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調注塑工藝參數的依據是什麼謝謝啦!
• 溫度的控制
熱電偶也廣泛應用作溫度控制系統的感應器。在控制儀器上,設定需要的溫度,而感應器的顯示將與設定點上產生的溫度相比較。在這最簡單的系統中,當溫度到達設定點時,就會關閉,溫度下降後電源又重新開啟。這種系統稱為開閉控制,因為它不是開就是關。
• 溫度
溫度的測量和控制在注塑中是十分重要的。雖然進行這些測量是相對地簡單,但多數注塑機都沒有足夠的溫度采點或線路。
在多數注塑機上,溫度是由熱電偶感應的。一個熱電偶基本上由兩條不同的電線尾部相接而組成的。如果一端比另一端熱,將產生一個微小的電訊;越是加熱,訊號越強。
• 熔膠溫度
熔膠溫度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射料缸溫度只是指導性。熔膠溫度可在射嘴處量度或使用空氣噴射法來量度。射料缸的溫度設定取決於熔膠溫度、螺桿轉速、背壓、射料量和注塑周期。
您如果沒有加工某一特定級別塑料的經驗,請從最低的設定開始。為了便於控制,射料缸分了區,但不是所有都設定為相同溫度。如果運作時間長或在高溫下操作,請將第一區的溫度設定為較低的數值,這將防止塑料過早熔化和分流。注塑開始前,確保液壓油、料斗封閉器、模具和射料缸都處於正確溫度下。
• 注塑壓力
這是引起塑料流動的壓力,可以用在射嘴或液壓線上的感測器來測量。它沒有固定的數值,而模具填充越困難,注塑壓力也增大,注塑線壓力和注塑壓力是有直接關系。
• 第一階段壓力和第二階段壓力
在注塑周期的填充階段中,可能需要採用高射壓,以維持注塑速度於要求水平。模具經填充後便不再需要高壓力。不過在注塑一些半結晶性熱塑性塑料(如PA及POM)時,由於壓力驟變,會使結構惡化,所以有時無須使用次階段壓力。
• 鎖模壓力
為了對抗注射壓力,必須使用鎖模壓力,不要自動地選擇可供使用的最大數值,而要考慮投影面積,計算一個適合的數值。注塑件的投影面積,是從鎖模力的應用方向看到的最大面積。對大多數注塑情況來說,它約為每平方英寸2噸,或每平方米31兆牛頓。然而這只是個低數值,而且應當作為一個很粗略的經驗值,因為,一旦注塑件有任何的深度,那麼側壁便必須考慮。
• 背壓
這是螺桿後退前所須要產生及超越的壓力,採用高背壓雖有利於色料散布均勻及塑料熔化,但卻同時延長了中螺桿回位時間,減低填充塑料所含纖維的長度,並增加了注塑機的應力;故背壓越低越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超過注塑機注塑壓力(最高定額)的20%。
• 注塑速度
這是指螺桿作為沖頭時,模具的填充速度。注塑薄壁製品時,必須採用高射速,以便於熔膠未凝固時完全填充模具,生產較為光滑的表面。填充時使用一系列程序化的射速,避免產生噴射或困氣等缺陷。注射可在開環式或閉環式控制系統下進行。
• 射嘴壓力
射嘴壓力是射嘴裡面的壓力。它大約就是引起塑料流動的壓力。它沒有固定的數值,而是隨模具填充的難度加大而增高。射嘴壓力、線壓力和注射壓力之間有直接的關系。在螺旋式注塑機上,射嘴壓力大約比注射壓力少大約百分之十左右。而在活塞式注塑機時壓力損失可達到百分之十左右。而在活塞式注塑機時壓力損失可達到百分之五十。
❷ 鋼化爐工藝參數的設定有什麼用,怎麼設定
鋼化爐工藝參數的設定對產品的質量及成品率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玻璃鋼化爐鋼化玻璃工藝過程式控制制當中,鋼化爐工藝參數設定的是否合理對產品的質量及成品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對每一個參數進行設定時必須了解這項參數的作用和設定的依據以及相關參數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才保證優質工藝的實現。
鋼化爐工藝參數包括玻璃厚度、上部溫度、下部溫度、加熱時間、急冷風壓、急冷時間、冷卻風壓、冷卻時間和風柵距離。加工小規格玻璃的情況下,加熱時間應適當減少,反之則適當增加;加工有色玻璃時,應減少加熱時間;加工彎玻璃時加熱溫度和急冷風壓適當提高;加工鍍膜玻璃時,根據不同膜層厚度,適當增加加熱時間;真正最佳的工藝參數應以最佳的產品質量而確定。
加熱均勻是鋼化玻璃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和加熱有關的參數是上部溫度、下部溫度、加熱功率、加熱時間、溫度調整、平衡裝置、強制對流(熱循環風)裝置。
由於玻璃厚度的不同,加熱溫度的設定也不相同。其原則是玻璃越薄溫度越高,玻璃越厚溫度越低。加熱溫度確定後,加熱時間的確定就非常關鍵,這是兩個密切相關的參數,加熱時間確定的原則是3.2-4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為35-40秒左右。5-6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為40-45秒左右。8-10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為45-50秒左右。12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為50-55秒左右。15-19毫米的玻璃,每毫米厚度為55-65秒左右。由於各單位用的原料不同、軟化點不同、顏色不同、其厚度的誤差也各不相同,設定的溫度和功率又各不相同,需要各單位在實踐中總結。當玻璃出爐後在急冷時間段里破碎,那就說明加熱時間不夠;如果玻璃表面出現波筋和麻點就說明加熱時間過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調整。
加熱功率指的是鋼化爐加熱的能力,一般都設為100%,這是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的,由於上、下部加熱方法不同,上部主要是靠輻射,而下部則是靠傳導和輻射來進行加熱,當玻璃進爐後的初始階段,玻璃的下表面由於先受熱而捲曲,隨著上部溫度逐漸輻射到玻璃的上表面,玻璃也就會逐漸展平。如果在這幾十秒內玻璃捲曲得太厲害的話,出爐後玻璃的下表面的中間會有一條白色的痕跡或者光畸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把下部溫度設定得比上部低以外還要把下部的功率降低,讓陶瓷輥的表面溫度降低,使玻璃在這個階段捲曲得少一點。如果白霧消失後,又大量做玻璃的話,可能玻璃會破碎,就可以再把功率逐步加上去。
溫度調整的功能是採用矩陣式加溫後設置的,每個加熱控制點都能單獨調整,它對調整鋼化玻璃的工藝有很大的幫助。
❸ 化學葯物從實驗室開發到工業生產一般要經過哪些主要過程和階段
1、 新葯研發的探索階段:實驗室研究
該階段會採用反復分餾、多次重結晶、各種層析技術等一切分離純化手段,來制備少量的樣品供葯理篩選,很明顯這樣的合成方法與工業生產的差距很大。實驗室研究階段在化學葯研發流程中比較重要,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有:
(1)了解合成路線是否存在知識產權問題、生產成本能否接受;
(2)合理設計化合物盡快完成該化合物的合成;
(3)採取各種手段,確證化合物的化學結構;
(4)測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參數;
(5)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作過多的研究,只需要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性質。
2、小量試制階段
新葯苗頭確定後,要進行小試研究,小試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實驗室原有的合成路線和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室批量合成、積累數據,提出一條基本適合中試生產的合成工藝路線。
為了研究確定一條最佳的合成工藝路線需要做到:
(1)通過小試研究改掉實驗室的那些不符合工業生產的合成步驟和方法;
(2)在小試階段需要探明用工業級原料和溶劑對反應有無干擾,對產品的產率和質量有無影響;通過小試研究找出適合於用工業級原料生產的最佳反應條件和處理方法,達到價廉、優質和高產;
(3)通過小試找出原料和溶劑的回收套用方法,降低生產成本;
(4)通過小試研究盡量去掉有毒物質和有害氣體參與的合成反應,選擇工藝路線時要考慮三廢問題。
3、 中試生產階段
根據小試實驗研究工業化可行的方案,進一步研究在一定規模的裝置中各步化學反應條件的變化規律,並解決實驗室所不能解決或發現的問題,為工業化生產提供設計依據。
原料葯中試生產也是原料葯小試生產的擴大,中試生產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點:
(1)驗證小試工藝路線是否符合工業化生產條件
考核小試提供的合成工藝路線,在工藝條件、設備、原材料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適合於工業生產。一個合格的工藝應當能夠穩定、連續地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
(2)驗證小試工藝路線的經濟性
驗證小試提供的合成工藝路線,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是否接近生產要求;
在放大中試研究過程中,進一步考核和完善工藝路線,對每一反應步驟和單元操作,均應取得基本穩定的數據。
(3)原料葯、中間體和產品的質量控制
根據中試研究的結果制訂中間體和成品的質量標准,以及分析鑒定方法。
(4)確定中試工藝參數
制備中間體及成品的批次一般不少於3-5批,以便積累數據,完善中試生產資料,為正式生產提供數據。工藝數據的積累至少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有助於判斷工藝的可行性、穩定性與產品質量的重現性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有助於過程式控制制方法和終點檢驗標準的建立。
(5)進行生產成本的核算
根據原材料、動力消耗和工時等,初步進行經濟技術指標的核算,提出生產成本,為正式生產提供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
(6)回收和套用試劑,並處理三廢
對各步物料進行步規劃,提出回收套用和三廢處理的措施。
(7)建立中試工藝規程
提出整個合成路線的工藝流程,各個單元操作的工藝規程,安全操作要求及制度。
中試平台是葯品產業化的孵化器,在科研和生產之間起著紐帶的作用,與葯品生產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中試平台實施GMP管理,為產業化提供了完善的產品標准和工藝規程,解決了規模生產的關鍵技術,對於中試平台規劃化管理、促進產品的可生產性、提高產品轉化率、保證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工業化生產階段
原料葯的工業化生產,其重要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用於相應的制劑生產,二是以原料葯及化工原料的形式進行國內外銷售。在將工藝由實驗室轉向工廠、將樣品轉化成產品的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無外乎路線優化階段,這是成功轉向生產的基石。
❹ 工藝參數是什麼
工藝參數是指在完成某項工作的工藝的一系列基礎數據或者指標,也就是說這些基礎參數構成了工藝操作或者設計的內容。
焊接工藝參數主要有焊條直徑、焊接電流、焊接層數、電源種類及極性等; 有溫度 、數量(重量、體積等)、 壓力、pH、 攪拌速度、 時間、其他等參數。
(4)工藝參數為生產裝置的設計提供依據擴展閱讀:
一、分類
手工電弧焊的焊接工藝參數主要有焊條直徑、焊接電流、焊接層數、電源種類及極性等。
1、焊條直徑
焊條直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焊件厚度、接頭形式、焊縫位置和焊接層次等因素(表6-5)。平焊時焊條直徑可選擇大些,立焊時焊條直徑不大於5mm,仰焊和橫焊最大焊條直徑為4mm,多層焊及坡口第一層焊縫使用的焊條直徑為3.2~4mm。
2、焊接電流
焊接電流的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焊接質量,所以其選擇應根據焊條的類型、直徑、焊件的厚度、接頭形式、焊縫空間位置等因素來考慮,其中焊條直徑和焊縫空間位置最為關鍵。在一般鋼結構的焊接中,焊接電流大小與焊條直徑關系可用以下經驗公式進行試選:
I=10·d2(6-3)
式中I——焊接電流,A
d——焊條直徑,mm
另外,立焊時,電流應比平焊時小15%~20%;橫焊和仰焊時,電流應比平焊電流小10%~15%。
3、焊接層數
焊接層數應視焊件的厚度而定。除薄板外,一般都採用多層焊。對於同一厚度的材料,其他條件相同時,焊接層次增加,熱輸入量減少,有利提高接頭的塑性,但層次過多,焊件的變形會增大,因此,應該合理選擇,施工中每層焊縫的厚度不應大於4~5mm。
二、目的
1、識別可能影響API關鍵質量特性的工藝參數,識別關鍵和潛在關鍵工藝參數。
2、確定預期會在生產和工藝控制中用到的每一個關鍵工藝參數的參數范圍。
3、工藝參數確認是工藝驗證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❺ 怎麼來實現對生產製造設備的運行數據掌握,對生產決策提供准確依據
生產的運行數據有設備運行狀態,如停止、待機、運行、故障、檢修;設備運行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流量、轉速、計數、風速、位移;設備運行能耗,如電流、功率、電能,這些數據可以通過XL60智能測控裝置無線採集,通過XL66智能轉換器讀取機器設備控制裝置及現場監控儀表採集的信號,然後用XL90智能網關無線匯集信息到終端管理軟體,經過處理分析,直觀的表現在電腦、平板或手機界面,為生產決策提供依據,希望對你有用
❻ 設置注塑成型工藝參數,溫度,壓力,時間的依據是什麼
1、產品的重量,決定熔膠量
2、材料的特性決定熔融溫度,產品外觀要求決定模具溫度
3、產品結構決定了進膠的分段和時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