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燕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用於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實驗前將甲裝置放到黑暗處48小時後,移出裝置經陽光照射
(1)將裝置來移至光下後,在自然自狀態下,植物體的葉片能夠接觸並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等有機物.A葉片處於裝有氫氧化鉀的玻璃瓶內,這樣玻璃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氫氧化鉀吸收;B葉片處於裝有水的玻璃瓶內,水幾乎不吸收二氧化碳,B葉片能吸收到二氧化碳.這樣A葉片與B葉片就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其變數是二氧化碳.在設計對照實驗時,除要探究的變數不同外,其餘條件應完全相同.
(2)由於葉綠素的顏色較深,不溶於葉片中的葉綠素,滴加碘液後,葉片顏色的變化就不明顯;葉綠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將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就可溶去葉綠素,使後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顯.
(3)A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製造澱粉;B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A、B葉片經脫色處理後,滴加碘液,能變藍的是B葉片,A葉片不變藍,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該葉片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
(4)由此可以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該實驗設計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對照實驗;二氧化碳;
(2)葉綠素
(3)B 澱粉 葉綠素
(4)二氧化碳
⑵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化學實驗,請你根據裝置圖回答相關問題: (1)C池屬於什麼裝置______
依據電極材料分析A池為原電池做電源,所以B池、C池是電解池,原電池中活潑金屬做負極,鋅做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為:Zn-2e - =Zn 2+ ,銀做正極發生還原反應,溶液中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電極反應為:2H + +2e - =H 2 ↑;B池是惰性電極滴加硝酸銀溶液;C池是粗銅做陽極,精銅做陰極是粗銅精煉的反應原理,陽極電極反應電子守恆分別計算電極上質量變化; (1)分析可知C池是粗銅做陽極,精銅做陰極是粗銅精煉的反應原理,屬於電解精煉銅, 故答案為:電解精煉銅; (2)電極材料分析A池為原電池做電源,所以B池、C池是電解池,原電池中活潑金屬做負極,鋅做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為:Zn-2e - =Zn 2+ ,銀做正極發生還原反應,溶液中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電極反應為:2H + +2e - =H 2 ↑;B池是惰性電極滴加硝酸銀溶液,電池反應為:4AgNO 3 +2H 2 O
故答案為:2H + +2e - =H 2 ↑;4AgNO 3 +2H 2 O
(3)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後,A、B、C三池中電解質溶液濃度基本不變的是C池,陽極銅失電子生成銅離子,陰極是溶液中銅離子得到電子生成銅, 故答案為:C池; (4)當電路上有0.2mol電子流過時,電極④的電極反應為Ag + +e - =Ag,電極上質量變化是增加銀的質量=0.2mol×108g/mol=21.6g;電極⑥為電解池的陰極,電極反應為Cu 2+ +2e - =Cu,電極上質量變化是增加析出銅的質量=0.1mol×64g/mol=6.4g, 故答案為:21.6;6.4. |
⑶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請你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
(1)水分以氣體狀抄態通過葉片表襲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實驗過程中,裝置中的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凝結在塑料袋的內壁上.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甲圖將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2-3小時,意思是讓裡面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然後用試管收集裡面的氣體後取出試管,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內,結果木條復燃了,我們知道氧氣有幫助燃燒的特性,因此證明此氣體是氧氣.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前提條件是在光下,無光則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若將透明塑料袋換成黑色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實驗中試管收集的氣體是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小水珠;蒸騰作用 (2)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3)塑料袋改用不透光的(或裝置移到暗室中);二氧化碳 |
⑷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發酵裝置用於果酒和果醋發酵,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細胞中產生酒精的場
(1)酵母菌進行無來氧呼吸產生酒精,自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其反應式是:C6H12O6→2C2H5OH+2CO2;
(2)果酒發酵時需要無氧環境,該裝置彎管中的水可以阻止空氣進入,創造了無氧環境,也可以將產生的CO2排出;
(3)用於果醋製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進行果醋發酵時需要供氧,該裝置在沒有充氣口及充氣裝置的情況下,將彎管中的水去除能夠保證空氣(氧氣)進入,彎管也能防止空氣中的雜菌進入而造成污染.
故答案為:(1)細胞質基質 C6H12O6
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