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1)
一般原則:
①程序
氣體發生裝置
→ 除雜
→ 乾燥
→ 收
集、性質實驗
→ 尾氣的處理
考慮乾燥與除雜的順序時,若採用溶液除
雜,則先凈化後乾燥;若用加熱除雜,
則乾燥在前,若有固體吸收劑常溫除雜,則
據題意而定。尾氣處理:有毒氣體常采
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無毒氣
體直接排空。
若制備的物質需很乾燥無
水份,則需在尾部加裝乾燥管,以防空氣中
的水蒸氣進入。
②介面的連接:總體上遵循裝置的排列順
序,但對於吸收裝置應長進短出(或
深入淺出);量氣裝置應短進長出;洗氣裝
置應長進短出;乾燥管應大進小出。
③氣體發生:一般按:裝置選擇與連接→氣
密性檢驗→裝固體葯品→加液體葯
品→開始實驗(按程序)→拆卸儀器→其他
處理等。
④加熱操作: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通原
料氣趕走空氣後再點燃酒精燈,其
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
H
2
還原
CuO,CO
還
原
Fe
2
O
3
;二是保證產品純度,
熄滅酒精燈時,一般是「先移後滅」的原
則。
(
2
)思維過程:原理→反應物→儀器裝置
→現象→結論→作用意義→聯想
如:
①實驗是根據什麼性質和原理?實驗目
的是什麼?
②所用反應物:名稱、狀態、代替物(據實
驗目的和相關的化學反應原理,進
行全面分析比較和推理,並合理選擇),
⑤實驗現象:
自上而下,
自左至右全面觀察;
Ⅱ 實驗室中儀器連接的原則。
一般按照的順序是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原則進行連接。
1、把玻璃管插入回帶孔橡皮塞:左手答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轉動,使它插入;
2、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左手拿玻璃管,右手拿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既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進入容器口。
(2)搭建實驗裝置時一般遵循的原則是擴展閱讀:
在進行儀器連接完以後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還需要加一步很重要的操作。就是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我們做法如下:
1、首先將膠塞塞緊試管口,然後將導管的另外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緊試管外壁,觀察燒杯內的現象,如果說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說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那麼當你松開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在導管的內部出現一段水柱,或者說導管內的液面是上升的,這也證明了裝置氣密性的良好。
Ⅲ 有機化學實驗中安裝和拆卸實驗裝置應遵循什麼規則
安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由簡到繁
拆卸:從右至左,從上到下,由繁到簡
Ⅳ 為什麼化學實驗中,搭建儀器的一般規律是:從下到上,從左到右
酒精燈要用外焰加熱,所以要先放上酒精燈,根據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固定鐵圈和燒瓶,因此要「從下到上」。蒸餾燒瓶的高度確定了,根據蒸餾燒瓶直管的高度,固定冷凝管,因此要「從左到右」。
Ⅳ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1)
一般原則:
①程序
氣體發生裝置
→ 除雜
→ 乾燥
→ 收
集、性質實驗
→ 尾氣的處理
考慮乾燥與除雜的順序時,若採用溶液除
雜,則先凈化後乾燥;若用加熱除雜,
則乾燥在前,若有固體吸收劑常溫除雜,則
據題意而定.尾氣處理:有毒氣體常采
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無毒氣
體直接排空.
若制備的物質需很乾燥無
水份,則需在尾部加裝乾燥管,以防空氣中
的水蒸氣進入.
②介面的連接:總體上遵循裝置的排列順
序,但對於吸收裝置應長進短出(或
深入淺出);量氣裝置應短進長出;洗氣裝
置應長進短出;乾燥管應大進小出.
③氣體發生:一般按:裝置選擇與連接→氣
密性檢驗→裝固體葯品→加液體葯
品→開始實驗(按程序)→拆卸儀器→其他
處理等.
④加熱操作: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通原
料氣趕走空氣後再點燃酒精燈,其
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
H
2
還原
CuO,CO
還
原
Fe
2
O
3
;二是保證產品純度,
熄滅酒精燈時,一般是「先移後滅」的原
則.
(
2
)思維過程:原理→反應物→儀器裝置
→現象→結論→作用意義→聯想
如:
①實驗是根據什麼性質和原理?實驗目
的是什麼?
②所用反應物:名稱、狀態、代替物(據實
驗目的和相關的化學反應原理,進
行全面分析比較和推理,並合理選擇),
⑤實驗現象:
自上而下,
自左至右全面觀察;
Ⅵ 組裝儀器時一般遵循的原則是
A、組裝儀器時,一般遵循的原則是:從左到右,先下後上,故錯誤;
B、由於酒精是易燃液體,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容易發生火災,故錯誤;
C、實驗剩餘葯品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內的葯品,應該放入指定容器.故錯誤;
D、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中,收集完氣體先將導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熱,操作正確,故正確;
答案:D
Ⅶ 實驗裝配儀器時,一般按 ______的原則
組裝儀器時,比如需要加熱,為了便於確定高度,一般是按從下而上的原則. 所以本題的答案為:從下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