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有哪些實驗
一、實驗名稱: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二、實驗設計思路:實驗用具有漏斗和乒乓球,要求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後從漏鬥口向下用力吹氣,並將手指移開。觀察乒乓球會下落嗎?
三、實驗目的: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四、實驗所涉及的科學道理:這個實驗利用的實驗原理是水流的流速不相同,根據「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的原理,會產生壓力差,導致「乒乓球」被牢牢吸在漏斗內。
五、實驗操作步驟:
(1)取一干凈的玻璃漏斗,應一根乳膠管將漏斗的頸部與自來水水龍頭相連。
(2)將一隻乒乓球放進漏斗的喇叭口中,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把漏鬥倒置。
(3)打開水龍頭,讓一股細水流從漏斗的喇叭口流出,並將手指移開。學生憑想像,乒乓球應從漏斗中被水流沖出。然而我們卻觀察到:乒乓球被牢牢地「吸」在漏斗的頸部。
六、實驗現象分析:
水流為什麼沖不走乒乓球呢?由於水流經漏斗頸部流入喇叭口時,截面積迅速增大,流速立即變小,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同一管道中流速大的地方其壓強比流速小的地方要小。可見,乒乓球下方水流壓強要遠遠大於其上方水流的壓強,這就給乒乓球施加了一個向上的壓力,再加外部大氣壓的作用,就足以支持乒乓球停留在漏斗喇叭口的底部而不被水流沖走。
七、實驗所用器材:
玻璃漏斗一個,一米長左右的橡膠管一根,乒乓球一隻。
八、實驗裝置圖
九、實驗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實驗效果:2010年秋季開學後在我們學校八年級十個班級中演示效果很好,解決了原來所用人用嘴吹氣不穩定、持續時間短、實驗現象不明顯且不衛生的缺點,而且實驗器材方便、操作簡單、學生感興趣。
說明:本實驗最好教室里要有自來水,如果沒有自來水,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做這個實驗時要注意,開始時不要把乒乓球和漏斗貼得太緊,先讓水流流出後再放手,否則不易成功。
(親,我很不容易哦。採納把!)
『貳』 小李同學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探究過程中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五了選項是他探究過程中的部分片
(1)提出問題:空氣的壓強與空氣的流速有關系嗎?
猜想:右果空氣的壓強與空氣的流速有關系,在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將相互靠近.
設計實驗:用手握住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之間吹氣.
實驗現象:在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相互靠近.
實驗結論:向中間吹氣時,中間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紙外側的壓強不變,紙受到的向內的壓強大於向外的壓強,把紙壓向中間.得到的結論是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故答案為:A,D,B,多.
『叄』 為了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兩端開口的U形管中有適量的水,U
(1)小明用電吹風機從左側管口吹風,左側的液面將升高,出現這種現象的專原因是:流體中流速屬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如果要使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變大,小明應增大電吹風機的風速,以進一步減小左側的壓強;
(2)A、龍卷風可以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風告訴刮過,周圍空氣壓強減小,外面壓強大,就會把物體捲入其中;
B、地鐵、火車站的站台設置安全線,就是為了防止火車車速過快,周圍空氣壓強減小,把人壓入車底;
C、當房間前後兩面窗戶都打開時,屋內空氣流速加快,壓強減小,而衣櫃內的壓強較大,內外壓強差就會把衣櫃打開;
D、直升飛機懸停在空中,利用的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故選D.
故答案為:(1)左;小;增大;(2)D.
『肆』 小華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19甲所示,其中兩端開口的U形管中有適量的水,
大量實驗表明,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此裝置右端通大氣,壓強不變。不吹風時,U形管兩端液面持平。
故吹風的風速越大,U形管左側壓強越小,兩側液面差越大。
由圖看出,第一次吹風時U形管左側壓強比第二次小。
所以應填小於。
『伍』 自製簡易噴霧器的物理原理是什麼
原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實際生活中的簡易噴霧器:
『陸』 一根管子有液體流過,液體壓力P知道,管子橫截面積S知道,液體密度ρ知道,如何求流速
1.有實驗器材:水,一個大水槽,足量的細沙子,平底試管。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當液體密度保持不變時,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成正比。寫出主要的實驗步驟。
把平底試管裝入沙子放入水槽中,逐漸往試管加入細沙子,隨著沙子的裝入,試管不斷下沉,下沉的深度與沙子的重量成正比。由於試管底部所受到的水的壓力與沙子的重量成正比,而試管底部的面積不變,所以試管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與沙子的重量成正比,即試管的沉入深度(液體的深度)成正比。
證明結束。
2.下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粗細不等的玻璃水管,在A,B,C,三處管子的橫截面積為SA=SC>SB,在ABC上面裝有開口向上的豎直玻璃管,實驗時,打開水龍頭,使自來水流過玻璃管,則液體流速的關系為( ),由實驗現象可以知道Ha=Hc>Hb,故A,B,C三處的壓強關系為( ),由此得出結論( )
流速關系: A=C>B
壓強關系: PA=PC>PB
結論: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3.要求用塑料飲料瓶、氣球、燒杯、水、酒精、線、錘子、塑料袋,設計實驗,驗證液體壓強隨深度%D
實驗器材:塑料可樂瓶,水。
實驗步驟:
將可樂瓶瓶口打開向下插入水中,保持瓶口水平不漏水(即不漏氣)
插到一定深度蓋上蓋子,是瓶子不漏氣
再把瓶子拿出水面,將看到瓶子里有水
實驗開始時瓶中無水,實驗結束瓶中有水說明空氣體積變小了
空氣體積變小了,說明氣體壓強變大了
在水中空氣與水直接接觸,空氣的壓強等於氣體的壓強,
因此水的壓強變大了。
4. 玻璃杯里有一定質量的酒精,酒精的深度為10厘米,酒精重2.4牛,已知玻璃杯重0.6牛,杯底面積為20平方厘米,則:
① 杯底所受的壓力;
② 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桌面受到的壓強為多大?
(g 取10牛/千克,酒精密度ρ=0.8×10¬3千克 / 米3)
5.一個兩端開口的U型玻璃管,左管口
被一橡皮塞封住。橡皮塞到管底的距離是30厘米;
右管內水面到管底的距離是40厘米。
求:(g取10牛/千克)
①橡皮塞受到水的壓強?
②若U型管的內徑為1厘米,則水對橡皮塞的壓力為多少?
則對杯底的壓力為:F=PS=1.6N 則桌面受到的壓強為:P=G/S=1.5*10^3Pa
(1)橡皮塞受到水的壓強P=1.0*10^3*10*(0.4-0.3)Pa=1.0*10^3
(2)水對橡皮塞的壓力為:F=PS=1.0*10^3*1.0*10^-4N=0.1N
6.
上圖為測量氣體體積.左邊玻璃儀器中左邊為水,右邊為電石(反應放熱,且有氣體生成),反應一段時間後,如上圖所示
(1)該實驗是如何測量氣體體積的?
(2)如何理解"因為反應放熱,所以內外壓強不同,此時不能將導氣管移出'這句話
用量筒採用排水法收集並測量氣體體積。
玻璃儀器內部溫度明顯高於外界環境,內部氣體壓強大於外部,若此時移開導氣管會使測量值偏大。應等冷卻至室溫後再移出導氣管。
7.現有馬鈴薯.量筒.刻度尺.彈簧秤.小刀.燒杯.水.細線,請你從中選用適當器材,設計方法測出馬鈴薯的密度(馬鈴薯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依次寫出測量步驟和該步驟中被測物理量的符號,並用測量符號表示馬鈴薯的密度
1、用細線綁住馬鈴薯,然後用彈簧秤稱出重量,得到m
2、燒杯中放入足夠多的可以浸沒馬鈴薯的水,並用刻度尺量取高度得到h1
3、將馬鈴薯放入燒杯浸沒,水位上升,刻度尺測量得到高度h2
4、取出馬鈴薯,將燒杯中的水倒掉,直到裡面還剩下h2-h1高度的水
5、用量筒測量h2-h1水的體積,即馬鈴薯的體積得到v
6、密度=m/v
還有種方案,因為沒說不能削馬鈴薯
所以如果用小刀的話,更方便
1、削掉馬鈴薯,削得足夠小,可以使之能放進量筒,形狀規則
2、彈簧秤稱出重量m
3 、使用量筒測出體積v
4、密度=m/v
這樣就省去了刻度尺及燒杯
8.測定密度小於水的一大塊石蠟
(1)供選用的器材有刻度尺 小刀 天平 砝碼 量筒 水 金屬線 細線
(2)主要實驗步驟
A.測一小塊石蠟的質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測金屬塊的體積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測金屬塊與小塊石蠟的總體積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測石蠟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___________,所以這一大塊石蠟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____
A.先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臘,在方入天平的左盤。然後再在右盤放入砝碼。測出小石臘塊的質量。
B.把量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在量桶刻度上標記一下,然後放入小金屬塊。再觀察刻度。產生的刻度差,就是小金屬的體積。
C.同理測出小石蠟塊的體積。用細線把金屬塊和小石蠟連在一起,然後放入水中,並確定全部沒入水中。
3.用質量除以體積。
4.同種物質密度相等;與那相等。
9.現有一台天平(含砝碼),甲乙兩個大小不同,刻度看不清的量杯,一根細線和足夠的水,試用這些器材測定小鐵塊的密度。要求:(1)寫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及簡單的測量方法;(2)根據所測量的物理量寫出計算鐵塊密度的表達方式。
1.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2.稱出空的乙量杯的質量m1
3.將鐵塊用細線扣住放入裝滿水的甲量杯,溢出的水放入乙量杯,稱出乙量杯此刻的質量m2
這樣可以求得溢出的水的質量m2-m1
就可以算出溢出的水的體積V=(m2-m1)/水的密度=m2-m1=鐵塊的體積
所以鐵塊的密度p=M/(m2-m1)
10.小明的爸爸為了選不同農作物的種子,配製了兩缸密度不同的食鹽水。在使用前卻記不清哪一缸密度大,哪一缸密度小了。小明在身邊找到了密度較小的細木條,一根細線和一小石塊,很快就鑒別出了密度大的一缸食鹽水。請說出小明的做法。
把小石塊綁在木條一端(目的是讓它的中心向下,便於之後測量),然後依次放入兩缸,根據阿基米德定理,F浮=P液V排g,則液體密度越大V排越小,則浸入鹽水少的那缸的密度大
11.現在有3種未知的液體一種是水(A)其他的分別為BC 還有三種未知的固體分別為EF求液體跟固體5種分別的密度 已知當E放入水中時溢出3ml F放入水中時溢出4ml 將E放入B中時溢出3.8ml 將E放入C中時溢出3.5ml
浮力F=ρ液V排
假設E的重力為Ge
則Ge=ρ水V排A=1g/ml*3ml=3g
所以E重3g
同理可知F重4g
E放入B中則:
Ge=ρBV排B=ρB*3.8ml=3g
ρB=3/3.8g/ml=0.789g/ml
E放入C中則:
Ge=ρCV排C=ρC*3.5ml=3g
ρC=3/3.5g/ml=0.857g/ml
12.
.用彈簧測力計、細線、空小塑料瓶和水來粗略測出食用醋的密度。
(1)主要實驗步驟(詳細過程):
(2)食用醋的密度=
首先我們先用細線把空小塑料瓶瓶頸處拴好,測得此時空瓶的質量為m1,
再將小瓶裝滿水,稱量此時的質量為m2,之後在將食用醋倒滿小瓶稱量出此時的質量為m3,利用已知水的密度為10^3kg/m^3,
算出小瓶的體積為v=(m2-m1)/10^3
利用小瓶的體積等於食用醋的體就可以求出食用醋的密度即
(m3-m1)÷(m2-m1)/10^3=(m3-m1)10^3/(m2-m1)
14.實驗桌上有一架沒有砝碼的托盤天平、一隻水杯、一隻量筒、水、兩個相同的燒杯、細線、小石塊、滴管。完成側小石塊密度的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調節天平,使衡量平衡;
(2)將一直空燒杯和小石塊放在左盤,( ),直到天平平衡;
(3)( ),記下量筒中水的體積V0;
(4)在量筒中盛適量水,記下水的體積V1;
(5)用細線系住小石塊,使其浸沒在量筒水中,讀出水面所對刻度值V2;
(6)石塊密度表達式:( )
①撥動游碼,
②將量筒倒入一定量可以沒過小石頭的水,
③m/(v1-v0)
15.沒有砝碼的天平,只有一個空瓶、一隻量筒、足夠的水,利用這些東西,能測出食用鹽的密度是多少KG/立方米 嗎?(水密度 1G/立方CM)
要求:(1)寫出實驗步驟
(2)推導出計算食鹽密度的公式。
1、把空瓶放在左盤 量筒放在右盤 游碼置於0刻線出 調節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這樣 如果在空瓶和量筒里 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後 天平仍然會保持平衡
2、將空瓶內裝滿食鹽,向量筒中加水。當天平平衡後,讀出水的體積,再根據質量=密度x體積 算出水的質量 於是食鹽的質量與水的質量相等 便可求食鹽的質量
3、再把食鹽倒出,把瓶子裝滿水,然後把這些水倒進量筒里,讀出水的體積,這個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也就是食鹽的總體積
4、根據密度=質量/體積 將1、2步中的數據代入公式里 可求食鹽的密度
16.進行下列實驗操作:
A.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餘食用油的總質量m1;
B.將待測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
C.將燒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食用油的體積V;
以上操作的正確順序是:( )填字母代號
現已測出m1是110g,根據圖中的示數,算出這種食用油的密度是?
給了兩張圖,一張是一個天平,示數為151.4g
一張為一個量筒,示數為45ml
答案===BCA
M=M2-M1=41.4g
V=45cm3
密度=0.92g/cm3
17.用一個托盤天平、一盒砝碼、一隻不大的空瓶子和足量的水,用來測定牛奶的密度。
首先,用托盤天平測出空瓶子的質量為M1;
接著,將適量牛奶倒入空瓶子中並記下液面高度為V1;
然後,用托盤天平測出瓶子及牛奶的質量為M2;
接下來,倒出牛奶,將水倒入空瓶子至標記處;(這步可能存在誤差)
然後,用托盤天枰稱出空瓶子及水的質量為M3;
由水的密度=1*1000kg/m3,所以,水的體積=(M3-M1)÷水的密度(1*1000kg/m3)=牛奶的體積;
最後,牛奶的密度=(M2-M1)÷(M3-M1)÷水的密度,簡化就是:牛奶的密度=(M2-M1)÷牛奶的密度。
原理:密度=質量÷體積(密度=M÷V)
18. 請測定一形狀不規則的石蠟塊的體積V(石蠟的密度p小於水的密度p水),所用器材不限。要求:
(1)寫出使用的主要器材、簡要步驟和需要測定的物理量
(2)寫出相應的體積表達式
(3)至少設計兩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量筒、細針、水、待測石蠟塊。
步驟:(1)量筒中裝適量的水,記下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
(2)用細針將石蠟塊全部按入水中,記下水面升高後所對應的刻度值V2.(3)計算石蠟塊的體積V=V2-V1
方法二:器材:量筒、水、小鐵塊(或小石塊)、細線、待測石蠟塊。
步驟:(1)量筒中裝適量的水,記下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
(2)將小鐵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水面升高後所對應的刻度值V2.(3)用細線將石蠟塊系在一起,使其共同浸沒在量筒里的水中,記下水面升高後所對應的刻度值V3.(4)計算石蠟塊的體積V=V3-V2
19.用一個空塑料瓶設計一個證明大氣壓強的物理實驗,並說明實驗方法和現象
用礦泉水瓶裝滿水,倒轉在充滿水的盆子里,向上提起礦泉水瓶,當礦泉水瓶瓶口仍在液面以下,礦泉水瓶中的水並不會從瓶中流出(液面受到大氣壓力,阻止水流出瓶外)
20.材料:肥皂,細線,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和鉤碼.
要求設計一個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的實驗
答案:
肥皂應該是受力體,其他幾樣都比較硬,細線自古以來就是跑龍套的……
鉤碼這玩意,估計光靠它本身很難在肥皂上留下痕跡,當然極品鉤碼也是存在的,在此不予考慮……
一、壓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1)把細線繞1圈在肥皂上,打個結,把鉤碼掛上去,肥皂在上,鉤碼在下,鉤碼通過細線在肥皂身上勒了一道,拿尺量量深度
2)把細線繞2圈在肥皂上,接下來步驟同上
第1次的深度應該比第2次深,說明相同的作用力,受力面積小力的作用效果強
二、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
1)把細線繞1圈在肥皂上,打個結,用彈簧測力計勾住細線,另一頭用手拉,拉個2牛,肥皂上又多了道勒痕,拿尺量量深度
2)同上,拉個5牛,用尺量量深度
第2次比第1次深,說明相同的受力面積,力大的作用效果強
如果要求受力面積,把細線緊密地纏在尺上纏個N圈,看看纏繞長度L,細線的直徑D=L/N,肥皂上勒痕長度H可以用尺量出來,受力面積繞1圈就是D×H,2圈的就是2×D×H
誒我去了、找這么多題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