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小組准備在實驗室中製取乾燥、純凈的氯氣並驗證氯氣的性質,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圖:(一) 製取純凈
(一)(1)濃鹽酸有還原性,二氧化錳有氧化性,濃鹽酸和二氧化錳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
故答案為:MnO2+4HCl(濃)
△ | .
❷ 圖為實驗室製取和收集純凈乾燥的氯氣,並進行氯氣的性質實驗的裝置圖:(1)反應前,在裝置A中______裝濃
(1)由裝抄置圖和實驗目襲的分析判斷,制備氯氣是用固體二氧化錳和液體濃鹽酸,固體在圓底燒瓶中,鹽酸在分液漏斗中;濃鹽酸有還原性,二氧化錳有氧化性,濃鹽酸和二氧化錳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 | .
❸ 電解飽和氯化鈉的裝置圖
C 解析:本題考查電解的有關知識。根據題中給定的裝置圖知Y極與直流電專源的正極相連,Y極為電屬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對應的電極反應為:2Cl - -2e - Cl 2 ↑,X極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所以X為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對應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2H 2 O+2e - 2OH - +H 2 ↑(或2H + +2e - H 2 ↑),故X極附近溶液變為紅色,A、B項錯誤;電解後產生NaOH,所以電解後溶液的pH增大,D項錯誤;由於產生的氯氣能夠與NaOH反應,所以產生氫氣的體積大於氯氣的體積,故C項正確。
❹ 怎樣電解氯化鈉(附裝置圖)
參考地址:
http://www.deare.com/res/2005-11-04/r59190.html
http://www.910dh.com/flash/12/20/20060306041.htm
第二個有版FLASH演示!權
❺ 實驗室制氯氣裝置圖

❻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1所示儀器進行「配製質量分數一定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1)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1)儀器a為溶解過程中所要使用的燒杯;溶解時還需要使用玻璃棒在圖中沒有給出; (2)在使用托盤天平稱取固體葯品時應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而該操作中卻把葯品與砝碼放反應了位置,因此所稱得氯化鈉的質量=10g+5g-3g=12g; (3)根據稱取氯化鈉及量取水的操作圖,可判斷原計劃取用10g+5g+3g=18g氯化鈉溶解在82mL水中配製成質量分數= ×100%=18%的氯化鈉溶液; 故答案為:(1)燒杯;玻璃棒;(2)稱取氯化鈉時砝碼與葯品位置放反;12;(3)18%.
❼ 下圖為實驗室製取、檢驗和收集純凈乾燥的氯氣的實驗裝置圖:(1)裝置A的化學方程式為:4HCl(濃)+MnO2
該反應中氯離子失電子生成氯氣,錳元素得電子生成氯化錳,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 | .
❽ 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來製取氯酸鈉、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
(1)實驗室制備氯氣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反應,2+4HCl(濃) △ | .
❾ 我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鈉並以氯化鈉和水為原料製取氫氧化鈉、氯氣等物質的工藝流程圖如
(1)B中過濾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而B中沒有.故填:B. 【進行實驗】 步驟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鈉溶液於試管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時,無明顯現象,說明氯化鎂已經除盡. 故填:已. 步驟二:往步驟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澱,說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鈣.故填:碳酸鈉. (3)工藝流程圖步驟Ⅰ從海水中得到粗鹽,採用風吹日曬蒸發溶劑的方法,而不是採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很小.故填: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很小. (4)飽和食鹽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能生成氫氧化鈉、氫氣和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 通電 | .
❿ 如圖1是小君同學配製100g12%NaCl溶液的有關實驗操作示意圖.(1)配製過程中使用的四種玻璃儀器,分別是
(1)圖中涉及到的玻璃儀器分別是廣口瓶、燒杯、量筒和玻璃棒,故填:燒杯、量筒; (2)據圖可以看出稱量氯化鈉時物碼放反了,可能導致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變小,則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填:溶質質量分數變小; 配製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需要溶質10g,水90g,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量取的水的體積是90mL,選擇100mL的量筒; (3)配製時需稱量NaCl100g×12%=12g,將稱量完畢的NaCl轉移到燒杯里時,不慎將少量NaCl灑落在桌面上,這樣會使所配置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會偏小,故填:12,<; (4)配製固體溶質的溶液的步驟是:先計算再稱量再量取最後溶解,故正確順序是④②①⑤③;標簽上應該註明氯化鈉溶液以及溶質質量分數,故填: ④②①⑤③, .
與氯化鈉的制備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燕秀工具箱30
發布:2025-09-18 09:59:41
瀏覽:619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