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於確定像的位置,確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玻璃板前蠟燭M這一側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看到蠟燭的像;
(4)由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可知:玻璃板如果不豎直,蠟燭M的像與蠟燭N不能重合;
(5)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6)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
(5)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6)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B. 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為何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簡述其優點
首先玻璃板同樣能夠成像,為了便於觀察比較,需要確定像的位置,如果使用平面鏡,那麼像的位置在鏡後,無法准確定位。當使用玻璃板時,由於玻璃透明,可以在板後放一蠟燭,當實物與像位置重合時可一精確為像的位置定位
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C.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於_____
(1)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的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透過玻璃板也能觀察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3)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4)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故答案為:(1)尋找虛像的位置;(2)大小;(3)距離;(4)虛.
D. 為什麼裝化學試劑和做化學實驗的裝置都是用玻璃製造的
第一,玻璃的化學成分比較穩定,大多數物質不能和玻璃反應。第二,玻璃可以是透明的,易於觀察試劑狀態和實驗現象第三,玻璃的原材料普遍,生產和加工都很簡單,玻璃製品價格便宜第四,玻璃的硬度和耐熱、耐寒性能都不錯,可以適應大多數實驗環境。
E.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於_____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
故答案為:確定像的位置回.
(答2)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為:2mm.
(3)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於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為:有可能找不到像.
(4)只做兩次實驗,實驗次數太少,具有偶然性,因此需要再多做幾次,使發現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為:不合理;實驗次數太少.
(5)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故答案為:比較物距與像距.
(6)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所以移去後面的蠟燭,並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為:不能.
F.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於_____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於找到像的位置.
(2)折射專會使像錯屬位,所以玻璃板越薄越好,故選2mm.
(3)實驗時平面鏡必須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4)不合理,因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是一個普遍規律,需要多次測量,僅憑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
要得出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的結論,在實驗中,需注意兩只蠟燭相同,且一支點燃,另一支不點燃;
(5)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2;(3)很難使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蠟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4)不合理;大小一樣,且一支點燃,另一支不點燃;(5)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