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實驗室溫度濕度范圍一般控制在多少
各個領域實驗室的溫濕度最佳范圍:
1.病理學實驗室
病理學實驗過程中,切片機,脫水機,染色機,電子天平等儀器的使用對溫度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例如電子天平應盡可能在環境溫度較穩定的條件(溫度變化每小時不大於5℃)下使用。因此,這類實驗室的溫濕度狀況需要實時監控和記錄。DSR溫濕度記錄儀可提供精確的溫濕度記錄數據,有助於各項實驗的順利進行。
2.化學檢測室
化學實驗室般包含多種實驗室房間,如化學檢測室、物理檢測室、制樣室等。各房間的溫濕度標准都不相同,每個房間需指定專人定時進行監測,監測頻率通常為每天兩次。使用DsR溫濕度記錄儀,通過專業的組網連接,工作人員只需在中心控制台就可查看各個實驗室溫濕度狀況,下載並保存實驗過程中的溫濕度數。
3.實驗動物房
動物實驗室的環境要求以實驗動物為主其濕度應維持在40%~60%RH之間,以老鼠為倒,它們若在相對濕度40%以下的環境生活,很容易發病掉尾而死亡。DSR溫濕度壓差記錄儀可通過組網報警等措施建立溫濕度監測記錄系統,有利於動物房壓差、溫濕度的控制.防止疾病的傳播和避免動物的相互感染。
4.認證與計量實驗室
認證與計量實驗室在實施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服務時,需要實時記錄檢驗全過程溫濕度的變化,使用DsR溫濕度記錄儀可簡化記錄工作,節約成本,並且記錄數據不會受到過多人為因素的干擾,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檢測過程。試驗環境及設備對溫濕度的控制准確與否,對實驗結果的准確性、重復性都有著重大的影響。GLP、GAP、CNAS、ISO17025、ISO15189、ISO17020、ISO9000、ISO16949、ISO14000等認證是對實驗室環境的基本要求,ZOGLAB的產品符合各項要求,精密的監測並提供高精度無法篡改的原始記錄。答案來自
❷ 微生物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有何要求
一般溫度為:18-26度,濕度:45%-65%。《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該標准作為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基本原則和要求,對檢測環境提出了一些要求,內容如下:
1、實驗室環境不應影響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就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而言,比較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操作有無菌檢測,如果在潔凈室內進行,那麼潔凈室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污染,潔凈室設計是否合理,如遠離污染區、潔凈室與外界環境是否有二級緩沖間隔離、試驗人員進入潔凈室是否更換潔凈服,佩戴口罩,手套等等。
2、實驗室區域應與辦公區域明顯分開;實驗室辦公室與試驗區不得在同一區域,即辦公室不得設置在實驗室內部,這是實驗室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要求。
3、實驗室工作面積和總體布局應能滿足從事檢驗工作的需要,實驗室布局宜採用單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微生物實驗室應配備足夠的功能區,如:准備室、潔凈室、生化室(BSL-2實驗室配置生物安全櫃)、培養室、洗消室等,且房間的布局因用單向工作流程,潔凈區與非潔凈區分布兼具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一個設計優秀的微生物實驗室,是微生物檢測准確性的有力保障。
4、實驗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及照度、噪音等應符合工作要求;該標准未准確提出相關的技術參數,以下是個人總結的一些技術文件對微生物實驗室溫度、濕度、照度、雜訊和潔凈度的技術要求,可參考作為實驗室設計、日常環境監控時的判定值。
(2)實驗室裝置可調濕度溫度擴展閱讀
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時應具備良好的自然通風,必要時應配備抽風機。接種、分離及鑒定細菌等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對結核桿菌等傳染性極強的微生物學檢驗時必須在100%外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接觸多種有害微生物,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護工作人員健康,實驗室應至少劃分成3個區:
一、清潔區
包括:辦公室、休息室、培養基配製室與試劑儲藏室。此區域禁止帶人細菌檢驗標本。
二、操作區
(1) 整潔:微生物操作區是各種病原菌相對集中的地方,為了減少粉塵流動,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區應與外界分開。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操作區應換鞋,送標本人員不進入操作區,操作區地面用專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劑擦洗1次。每天早上工作前,用紫外線照射30min,或每天工作後,用紫外線照射60min,對整個操作區進行消毒;下午工作結束後用消毒液消毒工作檯面,以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清潔。
(2) 光線:細菌培養的細小菌落及血清試驗凝集顆粒的觀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線。操作區除設置常規照明燈外,還必須安裝操作台燈,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正確判斷。
(3) 通風:由於各種病原菌集中,空氣污濁,實驗室要求保持排的生物安全櫃中進行。
(4) 溫度和濕度:由於無菌操作的要求,實驗過程中經常使用酒精燈,因此,微生物實驗室不能安裝吊扇。為了達到實驗所需的適宜溫度,尤其:滿足某些儀器對溫度濕度的要求,實驗室應安裝空調。
(5) 電源:要求提供穩壓、恆頻的電源;根據儀器設備要求,必要時配備不間斷電源。
(6) 水源:操作區內須設置水源。用於標本處理(如,細菌染色) 的水槽與工作人員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
(7) 污染物處理:操作區須備有消毒缸,以處理沾有活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檢驗剩餘的標本及使用過的帶菌平板、試管均須集中地點安全放置,經消毒滅菌處理後再洗滌或丟棄。
二、無菌區
(1) 無菌室應完全封閉,進出無菌室至少要經兩道門,中間隔有緩沖間,無菌室與外間設置一個可開閉的窗口,用於傳遞器具。
(2) 無菌室必須保持整潔。工作人員進入無菌室應換專用鞋、專用衣。無菌室使用前須用紫外線消毒30min,操作結束後清潔檯面,再用紫外線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徹底消毒。
(3) 無菌室僅用於培養基分裝等無菌操作,不能進行有菌標本的操作。操作人員操作時應嚴格關門並戴好專用的口罩與帽子。
(4)無菌室內應有空氣過濾裝置,並安裝空調。
❸ 檢測實驗室一般對濕度的要求是多少啊
實驗室的標准溫度為20℃,一般檢測間及試驗間的溫度應在20±5℃,
線值計量標准間為20±2℃,電工與無線電專業的標准間和線值計量的計量檢測儀器間為20±3℃。
實驗室內的相對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70%。
❹ 如何制定實驗室環境的溫濕度控制范圍
首先,識別各項工作對環境溫濕度的要求:
主要識別儀器的需要、試劑的需要、實驗程序的需要,以及實驗室員工的人性化考慮(人體在溫度18~25℃,相對濕度在35~80%范圍內總體感覺舒適,並且從醫學角度看環境乾燥和喉嚨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四個方面要素綜合考慮,列出對溫濕度控制范圍要求的清單。
第二:選擇並制定有效的環境溫濕度控制范圍:
從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單中摘取最窄范圍作為該實驗室環境控制的允許范圍,制定環境條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並依據該科室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監控:
通過各項措施保證環境的溫濕度在控制的范圍內,並對環境溫濕度進行監控和做好監控的記錄,超過允許范圍及時採取措施,開空調調節溫度,開除濕機控制濕度。
某實驗室溫濕度控制標准(僅供參考):
三樓實驗室監控房間:
試劑室 溫度10~30℃,濕度35~80%
樣品存放室 溫度10~30℃,濕度35~80%
天平室 溫度10~30℃,濕度35~80%
水分室 溫度10~30℃,濕度35~65%
紅外室 溫度10~30℃,濕度35~60%
中心實驗室 溫度10~30℃,濕度35~80%
留樣室 溫度10~25℃,濕度35~70%
實驗室的標准溫度為20℃,一般檢測間及試驗間的溫度應在20±5℃,線值計量標准間為20±2℃,電工與無線電專業的標准間和線值計量的計量檢測儀器間為20±3℃,實驗室內的相對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70%。
實驗室溫濕度控制要求
環境條件溫濕度的控制方面考慮的要素就是保證實驗操作的環境溫濕度是能夠滿足實驗程序各個過程的需要。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實驗室環境溫濕度控制范圍。
首先,識別各項工作對環境溫濕度的要求。主要識別儀器的需要、試劑的需要、實驗程序的需要,以及實驗室員工的人性化考慮(人體在溫度18~25℃相對濕度在35~80%范圍內總體感覺舒適,並且從醫學角度老看環境乾燥和喉嚨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小結
普通的化學實驗一般只控制溫度,實驗室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一般在80%以下就可以了。常溫留樣室溫度是10℃~30℃,陰涼留樣室是溫度不高於20℃,濕度應該是45~75%。
❺ 實驗室要把濕度控制在30%以下,裝什麼設備呢
可以安裝氧風轉輪除濕機的,如果對於溫度沒有要求,可以裝氧風單機轉輪除濕機;溫度和濕度都要控制的話,可以安裝組合式轉輪除濕機的。控制在百分30以下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