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 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可以測定一定條件下1mol氣體的體積.圖中儀器C稱為液體量瓶,瓶頸上有110~130mL刻
(1)當A瓶加料口塞上橡膠塞,微熱,儲液瓶(B瓶)內導管中液面會上升,觀察上升液面在一段時間內無明顯下降,證明裝置氣密性完好;
故答案為:儲液瓶(B瓶)內導管中液面會上升,觀察上升液面在一段時間內無明顯下降;
(2)品紅溶液呈紅色,比水更直觀觀察液面變化;裝置中的反應是鎂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的反應,反應離子方程式為:Mg+2H+═Mg2++H2↑;
故答案為:品紅;Mg+2H+═Mg2++H2↑;
(3)①實驗步驟分析,加入的硫酸溶液體積也計算在量氣瓶中的液體體積,反應後抽出的氣體體積調整液面平衡,所以需要在氣體體積中加入抽出氣體的體積;
圖表數據分析氣體體積X=110mL-10mL+6.5mL=106.5mL;
故答案為:106.5;
②實驗1測定體積為106.5mL,計算得到1mol氫氣的體積=
×1mol=25.9L;實驗2測定氫氣的體積=121mL-10mL+8mL=119mL,計算得到1mol氫氣的體積=
×1mol=25.1L;兩次測定的平均值=
=25.5L
故答案為:25.5;
③實驗誤差=
×100%=
×100%=4.08%
故答案為:4.08%;
④實際測得1mol氫氣的體積為25.5L,理論上為22.4L,則實際上偏大,
A、鎂帶中含有跟硫酸不反應的雜質,對反應生成氫氣量減少,體積偏小,故A錯誤;
B、鎂條表面的氧化物沒有除,部分氧化物和硫酸反應而沒有氣體生成,會導致氣體體積偏小,故B錯誤;
C、鎂帶中含有少量的鋁,相同質量的鎂和鋁,鋁生成的氫氣多,所以會導致氣體體積偏大,故C正確;
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鎂條不能全部反應,生成氫氣減小,體積偏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伍』 實驗室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在一端封閉的粗玻璃管內放足量白磷,用膠塞塞住,並推入到玻璃管中
白磷燃燒產生大來量白自煙,並放出大量的熱,使粗玻璃管內氣體壓強增大,膠塞向右移,冷卻後由於消耗了玻璃管中的氧氣導致壓強變小膠塞左移,由於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所以應停在4處.故答案為:產生大量的白煙;右;左;4;氧氣占空氣體積的
『陸』 我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分數
A、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被二氧化碳占據,不內能測定空氣容中氧氣的含量,因此不能將紅磷改為木炭再重做實驗;
B、如果裝置漏氣,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到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因此應該查看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C、如果紅磷不足,則不能把集氣瓶中的氧氣耗盡,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到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因此該實驗中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沒有將瓶內氧氣消耗盡;
D、如果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到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因此該實驗中可能是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故選:A.
『柒』 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利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如圖)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如下:①測量實驗需要的具
(1)往具支試管中裝滿水,然後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即該具支試管的容積,故答案為:往具支試管中裝滿水,然後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即該具支試管的容積.
(2)為防止橡膠塞彈出、注射器活塞彈出等,應在具支試管上固定小氣球.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為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應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故答案為:防止橡膠塞彈出、注射器活塞彈出等;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
(3)假設具支試管的容積為50mL,反應前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20mL,反應後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6ml,則反應消耗氧氣的體積為20ml-6ml=14ml;
=
,由此可得實驗結論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4)a、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以防試管炸裂,故說法正確;
b、注射器中預先不留一定體積的氣體,銅就會和氧氣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影響,故說法錯誤;
c、反應停止試管冷卻後,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是測量更准確,故說法正確;
故選ac.
『捌』 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中和熱的測定,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中有兩處未畫出,它們是______,______
(1)由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形玻璃攪拌棒,為了減少熱量的損失,燒杯版上方蓋硬紙板;權
故答案為:環形玻璃攪拌棒;燒杯上方蓋硬紙板;
(2)在中和反應中,必須確保熱量不散失;
故答案為: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3)氫氧化鈉固體溶於水放熱,所以實驗中測得的「中和熱」數值將偏大,
故答案為:偏大;氫氧化鈉固體溶於水放熱.
『玖』 實驗室常用下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本實驗可以證明空氣含
A、該實驗中來紅磷只與空氣自中氧氣反應,所以只能確定空氣中有氧氣,剩餘氣體的成分不能確定,故A錯誤; B、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固體,消耗了瓶內的氣體,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會壓著水進入集氣瓶,進入的水的體積就是消耗的氧氣的體積,但是如果沒有冷卻,氣體受熱膨脹,則不能准確的測得空氣中的氧氣的體積,故燃燒結束後,冷卻以後再打開止水夾,故B錯誤; C、因硫或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物都為氣體,不能用於該實驗,故C錯誤; D、紅磷燃燒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故形成濃厚的白煙,故D正確. 故選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