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 「家兔胸膜腔內壓的測定」生理實驗的實驗報告
實驗十一 呼吸運動的調節[目的] 學習呼吸運動的記錄方法,觀察各種神經和體液因素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從而了解其作用機理。[原理] 呼吸運動能夠有節律地進行,並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是由於神經系統和體液因素調節的結果。體內外各種刺激可作用於中樞和外周感受器,反射性地影響呼吸運動。肺牽張反射是保證呼吸運動節律的機制之一。血液中CO2分壓、O2分壓、H+濃度的改變刺激中樞和外周化學感受器,產生反射性調節,是保證血液中氣體分壓穩定的重要機制。[實驗動物] 兔[器材及葯品] Pclab多媒體實驗系統,張力換能器 (或呼吸換能器),保護電極、手術器械、兔手術台、注射器、鐵支架、玻璃分針、氣管插管、橡皮管 (50 cm長)。2%戊巴比妥鈉(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鹽水、鹽酸、碳酸鈣、鈉石灰、線。[方法與步驟] 一、實驗前准備 1.取家兔一隻,稱重,麻醉 (劑量同「實驗十五」) 後背位固定於手術台上。剪去頸部和劍突腹部的被毛,切開頸部皮膚,分離雙側迷走神經並穿線備用。 2.分離出氣管,在2~3氣管環處,作一「T」型切開,插入氣管套管。 3.劍突軟骨分離術:切開劍突部位的皮膚,並沿腹白線切開長約2 cm的切口,細心分離劍突表面的組織,並暴露劍突軟骨與骨柄,剪斷劍突骨柄。(如圖32所示) 注意:不能剪得過深,以免傷及其下附著的膈肌。此時劍突軟骨與胸骨完全分離。提起劍突,可見劍突隨膈肌的收縮而自由運動。 4.用縛有長線的金屬鉤鉤於劍突中間部位,線的另一端則連至張力感測器的金屬彈片上,線與腹部垂直,並使張力合適(如圖33所示)。 5.張力換能器插頭接在任一通道 (若呼吸、血壓、心電同時測,則一道為呼吸,二道為血壓,三道為心電,四通為刺激標記)。選擇通道采樣內容為「呼吸」,設定參數:顯示模式:連續記錄;輸入方式:DC;觸發方式:刺激器觸發;刺激模式為單刺激;放大倍數:500~1000倍;采樣間隔為2~5 ms。調節放大倍數及X、Y軸壓縮、擴展比,呼吸曲線合適後,進入「寫盤」狀態。 二、觀察項目(每一項需打標記,請按「標記」按鈕逐一添加) 1.記錄正常的呼吸運動曲線,分清吸氣相和呼氣相。 2.窒息:堵塞氣管套管20秒,觀察呼吸運動的變化。 3.增大無效腔:將長約50 cm的橡皮管接到氣管套管上,增大無效腔,呼吸運動有何變化? 圖32 游離劍突軟骨的方法 圖33 呼吸運動調節的實驗裝置 4. 缺O2:將與氣管套管相連的膠管與裝有鈉石灰的密閉廣口瓶相連 (瓶內存有一定量空氣),呼出的CO2被吸收,在PCO2不變的情況下觀察缺O2對呼吸的影響。 5. 增加吸入氣中CO2濃度:將裝有碳酸鈣的廣口瓶與氣管套管相連,然後向瓶內滴人鹽酸,使動物吸人過量CO2,觀察呼吸運動的變化。 6. 肺牽張反射:剪斷右側迷走神經,呼吸運動有何變化?為什麼?再結扎並剪斷左側迷走神經的離中端,呼吸運動有何變化? 以不同刺激強度刺激該迷走神經向中端,呼吸運動有何變化? 7. 采樣「停止」,注意換名存檔,並編輯、列印輸出實驗結果。[注意事項] 1. 剪開氣管進行插管時,應注意止血,並將氣管內分泌物清理干凈再插管。 2. 用保護電極刺激迷走神經向中端時,一定先檢查刺激器的輸出,並調整刺激強度。 3. 每項實驗前均應有正常呼吸曲線為對照,各項觀察時間不宜過長,出現效應後立即停止實驗十二 胸內壓的測定[目的] 學習胸膜腔內壓 (簡稱胸內壓) 的直接測定方法,觀察動物平靜呼吸和加強呼吸時胸內壓的變化,了解其胸內壓的產生機理。[原理] 平靜呼吸時,胸膜腔內的壓力在吸氣時增大,呼氣時減小,但始終低於大氣壓,故稱為胸內負壓,主要由肺的回縮力所產生。胸內負壓的存在是保證呼吸運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在緊閉口鼻呼吸時,胸內壓可高於大氣壓。穿刺胸腔,胸膜腔密閉性破壞,則胸內負壓消失,形成氣胸,肺組織萎縮。[實驗動物] 兔[器材及葯品] Pclab多媒體實驗系統、張力換能器(或呼吸換能器)、保護電極、手術器械、兔手術台、注射器、鐵支架、玻璃分針、胸內套管 (連一「U」形水檢壓計,內裝有帶顏色的水)、2%戊巴比妥鈉(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方法與步驟] 1. 利用做完實驗十八的動物,於右側腋中線與第4~5肋間隙交點處,沿肋骨上緣,剪毛切開皮膚,插入連有水檢壓計的胸內套管,當水檢壓計水柱隨呼吸運動上下波動時,說明針頭已進入胸膜腔,應停止進針,並固定在這一位置 (如圖34所示)。 圖34 兔胸內壓測定裝置 注意:穿刺時,胸內套管尖端應朝向頭側,首先用較大力量穿透肌肉,然後控制進針力量,用手指抵住胸壁,防止刺入過深。 (1) 觀察胸內負壓與呼吸運動變化的關系,記錄平靜呼吸時胸內負壓的數值。 (2) 堵塞氣管套管使呼吸運動加強,記錄其胸內壓的數值。 (3 自腹中線剖開,推開腹腔臟器,露出膈肌,觀察膈肌隨呼吸運動的變化。 (4) 剪開右前胸皮膚,切斷肋骨造成人工開放性氣胸,觀察胸內壓的變化。 (5) 打開胸腔,找到膈神經 (在心基部),電刺激膈神經觀察膈肌運動情況。 [注意事項] 插胸內套管時,切口不宜太大,動作要迅速,以免空氣漏人胸膜腔過多。若穿刺較深而未見水柱波動,應轉動一下胸內套管或變換角度或撥出看套管是否被堵塞。
㈡ 在呼吸運動中,胸膜腔負壓有什麼變化、表面活性物質有什麼變化
實驗十一呼吸運動的調節[目的]學習呼吸運動的記錄方法,觀察各種神經和體液因素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從而了解其作用機理。[原理]呼吸運動能夠有節律地進行,並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是由於神經系統和體液因素調節的結果。體內外各種刺激可作用於中樞和外周感受器,反射性地影響呼吸運動。肺牽張反射是保證呼吸運動節律的機制之一。血液中CO2分壓、O2分壓、H+濃度的改變刺激中樞和外周化學感受器,產生反射性調節,是保證血液中氣體分壓穩定的重要機制。[實驗動物]兔[器材及葯品]Pclab多媒體實驗系統,張力換能器(或呼吸換能器),保護電極、手術器械、兔手術台、注射器、鐵支架、玻璃分針、氣管插管、橡皮管(50cm長)。2%戊巴比妥鈉(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鹽水、鹽酸、碳酸鈣、鈉石灰、線。[方法與步驟]一、實驗前准備1.取家兔一隻,稱重,麻醉(劑量同「實驗十五」)後背位固定於手術台上。剪去頸部和劍突腹部的被毛,切開頸部皮膚,分離雙側迷走神經並穿線備用。2.分離出氣管,在2~3氣管環處,作一「T」型切開,插入氣管套管。3.劍突軟骨分離術:切開劍突部位的皮膚,並沿腹白線切開長約2cm的切口,細心分離劍突表面的組織,並暴露劍突軟骨與骨柄,剪斷劍突骨柄。(如圖32所示)注意:不能剪得過深,以免傷及其下附著的膈肌。此時劍突軟骨與胸骨完全分離。提起劍突,可見劍突隨膈肌的收縮而自由運動。4.用縛有長線的金屬鉤鉤於劍突中間部位,線的另一端則連至張力感測器的金屬彈片上,線與腹部垂直,並使張力合適(如圖33所示)。5.張力換能器插頭接在任一通道(若呼吸、血壓、心電同時測,則一道為呼吸,二道為血壓,三道為心電,四通為刺激標記)。選擇通道采樣內容為「呼吸」,設定參數:顯示模式:連續記錄;輸入方式:DC;觸發方式:刺激器觸發;刺激模式為單刺激;放大倍數:500~1000倍;采樣間隔為2~5ms。調節放大倍數及X、Y軸壓縮、擴展比,呼吸曲線合適後,進入「寫盤」狀態。二、觀察項目(每一項需打標記,請按「標記」按鈕逐一添加)1.記錄正常的呼吸運動曲線,分清吸氣相和呼氣相。2.窒息:堵塞氣管套管20秒,觀察呼吸運動的變化。3.增大無效腔:將長約50cm的橡皮管接到氣管套管上,增大無效腔,呼吸運動有何變化?圖32游離劍突軟骨的方法圖33呼吸運動調節的實驗裝置4.缺O2:將與氣管套管相連的膠管與裝有鈉石灰的密閉廣口瓶相連(瓶內存有一定量空氣),呼出的CO2被吸收,在PCO2不變的情況下觀察缺O2對呼吸的影響。5.增加吸入氣中CO2濃度:將裝有碳酸鈣的廣口瓶與氣管套管相連,然後向瓶內滴人鹽酸,使動物吸人過量CO2,觀察呼吸運動的變化。6.肺牽張反射:剪斷右側迷走神經,呼吸運動有何變化?為什麼?再結扎並剪斷左側迷走神經的離中端,呼吸運動有何變化?以不同刺激強度刺激該迷走神經向中端,呼吸運動有何變化?7.采樣「停止」,注意換名存檔,並編輯、列印輸出實驗結果。[注意事項]1.剪開氣管進行插管時,應注意止血,並將氣管內分泌物清理干凈再插管。2.用保護電極刺激迷走神經向中端時,一定先檢查刺激器的輸出,並調整刺激強度。3.每項實驗前均應有正常呼吸曲線為對照,各項觀察時間不宜過長,出現效應後立即停止實驗十二胸內壓的測定[目的]學習胸膜腔內壓(簡稱胸內壓)的直接測定方法,觀察動物平靜呼吸和加強呼吸時胸內壓的變化,了解其胸內壓的產生機理。[原理]平靜呼吸時,胸膜腔內的壓力在吸氣時增大,呼氣時減小,但始終低於大氣壓,故稱為胸內負壓,主要由肺的回縮力所產生。胸內負壓的存在是保證呼吸運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在緊閉口鼻呼吸時,胸內壓可高於大氣壓。穿刺胸腔,胸膜腔密閉性破壞,則胸內負壓消失,形成氣胸,肺組織萎縮。[實驗動物]兔[器材及葯品]Pclab多媒體實驗系統、張力換能器(或呼吸換能器)、保護電極、手術器械、兔手術台、注射器、鐵支架、玻璃分針、胸內套管(連一「U」形水檢壓計,內裝有帶顏色的水)、2%戊巴比妥鈉(或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方法與步驟]1.利用做完實驗十八的動物,於右側腋中線與第4~5肋間隙交點處,沿肋骨上緣,剪毛切開皮膚,插入連有水檢壓計的胸內套管,當水檢壓計水柱隨呼吸運動上下波動時,說明針頭已進入胸膜腔,應停止進針,並固定在這一位置(如圖34所示)。圖34兔胸內壓測定裝置注意:穿刺時,胸內套管尖端應朝向頭側,首先用較大力量穿透肌肉,然後控制進針力量,用手指抵住胸壁,防止刺入過深。(1)觀察胸內負壓與呼吸運動變化的關系,記錄平靜呼吸時胸內負壓的數值。(2)堵塞氣管套管使呼吸運動加強,記錄其胸內壓的數值。(3自腹中線剖開,推開腹腔臟器,露出膈肌,觀察膈肌隨呼吸運動的變化。(4)剪開右前胸皮膚,切斷肋骨造成人工開放性氣胸,觀察胸內壓的變化。(5)打開胸腔,找到膈神經(在心基部),電刺激膈神經觀察膈肌運動情況。[注意事項]插胸內套管時,切口不宜太大,動作要迅速,以免空氣漏人胸膜腔過多。若穿刺較深而未見水柱波動,應轉動一下胸內套管或變換角度或撥出看套管是否被堵塞。
㈢ 求鳥類雙重呼吸的生物模型 ~~~~(>_<)~~~~ 我是初二的 要畢業作品!!求鳥類雙重呼吸的生物模型!!!!!
注冊八年級生物中期審查
1,目前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脊椎,另一種無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
有沒有脊柱。
生物多樣性:1)物種多樣性; 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 3)行使的多樣性。
是能夠生活在水中的魚,是至關重要的兩個特點:1)可以依靠食品,國防大鱷游老; 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克服的結構的耐水性:精簡穿梭形主體;體表粘液分泌。
,游泳的魚依靠行李箱尾從一邊到另一邊,產生前進的動力,以保持平衡,依靠背鰭,胸鰭,腹鰭,肛管保持前進的方向,依靠尾鰭。
6,當實驗難以直接得到研究的對象,有時做模仿實驗對象建模,或一些模擬實驗的實驗條件與模型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模擬。
7各種鰭運動的輔助發揮協調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的鰓,鰓是鮮紅的。
10,除了鰓細分,以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吉爾是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氣,離開水的魚,鰓相互覆蓋,減少了佔地面積?與空氣接觸,你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從空氣中,並因此窒息死亡。
11鰓水下呼吸的重要特點:鮮艷的紅色鰓豐富的毛細血管,除了鰓絲和薄。
12,從魚??口的水的流動,??從鰓蓋的邊緣流出。
圖13中,流出的水的魚鰓,降低氧氣,二氧化碳增加。
14,氣體交換水中O2 - 鰓絲毛細血管
CO2-水鰓
15日,主要特點:表面的魚往往有鱗,鰓,並通過擺動的尾巴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一張嘴肛門從口入,食物的消化腔,消化的食物殘渣排泄口,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依賴,以保護身體的動物叫軟體動物的貝殼。
18表面質地很長很長的一個動物甲殼類動物。甲殼類動物的鰓。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0,水,各種生物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密切而復雜的關系,它們之間通過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環境的影響的水域,潮漲潮落的變化和物種數量將是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1,對水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 1)相對乾燥; 2)白天和夜晚溫差較大的地方,水的浮力(3)缺乏氣態氧(4),(5)的土地復雜和不斷變化的環境。
22,陸生動物適應環境:1)一般結構,防止水分流失; 2)水的浮力的作用,一般的身體和運動器官,爬行,行走,跳,跑各種運動,登山等,以尋找食物和躲避敵人; 3)一般都能夠在空氣中呼吸,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如氣管和肺部; 4)一般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及時響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23,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無脊椎動物。
24,被稱為通過許多類似的相互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環節動物身體。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濕潤的土壤,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的變化是不適合蚯蚓生活。
26,靈活的身體分節的蚯蚓身體的運動。
27蚯蚓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支承和固定的移動刷毛。
28蚯蚓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依靠粘液分泌,並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蚯蚓體壁雲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首先溶解在體表粘液,然後熔滲體壁,然後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排出的二氧化碳的身體表面的體壁的毛細血管。
29,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土壤中的溫度變化那麼深。
30恆溫動物溫血動物,能適應環境,有利於正常代謝。
31,兔子的體溫恆定,不僅附近的頭發的表面,需要發達的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子的後腿較長短的前肢,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門齒 - 切割食品犬齒 - 撕裂食物摩爾 - 磨碎食物
34,及兔份類似於人體,表示兔子心臟和肺部的結構是非常接近屬於哺乳動物。
35食性,草食,雜食動物(兔);食肉(如狼);(人)
36,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動物的盲腸發達。
37,兔牙分化是適合的門齒和臼齒,門牙切斷植物纖維,適合磨碎食物的臼齒。兔的消化道盲腸,這些都是他們適應吃植物的生活習性。
38,兔子發達的大腦和整個身體的神經,四肢發達,使他們敏感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並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無脊椎動物,許多不同的類型,地球約4000種,除了極少數的品種有表面塗層,胎生,哺乳期,以及其他功能(其他功能:心臟四腔肺呼吸,體溫恆定,是熱血動物,牙齒,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在世界上有超過9000種的鳥。
41,一隻鳥的形狀呈流線型,降低了電阻的空氣飛行。
42,鳥的羽毛是羽毛羽毛(暖角色),羽毛花軸,扇形翼,在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容易流失的空氣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著在龍骨上,這將有利於風扇的空氣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透光性強,突出的胸骨,龍骨結構,容易發達胸肌胸骨(龍骨),減少的重量有利於飛行。
45鳥的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以滿足能源消化的飛行2)大便存儲,減肥,飛行3)直腸短,頻繁排便。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血液攜帶氧的能力,有利於飛行。
47,開發安全氣囊(呼吸),輔助肺呼吸,以滿足需求的飛行時氧氣在體內的鳥。
48,鳥的身體是專為飛行。
49,溫血動物哺乳動物鳥類
50,身體表面覆蓋著羽毛的鳥類,前肢變成翅膀,能夠快速飛行的機構,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恆定。
51,昆蟲,范圍最廣的動物,動物種類的已知物種(佔4/5),超過1萬多種,昆蟲有三對腳,可以抓取一些昆蟲,夠特別的跳躍英尺的跳投;大多數昆蟲有翅膀,可以飛翔。昆蟲是不是唯一的飛行的脊椎動物。
52,不同結構的昆蟲翅膀和鳥的翅膀,但合適的航班來看這些東西是共同的: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操作所造成的收縮和舒張肌肉,在空氣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有一盞燈,有利於風扇的空氣和飛行區。
53,有翅昆蟲的生活和分布:有利於喂養,逃避敵害的意義,活動和分布范圍的不斷擴大,甚至交配求助,找到合適的產卵場。
54,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三個部分,頭部,胸部,腹部,運動器官 - 翅膀和腳都出生在胸前。發達胸部肌肉,附著於骨外骨骼是覆蓋在一個艱難的殼的昆蟲身體表面(蛻皮),軟內臟器官的保護和支持,以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
55,昆蟲在分類的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了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身體有很多體節,表面的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蟲生活在水中,並用鰓呼吸,變態後,營兩棲生活之後,有潤肺,而皮膚的通風,這樣的動物稱為兩棲類動物。
57,動物的行為取決於車身結構。
58,哺乳動物骨骼和肌肉的運動系統(骨,骨骼肌(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連接的骨,骨骼肌,和骨(如關節)的組合物。
60,206,顱骨,胸骨,肋骨(不活躍),軀干骨(半主動)
的四肢(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聯合)
61,26椎體(半主動骨鏈接)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滑液,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關節囊,關節頭,關節腔,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關節運動自支點的旋轉點周圍骨組織。
64,身體的主要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臀部,手肘,膝蓋,手腕,踝關節,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肘,髖,膝,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保護關節的運動:運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二,運動強度要適當,穿著手腕和膝蓋墊。
68,骨骼肌(器官)中間較厚的部分被稱為腹部肌肉,肌腱兩端呈乳白色小部分稱為。
69,骨骼肌肉刺激收縮特性。
70,為什麼骨骼肌會影響骨骼骨骼肌的收縮刺激神經來時,它會影響骨關節周圍的活動,這樣,身體會產生運動。
71,連接到的肌肉和骨始終是兩套與每個其他活動的肌肉。
72,人體有600多骨胳肌,肱二頭肌和三頭肌,,舒張雙臂自然下垂。
73時,肘,收縮肱二頭肌三頭肌舒張,伸肘,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完成的運動不行使獨立的系統,它需要控制和調節神經系統,它需要的能源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復合。
75句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骨骼肌肉的收縮會影響骨關節周圍的活動,他的身體產生運動。
76,各種動物行為的行為方式看,動物的行為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出生的動物,其行為是由動物的遺傳物質,被稱為先天性行為其他的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是通過以下方式獲得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如遷移的鳥類相結合的結果。
78,先天性行為是動物最基本的生存,學習行為使動物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能夠更好地生存。
79,動物,更高等的學習能力,更強大,越能適應復雜的環境。同樣的,更復雜的環境中,您想了解更多的行為。
80,先天性行為的限制,如果只是先天的生物學習行為的行為,將被逐步淘汰。
81,一個人,學習的技能培訓和知識是兼容的大腦發育階段,它是難以彌補學習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
82,社會行為的特點:1,組內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2,有一些群體成員之間明確的分工; 3,形成水平。
83組根據車身尺寸,強度,不同的健康狀況和兇猛的力量,在層次安排。
84,「領導者」優先的權利,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就會使其他成員表示順從的姿態,它的攻擊也不敢還手,還負責指導整個社會的行動。
85,運動,聲音和氣味的動物都可以發揮作用的信息傳遞。
的86個社會行為的動物:生存的意義,往往依賴於群體獲得食物的力量,克服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的繁殖的物種群,以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生命的個體和種族。
87,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廣泛的(有人話獸獸語)的信息交換。這是因為生物之間的復雜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88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在各種生物的生態系統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的數量和所佔比例,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的作用:1)動物在維護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 2)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幫助植物授粉,種子傳播; 4)生物控制。
90,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病蟲害防治。除以鳥細菌病蟲害防治蟲害,蟲害控制。
91,的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食用;角色,以發揮中醫葯及保健,觀賞,娛樂,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圖像;人形象作為一個比喻生活或某些特徵的;動物人類疾病(傷害)。
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一直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你可以節省建設的廠房和購置設備的成本,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對環境的污染。
95科學家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研究生物和模仿一些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的各種設備,這是仿生發明的。
96,可見聚集體的形成後,細菌或真菌的生長,稱為菌落。
97個細菌菌落小,粘物表面或光滑或粗糙乾燥的真菌菌落一般為幾倍到幾十倍的細菌菌落。模具的殖民地往往已經形成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會顯示不同的顏色,紅色,棕色,綠色,黑色。
98,從菌落的形狀,大小和顏色,通常可以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
99殖民地常用的菌種鑒定的基礎。
100,一般細菌或真菌的文化:1)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 2)介質的溫度殺菌冷卻。 3)少量的細菌或真菌的培養基上(這個過程被稱為疫苗接種)。 4)盤保持恆溫培養箱(也可以放置在溫暖的室內場所)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廣泛分布的生物生物圈。
102,在某些條件下生存的細菌和真菌。如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以及有機物質。
103經過嚴格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的高溫模具。
104,只有在厭氧條件下的乳酸菌以分解有機物質轉化為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是單細胞生物。
106,一些細菌相互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獨立生活。
107細胞結構框圖:
?
108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營養是異異養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一些後期狹隘的細胞壁增厚,形成孢子的細菌的生長和發展的。的芽孢桿菌屬細菌休眠身體強壯,抵抗不良環境。由風體積小,重量輕也可以進行整個秋天的適當的環境中,並且可以發芽到細菌。快速繁殖的細菌和孢子形成的特點,讓他們無處不在。 (細菌分裂快)
110,酵母,單細胞真菌。模具大,食用真菌,真菌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細胞的葉綠體,孢子生殖。
113,酵母萌芽。
114,青黴:孢子綠色,布置在一個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黑麴黴孢子在有多種顏色,布置在徑向。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由真菌食品發霉變質發霉的。
細菌和真菌
相同點:細胞的葉綠體中,使用的,現成的有機物質(異)。
不同點:單細胞,不形成細胞核分裂生殖。無論是單類型的細胞的多種細胞類型中,真正的細胞核的細胞,大部分孢子生殖。
117,真菌和細菌:
?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的物質循環,(2)引起的植物和動物的共生疾病(3)的動作。
119,大部分的生態系統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分解。
120的性質的物質循環,植物和動物的細菌和真菌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可被植物吸收和使用這些物質,從而製造的有機質。可見的細菌和真菌的循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質在自然界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某些類型的寄生生活,他們吸收營養物質從活的植物,動物和人體,動物,植物和人患有不同的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一旦分離,既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被稱為共生。 (一旦分離的,獨立的生活,被稱為棲)
123,寄生(通常是有害的);共生互利。
124,酵母發酵狀態:
有機物酵母菌二氧化碳+水+能量(多)用於製作麵包]
有機酵母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無氧呼吸(也被稱為呼吸)
126食品腐敗的原因,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從食物中的有機物,並在生長和繁殖的食品,導致食品腐敗變質,食品保鮮,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防腐蝕。防止食品腐敗變質的食物在新的軍隊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的主要原則的基礎上。
127,一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生素)。
128,科學家可以利用現代技術的裝置,一些其他的生物基因導入細菌內部,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物(生物反應器),與細菌。
129,1928,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本發明的抗生素。
130分類學意義: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每個物種的分類地位一目瞭然,以及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的生物劃分根據生物(形態,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種和屬,如不同的水平的相似性程度。分類的基本單元是物種。
132被子植物,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部門分為六個較小的水平,為了從最大到最小的界,門,類,命令,科,屬和種。
134更接近其親屬關系的兩種類型的生物分類單位之間共享。
135,剛<脊索動物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越大射干內務區別,不太常見的特性,包含更多的生物量。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一個多風格,外形的基因,物種多樣性。
138,中國是最富有的國家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故??鄉「,這是眾所周知的。
139,生物控制的各種功能由基因
140,正面的多生態系統的破壞會導致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
141,在自然條件下,在2000年平均為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的哺乳動物滅絕。
142,原因為受威脅的生物多樣性1)生活環境的改變和破壞; 2)掠奪式開發和利用; 3)對環境的污染; 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法」的相關法律,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 「(加號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前各法律)
144,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外殼保護。
145,森林是超過50%至90%的陸地生物。
146,鴿子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㈣ 呼吸衰竭護理
呼吸衰竭護理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於創傷、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點,為肺泡內氣體和肺毛細血管內血液之間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發生障礙,並表現為嚴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時應迅速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積極治療原發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護理。
(一)保證呼吸道通暢,改善肺泡的氣體交換
1,正確使用各種通氣給氧裝量
應用鼻導管給氧要使導瞥與鼻前庭密切連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對於嚴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對用鼻導管給氧者,要插入足夠深度,並應固定好,切忌脫落。
面罩給氧簡便,病人易於接受。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調節氧氣流量,控制給氧濃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應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產生的影響。
對應用呼吸機的病人,對各種通氣型式的改變,應常規為病人作血氣分析。隨時記錄呼吸支持方式、血氣分析結果,並及時處理報警指示出現的問題。
2.防止下呼吸遁細菌污染
對用鼻導管給氧者,應保持鼻腔清潔,每12小時置換消毒鼻導管,以防感染。
對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套管者,應及時清除導管內分泌物。吸痰操作時應注意避免對呼吸道和通氧裝置的污染。
每天應更換濕化器中液體。呼吸套管應1人1套。1—3天更換,不應反復使用。
(二)加強血液動力學的監護,保證組織血液的有效灌注
(1)保障充足血容量為機械通氣提供安全條件。對血容量不足者應加快輸液速度,以保證肺泡通氣量與肺血流量的比例協調。
(2)嚴密觀察血壓、中心靜脈壓、心率、心輸出量,並詳細記錄。對其它重要生命體征和臨床特徵應每1小時觀察記錄1次。
(3)在保證病人血容量的同時,嚴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輸液可能發生的超負荷輸液,嚴格記錄每12—24小時液體和電解質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腫或全身水腫的形成。
(三)加強一般護理
定時翻身拍背,改換體位,防止痰液瘀積、肺不張、感染及褥瘡。
㈤ 生物必修一實驗匯總
位置不夠,給我郵箱,我給你發
高中生物必修一實驗歸納
實驗一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1、高倍鏡的使用步驟:(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如果光線較暗時,可用凹面反光鏡來對光,同時選用較大的光圈;如果光線明亮時,可用平面反光鏡來對光,同時選用較小的光圈。(4)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換用高倍鏡後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鏡和高倍鏡的區別:
透鏡大小 鏡頭長短 視野亮度 物像大小 細胞數量
低倍鏡 小 短 亮 小 多
高倍鏡 大 長 暗 大 少
3、污點位置的判斷: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目鏡、物鏡、所觀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線上的,只要分別轉動鏡頭或移動玻片標本,看污物是否隨之而動,就可做出正確判斷。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可溶性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1、實驗原理及化學試劑:
斐林試劑與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這種試劑要現配現用。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與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勻混合生成藍色Cu(OH)2,Cu(OH)2與可溶性還原糖發生反應。
澱粉、蔗糖等不能與斐林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2、實驗過程:
選材(應選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淺色的植物組織,以蘋果、梨為最好) 研磨過濾 組織樣液 加入斐林試劑(現配現用) 搖勻
水浴加熱 觀察顏色反應(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澱)。
(二)脂肪的檢測和觀察
1、實驗原理及化學試劑
蘇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質染成橘黃色
蘇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質染成紅色
2、實驗過程
選材(選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較好) 浸泡 製作花生子葉臨時轉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滴3滴蘇丹Ⅲ染液染色 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洗浮色 顯微鏡觀察(先用低倍鏡,找到子葉最薄處,並移到視野中央,再換高倍鏡,調整細焦螺旋觀察,可見已著色的脂肪顆粒)。
(三)蛋白質的檢測和觀察
1、實驗原理及化學試劑
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鹼性溶液中,Cu2+與蛋白質發生反應)
雙縮脲試劑A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
雙縮脲試劑B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
2、實驗過程
選材(豆漿或雞蛋蛋白) 取組織樣液加入試管中 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
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 搖勻觀察,出現紫色。
(四)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1、實驗原理及化學試劑:澱粉遇碘變藍。
2、實驗過程:選用富含澱粉的植物組織(如馬鈴薯) 將組織樣液注入試管
滴加碘液 觀察顏色反應。
實驗三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1、實驗原理:甲基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鹽酸的作用: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2、實驗過程:
取口腔上皮細胞製片 鹽酸水解 沖洗塗片 染色 觀察(先用低倍鏡,後用高倍鏡)。
3、實驗結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此外,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少量存在於細胞核中。
實驗四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1、實驗原理
高等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存在於葉片中。葉綠體一般是綠色的橢球或球形,它的形態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鏡觀察。
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可用高倍鏡觀察。
2、實驗過程
(1)觀察葉綠體:製作蘚類葉片(或菠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低倍顯微鏡到高倍顯微鏡),注意觀察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繪圖。
(2)觀察線粒體: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找到觀察的對象後移到視野中央,再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內藍綠色小顆粒即是線粒體,觀察其形態和分布。
實驗五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一)實驗目的與原理
生物膜(細胞膜、細胞器膜、核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即對物質的輸入和輸出有選擇性,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小分子和離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玻璃紙(或雞腸衣、雞蛋卵殼膜、透析膜)是一種半透膜。
擴散:某種物質的分子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移動的過程。
(二)材料用具
質量分數為15%的硫酸銅溶液,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蒸餾水,紅墨水;250mL燒杯,長頸漏斗,鐵架台,玻璃紙(或雞腸衣、雞蛋東卵殼膜、透析膜),棉線。
(三)方法步驟
1、取兩個長頸漏斗,分別在漏鬥口處封上一層玻璃紙;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銅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並加入少許紅墨水,使其略呈紅色;
3、將兩個漏斗分別浸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在兩漏斗的液面處做標記;
4、靜置一段時間後,觀察燒杯中蒸餾水顏色的變化及長頸漏斗的液面變化,並將觀察結果填入下表。
實驗步驟 裝置A 裝置B
實驗現象 蒸餾水顏色 變藍 不變
長頸漏斗液面變化 下降 上升
結果分析 長頸漏斗中的銅離子和水分子通過玻璃紙進入燒杯內的蒸餾水中。 水可以通過玻璃紙向漏斗內擴散,而蔗糖和紅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過玻璃紙。
(四)討論
如果將玻璃紙換成塑料膜,裝置A、B中的蒸餾水的顏色將都不發生變化。原因是因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
實驗六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原理
當細胞液的濃度低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外界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即發生質壁分離。
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液泡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即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常用的化學試劑:0.3g/mL蔗糖溶液。(試劑濃度越高,發生現象就越明顯。但如果試劑濃度過高,則細胞會因為過度失水而死亡,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二、實驗過程
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顯微鏡觀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質層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顯微鏡觀察(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 滴入清水 顯微鏡觀察(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實驗七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一、實驗原理
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絡合物。澱粉酶可以使澱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這兩種物質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但是能與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二、實驗過程
(一)探究溫度對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序號 項目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1 注入可溶性澱粉液 2 mL 2 mL 2 mL
2 置於不同溫度的條件下 60℃左右的熱水中 沸水中 冰塊中
時間 5min 5min 5min
3 注入澱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4 振盪搖勻保持各自的溫度 5 min 5 min 5 min
5 加入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觀察顏色變化 不變藍 變藍 變藍
(二)探究pH對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順
序 項目 試管
1 2 3
1 注入可溶性澱粉溶液 2mL 2mL 2mL
2 注入蒸餾水 1mL
3 注入5%氫氧化鈉溶液 1mL
4 注入5%鹽酸溶液 1mL
5 注入新鮮的澱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6 保溫60℃時間 5min 5min 5min
7 注入斐林試劑 2mL 2mL 2mL
8 隔水煮沸 1min 1min 1min
9 實驗現象 有磚紅色沉澱產生 無 無
三、結論:酶的活性受溫度和pH的影響。
實驗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實驗原理
酵母菌屬於真核單細胞生物,在有氧、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可用於探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過控制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的呼吸產物。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因此可用這兩種溶液來檢測酵母菌培養液中的CO2產生情況。
橙色的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可用來檢測乙醇的產生情況。
二、實驗過程
1、酵母菌培養液的配製:目的是保證酵母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正常生活。
兩份:10g新鮮食用酵母菌+240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液。
2、檢測CO2的產生
安裝好實驗裝置:如下圖
甲 乙
甲圖用於檢測有氧條件下CO2的產生;乙圖用於檢測無氧條件下CO2的產生。
裝置甲設置左邊第一個錐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氣中的CO2。
裝置乙的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之後,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這樣做的目的是是空氣中殘余的O2消耗盡。
甲、乙裝置石灰水都變混濁,裝置甲混濁快且程度高。
得出結論: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產生的CO2比無氧條件下產生的CO2多。
3、檢測酒精的產生
A試管中的酵母菌培養液濾液+溶有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混合均勻):顏色不變。
B試管中的酵母菌培養液濾液+溶有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混合均勻):顏色變灰綠色。
得出結論: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不產生酒精,在無氧條件下產生酒精。
實驗九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
剪碎葉片並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壞葉表皮、細胞壁、細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葉綠體中的色素都能夠溶解於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色素。加入碳酸鈣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壞。
綠葉中的各種色素都能溶解於層析液中,但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這樣,各種色素會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因擴散速度不同而分離開。
二、實驗步驟
①提取綠色葉片中的色素(研磨綠葉,同時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鈣和無水乙醇,過濾得到色素濾液);②制備濾紙條;③畫濾液細線;④利用層析液分離色素;⑤觀察實驗結果。
三、實驗成功的關鍵:
①葉片要新鮮,顏色要深綠。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濾液收集後,要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塞緊,以免濾液揮發。④濾液細線不僅細、直,而目含有比較多的色素(可以畫二三次)。⑤濾紙上的濾液細線不能浸入層析液,否則色素會溶解在層析液中。
四、實驗結果
濾紙條上色素帶有四條,分別是(由上到下)
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
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統稱為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綠素a和葉綠素b通常為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說明:四種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葉綠素a,色素帶最寬的也是③葉綠素a;含量最少(色素帶最窄)的是①胡蘿卜素,擴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蘿卜素;擴散速度最慢的是④葉綠素b;相鄰兩條色素帶之間距離最遠的是①胡蘿卜素和②葉黃素,最近的是③葉綠素a和④葉綠素b。
實驗十 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一、實驗原理
在相同時間內,物質擴散進細胞的體積與細胞的總體積之比可以反映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用含酚酞的不同大小的瓊脂塊模擬不同大小的細胞,酚酞與NaOH相遇,呈紫紅色,以紫紅色出現的深度,模擬物質擴散進細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驟
將瓊脂塊切成三種正方形——用NaOH浸泡10min——觀察各塊切面上NaOH的深度。
三、實驗結論
瓊脂塊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少;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少。
四、相關知識
制約細胞體積的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是兩者成反比,細胞體積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細胞與周圍環境交換物質的能力越大。二是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一個細胞中二者體積之比一般為1/3,細胞核所含遺傳信息有一定限度,對細胞活動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三是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受細胞體積制約,細胞體積過大,會影響物質流動速度,細胞內的生命活動就不能靈敏地控制和緩沖。
《生物》必修一知識歸納
(一)走近細胞
一、 比較原核與真核細胞(多樣性)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 較小(1—10um) 較大(10--100 um)
細胞核 無成形的細胞核,核物質集中在核區。無核膜,無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質 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 有各種細胞器
細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細胞、真菌細胞有,動物細胞無
代表 放線菌、細菌、藍藻、支原體 真菌、植物、動物
二、生命系統的層次性
植:營養、保護、機械、輸導 植:根、莖、葉
細胞 組織 分泌 器官 花、果、種
動:上皮、結締、肌肉、神經 動:心、肝……
運動、循環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統(動) 個體 單細胞 種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細胞
神經、內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號
生態系統 生產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費者 Ⅱ號
分解者
三、細胞學說內容(統一性)
○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維薩里、比夏
○顯微鏡下的重要發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施來登、施旺
1. 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在修正中前進: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
註: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細胞學說 2.1859年 達爾文 進化論 3.1866年 孟德爾 遺傳學
四、結論
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組成細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種) 最基本:C,占乾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物質 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基礎 水:主要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無機物 無機鹽: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質:生命活動(或性狀)的主要承擔者/體現者
核酸:攜帶遺傳信息
有機物 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脂質:主要的儲能物質
一、蛋白質 (占鮮重7-10%,乾重50%)
結構 元素組成 C、H、O、N,有的還有P、S、Fe、Zn、Cu、B、Mn、I等
單體 氨基酸 (約20種,必需8種,非必需12種)
化學結構 由多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鏈狀結構,叫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
高級結構 多肽鏈形成不同的空間結構,分二、三、四級。
結構特點 由於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次序不同,於是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是極其多樣的。
功能 ○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決定了它的特異性/功能多樣性。
1.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細胞膜、染色體、肌肉中的蛋白質;
2. 有些蛋白質有催化作用:如各種酶;
3. 有些蛋白質有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載體蛋白;
4. 有些蛋白質有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質有免疫作用:如抗體。
備注 ○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叫肽鍵。
○各種蛋白質在結構上所具有的共同特點(通式):
1. 每種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 變性(熟雞蛋)&鹽析&凝固(豆腐)
計算 ○由N個aa形成的一條肽鏈圍成環狀蛋白質時,產生水/肽鍵 N 個;
○N個aa形成一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 N-1 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 N-M 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每個aa的平均分子量為α,那麼由此形成的蛋白質
的分子量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
元素組成 C、H、O、N、P等
分類 脫氧核糖核酸(DNA雙鏈) 核糖核酸(RNA單鏈)
單體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含氮
鹼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遺傳物質,編碼、復制遺
傳信息,並決定蛋白質的合成 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
蛋白質。
存在 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少量在線粒
體和葉綠體中。甲基綠 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吡羅紅
△ 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三、糖類和脂質
元素 類別 存在 生理功能
糖類 C、H、O 單糖 核糖C5H10O5 主細胞質 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脫氧核糖C4H10O5 主細胞核 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 主細胞質 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麥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動物
多糖 澱粉、纖維素 植物 (細胞壁的組成成分),
重要的儲存能量的物質;
糖原(肝、肌) 動物
脂質 C、H、O
有的 還有N、P 脂肪 動、植物 儲存能量、維持體溫恆定;
類脂/磷脂 腦、豆 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膽固醇 動物 動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徵;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 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四、鑒別實驗
試劑 成分 實驗現象 常用材料
蛋白質 雙縮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雞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蘇丹Ⅲ 橘黃色 花生
還原糖 班氏(加熱) 磚紅色沉澱 蘋果、梨、白蘿卜
澱粉 碘液 I2 藍色 馬鈴薯
○具有還原性的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
五、無機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水
結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細胞中
其他物質結合。 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絕大部分的水以
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環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並把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無機鹽 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3.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六、小結
化合 有機組合 分化
化學元素 化合物 原生質 細胞
○原生質 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為核酸、蛋白質(和脂類);
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 : 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為一層半透膜。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 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 基質: 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 細胞質 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 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一、 細胞器 差速離心:美國 克勞德
線粒體 葉綠體 高爾基體 內質網 液泡 核糖體 中心體
分布 動植物 植物 動植物 動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動物 動植物 動物低等植物
形態 橢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橢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網狀 橢球形粒狀小體
結構 雙層膜,有少量DNA 單層膜,形成囊泡狀和管狀,內有腔 沒有膜結構
嵴(TP酶復合體)、基粒、基質 基粒(類體)、基質(片層結構)、酶 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 液泡膜、細胞液 蛋白質、RNA、和酶 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場所 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細胞分泌,
成細胞壁 提供合成、運輸條件 貯存物質,調節內環境 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與有絲分裂有關
備注 在核仁
形成
△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執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
三、協調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羅馬尼亞 帕拉德
有機物、O2
葉綠體 線粒體
能量、CO2
基因調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飾
細胞核 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細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鏈 一定空間結構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 + 細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結構體系
四、細胞核 = 核膜(雙層) + 核仁 + 染色質 + 核液
美西螈實驗、蠑螈橫縊實驗、變形蟲實驗、傘藻嫁接與移植實驗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代謝活動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DNA 螺旋
○ + = 核小體(串珠結構) 染色質 30nm纖維
組蛋白 非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圓筒形) 2-10um染色單體(圓柱狀、桿狀)
二、樹立觀點(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對應 功能的存在○結構和功能相統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1.各種細胞器既有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體現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生物的整體性: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的時才能體現出生命現象。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系的。如分布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繫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六、總結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四)細胞物質的運輸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的歷程是從物質跨膜運輸的現象開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結構的基礎,現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結構的線索。人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說,又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修正假說,其中方法與技術的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質和糖類
結構:單位膜(三明治)→ 流動鑲嵌模型
細胞膜 特性 結構特點:具有相對的流動性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具選擇性)
保護作用
功能 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㈥ 生理學實驗設計~~~急求
家兔動脈血壓的神經和體液調節
【目的】
本實驗採用直接測量和記錄動脈血壓的急性實驗方法,觀察神經和體液因素對動脈血壓的調節作用。
【原理】
在生理情況下,人和其它哺乳動物的血壓處於相對穩定狀態,這種相對穩定是通過神經和體液因素的調節而實現的,其中以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尤為重要。此反射既可在血壓升高時降壓,又可在血壓降低時升壓,反射的傳入神經為主動脈神經與竇神經。家兔的主動脈神經為獨立的一條神經,也稱減壓神經,易於分離和觀察其作用。在人、犬等動物,主動脈神經與迷走神經混為一條,不能分離。反射的傳出神經為心交感神經、心迷走神經和交感縮血管纖維,心交感神經興奮,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與心肌細胞膜上的b受體結合,引起心臟正性的變時變力變傳導作用,心迷走神經興奮,其末梢釋放乙醯膽鹼,乙醯膽鹼與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引起心臟負性的變時變力變傳導作用,交感縮血管纖維興奮時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後者與血管平滑肌細胞的a-受體結合引起阻力血管的收縮。
本實驗應用液壓傳遞系統直接測定動脈血壓。即由動脈插管、測壓管道及壓力換能器相互連通,其內充滿抗凝液體,構成液壓傳遞系統。將動脈套管插入動脈內,動脈內的壓力及其變化,可通過密閉的液壓傳遞系統傳遞壓力,通過壓力換能器將壓力變化轉換為電信號,用微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記錄動脈血壓變化曲線。
【預習要求】
1.儀器設備知識 參見第二章第三節 RM6240微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或第四節PcLab和MedLab微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
2.實驗理論 實驗動物知識參見第三章第一節 生理科學實驗常用實驗動物的種類;第四章第一節 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第四節 實驗動物手術;統計學知識參見第5章第四節 常用統計指標和方法;生理學教材有關動脈血壓的調節。檢索全文資料庫中的相關研究論文,檢索方法參見第五章第五節。
3.預繪制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格和統計表格。
【材料】
家兔,動脈插管,血壓換能器,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200g/L氨基甲酸乙酯,1000U/ml的肝素,0.1g/L去甲腎上腺素,10-2g/L乙醯膽鹼。
【方法】
1.實驗系統連接及參數設置
(1)頸動脈血壓測量記錄裝置。將血壓換能器固定於鐵支柱上,其位置應與心臟在同一平面。
(2)壓力換能器輸出線接微機生物信號處理系統第4通道(亦可選擇其它通道)。微機生物信號處理系統參數設置:
① RM6240系統:點擊「實驗」菜單,選擇「循環」或「自定義實驗項目」菜單中的「兔動脈血壓調節」。系統進入該實驗信號記錄狀態。儀器參數:4通道時間常數為直流,濾波頻率100Hz,靈敏度12Kpa,采樣頻率800Hz,掃描速度 500ms/div。連續單刺激方式,刺激強度5~10V,刺激波寬2ms,刺激頻率30 Hz。
② PcLab和MedLab系統:點擊「文件」菜單「打開配置」中的「動脈血壓記錄」項目。系統進入該實驗信號記錄狀態。儀器參數:1通道放大倍數200、直流(DC)耦合,采樣間隔1ms;串刺激方式,波寬2ms,刺激強度5~10V,時程1s,頻率30 Hz。
(3)血壓換能器定標 為定量記錄血壓及血壓變化的幅度,測量系統需在記錄之前定標。定標方法:在見圖7-16-1中,三通連接水銀檢壓計和充以生理鹽水的注射器,打開彈簧夾使與大氣相通,儀器開始記錄,並將通道基線調至與零線重合。注射器緩慢注水,排盡空氣,夾上彈簧夾。繼續注水,使水銀檢壓計壓力達到24.0Kpa(180mmHg)。保持采樣一段時間,打開微機生物信號處理系統定標(單位修正)對話框,輸入水銀檢壓計指示的壓力值。實驗過程中不能改變定標數值。
實驗室一般情況下已將儀器和血壓換能器系統進行了定標,無須再定標。
2.手術准備(參見第四章第一節 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第四節 實驗動物手術)
(1)家兔稱重後,氨基甲酸乙酯按1g/kg體重的劑量於耳緣靜脈注射麻醉。注意麻醉劑不能過量,注射速度不宜過快。
(2)動物仰卧固定縛於手術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繩鉤住兔門齒,將繩拉緊並縛於兔台鐵柱上。
(3)暴露頸部氣管、頸總動脈、頸靜脈、迷走神經和減壓神經。用玻璃分針仔細分離右側上述神經,穿細絲線。分離兩側頸總動脈和兩側頸靜脈,各穿一線備用。
(4)給動物靜脈注射肝素,劑量為1000u/kg體重。等1分鍾後再進行下一步驟,以使肝素在體內血液中混合均勻。
(5)頸總動脈插管 左頸總動脈遠心端結扎,近心端用動脈夾夾住,並在動脈下面預先穿一絲線備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結扎處動脈壁剪一「V」字形切口,將動脈套管向心方向插入頸總動脈內,扎緊固定。打開動脈夾。
【模擬實驗操作方法】
1.模擬實驗窗口(圖6-2-7) 家兔頸部動脈插管用三通壓力換能器與水銀檢壓計相連,水銀檢壓計指示動脈血壓,家兔呼吸運動用其腹部動畫展現,並與模擬記錄儀記錄的血壓曲線二級波同步。
2.手術刀 滑鼠點擊手術刀並拖動至家兔頸部釋放,啟動動脈插管錄像,動脈插管錄像結束,記錄儀描記動脈血壓曲線。滑鼠點擊手術刀並拖動至家兔頸部手術放大圖的神經上方釋放,切斷神經。
3.模擬三道記錄儀 第一道記錄動脈血壓曲線,第二道記錄心率,第三道記錄實驗項目標記。模擬記錄儀面板設靈敏度、位移、紙速調節按鈕,面板設數字顯示框,分別顯示記錄儀第一道靈敏度、動脈血壓、心率、實驗項目。
4.刺激器 打開電源開關後,滑鼠器點擊刺激電極拖動至家兔頸部手術放大圖的神經上方釋放,釋放位置不同、可分別產生刺激迷走神經中樞端、迷走神經末梢端、主動脈神經中樞端、主動脈神經末梢端引起的動脈血壓變化。
5.注射器 滑鼠器點擊注射器拖動至家兔耳部上方釋放,向輸入框輸入葯品劑量,點擊確定,葯品從家兔耳緣靜脈注入。動脈血壓因葯物作用而發生變化,葯品劑量1:10000 去甲腎上腺素 0.3ml。
6.測量按鈕 按測量按鈕,模擬記錄儀顯示所做實驗項目的實驗曲線,模擬記錄儀面板按鈕變為圖標按鈕,有放大、縮小、壓縮、擴展、定點陣圖標按鈕,分別可使模擬記錄儀內的實驗曲線縱向放大或縮小,橫向壓縮或擴展,定點陣圖標按鈕可使所選記錄曲線處的位置移到模擬記錄儀左邊框。
7.測量狀態 在測量狀態下,滑鼠器在模擬記錄儀內移動,可對實驗曲線進行測量,並從模擬記錄儀的面板數字顯示框「血壓」和「Time」中讀出血壓值和心動周期時間。在曲線上點擊,可測量相對值。拖動模擬記錄儀面板上的滾動條,可使實驗曲線左右滾動,顯示前後實驗數據曲線。
㈦ 初中生物題,急用啊``
可能之前都是一種動物..
1.一類種群特別愛吃森林或高山,或草地里的動物,就搬到那裡了.
2.種群之間的斗爭
3.地形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環境變了
只是它們沒有離開原來的地方而已
㈧ 生物化學實驗題(高手或老師進)急!!!!!!!!
4-3.單克隆抗體制備.rar
29 乳糖操縱子的表達調控(1)
30 乳糖操縱子的表達調控(2)
34 胡蘿卜的組織培養.rar
35 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
37 基因重組(可連續自動播放)
37 基因重組
39 基因的連接
40 基因的操作過程(全過程)
40 基因的操作過程(第四步)
40 基因的操作過程(第三步).rar
40 基因的操作過程(第二步).rar
40 基因的操作過程(第一步).rar
45 轉基因動物.rar
49 豚鼠胰臟腺泡分泌物形成過程.rar
51 動物細胞的培養過程.rar
53 細胞融合過程.rar
56 胚胎移植.rar
57 細菌的結構.rar
58 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芽孢.rar
59 細菌細胞分裂.rar
61 病毒結構示意圖.rar
62 病毒的增殖.rar
單克隆抗體.rar
發酵工程.rar
生物新教材必修3課本.rar
生物新教材必修1課本.rar
高三選修教材插圖(一).rar
高三選修教材插圖(二).rar
高中生物第一冊教材插圖(一).rar
高中生物第一冊教材插圖(二).rar
高中生物第二冊教材插圖(一).rar
高中生物第二冊教材插圖(二).rar
皮膚.rar
微生物培養的基本技術(姜).rar
備考生物(鄭春和).rar
207三倍體西瓜的培育.rar
208海洋生態系統.rar
209草原生態系統.rar
210南極企鵝群落的活動.rar
001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rar
211海洋中生物分層現象.rar
00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rar
003達爾文對長頸鹿進化過程的解釋.rar
00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rar
005單倍體植物的培養2.rar
006多倍體形成的過程.rar
007ZW型性別決定圖解.rar
008人類的性別決定圖解.rar
009混花毛馬.rar
010蚊子的受精.rar
011豌豆的自花傳粉過程.rar
012豌豆的異花傳粉過程.rar
013雜交實驗.rar
014分析圖解.rar
015測交實驗.rar
201一隻老鼠活動.rar
202一群雞的影象2.rar
202一群雞的影像1.rar
203螞蟻活動.rar
204蜜蜂群體生活片斷.rar
205蜜蜂群體生活.rar
206熱帶雨林景觀.rar
241蜂蘭花吸引黃蜂傳粉.rar
242北極熊.rar
040驢和馬的雜交.rar
041人與黑猩猩的骨骼.rar
042南山奶牛場.rar
043人能製造工具.rar
044直立人的行走.rar
045智人的人工取火、狩獵、捕魚.rar
046我國污水排放的河流.rar
047大型污水處理廠及處理過程.rar
224狼群.rar
225獅子追斑馬.rar
226熱帶雨林生態系統.rar
227火山爆發.rar
228孵小雞.rar
229長期亂砍濫伐後的黃土高原.rar
230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後的黃土高原.rar
231黃河斷流現象.rar
232酸雨.rar
233青海湖島.rar
234高原景觀.rar
235花傳粉.rar
236動物行為.rar
237不同體色的蛙.rar
238動物體色的變化.rar
239杜鵑捕食毛蟲.rar
240原始森林.rar
021精原細胞.rar
022線粒體的模式圖.rar
023草覆蟲分裂生殖.rar
024精子尾部擺動放大尾部細胞.rar
025變形蟲的分裂生殖.rar
026葉綠體的結構1.rar
027葉綠體的結構2.rar
028兩種內質網的模式圖.rar
029細胞分裂後期的變化過程.rar
030協助擴散.rar
031線粒體結構.rar
032細胞有絲分裂.rar
033葉綠體立體結構.rar
034染色質和染色體的轉形.rar
035細胞的結構.rar
036有絲分裂細胞周期圖.rar
037細胞分裂中期的變化過程.rar
038動物細胞的結構.rar
039細胞分裂期的前期變化過程.rar
201火山爆發的景觀及地衣的生長.rar
202細菌的繁殖過程.rar
203蝴蝶在白天飛舞.rar
204草原上生活著羊群.rar
205綿羊.rar
206一群螞蟻.rar
207我國北方沙漠化的過程.rar
208海洋中游動的水母.rar
209鯽魚.rar
210狗吃食.rar
211蝶類.rar
212蛋白質在體內裝配的過程.rar
213黃土高原的變遷.rar
214信使RNA通過核孔由細胞核內進入細胞度的過程.rar
215海洋中的藻類植物.rar
216被洪水淹沒的水稻.rar
217鳥類的遷徙.rar
218蛙的受精卵發育一隻成年蛙.rar
219鯽魚卵的分裂.rar
220蛙排卵的過程.rar
220蛙排卵的過程.rar
001莖向光生長根向地生長.rar
002含羞草被青蛙碰撞後的反應.rar
003鐵生銹的過程.rar
004細胞有絲和無絲分裂.rar
005人體結構.rar
006種白菜.rar
007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rar
008自由水變為結合水.rar
009蛙紅細胞的無絲分裂過程.rar
010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rar
011植物吸取養料.rar
012植物生長.rar
013細胞分裂末期的變化過程.rar
014植物細胞的立體結構模式圖.rar
015半透膜實驗.rar
016細胞膜的結構.rar
017兩細胞結合.rar
018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rar
019有氧呼吸作用.rar
020酵母菌的出芽生殖.rar
078初級卵母細胞1.rar
079初級卵母細胞2.rar
080初級卵母細胞3.rar
081初級卵母細胞4.rar
082次級精母細胞1.rar
083次級精母細胞2.rar
084次級精母細胞3.rar
085次級卵母細胞1.rar
086次級卵母細胞2.rar
087次級卵母細胞3.rar
088範例蛋白質的功能.rar
089範例公園里的蜜蜂和蝴蝶.rar
090範例一個小型生物群落.rar
100範例自然界多姿多採的生命現象.rar
101精原細胞分裂.rar
102精子.rar
221工業三廢.rar
222動物胚胎的發育過程.rar
223細胞的癌變.rar
224大型生態系統.rar
225草覆蟲分裂生殖.rar
226成年狗行動緩慢.rar
227奶牛在草原上吃草.rar
228蛙的抱對.rar
234植物幼苗破土而出.rar
236兩只羚羊爭斗.rar
237植物向光生長.rar
239小天鵝的印隨性.rar
241無籽番茄的培育.rar
046胚珠.rar
047斯巴蘭讓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實驗.rar
048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比較.rar
049澱粉酶對澱粉.糖水解的作用比較.rar
050光合作用.rar
051光合作用氧來自水.rar
052ATP和ADP的相互轉化.rar
053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來自於水的實驗.rar
054卵母細胞.rar
055卵原細胞.rar
056白蘿卜上插根的玻璃管.rar
057DNA的復制.rar
058插扦嫁接.rar
059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rar
060成熟區的表皮細胞.rar
061ATP與ADP相互轉化的示意圖.rar
063細胞受精.rar
064細胞膜中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的運動.rar
065細胞膜平面結構圖.rar
066細胞對物質的選擇吸收.rar
067四分體平分為二.rar
068樹的根莖缺養料死亡.rar
069滲透裝置.rar
070胚乳核.rar
071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rar
07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rar
074初級精母細胞1.rar
075初級精母細胞2.rar
076初級精母細胞3.rar
077初級精母細胞4.rar
WinRAR
音影傳送帶
生物畫板
72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74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二章:生命的組成單位——細胞
76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78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rar
80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rar
82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六章:遺傳和變異.rar
83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七章:生物的進化.rar
84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八章:生物與環境.rar
85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九章:生態環境的保護.rar
86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十章:生理衛生.rar
87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十一章:微生物.rar
88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十二章:植物.rar
89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十三章:動物.rar
90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各省市試題選編第十四章:生物技術和能力.rar
1999年湖南省IBO復賽試題.rar
1999年湖南省高中生物畢業會考試卷
200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試題和答案
2001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試題.rar.rar
2003年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實驗考試試題.rar.rar
2003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安徽卷).rar
2003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暨江蘇省第十一屆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預賽試.rar
2003年浙江省高中生物競賽試題分析.rar
2003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rar.rar
2003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理論試卷.doc.rar
2003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理論試卷
2003生物競賽(掃描版).rar
2003生物競賽初賽(浙江卷).rar.rar
2003溫州市高三理綜競賽(生物).rar
2004年安徽中學生生物競賽.rar.rar
2004年湖南省中學生生物競賽.rar.rar
200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rar.rar
200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吉林省預賽
2004生物競賽初賽(湖南卷).rar
第12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2001)理論試題
第13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2002).rar.rar
高中生物聯賽復習提綱
江蘇省第十一屆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預
浙江省第八屆高中生物競賽試題.rar
浙江省第四屆高中生物學競賽初賽試
第二節 人體的營養與健康 教學設計
第三節 免 疫——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教學設計案例
第三節 免 疫——特異性免疫 教學過程(1)
第三節 免 疫——特異性免疫 教學過程(2).rar
第一節 人體的穩態——血糖的調節 教學設計案例.rar
第一節 人體的穩態——人的體溫及其調節 教學設計案例.rar
《人體的穩態》教材簡析與教法建議.rar
理科綜合測試綜述與生物高考復習策略
實驗分析與設計
題型專題12.rar
王鏡岩生物化學下冊.rar
王鏡岩生物化學上冊.rar
基礎生化課件.rar
復旦微生物.rar
生化模擬題.rar
生化習題
天津大學生化2002試題.rar
西安交通大學2002年碩士入學生物化學試題 .rar
2000動物生理學試題.rar
2000動物生物化學試題.rar
2000動物營養學試題.rar
2001動物生理學試題.rar
2001動物生物化學試題.rar
2001動物營養學試題.rar
2002年動物生理學試題.rar
2002年動物生物化學試題.rar
2002年動物營養學試題.rar
2003動物生理生化.rar
2003動物營養.rar
2004年動物生理學試題.rar
2004年動物生物化學試題.rar
2004年動物營養學試題.rar
2004細胞生物學考試試題.rar
2005年碩士動物生理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動物生物化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動物營養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生物化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細胞生物學試卷.rar
2000農業生態學試題.rar
2001農業生態學.rar
2005年碩士植物營養試卷.rar
2002環境學概論.rar
2002農業生態學.rar
2003環境學概論.rar
2003農業生態學.rar
2004年環境學概論試題.rar
2004年農業生態學試題.rar
2005年碩士環境科學概論試卷.rar
2005年碩士農業生態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普通化學試卷.rar
2005年碩士普通化學試卷.rar
1999經濟地理學概論試題.rar
1999綜合自然地理試題.rar
2005年碩士自然地理試卷.rar
2000農業生態學試題.doc.rar
2001經濟地理導論試題.rar
2001農業生態學.doc.rar
2001中國自然地理試題.rar
2001綜合自然地理試題.rar
2002經濟地理導論.rar
2002農業生態學.doc.rar
2002中國自然地理.rar
2002綜合自然地理.rar
2003經濟地理學導論.rar
2003農業生態學.doc.rar
2003綜合自然地理.rar
2004年農業生態學試題.doc.rar
2004年生態學試題.rar
2004年碩士經濟地理學導論試題.rar
2004年碩士自然地理試題.rar
2005年碩士經濟地理學導論試卷.rar
2005年碩士生態學試卷.doc.rar
2005年碩士土壤學試卷.rar
土壤環境方向考研試題.rar
種群生態方向.rar
作物耐逆境生態育種方向.rar
歷年考研遺傳學試題.rar
沈同生化筆記.rar
武大微生物(沈萍).rar
微生物有(周德慶).rar
2002年中國農業大學專業輔導班復習資料(生物化學).rar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rar
馬克思主義哲學筆記.rar
生物化學復習重點.rar
武漢大學分子遺傳.rar
生化第三版筆記.rar
生物化學復習題概要.rar
生物化學重點串講筆記 .rar
微生物學筆記(武漢大學-沈萍版).rar
微生物學筆記.rar
楊群英 - 蛋白質的鑒定.rar
DNA的計算.rar
DNA的結構和復制.rar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rar
第二章:細胞復習課.rar
第三章復習課.rar
第三章復習課習題.rar
第四章復習題.rar
㈨ 如圖甲曲線表示某植物在恆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
(1)Y點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於呼吸作用速率.
(2)光反應階段消耗ADP,暗反應階段產生,故Z處植物葉綠體中ADP的運動方向是從葉綠體基質移到類囊體薄膜.若此時突然停止光照,C02供應不變,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被還原的C3減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變,故葉綠體中C3的含量將會增加.
(3)圖乙裝置可以用來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其中自變數是光照強度.若實驗中每隔15min改變一次廣口瓶與燈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與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強度減弱(或水中CO2含量下降).
(4)①實驗設計時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無關變數應該相同且適宜.本實驗缺乏空白對照.應增加1組,將葉片的葉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養液中.
②由表格中數值可得知,隨著培養液中X濃度的增大,氣孔導度越小.而氣孔導管越小,氣孔開啟程度越小,CO2吸收越少,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越小.
故答案為:
(1)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於呼吸作用速率
(2)從葉綠體基質移到類囊體薄膜 增加
(3)光照強度 光照強度減弱(或水中CO2含量下降)
(4)①缺乏空白對照.應增加1組,將葉片的葉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養液中
②降低 隨著培養液中X濃度的增大,氣孔關閉程度逐漸增大,CO2吸收減少
㈩ 高中生物實驗集錦
生物實驗總結
實驗一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
實驗二 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於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組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
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 )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 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後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知識概要:
取材 製片 低倍觀察 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麼可直接取用蘚類的小葉,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葉?
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取用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何要稍帶些葉肉?
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最適溫度是多少? 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對黑藻什麼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葉脈附近的細胞。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仍為順時針。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採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的受光面積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實驗四 觀察有絲分裂
1、材料:洋蔥根尖(蔥,蒜)
2、步驟:(一)洋蔥根尖的培養
(二)裝片的製作
製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1. 解離: 葯液: 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時間: 3~5min .目的: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約3min. 目的: 洗去葯液,防止解離過度,並有利於染色.
3. 染色: 用質量濃度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體著色,利於觀察.
4. 製片: 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並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 然後用拇指輕輕地按壓載玻片. 目的: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於觀察.
(三)觀察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後、末期→分裂間期。(注意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其中,處於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 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麼? 應選用舊洋蔥,因為新洋蔥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解離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壓片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散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為了受力均勻,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麼? 壓片時用力過大。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麼?丙酮可代替嗎? 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為何要漂洗? 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麼? 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麼?
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於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范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麼?
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1)分生區細胞中,什麼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麼? 間期;因為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後期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麼? 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麼?
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
實驗五 比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點提示:
(1)為何要選新鮮的肝臟?因為在不新鮮的肝臟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會由於細菌的破壞而降低。
(2)該實驗中所用試管應選較粗的還是較細的?為什麼?應選用較粗的,因為在較細的試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氣泡,而影響衛生香的復燃。
(3)為何要選動物的肝臟組織來做實驗,其他動植物的組織的研磨液能替代嗎?因為肝臟組織中過氧化氫酶含量較豐富;其它動植物組織也含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所以能夠替代。
(4)相同質量的塊狀肝臟和肝臟研磨液,哪一個催化效果好?為什麼?研磨液效果好;因為它增加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
(5)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下個吸管?為什麼?不可共用,防止過氧化氫酶與氯化鐵混合,而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丙酮或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分離色素
2、步驟: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備濾紙條
(3)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復若干次
(4)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5)觀察和記錄: 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依次為:橙黃色(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
考點提示:
(1)對葉片的要求?為何要去掉葉柄和粗的時脈?綠色、最好是深綠色。因為葉柄和葉脈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對實驗有何影響?
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會使濾液和色素帶的顏色變淺。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麼來替代?用水能替代嗎?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機溶劑來代替,但不能用水來代替,因為色素不溶於水。
(4)碳酸鈣的作用?不加碳酸鈣對實驗有何影響?
保護色素,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不加碳酸鈣,濾液會變成黃綠色或褐色。
(5)研磨為何要迅速?要充分?過濾時為何用布不用濾紙? 研磨迅速,是為了防止丙酮大量揮發;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來。色素不能通過濾紙,但能通過尼龍布。
(6)濾紙條為何要剪去兩角? 防止兩側層析液擴散過快。
(7)為何不能用鋼筆或圓珠筆畫線? 因為鋼筆水或圓珠筆油中含有其它色素,會影響色素的分離結果。
(8) 濾液細線為何要直?為何要重畫幾次? 防止色素帶的重疊;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帶的顏色更深一些。
(9) 濾液細線為何不能觸到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
(10)濾紙條上色素為何會分離?
由於不同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們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帶最寬的是什麼色素?它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麼色素大一些?
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a,它的溶解度比葉綠素b大一些。
(12)濾紙條上相互間距最大的是哪兩種色素?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13)色素帶最窄的是第幾條色素帶?為何?
第一條色素帶,因為胡蘿卜素在葉綠體的四種色素中含量最少。
實驗七 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1、條件: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差,活細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紫色大液泡),質量濃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驟:製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蓋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液泡由大到小,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蓋玻片一側滴清水, 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質壁分離復原)
4、結論: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質壁分離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質壁分離復原
知識概要:製片 觀察 加液 觀察 加水 觀察
考點提示:
(1)洋蔥為何要選紫色的?若紫色過淡怎麼辦?
紫色的洋蔥有紫色的大液泡,便於觀察液泡的大小變化;讓陽光照射。
(2)洋蔥表皮應撕還是削?為何? 表皮應撕不能削,因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細胞為何會出現質壁分離? 動物細胞會嗎? 當細胞失去水分時,其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於細胞壁的伸縮性;動物細胞不會發生質壁分離,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質壁分離時,液泡大小和顏色的變化?復原時呢?
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液泡變小,紫色加深;當細胞質壁分離復原時,液泡變大,紫色變淺。
(5)若發生質壁分離後的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原因是什麼?
細胞已經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濃度過大,細胞失水過多或質壁分離時間過長)
(6)高倍鏡使用前,裝片如何移動?
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換高倍物鏡後,怎樣使物像清晰?視野明暗度會怎樣變化?如何調亮?換高倍物鏡後,應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野變亮。
(8)所用目鏡、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9)物像清晰後,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和放大倍數的關系?
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
(10)總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放大倍數具體指面積的放大倍數還是長度的放大倍數?
總放大倍數等於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11)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大小、多少、視野明暗的關系?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12) 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13)怎樣利用質壁分離現象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①配製一系列濃度從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別用以上不同濃度的溶液製成某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③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細胞是否發生質壁分離。某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就介於不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和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之間。
實驗八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考點提示:
(1)雞血能用豬血代替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不能提取DNA。
(2)雞血中為何要加檸檬酸鈉?為何要棄去雞血細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為上清液是血漿,不含細胞和DNA。
(3)脹破細胞的方法?能用生理鹽水嗎?
向血細胞中加入蒸餾水,使細胞大量吸水而脹破;不能用生理鹽水,因為血細胞在蒸餾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該實驗中最好應用玻璃燒杯還是塑料燒杯?為什麼? 最好用塑料燒杯,因為玻璃燒杯容易吸附DNA。
(5)前後三次過濾時,所用紗布的層數分別是多少?為什麼?
第一次用一層紗布,有利於核物質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二次用多層紗布,能防止DNA絲狀物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三次用兩層紗布,既有利於DNA透過紗布,又能防止其它雜質透過紗布。
(6)若實驗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加蒸餾水過少,細胞未充分脹破;第二次加蒸餾水過多或過少;第一次過濾用了多層紗布;第二次過濾用了一層紗布;使用了玻璃燒杯。
(7)兩次加入蒸餾水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是為了使血細胞吸水脹破;第二次是為了降低氯化鈉的濃度,有利於DNA有析出。
(8)實驗中攪拌溶液時,為何總要沿一個方向攪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損傷。
(9)兩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別是什麼?原理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是加蒸餾水,降低氯化鈉的濃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為DNA不溶於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體分別是什麼?原理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濃度為2mol/L的氯化鈉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鈉中的溶解度,是隨著氯化鈉的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的。當氯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鈉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對DNA的溶解度都比較高。
(11)鑒定DNA時為何要用兩支試管?其現象分別是什麼?
其中不加DNA的試管起對照作用。該試管溶液不變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試管溶液變藍色。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裝置:(見課本)
3、檢測:(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十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目的要求: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減數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顯微鏡。
3、方法步驟:
(1)在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
(2)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後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後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
4、討論:(1)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於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麼?末期呢?
實驗十一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1、原理: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於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
2、方法步驟:
(1)洋蔥長出約1cm左右的不定根時,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4℃),誘導培養36h。
(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然後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3)製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4)觀察,比較: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細胞.
3、討論:秋水仙素與低溫都能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這兩種方法在原理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實驗十二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1、 要求: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組調查,匯總數據,統一計算.
3、計算公式: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 *100%
4、討論: 所調查的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發病率是否與有關資料相符, 分析原因.
實驗十三 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或一天。處理完畢就可以扦插了。這種處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濃度較低,並且最好是在遮蔭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②沾蘸法:把插條的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葯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3、預實驗:先設計一組濃度梯度較大的實驗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設計細致的實驗.
4、實驗設計的幾項原則: ①單一變數原則(只有溶液的濃度不同);②等量原則(控制無關變數,即除溶液的濃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③重復原則(每一濃度處理3~5段枝條) ;④對照原則(相互對照、空白對照);⑤科學性原則
實驗十四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培養酵母菌(溫度、氧氣、培養液):可用液體培養基培養
2、計數:血球計數板(2mm×2mm方格,培養液厚0.1mm)
3、推導計算
4、討論:根據7天所統計的酵母菌種群數量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推測影響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
實驗十五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記名計演算法: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這一般用於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2、設計數據收集和統計表,分析所搜集的數據。
實驗十六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考點提示:
(1)什麼是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
(2)為了便於調查工作的進行,在選擇調查對象時,一般應選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為什麼?
一般應選雙子葉植物,因為雙子葉植物的數量便於統計。
(3)在樣方中統計植物數目時,若有植物正好長在邊線上,應如何統計?
只計算該樣方相鄰的兩條邊上的植物的數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獲某種動物M只,標志後放回原處。第二次捕獲N只,其中含標志個體Y只,求該地域中該種動物的總數。 MN/Y
(5)應用上述標志回捕法的條件有哪些?①標志個體在整個調查種群中均勻分布,標志個體和未標志個體都有同樣被捕的機會。②調查期中,沒有遷入或遷出。③沒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實驗十七 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1)水族箱必須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於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2)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破壞食物鏈
設計實驗步驟常用「四步法」。
第一步:共性處理實驗材料,均等分組並編號。選擇實驗材料時要注意應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語言,如:「生長一致的」,「日齡相同的,體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組要視題目中所給的信息而定,(一般情況分兩組)。編號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與實驗步驟相混淆。
第二步:遵循單因子變數原則,對照處理各組材料。方法為一組為對照組(往往為處於正常生理狀態的),其餘為實驗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只能有一個實驗條件不同(單因子變數),其他條件要注意強調出相同來,這是重要的得分點或失分點。至於變數是什麼要根據具體題目來確定。
第三步:相同條件培養(飼養、保溫)相同時間。
第四步:觀察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的預測(預期);首先要根據題目判斷該題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如果是驗證性實驗,則結果只有一個,即題目中要證明的內容。如果是探究性實驗,則結果一般有三種:①實驗組等於對照組,說明研究的條件對實驗無影響。②實驗組大於對照組,說明研究的條件對實驗有影響,且影響是正相關。③實驗組小於對照組,說明研究的條件對實驗有影響,且影響是負相關。
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12.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3.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14.調查常見人類遺傳病
15.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16.模擬尿糖的檢測
17.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8.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魚缸)種群落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