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吉林設計院總承包撫順石化橡膠裝置

吉林設計院總承包撫順石化橡膠裝置

發布時間:2024-05-18 03:33:55

❶ 鑼傚悕鐭沖寲錛氶『涓佹¤兌瑁呯疆灝炬皵闈炵敳鐑鋒葷儍杈懼埌璁捐″

8鏈30鏃8鏃訛紝鑼傚悕鐭沖寲欏轟竵姍¤兌瑁呯疆灝炬皵涓鐨勯潪鐢茬兎鎬葷儍杈懼埌璁捐″礆紝浣庝簬20mg/Nm3鐨勭幆淇濊佹眰錛屾爣蹇楃潃欏轟竵姍¤兌瑁呯疆灝炬皵娌葷悊欏圭洰涓嬈℃姇鏂欏紑杞︽垚鍔熴傛嵁鎮夛紝璇ヨ呯疆浜2017騫10鏈20鏃ュ紑宸ュ緩璁撅紝2018騫7鏈25鏃ヤ腑浜わ紝鑼傚悕鐭沖寲灞炰簬涓鐭沖寲緋葷粺鍐呯涓変釜浼佷笟鎴愬姛鎶曠敤璇ョ幆淇濋」鐩銆

欏轟竵姍¤兌瑁呯疆鍚庡勭悊鍏辨湁涓夋潯鐢熶駭綰匡紝鍦ㄧ敓浜ц繃紼嬩腑璁懼囦駭鐢熷ぇ閲忓共鐕ュ熬姘旓紝鐩存帴鎺掑埌澶ф皵涓錛屾帓鏀劇殑姘斾綋嫻撳害涓嶇﹀悎鏍囧噯銆備負紜淇濋『涓佹¤兌瑁呯疆鍚庡勭悊騫茬嚗灝炬皵杈懼埌鍑忔帓鐩鐨勩傝寕鍚嶅湪欏轟竵姍¤兌瑁呯疆鍖哄炶鵑『涓佹¤兌瑁呯疆灝炬皵娌葷悊欏圭洰銆

璇ラ」鐩鏄鑼傚悕鐭沖寲閲嶇偣鐜淇濋」鐩錛岄」鐩閲囩敤涓鍥界煶娌瑰寲宸ヨ偂浠芥湁闄愬叕鍙告姎欏虹煶娌瑰寲宸ョ爺絀墮櫌鎻愪緵鐨勫偓鍖栨哀鍖栨不鐞嗘妧鏈錛屼富瑕佹秷鑰楀搧鏈夊偓鍖栨哀鍖栧偓鍖栧墏銆傝呯疆澶勭悊鑳藉姏涓100000Nm3/h銆傝呯疆騫存搷浣滄椂鏁8000灝忔椂錛岃繛緇榪愯屻

涓虹『淇濋」鐩欏哄埄鎶曚駭錛2018騫5鏈堜喚錛屾¤兌杞﹂棿媧5鍚嶆搷浣滈ㄥ共璧撮綈椴佺煶鍖栭『涓佹¤兌瑁呯疆瀛︿範銆佷簡瑙i綈椴佺煶鍖栧悓綾誨崟鍏冪殑榪愯屾儏鍐點佸瓨鍦ㄧ殑闂棰樹互鍙婅В鍐崇殑鍔炴硶錛屼負欏圭洰寮杞︿竴嬈℃垚鍔熺Н緔緇忛獙銆

6鏈堜喚錛屾¤兌杞﹂棿緇勭粐鍛樺伐瀛︿範欏轟竵姍¤兌瑁呯疆灝炬皵澶勭悊鍗曞厓嫻佺▼鍥俱佹搷浣滄硶銆佹妧鏈瑙勭▼錛屼嬌鍛樺伐鎺屾彙鍗曞厓鐢熶駭鎿嶄綔鐭ヨ瘑銆7鏈堬紝姍¤兌杞﹂棿鎻愬墠浠嬪叆欏圭洰涓夋煡鍥涘畾宸ヤ綔錛屽歸」鐩榪涜屽規帴鍙婄『璁ゃ8鏈堜喚錛屼粬浠涓夋煡鍥涘畾鏁存敼欏規暟緔璁′喚鍏159欏癸紝瀵瑰獎鍝嶈呯疆寮姘旈棶棰樿繘琛屽強鏃跺勭悊錛屼負寮杞︽壂闄や竴鍒囬殰紕嶃

8鏈堜喚錛岃ヨ呯疆榪涘叆寮杞﹂樁孌碉紝鍖栧伐鍒嗛儴鍓緇忕悊鏋楃惇緇熺規寚鎸ワ紝鏈哄叧澶勫や笓涓氫漢鍛樼幇鍦哄崗璋冿紝杞﹂棿棰嗗箋佷笁澶у憳銆佸強鐝緇勫憳宸ュ潥瀹堢幇鍦猴紝瀵瑰伐鑹恆佽懼囥佷華琛ㄣ佺數姘斻佸畨鍏ㄧ瓑寮宸ヨ佺礌鏉′歡榪涜岀『璁わ紝瑁呯疆緇忚繃鍚規壂姘斿瘑錛岃懼囪瘯榪愩佸偓鍖栧墏濉瑁咃紝鑱旈攣鍚堟牸銆

8鏈29鏃14鏃38鍒嗭紝璇ヨ呯疆寮鐢靛姞鐑寰鐜鍗囨俯錛屼竴涓灝忔椂鍚庢e紡鎶曟枡寮杞︺傛湰嬈¤呯疆寮杞︾殑闅劇偣鏄鍌鍖栨哀鍖栧弽搴斿櫒寮杞︺佸偓鍖栨哀鍖栧弽搴斿櫒鍏ュ彛娓╁害鎺у埗銆佸嚭鍙f俯搴︽帶鍒訛紝涓洪槻姝㈠偓鍖栨哀鍖栧弽搴斿櫒鍏ュ彛娓╁害浣庛佸嚭鍙f俯搴﹂炴俯錛屼粬浠閭璇蜂笓瀹剁幇鍦烘寚瀵箋佷笓涓氫漢鍛橀厤鍚堛佸矖浣嶄漢鍛樼簿蹇冩搷浣溿傚紑杞﹀悗瑁呯疆紼沖畾榪愯岋紝瀹炵幇涓嬈″紑杞︽垚鍔熴

欏圭洰鎶曚駭鍚庯紝灝炬皵緇忚繃鍌鍖栨哀鍖栬呯疆澶勭悊鍚庯紝鍑鍖栨皵浣撶﹀悎錛屽強涓鍥界煶鍖栨婚儴銆佸箍涓滅渷銆佽寕鍚嶅垎鍏鍙哥瓑鐨勭幆淇濊佹眰錛屽ぇ騫呭噺灝戜簡鎸ュ彂鎬ф湁鏈虹墿錛圴OC錛夌殑鎺掓斁銆

❷ 國家級的研究院(所)有哪些

下面就是國家級研究所的名單:

國家級研究所
名稱 所在省(或直轄市)
金川有色金屬公司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 甘肅
上海機電工程科技情報研究所 上海
華北石油管理局採油工藝研究所 河北
華北油田井下工藝研究所 河北
吉林省油田管理局鑽采工藝研究所 吉林
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技術服務公司工藝研究所 黑龍江
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藝研究所 新疆
勝利油田設計規劃研究院 山東
四川石油管理局鑽采工藝研究所 四川
華北石油管理局橡膠製品暨防腐技術研究所 河北
化學工業部乳膠工業研究所 雲南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科學技術研究所 湖北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研究所 甘肅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塑料廠研究所 江蘇
中國輕工總會玻璃搪瓷研究所 上海
四川維尼綸廠研究所 四川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天津大學天津石油化工技術開發中心 天津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揚子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江蘇
中國石化銷售公司株洲石油儲存研究所 湖南
萍鄉市焰花鞭炮科學研究所; 農業部煙花爆竹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江西
化學工業部海洋塗料研究所 山東
中國中醫研究院第二臨床醫學研究所(中國中醫研究院眼科研究所) 北京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天津
民政部北京假肢科學研究所 北京
衛生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 吉林
衛生部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上海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 北京
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 四川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 北京
中山醫科大學寄生蟲學研究所 廣東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西北高科技開發公司 陝西
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壓力加工研究所 北京
北京特種機械研究所 北京
北京機械設備研究所 北京
北京星航機電設備廠 北京
鐵道部第五工程局科學技術研究所 貴州
機械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鐵道部勞動衛生研究所 北京
化學工業部沈陽化工研究院 遼寧
化學工業部錦西化工研究院 遼寧
化學工業部晨光化工研究院; 四川省晨光高分子合成材料開發公司 四川
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疆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 北京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研究室 上海
上海新風化工研究所 浙江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采研究所 北京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 遼寧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分院礦山測量研究所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分院選煤研究所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分院 山西
東北內蒙古煤炭工業聯合公司長春煤炭科學研究所 吉林
峰峰礦務局煤炭科學研究所 河北
汾西礦務局科技處 山西
徐州礦務局科學研究所 江蘇
淮南煤礦科學技術研究所 安徽
牡丹江煤礦機械廠煤礦研究所 黑龍江
鐵嶺選礦葯劑廠研究所 遼寧
大冶有色金屬公司設計研究院 湖北
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石油天然氣儲量管理研究室 北京
華北石油管理局油建一公司施工技術研究所 河北
新疆石油管理局鑽井工藝研究所 新疆
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油氣田採收率研究所 北京
勝利石油管理局鑽井工藝研究院 山東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 河南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 甘肅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北京
郵電部數據通信技術研究所; 北京數據通信技術總公司 北京
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 北京
河北省張家口煤礦機械研究所 河北
錦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所 遼寧
錦西煉油化工總廠研究院 遼寧
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研究所 江蘇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煉油廠設備研究所 江蘇
光華化學工業公司冶金研究所 內蒙古
核工業第八研究所 上海
冶金工業部馬鋼自動化計控研究所 安徽
冶金工業部上海寶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上海
山西省太原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 山西
包頭鋼鐵稀土公司冶金研究所 內蒙古
本溪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 遼寧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 安徽
天津鋼鐵研究所 天津
貴州省貴陽釺鋼研究所 貴州
山東鋁業公司研究院 山東
湘鄉鋁廠科研所 湖南
中國輕工業經濟科技信息中心 北京
中國核情報中心 北京
冶金工業部信息標准研究院 北京
中國艦船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一四所 北京
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 北京
吉林大學人口研究所 吉林
化學工業部南京化工廠研究所 江蘇
化學工業部湘東化工機械廠研究所 湖南
化學工業部施工技術研究所 河北
北京市北氧特種氣體研究所 北京
中國輕工總會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 江西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烷基苯廠研究所 江蘇
化學工業部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 北京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房建材料與混凝土研究所 北京
無錫球墨鑄鐵研究所 江蘇
中日友好臨床醫學研究所 北京
中國兒童發展中心 北京
電子工業部第三十九研究所 陝西
機械工業部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上海
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 北京
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 河南
廣播電影電視部設備製造廠無線電設計研究室 北京
中國輕工總會電光源材料科學研究所 江蘇
中國輕工總會製鞋研究所 北京
成都鐵路局成都科研所 四川
國家測繪局測繪經濟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
冶金工業部天津地質研究院 天津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遼寧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湖北
河北省地質礦產局綜合研究地質大隊 河北
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山東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十七所 北京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一八研究所 陝西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 內蒙古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技術情報研究所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 北京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科學研究所 天津
蘭州煉油石化研究院 甘肅
鄭州鐵路局西安科學技術研究所 陝西
鐵道部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 江蘇
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北京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四川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0五研究所;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 華中機械研究所 湖北
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湖南
飛機強度研究所;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二三研究所 陝西
化學工業部科學技術研究總院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九師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 新疆
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 河南
中國輕工總會甘蔗糖業研究所 廣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 雲南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北京
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 天津
北京振興計量測試研究所 北京
北京長城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三四研究所 北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
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 北京
蘭州煉油化工自動化研究院 甘肅
北京中建建築科學技術研究院 北京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 天津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運輸及經濟研究所 北京
哈爾濱發動機製造公司設計研究所 黑龍江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江蘇
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爆破器材研究所 江蘇
成都儀表機床研究所 四川
大河珩磨機床研究所 寧夏
北京特種工程機械研究所 北京
國家國內貿易局鄭州棉麻加工研究所 河南
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 北京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湖南
湘潭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 湖南
齊魯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山東
鐵道部四方車輛研究所 山東
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重慶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研究所 海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上海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湖北
中國紡織總會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
國家技術監督局計量情報研究所 北京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西南鋁加工廠研究所 重慶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銅陵有色金屬公司設計研究院 安徽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北京
中國輕工總會杭州機械設計研究所 浙江
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 北京
機械工業部鄭州機械研究所 河南
國家科委管理科學研究所 湖北
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生產技術研究所 北京
包頭鋼鐵稀土公司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研究所 內蒙古
湖南有色冶金勞動保護研究所 湖南
沈陽火化設備研究所 遼寧
中原石油勘探局採油工藝研究院 河南
核工業華南地質局二九○研究所 廣東
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河南
國土資源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礦產科研所 四川
西安核儀器廠研究所 陝西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
鐵法礦務局煤炭科學研究所 遼寧
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北京
山東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 山東
水利部成都勘測設計院科學研究所 四川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 北京
國家國內貿易局食品檢測科學研究所 北京
中國葯科大學抗生素研究室 江蘇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 北京
中國唱片總公司上海公司 上海
鐵道部標准計量研究所 北京
國營第六七四廠產品研究

❸ 中石化下屬有哪些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直屬企業如下(下屬兩大上市公司是儀征化纖、上海石化):

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連雲港鹼廠
西南石油局錄井公司
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燕化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
北京燕化合成橡膠事業部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一廠
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中國石化齊魯分公司研究院
山東齊魯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東齊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長煉催化劑廠
成都華川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總公司
油建工程分公司
北京燕山分公司煉油廠
四川德陽新場氣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國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化纖廠
江蘇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燕化公司塑料分公司
北京燕化研新技術開發公司
齊魯石化研究院科力化工公司
中石化全國化工模型設計技術中心站
江蘇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勝利油田廣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勝利油田勝利設計科技開發公司
北京石油分公司
洛陽分公司煉油廠
齊魯石化公司勝利煉油廠
江漢石油管理局測井工程處
勝利測井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基建工程監理公司
上海高橋石化工程建設監理公司
勝利石油管理局工程機械總廠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
安徽石油勘探開發公司
河南油田分公司地質調查處
湖南建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油田工程建設監理中心
北京燕山分公司煉油廠
中國石化集團第二建設公司
塔里木勝利鑽井公司
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烷基苯廠
淮陰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
中國石化集團安慶石化機械廠
中國石化集團管道儲運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公司
洛陽石化聚丙烯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特種車輛修造總廠
中原石油勘探局天然氣產銷總廠
江蘇石油勘探局地質科學研究院
燕山高壓水射流清洗技術開發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
中國石化集團南化建設公司
茂名石化設計院
中南石油局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勘探研究院
河南油田煉油廠
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上海煉油廠
四川維尼綸廠工程公司
勝利石油管理局無桿採油泵公司
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質錄井公司
鎮海煉化工程公司
茂名分公司研究院
石油物探研究院
上海高橋石化煉油安裝檢修公司
江蘇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江蘇油田分公司試采一廠
江蘇石油勘探局地質測井處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質錄井處
北京燕化公司聚丙烯事業部
上海高橋化工實業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銷售華東公司
中原油田井下特種作業處
江蘇石油勘探局鑽井公司
青島石油化工廠
長嶺煉化岳陽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金甬腈綸有限公司
天津市燕化新材枓有限公司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設計院
北京燕山分公司研究院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品事業部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橋分公司
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鑽采設備廠
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
淄博齊勝工貿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祥東化工有限公司
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
江蘇油田分公司地質科學研究院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河口採油廠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燕化勝利橡膠應用研究開發中心
新星華北石油局五普裝備廠
新星五普鑽井技術服務公司
新星華北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隊
新星公司華北石油局井下作業大隊
新星油氣西南分公司川西開發作業部
欽州國星油氣有限公司
中原油田井況防治中心
中原油田中泰鑽采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油田安徽勘探處
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
勝利油田孤東採油廠
勝利油田現河採油廠
勝利油田勝利石油化工建設公司
北京燕化民用能源熱力分公司
北京燕化公司動力事業部
江蘇油田安徽採油廠
江蘇石油勘探局機械廠
江漢油田地球物理勘探處
洛陽石化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荊門石化工程建設公司
揚子石化
中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
中原油田銷售公司
齊魯石化工橡膠廠
齊魯石化催化劑廠
華北石油局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安慶分公司科研開發中心
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催化劑廠
長嶺煉油化工總廠機械廠
長嶺煉油化工總廠煉催化劑廠
中國石化集團安慶石化煉油廠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原油田
上海石化機械製造公司
長嶺煉油化工總廠設備研究所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南化集團研究院
華東石油局
長嶺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油田工程建設監理中心
河南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管道儲運公司勘察設計研究院
江蘇油田分公司物探技術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石油化工總廠
無錫實驗地質研究所
儀征化纖產品技術開發中心
河南石油勘探局鑽井工程公司
天津石化設計院
齊魯石化檢修公司
安慶石化總廠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茂名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煉油廠
滇黔桂油田分公司物探公司
揚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北京燕化樹脂研究所
北京燕化模擬培訓中心
德州石油鑽井研究所
河南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測井公司
江蘇油田分公司地質調查處
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
茂名石化華粵企業集團特種蠟廠

❹ 有了解中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兄弟嗎

是人才到哪都能發揮作用;
有路子到哪都能吃的開;
不用想太多,待遇不錯就幹得過。
要開心的去干工作。
好好的人,別讓工作給幹了。

❺ 中石化的成立過程是怎麼樣的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7月12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84年1月19日,國家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建設7個大型項目,即大慶、揚子、齊魯39萬噸/年乙烯,鎮海、寧夏、烏魯木齊30噸/年合成氦及52萬噸/年尿素和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

1986年5月14日,中央組織部通知,中央決定石化總公司不再設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制。

1988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石化總公司暫仍歸國務院直屬。

1990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台年產25萬噸乙烯新型裂解爐(北方爐)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

1991年9月11日,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在京舉行91國際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學術會議暨展覽會。

1992年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

1993年2月18日,石化總公司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資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開業。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9月2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首套80萬噸/年加氫裝置在鎮海石化總廠建成。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1994年1月7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為依託,建設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1月9日,揚子石化公司於德國巴斯夫公司合資成立揚子巴斯夫乙烯系列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2萬噸/年苯乙烯、10萬噸/年聚苯乙烯等工程。

1995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注冊商標(中英文+朝陽圖案)、」火炬「服務商標(中國石化)。

1996年7月10日,我國首套年產萬噸溶聚丁苯橡膠裝置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投產成功,產品物理機械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1997年10月13日,福建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協議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8年5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劃轉企業交接協議簽字儀式在京舉行。勝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漢江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蘇石油勘探局、華東輸油管理局等12個油田和輸油企業劃入石化總公司,大慶石化總廠、撫順石化公司、錦州石化公司、大連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等14家煉化企業劃入石油天然氣總公司。6月13日—9月29日,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等18個省(區、市)及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4個計劃單列市石油公司先後劃入石化總公司。7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0年2月28日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獨家發起方式設立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18日 初次公開發行167.8億股H股股票及美國存托股份並成功在香港、紐約、倫敦三地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1年7月16日,在境內成功發行28億A股股票,2001年8月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2001年8月24日 收購新星公司

2004年12月31日 收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化工類資產、催化劑資產和加油站資產,並向其出售油田井下作業資產。

2006年10月10日 實施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

2006年10月11日 對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以注資方式增加其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後,持有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75%股份權益。

2006年12月31日 收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採油資產。

2007年4月17日 在境外發行117億港元可轉換債券。

2007年12月31日 收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湛江東興等五家煉油企業。

2008年2月20日 2008年2月20日,在境內發行300億分離交易可轉債。

2009年8月18日,中國石化成功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一家獨立石油公司—Addax公司。11月11日,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11月23日,中國石化正式頒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綱要》。12月28日,中國石化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奠基儀式在北京昌平區沙河衛星城舉行。

2010年3月23日,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石化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首個戰略合作夥伴。3月29日,中國石化宣布:國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川氣東送工程干線管道全長1700多千米,設計能力年輸凈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總投資626.76億元。4月20日,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龍頭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產出合格乙烯,實現一次開車成功。5月11日,天津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6月5日上午,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2月8日,中國石化出資700萬美元支持北京市成功獲得2015年世錦賽舉辦權,成為國際田聯官方合作夥伴。

2011年2月2日,中國石化收購OXY阿根廷資產成功交割。4月23日,中國石化首口頁岩油水平井——泌頁HF-1井正式開鑽。

5月7日,國內第一口高含硫裸眼水平井——毛壩503-2H井開始放噴作業。12毫米氣嘴分離器求產,日產天然氣69.2萬立方米,無阻流量日產天然氣627.7萬立方米。5月13日,中國石化與荷蘭帝斯曼集團合資建設的10萬噸/年不飽和樹脂工廠在南京化學工北園區正式奠基開建。7月13日,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在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生產領域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生產商。7月15日,中國石化第一口頁岩氣水平井——建頁HF-1井順利完鑽,轉入完井作業階段。7月28日,中國石化新加坡潤滑油脂項目奠基儀式在新加坡舉行。7月28日,美國哈特能源第24屆大獎揭曉,中國石化獲國際煉油公司卓越獎。8月3日,中國石化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目標。8月9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公司)就AOLNG15%股份認購項目完成交割。

2012年1月3日,中國石化與美國Devon能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該公司在美國5個頁岩油氣資產三分之一權益。1月15日,中國石化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基礎公司在利雅得署延布煉油廠合資協議和天津聚碳酸酯項目合資協議。3月28日,中國石化收購Galp巴西資產30%權益項目在巴西和荷蘭兩地同時完成交割。4月3日,普光氣田大灣區塊3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項目成功投產,成為川氣東送工程重要的資源接替陣地。4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石化總部召開集團公司建設規范董事會工作會議,宣布成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外董事5名,職工董事1名。5月10日,中國石化成功發行30億美元國際債券,這是集團公司首次進入國際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6月28日,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在滬成立。7月12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就增持APLNG 公司 10% 股份項目完成交割。7月26日,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路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9月3日,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中國石化總部舉行。9月28日,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中國石化煤化工業務進入快速推進、專業化發展的新階段。11月19日,中國石化與法國道達爾公司達成協議,收購該公司所佔 OML138 區塊全部 20% 的權益。11月30日,第14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石化共獲5個大獎,其中「苯和乙烯制乙苯的烷基化方法」和「一種己內醯胺加氫精製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2月18日,中國石化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 49% 股份項目正式交割[4]。12月27日,鎮海煉化 100 萬噸 / 年乙烯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實現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史上國優金獎「零」的突破。12月27日,國內首套甲苯甲醇甲基化工業裝置在揚子石化成功完成工業運行試驗,標志著中國石化成為全球首家擁有甲苯甲醇甲基化專有技術的公司。12月28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京揭牌成立。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就2013年11月22日發生在中國青島的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原因及處罰賠償等作出說明。公告指出,此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172億元(人民幣,下同),中石化將承擔其相應賠償責任。據了解,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中石化已將每年11月22日作為中國石化安全生產警示日,以告慰逝者,警示後人。[5]

2014年2月19日,中國石化董事會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業經營的議案》,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6]

2014年8月26日,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騰訊簽訂了業務框架合作協議。[7]

2015年2月6日,中央第六巡視組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反饋專項巡視情況。巡視組指出,中石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同層級、不同板塊經營管理人員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平台,在工程建設、物資供應、油品銷售、合資合作、海外經營中搞利益輸送和交換;有的領導人員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通過承攬中石化業務、進行關聯交易謀利。[8]

❻ 中國橡膠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年多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世界橡膠工業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許多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耗量都有大幅下降,唯獨中國逆勢而上,呈現一枝獨秀的亮麗風景,全球橡膠工業的重心也正向亞洲轉移。
權威機構IRSG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世界橡膠消耗量為1577.1萬噸,同比下降10.6%;產量為1574.2萬噸,同比下降10.1%。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中,中國橡膠消耗量為601.1萬噸,增長20.1%,佔全球的38%;美國為151.1萬噸,下降26.8%;日本為108.3萬噸,下降29.7%;印度為90.2萬噸,增長2.2%;巴西為50.7萬噸,下降24.3%;德國為44.5萬噸,下降26.2%;韓國為40.3萬噸,下降23.8%。

在橡膠生產方面,中國的表現也引人關注。前三季度中國合成橡膠產量為212萬噸,同比增長23.3%,佔世界的23.7%;美國為145萬噸,下降21.3%;日本為91萬噸,下降27.8%;韓國為82萬噸,增長5.1%;俄羅斯為73.2萬噸,下降22.1%。中國天然橡膠產量增長12.5%,以41萬噸超過越南前進至世界第5位。位居世界第1~4位的分別是泰國,214.9萬噸,下降8.9%;印尼,198.7萬噸,下降7.3%;馬來西亞,61.8萬噸,下降29.2%;印度,53.6萬噸,下降10.8%。

估計2009年全年世界橡膠實際消耗量可達2060萬噸左右,比上年下降9.1%;橡膠產量2090萬噸,下降8.4%。全球橡膠工業在遭到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後,將進一步向亞洲新興國家地區傾斜。目前亞洲已成為全球橡膠生產和消耗的中心地區。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亞洲已佔到7家,消耗量佔到60%以上;前10位合成橡膠生產國一半在亞洲,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8%,僅中日韓三國就佔45%;天然橡膠生產92%集中在亞洲,而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又占至全球的70%。

2009年中國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機陰霾,GDP增速達到8.7%,汽車產銷量超過1370萬輛,更給橡膠工業帶來新的生機。2010年將是中國橡膠工業迎來更大發展機遇的一年,橡膠消耗量有望接近700萬噸。

2010年中國合成橡膠產能將超過300萬噸。齊魯石化新建的1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裝置已投產,合計能力達30萬噸/年;蘭州石化除10萬噸/年的新乳聚丁苯橡膠投入運行之外,又有5萬噸/年丁腈橡膠裝置建成;巴陵石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SBS)由年產12萬噸/年能力擴至20萬噸/年,總產能為23萬噸/年;新疆獨山子石化新建的18萬噸/年裝置開始生產,總產能為23萬噸/年;四川的15萬噸/年順丁橡膠和遼寧撫順的2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即將建成;山西合成橡膠在原有3萬噸/年氯丁橡膠生產線基礎上,又新添了3萬噸/年新裝置。此外,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膠5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和申華化學南通的5萬噸/年順丁橡膠新裝置也加入了生產行列。

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橡膠產量今年有望達到65萬噸,橡膠種植面積由3年前的68萬公頃擴大至93萬公頃。
中國企業走出去種膠也開始取得很大成果,以雲南橡膠投資有限公司為首的大小30多家企業在寮國和緬甸建設天然橡膠園,廣東、海南農墾企業也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投資建設天然橡膠園,數量已達30~40家。僅海南農墾橡膠有限公司一家在境外的種植面積即有20萬畝,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膠2萬噸。此外,中國主要輪胎生產基地山東,為謀求輪胎原料的自供比,也在產膠國投資自建橡膠園。
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橡膠在國民經濟中是一種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戰略性物資。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如何順應變化,調整結構,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由橡膠大國向橡膠強國邁進

世界上天然橡膠的使用是1493年由哥倫布所發現,但直到1839年固特異發現硫磺可使橡膠交聯,才使橡膠有了使用價值,從此誕生了世界橡膠工業。橡膠工業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如今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重要的傳統產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和進口國。2009年,中國橡膠消費量達到588萬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佔世界橡膠消費量的26%以上,主要橡膠產品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2009年國家相繼出台擴大內需的政策,使我國橡膠產業不僅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頂住了輪胎特保案的考驗,還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發展。

2009年,中國橡膠工業完成總產值略高於2008年,出口交貨值略低於2008年,利稅高於2008年。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力車胎、膠管膠帶、製品、膠鞋、乳膠、炭黑、廢橡膠綜合利用、輪胎模具等九個分會247家重點會員企業的統計,2010年1月份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5.7億元,同比增長107.2%;出口交貨值41.4億元,同比增長47.4%;實現銷售收入167.95億元,同比增長96.1%;實現利潤總額7.09億元,銷售利潤率4.22%,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10.8億元,同比增長357.3%。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枝獨秀,大大拉動了橡膠工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橡膠研究組織秘書長埃文斯日前在中國表示,隨著中國成為天然膠、合成膠的主要消費國,其生產及需求模式將對全球橡膠工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橡膠工業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盡管如此,一些專家也指出,今年橡膠行業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一是輸美輪胎特保案對我國輪胎出口的不良影響將顯現,加之歐盟對輪胎實行環保壁壘,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二是大宗原材料在國際炒家的炒作下一再暴漲,將大量吞噬企業的利潤。三是世界輪胎等橡膠產品市場沒有明顯回暖,中國以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已經出現放緩的信號,而以消費拉動內需增長的態勢還遠未形成。四是以低碳經濟為首的一系列技術壁壘已經擺在企業面前。此外,最近豐田等汽車廠家的「召回門」也為企業的擴張之路敲響了警鍾,企業如何在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前提下進行數量上的擴張,真正做大做強,這應當引起中國企業的關注。

橡膠市場發展具有堅實的支撐

盡管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很多,使中國橡膠工業面臨自身經濟發展轉型和外部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雙重考驗,但今年也是蘊含著更大希望和更多機遇的一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國家將繼續實施鼓勵汽車行業發展的舉措,橡膠工業與之密切相關,汽車工業的發展將是今年輪胎等汽車橡膠產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拉動因素。專家介紹說,汽車橡膠製品約占汽車總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膠量的70%以上都用於汽車行業,其中60%用於輪胎,40%用於汽車橡膠製品。而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千人平均汽車擁有量為140輛,其中歐洲國家平均擁有500多輛,美國擁有800多輛,而我國不足40輛,因此我國汽車市場的潛力還很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翔華表示,由於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10年汽車增長可達10%—15%,產量或達1500萬輛。

另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等基本建設項目的繼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對輪胎、膠管膠帶、工程橡膠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國家進一步加強對「三農」的支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繼續汽車、摩托車等下鄉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各種橡膠產品的需求。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預計,2010年盡管中國橡膠需求有所減弱,但橡膠消費量仍將達到630萬噸。

調整結構是關鍵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認為,後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企業必須要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一是調整增長方式結構。從粗放型數量能力的增長,調整為技術型質量的提高。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從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等橡膠產品的比例,培育中國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三是調整市場結構。從單一市場調整為市場多元化,開發國內新市場,重視農村市場需求。從過分依賴出口,調整為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力求多元化,穩定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擴大非洲、南美、東歐、東盟等新興市場。四是優化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結構轉型。一方面要抑制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採取措施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技術水平,實現出口商品向中高技術加工和較高附加值的集約型方向轉變。五是調整企業結構,從小而多,調整為大而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走低碳經濟道路

據了解,輪胎滾動阻力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滾動阻力每減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減少400克,隨著家庭轎車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車輛燃油經濟性的重視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橡膠工業與發展低碳經濟關系密切。橡膠原材料大部分以化石能源為原料,如合成膠、炭黑、纖維材料等,這種原料構成決定了橡膠工業必須走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道路。

為此,范仁德提出,減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支持天然膠種植。他說,植樹造林不僅綠化生態環境,而且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固碳、擴大碳匯、減緩溫室效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經濟的的途徑之一。建議國家支持國內天然膠企業擴大種植面積或者「走出去」種植天然膠,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積極推動杜仲膠等「新興天然膠」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天然膠的使用量。

此外,橡膠工業還應通過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滿足汽車工業等領域的低碳化要求,如開發、生產適合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輪胎及低耗油輪胎,應用熱塑性彈性體等新材料開發製造汽車用密封、減震等製品,提高汽車用傳送帶的效率,開發生產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業需要的橡膠產品。同時,加快環保橡膠填充油的研發與應用,為綠色輪胎製造提供技術保障,並大力開展廢舊輪胎等橡膠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據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雪文介紹,中國再生橡膠工業發展60年來,回收利用廢舊橡膠近3000萬噸,為社會創造價值500多億元,節約和替代原生橡膠900多萬噸,我國自主開發的「廢橡膠動態脫硫新工藝技術」不僅在國內迅速成功推廣,並走出國門,為世界廢橡膠綜合利用,解決「黑色污染」和發展橡膠工業循環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我國天然橡膠75%、合成橡膠46%依賴進口情況下,3噸再生橡膠可以替代1噸天然橡膠。2008年我國利用廢舊橡膠生產再生橡膠245萬噸,相當於為橡膠工業提供了80多萬噸寶貴的天然橡膠資源,比我國全年的天然橡膠產量還要多。按正常年份的價格,進口1噸天然橡膠需2200元美元左右,僅這一項計算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外匯17.6億美元以上。他預計,2010年全國再生橡膠產量為270萬噸,增幅將達8%以上,作為變廢為寶的可利用再生資源,發展前景廣闊。

❼ 中國石化的起源與發展

發展歷程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7月12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84年1月19日,國家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建設7個大型項目,即大慶、揚子、齊魯39萬噸/年乙烯,鎮海、寧夏、烏魯木齊30噸/年合成氨及52萬噸/年尿素和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
1986年5月14日,中央組織部通知,中央決定石化總公司不再設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制。
1988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石化總公司暫仍歸國務院直屬。
1990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台年產25萬噸乙烯新型裂解爐(北方爐)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
1991年9月11日,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在京舉行91國際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學術會議暨展覽會。
1992年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
1993年2月18日,石化總公司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資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開業。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9月2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首套80萬噸/年加氫裝置在鎮海石化總廠建成。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1994年1月7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為依託,建設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1月9日,揚子石化公司於德國巴斯夫公司合資成立揚子巴斯夫乙烯系列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2萬噸/年苯乙烯、10萬噸/年聚苯乙烯等工程。
1995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注冊商標(中英文+朝陽圖案)、」火炬「服務商標(中國石化)。
1996年7月10日,我國首套年產萬噸溶聚丁苯橡膠裝置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投產成功,產品物理機械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1997年10月13日,福建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協議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8年5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劃轉企業交接協議簽字儀式在京舉行。勝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漢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蘇石油勘探局、華東輸油管理局等12個油田和輸油企業劃入石化總公司,大慶石化總廠、撫順石化公司、錦州石化公司、大連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等14家煉化企業劃入石油天然氣總公司。6月13日—9月29日,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等18個省(區、市)及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4個計劃單列市石油公司先後劃入石化總公司。7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0年2月28日,石化集團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掛牌成立。3月30日,根據國務院規定,中國新星石油有限公司整體並入石化集團公司。10月9日—12日,中國石化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167.8億股H股,募集資金34.6億美元。同月18日、19日,中國石化H股分別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上市。
2001年1月22日,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成立。7月16日—1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在境內公開發行28億股A股,募集資金108億元。8月8日,中國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2002年2月28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與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簽字儀式在京舉行。4月11日,中國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成立。5月2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潤滑油分公司重組成立。

❽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SEI)是原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SEI)、中國石化北京設計院(BDI)、中國石化北京石化工程公司(BPEC)改革重組而成,直屬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是以煉油和石油化工設計為主體,可以進行工程建設總承包和工程監理的國際型工程公司。公司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2007年在職職工22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設計大師5名,工程技術人員1900多名,國家各類注冊工程師200多名。50多年來,公司設計、建設各類裝置及配套工程1000多項,獲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獎勵700餘項,2007年擁有有效及待批專利100多項,專有技術80多項。據2007年美國ENR權威性雜志統計公布:SEI在全球最大的150家工程設計公司排名中,名列第36位。50多年來,SEI的發展壯大經歷了四個不平凡階段:
第一階段,1953-1983年,逐步實現工程設計現代化。
第二階段,1984-1998年,向國際型工程公司目標邁進。
第三階段,1999-2001年,實現強強聯合。
第四階段,2002年至今,全面進入國際工程公司百強行列。
第一階段,1953-1983年,逐步實現工程設計現代化。
原BDI和BPEC分別是1953年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煉油專業、化工專業設計院。 在煉油方面,五十年代,BDI不畏國外反華勢力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克服困難,自力更生,負責了大連、錦西、上海高橋、錦州、撫順、蘭州煉油廠等一批老廠恢復、擴建工程的設計。六十年代初,面對外國在石油產品上對中國實行封鎖的嚴竣形勢,全面承擔了大慶煉油廠的設計任務,參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慶油田會戰。完成了錦西石油五廠和南京煉油廠的設計工程。從此,BDI把目光緊緊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認真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有關部門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和設計,完成了當時具有世界水平的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新型催化劑及添加劑等被稱為「五朵金花」的現代化煉油裝置,並配套、定型、建設了若干座年加工原油二百五十萬噸以上的煉油廠,為提前實現我國石油產品「三年過關、五年立足國內」的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我國煉油技術上的第一次飛躍。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十多年間,BDI面臨極大的困難,在動盪中跋涉,艱苦奮進,從未停止過工程設計和技術攻關工作,先後完成了東方紅煉油廠、勝利煉油廠、荊門煉油廠、武漢石油化工廠等大型煉油廠的設計,完成了我國援建的朝鮮烽火煉油廠和阿爾巴尼亞煉油廠的工程設計,與有關單位協作,研究和開發了多金屬重整、分子篩提升管催化裂化等現代煉油新技術,使我國煉油工業趕上世界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在化工及石油石化方面,五十年代,BPEC奮發圖強、艱苦努力,為新中國國民經濟恢復,進行了新廠設計和老廠改擴建等重要工作。完成了大連化工廠合成氨生產和永利寧廠及我國第一座以焦碳為原料的大型氮肥廠――四川化工廠的恢復和擴建的工程設計建設。在基本化學工業方面,完成了大連、永利塘沽、四川鴻鎮純鹼工程設計;開展了株州、衢州、吉林、福州、廣州和北二化的氯鹼及硫酸工程設計。有機化工方面,開始了染料、農葯、已內醯胺、氯丁橡膠及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的醋酸工程設計。在參與我國東北吉林、華北太原和西北蘭州「三大化工基地」的建設中,BPEC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力量,從翻譯全部設計文件和圖紙到分赴現場配合外國專家工作,承擔了101、201、304、102、202、302和103等工程的配套項目設計工作。1960年,外國專家撤走後,這些工程均由BPEC自行完成設計和建設。 1958年,BPEC遵照中央的要求,編制了三套定型設計,即年產5萬噸合成氨、年產0.75-1.5萬噸電解燒鹼和年產0.6萬噸聚氯乙烯裝置,供各地因地制宜採用,為自力更生發展我國的化肥和氯鹼工業作出了貢獻。進入60年代,BPEC開拓進取,開發設計了吉林四平聯合化工廠的我國第一套年產0.1萬噸維尼綸生產裝置,人民日報還專門發表了評論。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與有關單位協作開發、設計了燕化年產1.5萬噸順丁橡膠生產裝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聚氯乙烯技術方面,與有關研究院合作,開發、設計了4項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在援阿、援越,對埃及、阿富汗、緬甸也做出了突出貢獻。七十年代,BPEC從規劃、總體設計、技術引進談判到參加施工建設,全面承擔了我國第一個特大型石化聯合企業――燕山石化公司的設計任務,並參與和配套設計了我國第一套年產30萬噸乙烯以及聚丙烯、聚酯、苯乙烯、聚苯乙烯等裝置。
第二階段,1984-1998年,向國際型工程公司目標邁進。
1983年,原BDI和BPEC分別成為中國石化總公司的直屬單位。八十年代,BDI努力拚搏,為總公司「三二九」目標的實現和我國煉油技術的第二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先後與兄弟單位合作,研究開發了常減壓裝置節能技術、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催化裂化預混合提升管、帶外循環管的燒焦罐式高效再生技術、MTBE合成系列新技術、煙氣輪機系列技術及取得電液控制滑閥等一系列科技成果。進入90年代,BDI積極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狠抓消除「瓶頸」工作,在設計工作中加大技術含量。其中福建煉化的改擴建工程,成為消除瓶頸的樣板工程,並獲得「全國最佳工程設計特獎」。1996年通過ISO 9001質量體系認證,1997年獲得英國皇冠UKAS證書。 1993年起,BDI先後承擔了廣州芳烴抽提裝置、天津100萬噸/年延遲焦化和40萬噸/年汽柴油加氫裝置和聚酯芳烴聯合裝置的工程總承包任務,實現進度、費用、質量三大控制。與兄弟單位合作和自行開發,完成了總公司「十條龍」攻關項目催化裂解技術、100萬噸/年中壓加氫改質技術、移動床催化重整技術攻關 ,使絕大部分煉油工藝技術實現了國產化。 80年代至90年代, BPEC全體職工團結奮戰,開拓創新,努力實踐,已成為初具規模的、與國際接軌的石化工程公司。 1984年,BPEC成為國家批準的12個總承包試點單位之一,開始組建以設計為主體的、實行工程總承包的工程公司。從此,他們進一步加大內部管理和項目管理力度,大力推行工程建設總承包體制,承接了燕化公司「雙苯工程」的總承包任務,取得了成功。又陸續承攬了金陵石化公司的苯酐、增塑劑、不飽和樹酯等一批總承包任務。與此同時,BPEC組建了中國石化第一家甲級監理公司,先後承攬了廣東惠陽熊貓汽車公司、湖北神龍汽車公司、廣東享聯食品有限公司和廣州乙烯工程等大型建設工程的監理任務,不斷探索和積累了工程施工管理經驗。 九十年代BPEC又承擔了我國第一套30萬噸乙烯的改造項目――燕山乙烯30萬噸改造成45萬噸、完成齊魯30萬噸改造成45萬噸,大慶30萬噸改造成48萬噸,完成了茂名30萬噸乙烯工程總體設計和乙烯等六套裝置的設計。自行開發設計了我國第一套年產2.5萬、3萬、4萬、6萬、10萬噸乙烯的系列乙烯裂解爐――北方爐,並六次獲獎;承擔設計了我國第一套國產化聚丙烯――大連年產4萬噸聚丙烯裝置,並又先後承擔和完成了長嶺、九江、福建、武漢、荊門等五套七萬噸聚丙烯裝置的總承包。研製設計我國第一套5萬噸/年C5分離示範裝置。1995年取得中國石化第一家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1985年,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為加強對工程建設市場的協調管理,成立了原SEI,歸口組織國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並承擔完成了科威特煉廠的維修等工程,在國際石化工程建設市場上打開了局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225家工程公司之一。
第三階段,1999-2001年,實現強強聯合。
為應對國際、國內的激烈競爭,適應我國加入WTO,根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的決定,1999年7月,重組新的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SEI的基本發展思路簡要概括為: 一個發展目標:堅持「創新、優化,開拓,競爭、規范」的工作總方針,發揮整體優勢,增強競爭實力,建設以設計為主體的全功能、實體性、國際型工程公司。
第四階段,2002年至今,全面進入國際工程公司百強行列。
自2002年起,公司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公司「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主要生產經營指標提前全面實現,累計完成工程設計投資額985億元,營業收入97.16億元,實現利潤6.32億元。2006年至2008年繼續保持高增長。 以設計為主體的工程總承包和PMC 項目管理方式已經成為公司經營的主要組成部分。總承包業務形式多樣,既有EPC承包,也有EP承包;既有SEI獨立承包,也有與國際工程公司的合作承包;既有石油化工項目的總承包,也有環保、煤液化項目的總承包。2006年,倍受關注的伊朗煉油項目合同正式簽署。 通過做強做大具有計劃、控制、協調職能的項目執行中心,進一步完善了以項目執行中心為縱向,以各專業室為橫向的公司矩陣式項目管理體系,在確保完成繁重的生產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積極參與集團公司「十條龍」攻關項目、重大技術儲備及工業轉化項目的科研開發,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結構合理、富有朝氣的科研開發隊伍,具備了完成新型千萬噸級煉廠、百萬噸級乙烯技術的國產化研究的技術實力。 公司在連續10年通過ISO 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基礎上,又於2005年建立了HSE健康安全環保標准體系並通過了體系認證,體現了公司大力推行國際流行的管理模式和「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管理理念。 公司建立了先進的計算機網路平台體系和集成應用系統,國際工程公司通用的PDS/PDMS、SP3D、MARIAN等工程軟體均得到二次開發和深化應用。 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不斷引入新機制,建立了人力資源分級管理體系和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為不同類型的員工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公司實施了設計、采購和施工分包管理模式,與相關單位形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依據工程業績和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工程建設公司在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公布的國際工程設計公司150強排名中呈快速上升趨勢,2007年列第36位。2011年8月29日,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入選中國建築施工企業聯合會評選的中國建築500強,排名第15位。全國勘查設計單位工程總承包完成合同額2012年度排名第8位,工程總承包完成合同額85億元。

閱讀全文

與吉林設計院總承包撫順石化橡膠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連接是什麼設備 瀏覽:525
啟辰D50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386
牙機雕刻機與電動工具 瀏覽:208
外匯期貨交易實驗裝置 瀏覽:791
設備投資怎麼算 瀏覽:95
好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瀏覽:463
溫州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93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