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無功投切有什麼作用,工作原理是咋回事
無功投切就是無功補償的投入(開始;接通)和切斷。
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根據低壓母線上的無功負荷而直接控制電容器的投切——是低壓集中補償的的保控手段,具體說就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開關接在配電變壓器低壓母線側........。
原理....比較煩一點:
交流電網的負荷,一般多呈感性,它需要電網提供無功功率,而發電機輸送給電網的無功功率是有限的,無法滿足用電設備對無功功率的需求,為此必須另外給電網補充無功功率,以達到無功功率的動態平衡,從而提高負載功率因數,達到節電的目的。自動化投切系統通過對電源運行參數進行自動檢測,根據系統對功率因數的要求自動投入或切除電容器,調整無功功率以確保負荷的功率因數始終保持在滯後狀態下的0.95~1之間。 自動化投切系統能夠准確地、有效地、適時地改善線路無功功率的需求,互相配合,協調操作,使電網運行十分平穩,補償非常及時可靠。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變壓器和輸電線路的損耗,提高變壓器的出力。
在線時使用中電容器的投切是整組進行,做不到平滑的調節。低壓補償的優點:接線簡單、運行維護工作量小,使無功就地平衡,從而提高配變利用率,降低網損,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是目前無功補償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夠了嗎?要是還不明白 你就自己找本書看吧!我實在不善言辭 解釋不精通了。
『貳』 投切裝置是什麼
電氣的投切裝置表示控制器件的通、斷裝置(開關、接觸器等)。
無功補償中關於投切裝置的概念表示隨著線路力率的變化作出投入部分電容量或切除部分電容量的操作。
『叄』 110KV變電站的110KV備自投講一下原理
原理:當主電源故障,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的控制觸頭自動閉合,自動將蓄電池與應急照明電路接通。對於110kV備自投,除了較常用的判「無壓」、「無流」外,還有一種方式是判110kV和10kV母線無壓。以方式一為例,110kV I段母線、10kV I段母線、110kV II段母線及10kV II段母線同時失壓時,備自投動作,延時Tx1跳開1QF,確認1QF跳開後,經可整定延時幾合2QF。
備自投裝置分為進線備自投和母聯備自投、裝置可以用於110kV、35KV、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進線開關,內橋開關及主變兩側開關的備自投保護,也可選擇帶備自投的自適應功能;可集中組屏,也可在開關櫃就地安裝。
(3)變配電自動投切裝置擴展閱讀:
變配電站備自投有兩種基本的供電方式。第一種母聯分段供電方式,母聯開關斷開,兩個工作電源分別供電,兩個電源互為備用,此方式稱為母聯備自投方式。第二種雙進線向單母線供電方式,即由一個工作電源供電,另一個電源為備用,此方式稱為線路備自投方式。
對於母聯備自投方式,當PT在母線側時,本裝置可實現備用電源自動投入的功能。當PT在進線側時,本裝置除具有備用電源自動投入的功能外,還具有工作自動恢復的功能。
『肆』 如何降低線損
隨著國民經濟日增月益的飛速發展,人們與電能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無論是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還是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電能。當今社會如果沒有了電能,一切都會變得暗淡無光。因而電力行業是一門特殊行業,且產供銷同時完成,電能即不能儲存,又不能再生,故電力系統就要求安全可靠地供電,與合格的電能質量(即電壓、頻率、波形)輸送以及系統經濟運行。今天著重討論在我公司電力網路經濟運行的一大經濟指標——線損。即△A%=(AT-AL)/ AT
從理論計算線損公式來看,輸送電能的過程中電能損失越多,線損就越大,以電能損失為線索深入研究,尋找其內在規律和減少電能損失的辦法和對策。
一、造成線損過大原因
我們從輸電線路的電能損失的計算公式:△A=3I2RT可知,線損的大小與供電線路的線徑及供電電壓有關,間接的還可以根據變壓器損失,由△A=△Agu+△Abd即固定損耗和可變損耗兩部分組成。
二、降低電力網路線損的措施
降低電力網線損的措施有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
1、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強用電監察管理。做好反竊電活動一邊組織宣傳用電規則,提高用戶的法律意識,一邊聘請當地派出所人員和監察人員一道對所轄區域的線路進行不定期、不定時巡視,特別是迎峰度夏,冰天雪地的季節和夜間假日查竊電力度要大一些,在查處過程中應做到捉賊捉臟,查到一處後照好照片,錄好像讓竊電者在事實面前不再絞辨,打擊竊電分子做到准、狠,不讓電能白白流失。
2、技術措施大體又分為運行性措施和建設性措施。
①運行性措施
合理調整電力網的運行電壓水平,電力網運行電壓一般可在額定電壓附近允許的范圍內變化,亦即運行電壓可以高於或低於額定電壓,當系統電壓升高時,電力網的固定損耗增大,變動損耗減小。而當系統運行電降低時,電力網的固定損耗減小,變動損耗增大。對於10KV及以下的配電網路,變壓器的空載損耗約占總損耗的40%~80%,甚至更高,因為小容量變壓器空載電流較大,同時它的負荷又較低。所以這類電網適當降低運行電壓可以降低線損。對於35KV~220KV的電網,變動損耗約占總損耗的80%左右,而固定損耗較小,只佔20%左右,所以這類電網適當提高運行電壓,可以降低線損。
合理投入變壓器的運行台數,當變電所裝有兩台同型號同容量的變壓器時,對不同的負荷適當改變變壓器的運行台數,可以降低變壓器的有功損耗。如△P=η.△P0+(△PK/η).(S/Sn)2由此式可知變壓器的固定損耗與投入運行的變壓器台數成正比,變動損耗與投入運行變壓器的台數成反比,當變壓器輕載運行時,固定損耗將大於變動損耗,此時若減少一台變壓器運行,變能降低變壓器的總功率損耗。因此,合理的投切變壓器運行台數可以降低網路電能損失,從而降低線損。
合理調整負荷。在運行時,合理調整負荷,提高負荷率也可以降低線損。
②建設性措施
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可以減少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從而降低了電網中的電能損耗。為此,在各大中型用戶及終端變電站都應裝設無功補償裝置。再者就是按經濟密度來選擇導線的截面等方法來降低線損。
『伍』 為什麼「一類高層的消防供電,應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
高層就是說設備比較多,一個配電箱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很多。
進線先到派接內櫃--高層配電櫃容--層配電箱--末端配電箱;大概是這樣的。
消防設備比較重要,一般是兩路供電;即其中一路停電後另一路自動投入,以達到用電設備不會長時間斷電;自動切換裝置就是干這個的(全稱: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
現在的設備大多選用末端自動切換,當然也可以前段自動互投,也就是在高層配電櫃處設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因為不是所有設備需要雙路電源所以不在前端,而是在末端設置互投裝置。
消防設備在末端設置雙電源切換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供電的安全性(保證不斷電)。
『陸』 中低壓城農網新建與改造技術原則是什麼
《國家計委關於轉發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的通知》(計基礎〔1999〕555號)
《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
第一章 總則
1.1 為搞好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以下簡稱農網改造)工作,達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和節能的目的,滿足農村用電增長的需要,提高供電質量和農村配電網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特製定本《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
1.2 農網改造選用的設備必須是通過省部級或相應級別鑒定的國產設備,應優先選擇國家經貿委和國家電力公司推薦的產品。
1.3 各地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用電負荷的情況,在保證用電安全、經濟可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採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1.4 農網改造工作應嚴格執行有關設計、施工、驗收等技術規程和規范。
第二章 總體要求
2.1 農網改造工程,要注重整體布局和網路結構的優化,應把農網改造納入電網統一規劃。
2.2 農網線路供電半徑一般應滿足下列要求:
400V線路不大於0.5km;10kV線路不大於15km;35kV線路不大於40km;110kV線路不大於150km;
2.3 在供電半徑過長或經濟發達地區宜增加變電站的布點,以縮短供電半徑。長遠目標為每鄉一座變電站,以保證供電質量,以滿足發展。負荷密度小的地區,在保證電壓質量和適度控制線損的前提下,10kV線路供電半徑可適當延長。
2.4 在經濟發達和有條件的地區,電網改造工作要同調度自動化、配電自動化、變電站無人值班、無功優化結合起來。暫無條件的也應在結構布局、設備選擇等方面予以考慮。
2.5 農網改造後應達到:
2.5.1 農網高壓綜合線損率降到10%以下,低壓線損率降到12%以下。
2.5.2 變電站10kV側功率因數達到0.9及以上,100kVA及以上電力用戶的功率因數達到0.9及以上,農業用戶的功率因數達到0.8及以上。
2.5.3 用戶端電壓合格率達到90%以上,電壓允許偏差值應達到:220V允許偏差值+7%~-10%;380V允許偏差值+7~-7%;10kV允許偏差值+7%~-7%;35kV允許偏差值+10%~-10%。
2.5.4 城鎮地區10kV供電可靠率應達到國家電力公司可靠性中心提出的標准。
2.5.5 農網主變容量與配電變壓器容量之比宜採用1:2.5,配電變壓器容量與用電設備容量之比宜採用1:1.5~1.8。
2.6 輸電線路路徑和變電站站址的選擇,應避開行洪、蓄洪區和沼澤、低窪地區,在設計中宜採用經過審定的通用設計或典型設計。
2.7 農網改造工程應盡量利用現有可用設施。
第三章 110kV輸變電工程
3.1 110kV輸變電工程的建設應滿足10-15年用電發展需要。
3.2 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有關規程、規范,設計必須符合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
3.3 變電站的建設,應從全局利益出發,結合國情,符合農網特點,採用中等適用的標准,嚴格控制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不搞豪華裝修。
第四章 35kV輸變電工程
4.1 農村變電站的建設應堅持「密布點、短半徑」的原則,向「戶外式、小型化、低造價、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方向發展,設計時考慮無人值班。
4.2 設計標准可考慮10年負荷發展要求,一般可按兩台主變考慮。
4.3 變電站進出線應盡量考慮兩回及以上接線,線路應採用環網線方式,開環運行,或根據情況採用放射式單結線方式。
4.4 高壓側選用新型熔斷器做主變保護方式的,相應的10kV側保護宜採用反時限重合器配合。
4.5 新建變電站保護宜採用微機保護裝置,淘汰綜合集控台。
4.6 新上主變必須採用新型節能變壓器,高耗能變壓器三年內全部更換完畢。
4.7 設備選擇應符合總則要求,城鎮和經濟發達地區宜選用自動化、智能化、無油化、少維護產品。
4.8 導線應選用鋼芯絞線,導線截面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選擇,並留有10年的發展余度,但不得小於70平方毫米,在負荷較大的地區,推薦使用稀土導線。
4.9 線路桿塔應首選預應力砼桿,在運輸和施工困難的地區可採用部分鐵塔。
4.10 標准金具採用國家定型產品,非標准金具必須選用標准鋼材並熱鍍鋅。
第五章 10kV配網
5.1 農村配電變壓器台區應按「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的原則建設改造。新建和改造的台區,應選用低損耗配電變壓器(目前主要是採用S9型和少量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64、73系列高耗能配電變壓器要全部更換。
5.2 變壓器容量以現有負荷為基礎,適當留有餘度,新增生活用電變壓器,單台容量一般不超過110kVA。
5.3 容量在315kVA及以下的配電變壓器宜採用桿上配置,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配電變壓器宜採用落地式安裝。宜選用多功能配電櫃,不宜再建配電房。
5.4 新建和改造配電變壓器台應達到以下安全要求:
5.4.1 柱上及屋上安裝式變壓器底部對地距離不得小於2.5m。
5.4.2 落地安裝式變壓器四周應建設圍牆(欄),圍牆(欄)高度不得小於1.8米,圍牆(欄)距變壓器的外廓凈距不小於0.8米,變壓器底座基礎應高於當地最大洪水位,但不得小於0.3米。
5.5 配電變壓器的高壓側宜採用國家定型的新型熔斷器和金屬氧化物避雷器。
5.6 低壓側出線導線截面不得小於35平方毫米(鋁線),總開關應採用自動空氣開關,並加裝漏電保護器。
5.7 城鎮配網應採用環網布置,開網運行的結構,鄉村配網以單放射為主,較長的主幹線或分支線裝設分段或分支開關設備,應積極推廣使用自動重合器和自動分段器,並留有配網自動化發展的餘地。
5.8 導線應選用鋼芯鋁絞線,導線截面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選擇,並留有不少於5年的發展余度,但應不小於35平方毫米,負荷小的線路末段可選用25平方毫米。一般選用裸導線,在城鎮或復雜地段可採用絕緣導線。
5.9 負荷密度小、負荷點少和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單相變壓器或單、三相混合供電的配電方式。
5.10 線路桿塔在農村一般選用10米及以上、城鎮內選用12米及以上預應力水泥電桿。
5.11 未經電力企業同意,不得同桿架設廣播、電話、有線電視等其它線路。
5.12 標准金具應采和國家定型產品,非標准金具必須選用標准鋼材並熱鍍鋅。
第六章 低壓配電設施
6.1 低壓配電線路布局應與農村發展規劃相結合,考慮村、鎮建房規劃,嚴格按照《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要求進行建設、改造。
6.2 低壓主幹線路按最大工作電流選取導線截面,但不得小於35平方毫米,分支線不得小於25平方毫米(鋁絞線)。禁止使用單股、破股線和鐵線。
6.3 線路架設應符合有關規程要求。電桿一般採用不小於8米的砼桿,主幹線應採用裸導線,但在村鎮內,為保證用電安全,通過經濟技術比較,可採用絕緣線。電桿拉線應裝絕緣瓷瓶。
6.4 排灌機井線路推薦使用地埋線。
6.5 接戶線的相線、中性線或保護線應從同一電桿引下,檔距不應大於25米,超過時應加接戶桿。
6.6 接戶線應採用絕緣線,導線截面不應小於6平方毫米,進戶後應加裝控制刀閘、熔絲和漏電保護器,進戶線必須與通訊線、廣播線分開進戶。進戶線穿牆時應裝硬質絕緣管,並在戶外做滴水彎。
6.7 未經電力企業同意,不得同桿架設廣播、電話、有線電視等其它線路。
第七章 無功補償
7.1 農網無功補償,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分級補償、就地平衡」及「集中補償與分散補償相結合,以分散補償為主;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以低壓補償為主;調壓與降損相結合,以降損為主」的原則。
7.2 變電站宜採用密集型電容補償,按無功規劃進行補償,無規劃的,可按主變容量的10-15%配置。
7.3 110kVA及以上的配電變壓器宜採用電動跟蹤補償。
7.4 積極推廣無功補償微機監測和自動投切裝置。應採用性能可靠、技術先進的集合式、自愈式電容器。
7.5 配電變壓器的無功補償,可按配電變壓器容量的10-15%配置,線路無功補償電容器不應與配電變壓器同台架設。
第八章 低壓計量裝置
8.1 農戶用電必須實行一戶一表計費,村鎮公用設施用電必須單獨裝表計費。
8.2 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電能表,宜採用寬量程電能表,電能表要定期校驗。
8.3 電能表應按農戶用電負荷合理配置。經濟發達地區一般按不小於2kW/戶考慮。
第九章 附則
9.1 各省(區、市)電力公司提供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技術標准。
9.2 本原則由國家電力公司負責解決。
======
廣西城市中低壓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
1范圍
1.1本導則規定了廣西電網公司管理的城市(區)配電網的規劃、設計、建設與改造應遵循的主要技術原則和要求。
1.2本技術原則要求達到:網架堅強,層次分明,設備可靠,技術先進,節省用地,綠色節能,造價合理;主要設施應一次建成,滿足10年發展需要。
1.3本導則適用范圍為廣西電網公司所屬(含代管)各單位,接入廣西電網公司配電網系統的用戶可參照本導則執行。
1.4本導則對國家、行業、地方及南方電網公司已作了規定內容,不再復述。對規定的內容有不夠明確或對現行規定有修改的部分,給予明確規定或強調說明。
2 規范型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其中3.1至3.8電壓等級為10kV。
3.1室內配電站
變壓器及其中低壓配電裝置設於建築物內(含地下),將10kV電壓變換為0.38kV使用電壓和接受並分配電力的配電設施,簡稱室內配電站(室)。
住宅小區、商業、娛樂和辦公等,用電設備同時率K1乘以用電設備平均負荷率K2,即K= K1×K2 。
4一般規定與技術要求
4.1系統標稱電壓
中壓 10kV,低壓 0.22/0.38kV。電能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4.2短路電流
中壓電網:系統短路電流一般應限制在16kA及以下,工程實施有困難時,經論證可以適當增大,但最大不應超過20kA。在新建與改造工程中,用電設備應按20kA來選擇,對220kV變電站附近的用電設備應以校核。
5中壓網架規劃建設原則
5.1網架構建原則
6中壓設備配置
7架空線路
8電纜線路
9低壓線路
10配電自動化
10.1配電網自動化的功能應與城網一次系統相協調,方案和設備選擇應遵循經濟、適用的原則,注重其性能價格比。並在配電網架結構相對穩定、設備可靠、一次系統具有一定的支持能力基礎上實施。
10.2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應綜合考慮配電線路、通信網路和開關設備情況,選擇經濟實用的自動化建設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按照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通過繼承或適當改造,充分利用原有一次設備、配電主站、配電終端、配電子站和通信通道等資源。不應對一次系統進行大規模改造。
『柒』 您好,郭老師。低壓無功補償櫃,自動投切正常,還有沒投的,但功率因數達不到。負荷有部分電焊機。
1.電壓偏移
所謂電壓偏移是指實際電壓與額定電壓的差異叫做電壓偏移。
為何存在電壓偏移?
一般情況下,供電線路輸送給電氣設備的實際電壓應與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一致,但是由於線路本身有一定的阻抗,通過電流是會產生電壓降,使供電線路上不同地方的實際電壓不同,所以便產生了電壓偏移。
怎樣才可以使電壓偏移在允許的范圍內?
①.正確選擇變壓器的變壓比和電壓分接頭;
②.合理的選擇導線截面,減小線路阻抗,從而減小線路上的電壓損失;
③.通過合理補償無功功率,減小線路中的總電流,從而減小線路上的電壓 損失;
④.盡量使三相負荷平衡,以減小中線電流,從而減小中線上的電壓損失。
2.什麼是無功補償?無功補償的意義是什麼?
所謂無功補償就是通過並聯電力電容器,來提高功率因數,從而使供電系統高效率的運行。無功功率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降低線路的損耗,提高輸電效率:
②.降低線路的電壓降,提高末端電壓,有利用電,提高供電可靠性:
③.充分發揮電源設備潛力。
3.為什麼要進行無功補償?
建築供電系統中的變配電設備及建築物內的用電設備,如電力變壓器、電抗器、電動機、日光燈、電焊機、高頻爐等大部分都為電感性負載,其功率因數較低,工作時需要較大的無功功率,在線路中產生較大的無功電流,不利於供電系統的高效率運行,因此,在設計建築供電系統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無功補償,以提高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
4.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①.通過適當措施提高自然功率因數,所謂自然功率因數是指不增加設備,合理的選用設備,不要出現「大馬拉小車」,功率因數自然會增加。
②.並聯補償電容,可以減少無功功率和無功電流。
並聯電力電容器進行無功補償時,要根據線路的實際情況正確的選擇電力電容器。電容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容量、相數等都應與並接的線路一致。
無功補償要用到專用的電力電容器,其規格品種很多,按安裝方式可以分為戶內式和戶外式,按相數可以分為單相和三相,按額定電壓可以分為高壓和低壓電容器等等;在電力系統中,並聯電力電容器進行無功補償時,其補償效果因不同的方式而不同。電力電容器的補償方式按其裝設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三種:
①.個別補償:個別補償就是把電力電容器裝設在需要補償的電氣設備附近。 如圖1-1所示。 .
圖1-1 電容器個別補償示意圖
個別補償時,電容器分散裝設在供電末端的負荷處,能夠補償安裝部位前面的所有高低壓線路和變電所變壓器的無功功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供電系統的無功輸出量,減少變壓器及供電線路的功率損耗,在負荷不變時,可以減少變壓器、導線、開關設備等的容量。
◆優點:補償范圍大,具有最好的補償效果。
◆缺點:電容器與設備一一對應,故利用率低;由於設置地點分散,不便於統一管理;所需電容器數量多,投資費用大。
◆個別補償適用於無功容量大、長期平穩運行的用電設備。
②.分組補償:把用電設備分成若干組,每一組用電容器進行補償,如圖1-2所示。
圖1-2 電容器分組補償示意圖
◆優點:分組補償所需要的電容器數量少,利用率比個別補償大,投資小;
◆缺點:從補償點至用電設備之間的線路沒有得到補償,仍然有較大的無功電流。
③.集中補償:把電力電容器集中設置在變、配電所的高壓母線或低壓母線上。叫做集中補償,如圖1-3所示。
圖1-3 電容器集中補償示意圖
電力電容器設置在高壓母線上叫做高壓集中補償,這種方式只能補償高壓母線前邊(電源方向)所有線路上的無功功率,而高壓母線後邊線路的無功功率得不到補償,所以補償的經濟效果較差,但從電力系統的全局來看,這種補償是必要的和合理的。集中補償投資少,便於集中管理和維護,但對補償母線後的線路沒有無功補償,仍然有較大的無功電流。
權衡以上三種補償方式的利弊來看,在進行無功補償時,最好是就地補償好。
5.對功率因數的要求
《供電營業規則》中有相關規定:
①.100KVA及以上的大用戶: 0.9以上(但不能等於1,否則會出現諧振)一般不能超出0.95,超過0.95,電機須搬出。
②.其他中小電力用戶: 0.85
『捌』 什麼是BZT裝置
就是備自投裝抄置。襲
為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在具備兩回線及以上的多回供電線路,在安裝備用進線自動投入裝置來提高可靠性。當正在運行的線路失電時,該裝置能迅速判斷各路電源情況,並進行自動投切,確保負荷連續供電。備用進線自動投入裝置簡稱備自投。
『玖』 裝設無功補償自動投切裝置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不裝抄設無功補償裝置,那麼功率襲因數就會很低,現場的設備損耗加大,雜訊、震動,輸電線路也會因為要輸送無功電流而加大負荷而減少了對有功電流的輸送;其次就是諧波的問題,諧波對設備的干擾危害非常大;
所以裝設無功補償設備的目的就是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採用就地補償而提高線路的利用率,有效的治理諧波對設備的危害。
『拾』 無功補償的方式分類
配電網無功補償的主要方式有五種:變電站補償、配電線路補償、隨機補償、隨器補償、跟蹤補償。
變電站補償:針對電網的無功平衡,在變電站進行集中補償,補償裝置包括並聯電容器、同步調相機、靜止補償器等,主要目的是平衡電網的無功功率,改善電網的功率因數,提高系統終端變電所的母線電壓,補償變電站主變壓器和高壓輸電線路的無功損耗。這些補償裝置一般集中接在變電站10kV母線上,因此具有管理容易、維護方便等優點,缺點是這種補償方式對10kV配電網的降損不起作用。
配電線路補償:線路無功補償即通過在線路桿塔上安裝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線路補償點不宜過多;控制方式應從簡,一般不採用分組投切控制;補償容量也不宜過大,避免出現過補償現象;保護也要從簡,可採用熔斷器和避雷器作為過流和過壓保護。線路補償方式主要提供線路和公用變壓器需要的無功,該種方式具有投資小、回收快、便於管理和維護等優點,適用於功率因數低、負荷重的長線路。缺點是存在適應能力差,重載情況下補償不足等問題。
在低壓三相四線制的城市居民和農網供電系統中:由於用電戶多為單相負荷或單相和三相負荷混用,並且負荷大小不同和用電時間的不同。所以,電網中三相間的不平衡電流是客觀存在的,並且這種用電不平衡狀況無規律性,也無法事先預知。導致了低壓供電系統三相負載的長期性不平衡。對於三相不平衡電流,電力部門除了盡量合理地分配負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電網中的不平衡電流會增加線路及變壓器的銅損,還會增加變壓器的鐵損,降低變壓器的出力甚至會影響變壓器的安全運行,最終會造成三相電壓的不平衡。
調整不平衡電流無功補償裝置,有效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該裝置具有在補償線路無功的同時調整不平衡有功電流的作用。其理論結果可使三相功率因數均補償至1,三相電流調整至平衡。實際應用表明,可使三相功率因數補償到0.95以上,使不平衡電流調整到變壓器額定電流的10%以內。
隨機補償:隨機補償就是將低壓電容器組與電動機並接,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動機同時投切的一種無功補償方式。縣級配電網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無功功率消耗在電動機上,因此,搞好電動機的無功補償,使其無功就地平衡,既能減少配電線路的損耗,同時還可以提高電動機的出力。隨機補償的優點是用電設備運行時,無功補償裝置投入;用電設備停運時,補償裝置退出。更具有投資少、佔位小、安裝容易、配置方便靈活、維護簡單、事故率低的特點。適用於補償電動機的無功消耗,以補勵磁無功為主,可較好的限制配電網無功峰荷。年運行小時數在1000h以上的電動機採用隨機補償較其他補償方式更經濟。
隨器補償:隨器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熔斷器接在配電變壓器二次側,以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的補償方式。配電變壓器在輕載或空載時的無功負荷主要是變壓器的空載勵磁無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是農網無功負荷的主要部分.隨器補償的優點是接線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限制農網無功基荷,使該部分無功就地平衡,從而提高配電變壓器利用率,降低無功網損,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是目前無功補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缺點是由於配電變壓器的數量多、安裝地點分散,因此補償工作的投資比較大,運行維護工作量大。
跟蹤補償:是指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將低壓電容器組補償在用戶配電變壓器低壓側的補償方式。這種補償方式,部分相當於隨器補償的作用,主要適用與100kVA及以上的專用配電變壓器用戶。跟蹤補償的優點是可較好地跟蹤無功負荷的變化,運行方式靈活,補償效果好,但是費用高,且自動投切裝置較隨機或隨器補償的控制保護裝置復雜,如有任一元件損壞,則可導致電容器不能投切。其主要適於大容量大負荷的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