉澱變成了碳酸氫鈣。碳酸氫鈣能溶於水。所以杯里的液體又變清了。
「這真是有趣!」小明高興地說。
13、用水點蠟燭
春節晚上,初二一班的同學們正興致勃勃地觀看錶演。這時主持人李曉婷說:「下一個節目是小魔術『用水點蠟燭』,表演者王小強。」
只見王小強左手拿著蠟燭,右手拿著一隻玻璃杯,裡面盛滿了清水。他把這些東西放在表演台上,說:「我現在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用水點蠟燭。」只見他神秘地從衣袋裡拿出一個小玻璃棒,在水杯里沾了一沾,滴在燭芯上,立刻,蠟燭被點燃了。
「好!」大家一起為王小強鼓掌喝彩。李超「呼」地一聲站起來問:「能告訴我們這里的秘密嗎?」「好!現在我就把這個秘密告訴大家,大家仔細看,燭台上放的是一支曾經點過火而熄滅的蠟燭,我在焦黑的燭芯上,放了幾粒很微小的鈉粒。然後我又用玻璃棒沾了些清水,接觸到燭芯上,鈉遇到了水,立刻發火,因而就會把蠟燭點著。鈉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呈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軟硬程度與蠟相仿,常貯在有煤油的瓶中,因為它遇到空氣就氧化。遇到了水,便產生氫氣,這時化學變化所發生的熱度,就足夠使氫氣著火燃燒,因而能把燭芯點著。」
節目表演完了,可同學們都在認真地回味著其中的奧秘。
14、水能助燃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怎麼會「助燃」呢?
也許你看到過這樣的現象:在火爐上燒水、做飯的時候,如果有少量水從壺里或鍋里溢出,灑在通紅的煤炭上,煤炭不僅沒有被水撲滅,反而「呼」的一聲,躥起老高的火苗。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少量水遇到赤熱的煤炭,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是可燃性氣體,被旺盛的爐火點燃,頓時發生燃燒,並放出大量的熱。
不過,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條件的,紅熱的煤炭遇到少量的水,爐火能燒得更旺,溫度更高。但是,如果把大量的水澆在煤炭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為大量水能吸走很多熱量,使煤炭溫度驟然下降。同時,水變成水蒸氣以後,並不能迅速離去,而是遮蓋在燃燒的煤炭上方,隔絕了煤炭與空氣的接觸,煤由於得不到充足的維持其燃燒的氧氣,火也就熄滅了。
水能「助燃」的本領相當高超,還可以應用到很多領域。
比如說,當微小的水滴噴入燃料油里以後,油便把水滴包圍起來,從而使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油就能更充分地燃燒。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把劣質油有效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
15、水火相容
初看標題,你也許會說一定是寫錯了。自古道:「水火不相容」,怎麼說「水火相容」呢?
不信,請看:
在一個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幾顆氯酸鉀晶體放到水底,再用鑷子夾取幾小粒黃磷放到氯酸鉀晶體中。接著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濃硫酸少許,移注到氯酸鉀和黃磷的混合物中,這時水中就有火光發生。水中有火,豈不是「水火相容」嗎?
秘密在哪裡呢?
在水中放進氯酸鉀,氯酸鉀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進黃磷,黃磷是極易燃燒的東西,在水裡因為與空氣中的氧隔絕了,所以沒有自燃。但是,加進了濃硫酸,濃硫酸與氯酸鉀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穩定,放出氧來。氧又與黃磷起反應而燃燒,這種反應特別猛烈,因此在水裡也能進行,使得水火同處在一個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與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16、使濁水變清的能手
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地表水,由於環境的影響,經常變得混濁不清,怎樣才能使水變得清澈透明呢?
明礬是一個神奇的能手。
把明礬研碎成粉末狀,放到水缸里攪拌幾下,過一些時候,原來混濁不清的水,就可以變得十分清澈透明了。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水為什麼會混濁不清?這主要是因為水中有許多泥沙等污物在「游盪」。較大的泥沙粒子,在水中是呆不久的,很快就會沉澱下來。可是那些小的,已經小到成為「膠體」粒子了,往往幾天也不會沉澱下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膠體粒子有一個奇怪的愛好,它時常喜歡從水中吸附某一種離子到自己的「身邊」來,或者自己電離出一種離子,使自己變成一個帶有電荷的粒子。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泥沙膠體粒子帶的是負電荷。
明礬是硫酸鉀和硫酸鋁混合組成的復鹽。明礬一碰到水,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硫酸鋁和水起化學變化後生成白色絮狀的沉澱——氫氧化鋁。這種氫氧化鋁,也是一種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它一碰上帶負電的泥沙膠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電荷的膠粒,很快就會聚結在一起,粒子越結越大,終於沉入水底。這樣,水就變得清澈干凈了。
17、滴水生煙
催化劑是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度,而它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後並不改變的物質。下面的實驗可以讓我們認識水的催化作用。
在蒸發皿里盛放少量的乾燥碘粉和乾燥鋁粉(鎂粉或鋅粉也可以),混和後幾乎沒有明顯的化學反應。將蒸發皿放入墊有玻璃板的玻璃鍾罩里,在鍾罩的頂部門塞以單孔橡皮塞,在塞孔中插一盛有水的分液漏斗。
操作時,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從分液漏斗中滴入1~2滴水於蒸發皿中,則鋁和碘在水的催化下,發生劇烈的反應而生成碘化鋁,鍾罩內出現「紫氣騰騰」的美麗景色。這是由於反應放出的熱量,能使部分碘升華,碘蒸氣(紫色)在鍾罩壁凝成紫黑色的結晶。最後,把蒸發皿里的生成物倒入有水的燒杯里,碘化鋁就溶解。我們可以在溶液里分別檢驗出鋁離子和碘離子。

Ⅳ 有哪些水實驗,可以讓孩子愛上科學呢

水是我們看到的最常見的物質,但是如何在水平和姿勢下玩水可以使孩子在玩耍時感到好奇,並使父母有機會向他們解釋科學。讓我們跟隨企鵝的怪物。進入科學領域,進行十項有關水(液體)的科學實驗,其中充滿了物理和化學知識,您能解釋多少?
1.慢動作球



熒光素是熒光筆中的一種無毒粉末,當與水接觸時會顯示出迷人的熒光綠色。NASA使用這種化學試劑來幫助發現墜入海中的太空梭。

Ⅳ 有關水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圖 A 為簡易凈水裝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

(1)圖A為簡易凈水裝置,其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異味和色回素;水經過小卵石可除去較答大顆粒的固體不溶物,而石英砂則可除去小顆粒的固體不溶物,因此小卵石、石英砂都起到過濾的作用;
(2)水電解器,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水時負極生成氫氣,正極生成氧氣,氫氣與氧氣體積比為2:1,所以與B管相連的電極是負極,這一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為:(1)吸附異味和色素;過濾;
(2)電;負;氫原子和氧原子.

閱讀全文

與有關水小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連接是什麼設備 瀏覽:525
啟辰D50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386
牙機雕刻機與電動工具 瀏覽:208
外匯期貨交易實驗裝置 瀏覽:791
設備投資怎麼算 瀏覽:95
好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瀏覽:463
溫州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93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