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三叉戟D5LE重新設計制導裝置

三叉戟D5LE重新設計制導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16 05:39:24

『壹』 請問三叉戟ⅡD-5導彈最多可攜帶多少個彈頭

美國海軍第三代潛地彈道導彈。現系美國海軍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懾力量,或稱D5導彈。內1984年開始工程研製,容1987年1月在陸基平台上進行首次三叉戟Ⅱ導彈飛行試驗,1989年進行潛射試驗,當年12月初始部署,裝備第9艘俄亥俄級三叉戟導彈潛艇,到本世紀末至少裝備20艘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每艇裝24枚導彈。
美國海軍計劃到2002年建成一支由24艘三叉戟潛艇組成的海基威懾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執行戰略巡航任務。該導彈精度高而有效載荷大,它攻擊硬目標的效能要比三叉戟Ⅰ導彈高3 ̄4倍。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 長 13.9米 直 徑 2.08米
最大射程 11000公里 起飛重量 37.2噸
制導方式 星光慣性制導 動力裝置 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
投擲重量 2300公斤 核彈當量 8枚×47.5萬噸
命中精度 130-185米 發射方式 核潛艇水下機動?

『貳』 什麼是戰略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又被稱為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因為潛艇所攜帶的彈道導彈射程遠達到10000公里,彈道導彈彈頭具有分彈頭,而且是核彈頭,對別國有威懾力量.戰略核潛艇是三維核打擊的重要一環.三維核打擊-空軍的核導彈,陸軍的核彈道導彈和海軍的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英國,法國,美國和蘇聯/俄羅斯擁有核動力攻擊和戰略潛艇.

(圖為俄羅斯海軍德爾塔IV級戰略核潛艇)

現役:中國-漢級(091)攻擊核潛艇,夏級(092)戰略核潛艇;

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蘇聯/俄羅斯-S級攻擊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V-3級攻擊核潛艇;台風級戰略核潛艇,D-4級戰略核潛艇,D-3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敏捷級攻擊核潛艇和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前衛級戰略核潛艇.

我國有核潛艇,為漢級攻擊核潛艇,夏級戰略核潛艇.

漢級(091)攻擊核潛艇共5艘,分別為長征1號(401艇),長征2號(402艇),長征3號(403艇),長征4號(404艇),長征5號(405艇);

夏級(092)戰略核潛艇共1艘,為長征6號(406艇),但獲悉夏級一共有3艘,共用同一個名稱,為406甲,406乙和406丙.

攻擊核潛艇的主要任務是搜索敵方的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和水面艦艇,並將之擊沉.

戰略核潛艇是核打擊力量的一部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使用的,除非發生了核戰爭.

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我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406艇(長征6號),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後來於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

在設計上實際是加長的漢級潛艇,總工程師彭士祿,黃緯祿,趙仁愷,黃旭華為副總工程師。406艇於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製。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2節(水下)

潛深:約300米

編制:84名

導彈:12枚"巨浪-1"(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彈18枚。

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由於"巨浪-1"彈道導彈射程較短,所以406艇要到國際日期更改線附近才能發射"巨浪-1"彈道導彈,打到美國本土,換裝「巨浪-2」型彈道導彈後,從我國港口就可以直接打到美國本土,不要冒著被擊沉的風險要到國際日期更改線附近發射彈道導彈!

漢級(091)攻擊核潛艇是我國第一代攻擊核潛艇,共5艘.

401艇(長征1號),是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的第一艘,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80年代後期進行了改裝,並於90年代中期重新入役.改裝包括對核反應堆的升級以減少噪音並提高可靠性,加裝了法國設計的聲吶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線導魚雷和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導彈,而且新的消聲瓦也可能安裝在艇身上.

布置: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402艇(長征2號),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1977年下水。

80年代後期進行了改裝,並於90年代中期重新入役。改裝包括對核反應堆的升級以減少噪音並提高可靠性,加裝了法國設計的聲吶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線導魚雷和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導彈,而且新的消聲瓦也可能安裝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403艇(長征3號),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1983年下水。

1998年開始改裝,並於2000年重新入役。改裝包括對核反應堆的升級以減少噪音並提高可靠性,加裝了法國設計的聲吶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線導魚雷和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導彈,而且新的消聲瓦也可能安裝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導彈:C801反艦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指揮台圍殼後)

魚雷:6具533毫米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404艇(長征4號),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1987年下水。

1998年開始改裝,並於2000年重新入役。改裝包括對核反應堆的升級以減少噪音並提高可靠性,加裝了法國設計的聲吶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線導魚雷和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導彈,而且新的消聲瓦也可能安裝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導彈:C801反艦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指揮台圍殼後)

魚雷:6具533毫米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

405艇(長征5號),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1990年4月8日下水。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導彈:C801反艦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指揮台圍殼後)

魚雷:6具533毫米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是美國海軍1954年建成的「鸚鵡螺」號核動力攻擊潛艇。1959年美國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喬治·華盛頓」號。

冷戰期間(1946-1991),美國共發展了四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四代核動力攻擊潛艇,與美國抗衡的蘇聯,也發展了四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三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美國四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喬治·華盛頓級,伊桑·艾倫級,拉斐特級和俄亥俄級

美國四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鸚鵡螺級;鰷魚級;長尾鯊級;洛杉磯級和鱘魚級;

蘇聯四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H級,Y級,D級,台風級

蘇聯三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N級,V級,S級和阿庫拉級

英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是1963/4/17服役的「無畏」號核動力攻擊潛艇。英國發展了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四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英國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決心級,前衛級

英國四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無畏級,勇敢級,敏捷級,特拉法爾加級

法國先發展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再發展核動力攻擊潛艇。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是1971年服役的「可畏」號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法國發展了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一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可畏級(隨著"可畏"號於1991年退役後,此級艇改稱不屈級),凱旋級

一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紅寶石級-世界上最輕的核動力攻擊潛艇。

蘇聯海軍另外還發展了飛航導彈核潛艇,共四代

四代飛航導彈核潛艇

E-1級;E-2級;C級;O級-即大名鼎鼎的奧斯卡級

蘇聯E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一共有兩種型號:E-1級和E-2級.E-1級(659型)是蘇聯第一代飛航導彈核潛艇;E-2級(675型)是蘇聯第二代飛航導彈核潛艇.

E-1級共建造服役5艘:K-45(1961/6/28),K-59(1961/12/10),K-66(1961/12/10),K-122(1962/4/13),K-259(1962/12),都編入蘇聯太平艦隊.E-1級水上排水量3731噸,水下排水量4920噸,最大長度111.2米,最大寬度9.2米,平均吃水7.6米;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堆BM-A型,雙軸雙槳推進,總功率35000馬力,其水上航速21節,水下最大航速29節。首部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尾部有4具40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53-61型魚雷。E-1級(659型)裝備六枚SS-N-3C型巡航導彈,只能打擊陸上固定目標,E-1級只能從水面發射,不能從水下發射.

E-2級水上排水量4450噸,水下排水量5060噸,最大長度115.4米,最大寬度9.3米,平均吃水7.9米;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堆BM-A型,雙軸雙槳推進,總功率35000馬力,其水上航速14節,水下最大航速23節。首部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53-65M魚雷或53-65K魚雷;尾部有2具40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MГT-1魚雷。E-2級也只能從水面發射,不能從水下發射,但可以打擊水面艦艇等活動目標,裝備8枚SS-N-3A型巡航導彈.

E-2級(675型)一共建造29艘(1963-1968),在北方艦隊服役16艘,在太平洋艦隊服役13艘.北方艦隊中有2艘按照675MK型改裝,3艘按照675MKB型改裝,3艘按照675MK,675H,675MY型改裝.

英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是1963/4/17服役的「無畏」號核動力攻擊潛艇。英國發展了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四代核動力攻擊潛艇

英國決心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英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共建4艘.分別為"聲望"號,"決心"號,"反擊"號,"復仇"號.

排水量:7600噸(水上),8500噸(水下)

主尺度:長129.5米,寬10.1米,吃水9.1米

主機:核動力:1座RR1壓水堆,2台英國電氣(公司)蒸汽輪機,15000馬力(11.2兆瓦),單軸;2台柴油機交流發電機,2200馬力(1.64兆瓦);1台應急驅動電機;1個輔助可收縮螺旋槳.

航速:25節(水下),20節(水上)

續航力:用輔助推進,5000海里/4節

編制:兩班制,每班143人,其中軍官13人

導彈:潛射彈道導彈:16枚洛克希德"北極星"(Polaris)A3,2級固體燃料火箭,慣性制導,4630千米(2500海里),每個彈頭載3個20萬當量分彈頭.

"騎士"(Chevaline)熱核彈頭1982年裝備"聲望"號,1984年裝備"決心"號,1986年裝備"反擊"號,1988年裝備"復仇"號.圓公偏差900米.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馬可尼"虎魚"MK242型魚雷,主線導,主/被動雷達尋的,13千米(7海里)/35節(主動),29千米(15.7海里)/24節(被動),戰斗部重134千克.

電子對抗:假目標:2座SSDE發射器.

電子支援:MELUA11/12被動偵聽.

戰斗數據系統:格雷沙姆/道蒂DCB數據處理系統

火控:道蒂戰術控制系統.

雷達:導航:凱爾文休斯1006型,I波段.

聲納:普萊西2001型,艇體聲納,主/被動,低頻;BAc2007型艇體聲納,側基陣,被動,遠程,低頻;費倫梯2046型搖曳基陣,被動搜索,甚低頻;湯姆遜·辛特拉,2019巴黎(由2082型代替),被動偵聽和測距.

計劃:1963年2月政府表示打算訂購4-5艘7000噸級的核動力潛艇,每艘裝載16枚"北極星"導彈,並計劃第一艘在1968年巡航.改建艇的挺體和主機有本國設計,除維克斯船廠建造兩艘外,坎默·萊爾德船廠建造另外兩艘,實際上1963年5月訂購了4艘"北極星"潛艇.第5艘於1965/2/15被取消.英國第一艘潛射彈道導彈核潛艇"決心"號於1967/6/22出海巡航.

現代化改裝:"騎士"彈頭在1982-1988年間替代了原來的"北極星"導彈裝載彈頭,所不同是裝有一種突防裝置,以克服反彈道導彈的防禦.

使用情況:1969年以來,該級艇至少有一艘可隨時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據報道,"北極星"導彈的貯量約70枚,45-50個彈頭.該級艇第一艘在1993年退役,該級艇已全部退役,由前衛級代替(裝備16枚」三叉戟Ⅱ」潛射彈道導彈).

英國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英國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共建4艘.分別為"前衛"號,"勝利"號,"警戒"號,"報仇"號.

排水量:15000噸(水下)

主尺度:長149.9米,寬12.8米,吃水12米

主機:核動力:1座RR2壓水堆,2台英國蒸汽輪機,27500馬力(20.5兆瓦);單軸,泵噴推進器;2台柴油機交流發電機,2700馬力(2兆瓦);1台輔助推進電機.

航速:約25節(水下)

編制:兩班制,每班135人.

導彈:潛射彈道導彈:16枚洛克希德"三叉戟Ⅱ"(Trident)(D5),3級固體燃料火箭,星體慣性制導,12000千米(6500海里),熱核彈頭為8個15萬當量分彈頭,圓公算偏差90米.D5能夠裝載12個機動分彈頭,但英國製造的限制在7-8個分彈頭.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馬可尼"矛魚"兩用魚雷,主線導,主/被動雷達尋的,65千米(35海里)/60節(主動),戰斗部定向能."虎魚"MK242型魚雷,主線導,主/被動雷達尋的,13千米(7海里)/35節(主動),29千米(15.7海里)/24節(被動),戰斗部重134千克.

電子對抗:假目標:2座SSDEMK10發射器.

電子支援:雷卡UAP3,被動偵聽.

戰斗數據系統:道蒂塞馬

火控:道蒂戰術控制系統.

雷達:導航:凱爾文休斯1007型,I波段.

聲納:馬可尼/普萊西2054型組合多頻艇體聲納陣;馬可尼/費倫梯2046型拖曳基陣

結構:改裝和更換核反應堆芯的間隔預計8-9年.潛艇外表覆蓋均勻的吸聲塗層.光導發光潛望鏡是一新特徵.

使用情況:」前衛」號定於1992年末開始海上試航,1994年12月首次進入戰斗巡航.

前衛級(VANGUNARD)

艇名舷號開工服役

前衛VangunardS281986/9/31993

勝利VictoriousS291987/12/31994

警戒VigilantS301991/2/161995

報仇VengeanceS311993/4/11999

法國先發展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再發展核動力攻擊潛艇。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是1971年服役的「可畏」號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法國發展了二代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法國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法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共建6艘,首艇"可畏"號於1967年3月下水,1971年服役。其餘分別為"霹靂"號,"可怖"號,"無敵"號,"雷鳴"號,"不屈"號.

排水量:8080噸(水上),8290噸(水下)

主尺度:長128.7米,寬10.6米,吃水10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1座壓水堆,2座渦輪交流電機,1台傑蒙特*斯內德電機,16000馬力(11.76兆瓦);2台SEMT皮爾斯蒂克/傑蒙特*斯內德8PA4185柴油機-電力輔助推進裝置,1.5兆瓦;1台應急電機;單軸.

航速:25節(水下),20節(水上)

續航力:用輔助推進,5000海里/4節

編制:兩班制,每班114人,其中軍官14人

導彈:潛射彈道導彈:16枚航空航天M4,3級固體燃料火箭,慣性制導5300千米(2860海里),熱核彈頭為6個15萬噸當量分彈頭.

可畏級最初兩艘上配置有M1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僅有2091公里(1000海里),其改良型M2及後續的M20則在稍後配置於所有的可畏級潛艇上.M20擁有一枚具有120萬噸黃色炸葯威力的熱融合核子彈頭,射程約為3974公里(1900海里)。M20的擴大型M4潛射彈道導彈於1978年至79年間展開測試.M4導彈可攜帶6具15萬噸威力的多目標彈頭獨立重返大氣載具(MIRV),射程遠達6114公里.法國海軍在測試完成後,即將M4導彈部署於所有的可畏級潛艇上(「可畏」號除外).

反艦導彈:航空航天SM39"飛魚",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慣性巡航,主動雷達尋的,50千米(27海里)/0.9馬赫,戰斗部重165千克.

魚雷: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ECANL53型兩用魚雷,主/被動雷達尋的,9.5千米(5.1海里)/35節,戰斗部重150千克,航行深度550米;ECANF172型,線導,主/被動雷達尋的,20千米(10.8海里)/40節,戰斗部重250千克,航深600米.魚雷和反艦導彈最多裝18枚.

電子對抗:電子支援:偵聽.

火控:SAD戰術數據系統:DLA1A武器控制系統.

雷達:導航:湯姆遜-CSADRUA33,I波段.

聲納:湯姆遜·辛特拉,DSUX21多功能被動艇首聲納和側基陣聲納;DUUX5被動測距和偵聽,低頻;DSUV61搖曳基陣.

計劃:隨著"可畏"號於1991年退役後,此級艇改稱不屈級。

現代化改裝:該級所有艇裝備M4導彈."雷鳴"號,"無敵"號和"可怖"號分別於1987/10/10,1989/5/10,1990/5/15改裝後重新編入現役."霹靂"號在1990/9改裝,1993/2完成.除了替換導彈系統,還改進反應堆堆芯,降低噪音,聲納和其他設備按"不屈"號相同標准改裝.

結構:潛深約250米,將改裝M4導彈的潛艇線型改變為類似"不屈"號的艇型.

使用情況:第一次發射M4導彈由"雷鳴"號於1987/9/15在大西洋進行的.

不屈級(L』INFLEXIBLE)

艇名編號開工服役

霹靂LeFoundroyantS6101969/12/121974/6/6

可怖LeTerribleS6121967/6/241973/12/1

無敵L』indomptableS6131971/12/41976/12/31

雷鳴LetonnantS6141974/10/17

不屈L'inflexibleS6151979/3/161985/4/1

『叄』 什麼是美國「三叉戟」Ⅱ導彈

「三叉戟」Ⅱ導彈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導彈與空間公司合作研製生產的第三代潛地彈道導彈。它由潛艇發射,最大射程1110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潛地彈道導彈。

美國海軍從1971年起執行水下遠程導彈研製計劃,最初研製的「三叉戟」I導彈於1979年10月裝備部隊。1984年開始研製性能更好的「三叉戟」Ⅱ導彈,1987年1月在陸基平台上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到同年10月共進行5次飛行試驗,均獲得成功。1990年3月開始裝備部署。到1994年底,美國海軍已有7艘核潛艇裝備了「三叉戟」Ⅱ導彈,共配備168枚導彈。到20世紀末,美國海軍至少裝備20艘「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每艘裝24枚導彈。

導彈全長13.9米,彈徑2.08米,最大起飛質量37.2噸,投擲質量為2300千克。它具備攻擊包括硬點目標在內的各種目標的能力,是用來摧毀敵方重要戰略目標的海基威懾力量。每枚導彈可裝(8~12)個MK4/W76子彈頭,單個子彈頭威力約為47.5萬噸TNT當量,能摧毀前蘇聯最硬的地下發射井。

該導彈動力裝置為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和一個末級助推控制系統。第一、二級在「三叉戟」I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改進:第一級殼體材料改用石墨/環氧棚旨,助推劑改為聚乙二醇/硝化甘油;第三級發動機採用可延伸的碳/碳噴管出口錐,動力裝置還包括一台第三級分離發動機。而第三級沒用改動,仍沿用「三叉戟」I導彈的第三級發動機。

制導與控制系統採用慣性制導,命中精度相當高,CEP為90米。它的慣性制導測量裝置採用2個雙軸動力調諧繞性陀螺、3個擺式積分陀螺加速表和1個新設計的星光監控器。美國海軍計劃到2002年建成一支由24艘裝有「三叉戟」Ⅱ導彈的潛艇組成的海基威懾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執行戰略巡航任務。該導彈精度高而有效載荷大,它攻擊硬目標的效能要比「三叉戟」I導彈高三四倍。

英國在20世紀60年代就同美國簽訂過有關協議,約定由美國向英國提供部分核潛艇和導彈。因此,英國也有「三叉戟」Ⅱ導彈,但其核彈頭是英國自行研製的。根據美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的規定,在條約生效後,「三叉戟」Ⅱ導彈所攜帶的子彈頭數將由(8-12)枚減少到4個。

『肆』 關於潛射三叉戟導彈以及俄亥俄級核潛艇的數據

「俄亥俄」級全長170.7米,寬12.8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1.1米,水上排水量16600噸,水下排水量18750噸,水下航速20,全艇編制155人,其中軍官14或15人。動力裝置為1台通用電氣公司的S8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功率44.8MW,約60000馬力,單軸,1台輔助推進電機,325馬力。
戰略武器:
「俄亥俄」級從首艇SSBN726「俄亥俄」號到SSBN733「內華達」號裝載的是24枚「三叉戟Ⅰ」C4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為星體慣性制導,射程7400公里,8個1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或6個10萬當量的機動分彈頭,圓公算偏差450公里。從SSBN734「田納西」號開始裝載「三叉戟Ⅱ」D5型,該導彈為星體慣性制導,射程12000公里,12個當量15萬噸的分彈頭,或7個當量30-47.5萬噸的機動分彈頭,圓公算偏差90米。
裝備:SSBN 726至SSNB 733;三叉戟Ⅰ型(C-4)潛射彈道導彈24枚,SSBN 734以後: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顧耐德Mk 48魚雷。
戰術武器:
4具MK68型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魚雷,線導加主/被動聲自導,40節時射程50公里,55節時射程38公里,戰斗部重267公斤,潛深900米。
電子設備:作戰數據鏈為AN/MK2型,核心為UYK43/44型計算機。火控系統有MK118魚雷發射控制裝置和MK-98導彈控制裝置。水面搜索/導航雷達為AN/BPS15A,I/J波段。電子支援為WLR-8(5)型,用於攔截。電子對抗為8座MK2型魚雷誘餌發射裝置。
聲吶:AN/BQQ6,被動搜索;AN/BQS15,主/被動近距搜索,高頻;AN/BQR15,被動拖曳陣;AN/BQR19,主動,導航,高頻。

『伍』 美國「三叉戟」Ⅱ導彈是以什麼方式制導

美國「三叉戟」Ⅱ導彈制導與控制系統採用慣性制導,命中精度相當高,CEP為90米。回它的慣性制導測量裝答置採用2個雙軸動力調諧繞性陀螺、3個擺式積分陀螺加速表和1個新設計的星光監控器。美國海軍計劃到2002年建成一支由24艘裝有「三叉戟」Ⅱ導彈的潛艇組成的海基威懾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執行戰略巡航任務。該導彈精度高而有效載荷大,它攻擊硬目標的效能要比「三叉戟」I導彈高三四倍。

英國在20世紀60年代就同美國簽訂過有關協議,約定由美國向英國提供部分核潛艇和導彈。因此,英國也有「三叉戟」Ⅱ導彈,但其核彈頭是英國自行研製的。根據美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的規定,在條約生效後,「三叉戟」Ⅱ導彈所攜帶的子彈頭數將由(8-12)枚減少到4個。

『陸』 潛射導彈的發射:法國M51水下點火對美國三叉戟D5的技術優勢在哪裡

技術有點就在於密封上面,還有就是潛艇可以在距離水面更深的地方隱藏,彈專射的就要距離水面一屬定距離這樣就更容易發現,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都是先彈出水面在點火,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即是點火的時間問題,早了沒出水面晚了導彈開始下落幾乎沒幾次成功,所以水下點火是以後的趨勢

『柒』 三叉戟式潛射導彈的三叉戟2-D5彈道導彈

美國海軍在2010年9月3日和4日分別試射了一枚不攜帶彈頭的
三叉戟2-D5彈道導彈。成功的試驗再次內驗證了整個容三叉戟2-D5戰略武器系統的就緒性和可靠性。
三叉戟2-D5彈道導彈由洛.馬公司建造,此次試驗已經是自1989年以來連續進行的第129次成功試射,此記錄是所有其他大型彈道導彈或太空運載火箭所無法企及的。
這兩次試驗是美國海軍進行的一系列作戰系統評估試驗的一部分,它們將確保三叉戟2-D5戰略武器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就緒性和性能。
於1990年首次部署的D5導彈目前已經被裝備在美國俄亥俄級潛水艇和英國先鋒級潛水艇上。此三級固體推進劑慣性導航的彈道導彈的射程可達7千多公里,它可以攜帶多彈頭獨立目標再入飛行器。

『捌』 三叉戟IID—5型潛射導彈型號有哪些改進

2005年美國來海軍又添購了源5枚「三叉戟ⅡD5」導彈,使美國當前擁有的該型導彈總數達到413枚。此外,美國還將D5的生產延長到了2013年,並將采購導彈的總數增加到540枚,額外增加成本122億美元。

為了使D5導彈能服役至2042年,達到最新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延長後的服役期末,美國將把D5改進成D5LE型。2003年,美國國會已為「三叉戟II」D5現代化計劃撥款4.16億美元。在540枚D5導彈中,將有336枚裝備14艘核潛艇,其餘的用於試射。

『玖』 「三叉戟」II(D5)的主要性能

1、彈長:約.36米

2、彈徑:約1.88米

3、彈重:約29954-58068千克

4、戰斗部:1361千克,8枚當量10萬噸W-76四型彈頭,一般裝載10枚當量47.5萬噸W-87二一型彈頭

5、導彈射程:約7100-7400千米

6、命中精度:CEP約122-450米

7、制導方式:慣性,可接收NAVSTAR衛星導引

8、動力裝置:三級固體發動機

9、發射方式:海基水下戰略核潛艇發

(9)三叉戟D5LE重新設計制導裝置擴展閱讀:

「三叉戟II」D—5型潛射導彈是在「三叉戟I」 C-4型導彈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該彈1990年服役,主要裝備「俄亥俄」級核潛艇,每艇載彈24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

與「三叉戟I」 C-4相比,「三叉戟II」D—5在長度上加長了3米,射程更遠,命中精度更高。每枚導彈最多可載12枚分導式彈頭,後來根據美俄間的協議,改為限載8枚,可分別攻擊8個目標,採用星光慣性制導系統。

其打擊諸如地下導彈發射井、加固的地下指揮所等堅固目標的能力要比「三叉戟I」導彈提高3至4倍,因而被譽為美海軍戰略核力量的「驕子」。

目前「三叉戟II」D5導彈已成為美國海軍所有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標准裝備之一,該型導彈的裝備將進一步滿足美國國家戰略威懾政策的需要,使美軍具備應付新型威脅的能力。

『拾』 美國的核力量以陸海空哪方面為主

最側重的是戰略核潛艇--海基核武器

2005年美國核力量

我們估計,截至2005年1月份,美國庫存中約有現役核彈頭5,300枚,其中戰略彈頭4,530枚,非戰略彈頭780枚。另外,約有5,000枚彈頭作為「響應儲備力量」或把氚取出使其處於非現役狀態。
2004年6月,能源部宣布庫存中「約一半」的彈頭將在2012年前退役且最終被拆卸。我們估計, 到2012年庫存彈頭的總量將從10,350枚削減到6,000枚。
五角大樓將繼續執行2001年的《核態勢評估》,調整美國核力量的部署,以滿足核目標變化的需要。美國正式改變了戰略核戰爭計劃的名稱。在整個冷戰時期,大家知道的是統一作戰計劃(SIOP),而現在則名為作戰計劃(OPLAN)8044。2003年3月,美國最後一次使用了過去的名稱,即SIOP-03(修訂版3)。
洲際彈道導彈(ICBMs)

作為MX/和平衛士第二階段退役的一部分,國防部2004年削減了17枚洲際彈道導彈。最後10枚MX導彈從2005年開始處於警戒狀態,但應在10月1日前退役。2004年7月21日,美軍在加利福尼亞的范登保空軍基地試射了一枚MX導彈。
2001年的《核態勢評估》要求保留而不是摧毀MX導彈的發射井,這是已經失效的《START II條約》所要求的。美國將保留MX導彈,在必要時用作空間運載器、靶彈運載器或重新部署。從50枚退役的MX導彈上拆下的550顆W87彈頭將暫時儲存到2006年,屆時將用其中一部分替換「民兵」洲際彈道導彈的W62彈頭(W62彈頭計劃在2009年退役)。為了穩定儲備彈頭的「快速反應力量」,我們估計約有200枚W87彈頭將裝備「民兵 III」導彈。將來也可能用一些W87彈頭裝備「三叉戟II D5」導彈。
2004年2月,國防科學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建議把50枚MX改作常規用途,重新部署在加利福尼亞的范登保空軍基地和弗羅里達州的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報告稱:「這些武器能使美國具備在30分鍾內對全球進行戰略打擊的響應能力。」
目前部署的500枚「民兵 III」導彈,每枚攜帶單彈頭或2~3顆分導式子彈頭(MIRVs)。其中300枚攜帶高當量W78彈頭和精度更高的Mk-12A彈頭。由於《START II條約》禁止使用分導式子彈頭(MIRVs)的條款目前已變成一紙空文,早期的把所有「民兵」導彈改成使用單彈頭的計劃可以進行修改。美軍可以用約700~800顆彈頭裝備這500枚「民兵」導彈。
美國制定了6部分計劃,斥資60億美元繼續改進「民兵」導彈以提高其打擊精度和可靠性,並把其服役期延長到2020年。空軍在2004年6月23日、7月23日和9月16日3次成功地試射了未裝葯的「民兵 III」導彈。空軍計劃在2018年部署替換「民兵」的新型導彈。

核潛艇

美國目前擁有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裝備有336枚潛射彈道導彈(SLBM),共有約2,016顆彈頭,約占所有現役戰略武器的48%。美國海軍在2004年削減了一艘核潛艇。這樣,核潛艇的數量保持在1994年《核態勢評估》認定的水平上。海軍把潛艇的服役期由30年延長至44年;服役期最長的
潛艇計劃到2029年退役,屆時新型核潛艇將接替它開始服役。
海軍曾考慮把14艘核潛艇均衡部署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但最近作了調整,把大部分潛艇部署在太平洋。2002和2004年有3艘核潛艇抵達華盛頓的班戈替換四艘老的正改裝用於發射巡航導彈的潛艇。2004年9月海軍宣布,另兩艘潛艇Maine和Louisiana將於2005年10月離開喬治亞的金斯灣開往班戈。現在大西洋海域只留下5艘核潛艇,是1961年美開始在東海岸部署核潛艇以來數量最少的。1966至1985年期間,超過30艘核潛艇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服役。目前在太平洋上部署九艘新型的核潛艇,是1979年來規模最大的,反映出美國針對中國也可能是北朝鮮的核目標需求。
海軍計劃對太平洋基地的4艘裝備「三叉戟I C4」的核潛艇進行升級使其能攜帶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三叉戟II D5」導彈 。對Alaska 和Nevada的升級已經完成,對Henry M. Jackson 和Alabama的升級將分別於2005和2006年進行。
海軍正改裝4艘老式核潛艇使其能用於非核作戰,即用作「戰斧」巡航導彈和特殊作戰武器的發射平台。Ohio潛艇於2002年在Puget Sound海軍造船廠開始改裝,並將於2005年開始在班戈服役。目前Norfolk海軍造船廠正在改裝Florida,計劃2006年開始在金斯灣服役。2004年10月,Michigan和Georgia上的「三叉戟I」導彈被卸下後分別在Puget Sound 和Norfolk Naval造船廠進行改裝,2007年改裝完後將分別在班戈和金斯灣服役。
2005年的國防授權法案第104章要求國防部長應在本年度春季研究是否繼續實行目前的兩班潛艇輪流巡邏制,或是改革或中止該制度。
海軍正改進Mk-4/W76彈頭,把武器的空爆引信替換成新的地爆引信。第一件命名為Mk-4A/W76-1的新型武器計劃於2007年9月交付。2012年前海軍將把40%的Mk-4/W76彈頭的庫存武器進行改進。新引信將增強武器的打擊毀傷性,使裝備Mk-4A/W76-1彈頭的核潛艇的潛在打擊目標范圍更大。
據五角大樓透露,2004年海軍開始進行「增強效率(E2)再入體計劃」,該計劃將在短期內使潛射彈道導彈(SLBM)彈頭具備GPS制導的精度(大約10米之內)。該計劃將使W76彈頭潛在打擊目標范圍更大。海軍官員考慮對常規彈頭和核彈頭都實行該計劃。檢驗Mk-4/W76彈頭新能力的大規模飛行試驗將在2007財年進行。
海軍根據2005財年國防法案又采購了5枚「三叉戟II D5」導彈,這樣該導彈總數將達到413枚。D5的生產已經延長到2013年,要求的總數從390增至540枚,費用也增加了122億美元。該計劃的總費用為375億美元,每枚導彈6,900萬美元。為了讓D5服役到2042年(最新的Ohio級潛艇延壽後的最後服役期限),海軍將把目前D5導彈升級為D5LE型。2003年,國會批准用於對D5進行升級的預算為4.16億美元。540枚D5導彈中的360枚將裝備14艘核潛艇(包括隨時處於檢修狀態的2艘)以平衡飛行試驗的需要。
海軍正計劃研發潛射中程彈道導彈(SLIRBM)。2003年8月,海軍官員邀請廠商提出方案。海軍計劃今年對「經濟的、高性能SLIRBM」原型火箭發動機進行兩次全規模試驗。該導彈可攜帶核或常規彈頭。
海軍計劃2005年恢復在太平洋上進行潛射彈道導彈(SLBM)的發射試驗,屆時美太平洋導彈靶場將按計劃重新運作。上次的SLBM太平洋試射是在1993年7月。2003年海軍試射了3枚「三叉戟」導彈,2004年沒有進行此類試驗。

轟炸機

美國擁有兩種擔負核任務的遠程轟炸機:B-2A「幽靈」和B-52H「同溫層堡壘」。這兩種轟炸機都不處於持續警戒狀態,但都擔負著常規任務。 B-52能投擲巡航導彈、重力炸彈或兩者均可,B2隻能投擲炸彈。
空軍決定盡快找到轟炸機的替換機型。空軍官員正研究使用各種過渡機型或遠程飛機,包括無人駕駛機、升級的轟炸機或可能是F/A-22 Raptor的衍生機型。
美國歷時5年最終在2003年完成了B-2轟炸機Block 30的升級,升級後的B-2轟炸機可同時攜帶B61、B83核彈以及各種常規彈頭。2003年12月美軍在密蘇里州惠特曼空軍基地完成了「核安全檢查」。美軍計劃再次對B-2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完成後,飛行員能夠在飛行過程中根據任務需求改變飛行方向和重新定位目標。
空軍正在對先進的巡航導彈(ACM)和空射巡航導彈(ALCM)進行延壽,使它們能服役到2030年。空軍稱,先進的巡航導彈是一種「關鍵武器」,是空軍作戰司令部和戰略司令部(Stratcom)執行任務必不可少的武器。2003年空軍與波音和雷聲公司簽訂5個合同,總金額1,000萬美元,讓這兩家公司維護先進的巡航導彈(ACM)。空軍正在研究購買下一代巡航導彈。

非戰略核武器

美國約有780件現役非戰略核武器:580枚經過3次改進的B61重力炸彈和200枚對地攻擊「戰斧」巡航核導彈(TLAM/N)。另有100枚「戰斧」巡航核
導彈處於後備或非現役狀態。2001年的《核態勢評估》未提及非戰略核武器。
580枚現役B61炸彈中的480枚部署在6個歐洲國家的8個空軍基地,供美國和北約空軍飛機使用。另100枚放在美國兩個飛行中隊,能迅速部署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位於北卡羅萊納州Seymour Johnson空軍基地第4聯隊第334、335和336中隊配備兩用的F-15E戰斗機。新墨西哥Cannon空軍基地第27聯隊第522、523和524中隊配備兩用的F-16戰斗機。空軍還保留了435枚B61-3、B61-4和B61-10儲備炸彈,這些炸彈可能儲存在新墨西哥Kirtland空軍基地和內華達的Nellis空軍基地。根據能源部2004年6月作出的削減近一半庫存武器的決定,這些炸彈中的大多數或全部都將作好退役或拆卸標記。
根據空軍目前的計劃,部分F-35聯合攻擊機將從2012年開始具備核能力。空軍在2004年完成了聯合攻擊機(JSF)的初步核驗證需求計劃。

核彈頭

為確保核武器的可靠性,美軍計劃在未來十年中對大多數處於長期庫存狀態的核彈頭實施延壽計劃。該計劃第一階段從1994年開始,首先對W87彈頭進行延壽,1999年生產出了第一顆延壽彈頭。該計劃已於2004年完成。據政府統計辦公室的報告稱,該計劃使W87彈頭壽命延長了30年,最初估計的費用是4.4億,但截至2000年費用已經上升到7.47億美元。
美國也計劃對B61-7/11、W76、W78、W80、W83以及W88彈頭進行延壽。部分彈頭的改動之大足以改變其名稱,因此W76延壽後稱為W76-1,W80-0和W80-1延壽後分別稱為W80-2和W80-3。第一批W80-2和B61-7/11計劃於2006年交付,W76-1計劃在2007-2008年交付,W80-3計劃2008年左右交付。B61-7/11延壽包括對其次級進行翻新。
國會廢除了1994年的低當量核武器研究禁令後,能源部武器實驗室2003年開始研究皮實鑽地彈。該研究計劃於2006年完成。
能源部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重建了小規模的彈芯生產基地。該實驗室已於2003年生產出了第一枚W88可鑒定彈芯。能源部計劃在2004年再生產至少5枚W88彈芯,其中至少一枚將於2007年進入戰爭儲備庫。洛斯·阿拉莫斯的目標是2007年達到年生產10枚W88彈芯的能力。下一個目標是在2010年開始生產W87彈芯。
能源部計劃2018年在新的現代彈芯設施上生產彈芯,其年生產彈芯能力為250-900枚。首先要生產的是B61-7和W87彈芯。

2005年美國核力量

型 號
名 稱
發射裝置
部署時間
彈頭當量(千噸當量)
現役/備用彈頭數

洲際彈道導彈

LGM-30G
民兵III

Mk-12
150
1970
1 W62 x 170
150

Mk-12
50
1970
3 W62 x 170 (MIRV)
150/15

Mk-12A
300
1979
2-3 W78 x 335 (MIRV)
750/30

LGM-118A
和平衛士/MX
10
1986
10 W87 x 310 (MIRV)
100

小計

510

1,150/45

潛射彈道導彈

UGM-96A
三叉戟 I C4
48/2
1979
6 W76 x100(MIRV)
288

UGM-133A
三叉戟II D5
288/12

Mk-4

1992
6 W76 x100(MIRV)
1,344/150

Mk-5

1990
6 W88 x455(MIRV)
384/20

小計

336/14

2,016/170

轟炸機

B-52H
同溫層堡壘
94/56*
1961
ACM/W80-1 x 5-150
450/25

ACM/W80-1 x 5-150
400/20

B-2A
幽靈
21/16
1994
B61-7, -11, B83-1 bombs
200/55

小計

115/72

1,050/100

非戰略核力量

戰斧潛射巡航導彈

325
1984
1 W80-0 x 5-150
200

B61-3, -4, -10炸彈

n/a
1979
0.3-170
580**

小計

780

總計***

~5,000/315

註:ACM:先進的巡航導彈;ALCM:空射巡航導彈;
ICBM: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大於5,500公里);MIRV:分導式子彈頭;
SLCM:海射巡航導彈;SLBM: 潛射彈道導彈。
*:第一個數字指總數量,包括用於訓練、試驗以及備用的飛機數量;第二個數字指用於執行主要任務的飛機數量,即執行核任務或常規任務的作戰飛機數量。
**:480枚部署在6個歐洲國家的8個空軍基地。
***:在備用彈頭庫或非現役彈頭庫中保留有約5,000枚完整的彈頭。

閱讀全文

與三叉戟D5LE重新設計制導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市埃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63
鑄造一般需要掌握什麼 瀏覽:96
什麼時間清洗暖氣閥門最好 瀏覽:857
除塵管道閥門選用 瀏覽:804
燃氣熱水器進水閥門壞了怎麼更換 瀏覽:513
武重數控機床怎麼樣 瀏覽:123
火災報警哪些設備帶模塊 瀏覽:997
什麼叫做鑄造澆口 瀏覽:649
如何檢查軸承內圈毛坯實心 瀏覽:738
礦山機械研究院怎麼樣 瀏覽:89
為什麼依波手錶機械的那麼便宜 瀏覽:457
機械效率怎麼引課 瀏覽:697
截止閥中間一個圓圈是什麼閥門 瀏覽:303
別克君威車輛儀表盤怎麼操作 瀏覽:997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錯誤裝置 瀏覽:642
圖吧工具箱最新版 瀏覽:903
珊瑚為什麼要製冷 瀏覽:163
包子工具箱官方下載ios 瀏覽:765
dnf機械王座劍魂怎麼破防 瀏覽:515
超聲波碎完石後尿血是怎麼回事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