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系統的組成是什麼
機械繫統的具體組成:
1、動力系統:包括動力機及其配套裝置.是機械繫統工談缺數作的動力源。如內燃機、汽輪機、水輪機等動力機;有把二次能源(如電能、液能、氣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
2、傳動系統:是把動力機的動力和運動傳遞給執行系統的中間裝置。
3、執行系統:包括機械的執行機構和執行構件,它是利用機械能來改變作業對象的性質、狀態、形狀或位置。或對作業對象進行檢測、度量等,以進行生產或達到其他預定要求的裝置。
4、操縱控制系統:是為了使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含首行系統彼此協調運行,並准確、可靠地完成整機功能的裝置。
(1)機械裝置工作室布置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慧在機械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
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慧、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
2、模塊化:是一項重要扮敗而艱巨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准機械介面、電氣介面、動力介面、環境介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
3、微型化: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② 機械加工車間的機械加工車間的布局
一、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綱領
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綱領是根據批準的設計任務書中所規定的工廠生產綱領,通過車間分工表來確定的,是機械加工車間布局設計的基礎。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綱領的編制有兩種形式:概略綱領和詳細綱領。
二、機械加工車間生產類型
機械加工車間生產類型是由該車間所生產的產品和生產綱領的大小決定的。車間的生產類型不同,其工藝水平、生產組織形式及生產方式也不同。車間的生產類型按生產批量劃分可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生產,根據批量不同,成批生產又可劃分為大批生產、中批生產和小批生產。
三、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組織形式
機械加工裝配的生產可組織成為獨立的機械加工車間和裝配車間,或由機械加工部門和裝配部門聯合組成機械加工裝配車間。在工廠設有幾個機械加工車間、裝配車間或幾個機械加工裝配車間時,則每個車間應專門生產一定的產品、零部件。機械加工裝配生產的組織取決於生產產品的結構、工藝特徵、生產類型等因素。
四、機械加工車間的組成
機械加工車間的組成一般是根據車間的生產類型和產品的工藝特點等因素來確定的,車間類型不同,其車間的組成也有所不同。基本組成為生產部門和輔助部門兩大部分。
1.生產部門
生產部門是指完成產品零件製造的工藝過程的部門,它由各個機械加工工段、機械加工設備等構成,是車間的主要部分,有的車間還包括部件裝配工段。
2.輔助部門
輔助部門指車間中那些不直接從事產品零件製造而只為生產服務的部門和工作地,一般由工具部門、維修部門、倉庫部門、油料切削液配置部門、車間管理部門等其它部門組成。
(1)工具部門包括工具分發室、夾具室和磨料室、檢定站、工夾具修理站和磨刀部。
(2)維修部門其組成包括中間修理服務和個別類型的修理工作用的修理站。
(3)倉庫部門包括保證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須的各種倉庫,倉庫的大小取決與生產類型。
(4)油料切削液配置部門其任務是配置和供應車間各類機床所需的油料和切削(磨削)液。
(5)車間管理部門如車間辦公室、車間技術室、資料室等。
車間生產類型不同,車間輔助部門的設置也不相同。對於大批大量生產的車間,為了規范化管理,要求輔助工作細化,輔助部門齊於單件小批量生產和小型車間。 一、機械加工車間的區劃與布置
為了合理確定車間內各生產工段(線)、各輔助部門及主要通道和大門的位置,在進行設備平面布置之前,編制技術設計用的區劃圖。它要求生產部門的布置要符合生產工藝的流程,盡量縮短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的路線,輔助部門的布置要便於向生產部門提供服務。如:機械加工車間的工具室應設在工人領取工具方便的位置,並與磨刀間靠近。車間內過道設置要考慮到物料運輸與安全的需要,主要過道的兩邊應設有明顯的標志等。
在制訂車間區劃時要遵循下列原則。
1.最短運距原則。車間區劃應使生產過程中物料運輸及流動距離最短。
2.流程原則。按產品流程的順序來布置設備,確定各部門的位置。
3.空間利用原則。在車間布置及區劃時,應注意有效地利用空間,可採取一些措施(如地下室或平台)將一些設施、部門布置在空間,以節約佔地面積。
4.保證工人工作方便、安全原則。
5.有利今後發展和具有調整靈活性的原則等。
車間區劃圖一般採用1:200或1:400比例繪制,區劃圖上要指明各生產部門、輔助部門、公用動力部門、車間生活間及辦公室的大小、相互位置及名稱、車間主要通道、各種起重機運輸設備、主要工藝流程的流向等內容。
二、車間設備布置設計的原則
在遵循制訂車間區劃原則和物流分析的基礎上,車間設備布置設計一般按下列原則進行。
1.工藝專業化原則
按照工藝專業化原則組成生產單位,由於同類型的工藝裝配及同類型的加工方法集中在一起,則具有以下優點。
(1)產品的製造順序有了一定的彈性,比較靈活,能較快地適應產品品種轉化的要求。
(2)便於充分利用設備和生產面積,個別設備短時間內出現故障或進行維修,對整個生產進程的影響較小。由於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所以相應地減小了設備的投資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3)便於進行專業化的技術管理及技術指導工作,有利於培養技術力量,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由於工藝專業化的生產單位不能獨立完成產品(零件)的全部加工任務,一件產品必須通過多個生產單位後才能完成,這樣就存在著不足之處。
(4)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運輸路線較長,增加了運輸費用。
(5)產品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積壓了流動資金。
(6)要求生產單位之間有較強的協調性,使計劃管理、質量管理以及產品配套性工作比較復雜。
為了減少在生產過程中的運輸勞動量和產品停放及等待間,各機群的布置順序應以車間內主要產品(零件)的性能,或生產批量最大的工藝流程來布置。
綜上所述,該布局方式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單件小批量生產中。
2.對象專業的原則
對象專業的原則就是以產品(零部件)為對象來設置生產單位。在對象專業化的生產單位內,集中了為製造該產品所需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產設備和不同工種的工人,負責對產品進行不同工藝方法的加工,每個生產單位基本上能獨立完成該產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藝過程,不需求助於其它生產單位。由於生產工藝過程是封閉,所以大部分加工、裝配、實驗等工藝過程在一個車間里完成,如汽車製造廠的發動機車間、底盤車間等。
按照對象專業化形式組織成生產單位,由於相同的勞動對象集中在一起,順序進行各種不同方法的連續加工,可具有以下優點:
(1)大大縮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運輸路線,節省運輸的各種費用,減少倉庫和生產面積的佔用;
(2)減少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停放、等待時間,提高生產過程的連續性,縮短了生產周期,節省流動資金;
(3)有利於按期、按質、按量、成套地完成生產任務;
(4)便於採用先進的生產組織形式(如流水線、生產線、成組加工等);
(5)減少車間之間的協作聯系,簡化了各項管理工作及程序。
其缺點為:
(1)適應產品品種變化的能力較差:
(2)設備投資費用大,利用率低,往往一台設備出現故障將會影響到整個生產線的工作;
(3)不便於工藝進行專業化指導和管理。
總的來看對象專業化組織生產單位是一種優點較多,經濟效益較好的生產組織形式:它適用於企業的專業方向已定,生產結構、品種、產量比較穩定,工種、設備齊全配套,生產類型為大批大量生產的工廠企業。
3.混和原則
為了集中上述兩種原則的優點,避免其缺點,在實際生產中,可將它們結合起來,揚長避短,稱之為混合原則。在這樣的車間里,有些工段或班組可能是按工藝專業化的原則建立的,而另一些工段或班組可能則是按對象專業化原則建立的。如對一些大的或需隔離起來的鍛壓機、電鍍、熱處理設備,就要採用工藝專業化組織形式,對於大量生產的零部件就要採用對象專業化組織形式。
三、車間設備布置設計形式
根據區劃布置圖進行車間設備的布置,採用何種的設備布置形式由所採用的生產組織形式而定,一般採用平面布置法。平面布置法就是把全部設備、沒有設備的工作地、各種平台(劃線平台、裝配平台等)、起重機運輸設備、通道、過道等部門和場所按1:100或1:200的比例布置在平面圖上。並通常用厚板紙或塑料布仿照所有的設備外型按比例製成樣板,然後在平面圖上進行布置,以尋求合理的方案。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便於移動比較,所花費的精力和費用較少。
1.車間設備平面布置的內容。
(1)車間廠房的平面圖、橫剖圖、位置區劃圖、圖例、指北針及必要說明。對採用連續自動輸送的流水線、自動線應有生產線的縱向剖視圖。
(2)廠房及廠房內外地上、地下建築物,建築物的柱網、牆、門、窗及天窗形式,廠房大門應註明寬度和高度。
(3)廠房總平面尺寸,柱網尺寸及編號,廠房高度尺寸,地面地下室、地溝及地坑的標高。
(4)廠房內各部門的位置及名稱。
(5)全部工藝設備的平面圖形及位置,預留設備位置,全部工藝設備均標注設備型號及平面圖號。
(6)各種工作台、劃線台、鉗工台、檢驗台、操縱台的位置。
(7)工人操作位置。
(8)各種工作地、存放地、備用地。
(9)各種起重運輸設備的位置,設備名稱或型號、規格、上下起重機的扶梯、起重機及電葫蘆的軌道。
(10)各種通道。
(11)用圖例表示給水、排水、各種動力及用管線供應的冷卻液、潤滑液、油料的供應點。
2.車間設備布置形式
根據車間設備布置原則,按所劃分的生產線和零件工藝流程布置設備,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按工藝流程順序布置設備,這種布置適合於自動線及流水線。
(2)按工藝流程相對布置設備,這種布置適合於流水生產線及成批生產線。
在布置時應盡量避免迴流及迂迴。以上兩種布置方式生產線的入口端及出口端,一般在兩個相對的方向。
(3)U形布置。U形布置是一種新穎的布置形式,特別適合於採用多機床管理的流水生產線上。
U形布置具有以下特點:
①生產線的入口及出口相互靠近,並在同方向,使之成為U形;
②相鄰的兩排設備正面操作距離小,兩設備背面距離大,使每排機床背面都有較寬的通道。
U形布置具有以下優點:
①每條生產線都組成一個U形單元,布置靈活;
②採用多機床管理時,工人操作路線短,有利於擴大多機床管理數量;
③機床背面有較寬的距離和通道,消除切屑、維修及挪動機床方便。
(4)揉性生產系統。揉性生產系統一般是由各種數控機床、加工中心、自動更換主軸機床、自動輸送裝置、自動檢測裝置、自動倉庫及其它輔助設施組成,整個系統採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布置十分緊湊,相關要素結合緊湊,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床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四、機床間距
機床之間和機床與廠房牆壁和柱子之間都應有一定的距離,以保證工作時的安全和機床操作及維修的方便。
當設備為獨立基礎時,其設備離牆和柱的距離,除滿足上述表中的距離外,還要使設備基礎與建築物的基礎不發生干涉。
當操作人員面對主要通道時,設備背面極限輪廓通道距離不應小於300 mm,當操作人員背對通道時,設備布置要留有足夠的操作距離。設備正面極限輪廓尺寸距通道不應小於800 mm。當機床垂直通道布置時,機床側面輪廓距通道最小距離應不小於300 mm。
劃線平台和檢驗平台與機床的最小距離應不小於1300 mm,與牆的距離應保持200~800mm。
③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要求
(1)、安全防護裝置應結構簡單、布局合理,不得有銳利的邊緣和突緣。
(2)、安全防護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在規定的壽命期限陪型睜內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耐腐蝕性、抗疲勞性,以確保安全。
(3)、安全防護裝置應與設備運轉連鎖,保證安全防護裝置未起作用之前,設備不能運轉;安全防護罩、屏、欄的材料,及其至運轉部件的距離,應符合GB8196;2003的規定。
(4)、光電式、感應式等安全防護裝置應設置自身出現故障的報警裝置。
(5)、緊急停車開關應保證瞬時動作時能終止設備的一切運動。對有慣性運動的設備,緊急停車開關應與制動器或離合器連鎖,以保證蘆歲迅速終止運行。
(6)、緊急停車開關的形狀應區別於一般開關,顏色為紅色。
(7)、緊急停車開關的布置應保證操作人員易於觸及,且不發生危險。
(8)、設備由緊急停車開關租悄停止運行後,必須按啟動順序重新啟動才能重新運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④ 機械設備的哪些部位應裝設防護裝置和安全裝置
在機械設備的傳動帶、明齒輪,接近於地面的連軸節、皮帶輪、轉動軸、飛輪、砂輪和電鋸等危險部分,都要裝設防護裝置。對壓力機、碾壓機、壓延機、電刨機、剪板機等壓力機械的旋壓部分都要有安全裝置。
⑤ 和諧號車頭車體內部機械室各部件分布布置及作用
當人們看到具有流線型華麗外表的高速列車,以時速300公里的速度從身邊呼嘯而過時,都會感到驚嘆不已。人們不禁會問,高速列車何以能有如此高的速度呢?
原因是高速列車採用了20世紀相關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它集機械、電子、控制、通訊、空氣動力學、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學科之精華,綜合利用了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新材料、電力電子元件等多種新產品,把鐵路機車車輛製造技術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從而實現了列車運行時速達到300公里以上,成為世界上僅次於飛機的高速交通工具。那麼高速列車究竟採用了哪些高新技術?
高速列車跑得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要有大功率的牽引動力拉著列車跑;要求車輛又輕又穩;由於列車阻力與速度平方成正比,所以必須採用流線型車體以減少阻力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實現列車高速運行;列車跑得快,還要能及時停下來,因此高速列車不像普通列車那樣依靠閘瓦與車輪摩擦力來制動,而要採用先進的綜合制動手段;高速列車在線路上高速行駛,必須確保運行安全,這就要靠有一套確保安全的運行指揮系統,同時高速鐵路的軌道、橋梁的結構與技術條件必須滿足高速列車高速行駛的要求;高速列車向旅客提供高檔次的旅行服務,所以需要具備相應的服務設施;
⑥ 電力機車設備布置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電力機車設備布置應該遵循的原則:
1、必須保證重量分配均勻;
2、要充分滿足設備內的安裝、拆卸、檢查和檢修的容方便,特別是易損的設備要易於拆裝;
3、應注意節約導線、電纜和壓縮空氣、冷卻空氣管路。
電力機車運行所需的電能由電氣化鐵路的供電系統提供,而自身攜帶發電能源和裝置的電傳動內燃機車和燃氣機車等則不屬於電力機車范疇。
(6)機械裝置工作室布置擴展閱讀:
電力機車機械部分由車體、轉向架、車體與轉向架的連接裝置、牽引緩沖裝置組成。
車體用於安裝各種電氣和機械設備,也是乘務人員操縱機車的工作場所;轉向架即機車走行部分,它是機械部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車體與轉向架的連接裝置也稱二系彈簧懸掛,設置在車體和轉向架之間,它是轉向架與車體之間的連接裝置,又是活動關節,同時承擔各個方向力的傳遞以及減振作用;牽引緩沖裝置即指車鉤和緩沖器,它是機車和列車的連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