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注冊電氣工程師發輸電方向基礎考試需要哪些參考書
注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大綱 1.安全 1.1熟悉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電力工程部分); 1.2掌握電力工程電氣保護的要求和主要防護措施; 1.3掌握危險環境電力裝置的設計要求; 1.4了解勞動,安全、衛生的有關規定. 2.環境保護與節能 2.1掌握電力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2熟悉電力工程的節能措施; 2.3掌握電力工程節能型產品的選用方法; 2.4熟悉提高電能質量的措施; 2.5了解清潔能源發電的特點. 3.消防 3.1熟悉電氣設備消防安全的要求和措施; 3.2掌握電纜防火的要求和措施; 3.3熟悉電力工程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要求. 4.電氣主接線 4.1掌握電氣主接線設計的基本要求(含接入系統設計要求); 4.2掌握各級電壓配電裝置的基本接線設計;4.3熟悉各種電氣主接線型式設計; 4.4掌握主接線設計中的設備配置; 4.5了解發電機及變壓器中性點的接地方式. 5.短路電流計算 5.1掌握短路電流的計算方法(實用計演算法); 5.2掌握短路電流計算結果的應用; 5.3熟悉限制短路電流的設計措施. 6.設備選擇 6,1熟悉電氣主設備選擇的技術條件和環境條件; 6.2熟悉發電機、變壓器、電抗器、電容器的選擇; 6.3掌握開關電器和保護電器的選擇; 6.4掌握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的選擇; 6.5熟悉成套電器的選擇; 6.6掌握高壓電瓷及金具的選擇; 6.7掌握中性點設備的選擇; 6.8了解發電機勵磁系統的選擇。 7.導體及電纜的設計選擇 7.1掌握導體的選擇及設計要求; 7.2熟悉電纜的選擇; 7.3掌握電纜敷設設計要求. 8.電氣設備布置及配電裝置設計 8.1熟悉電氣設備布置的要求;8.2掌握高壓配電裝置的設計; 8,3了解特殊地區的電氣設備布置及配電裝置設計。 9.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 9.1熟悉電力系統過電壓種類和過電壓水平; 9,2掌握雷電過電壓的特點及相應的限制和保護設計; 9.3掌握暫時過電壓的特點及相應的限制和保護設計; 9.4掌握操作過電壓的特點及相應的限制和保護設計; 9.5了解輸電線路、配電裝置及電氣設備的絕緣配合方法及絕緣水平的確定. 10.接地 10.1熟悉電氣接地的設計; 10.2了解直流輸電系統接地的基本要求; 10.3熟悉高土壤電阻串地區接地設計; 10.4掌握接地電阻、接觸電位差、跨步電位差的計算. 11.儀表和控制 11.1熟悉控制方式的設計選擇; 11. 2熟悉二次設備的布置設計; 11.3掌握二次迴路的設計要求; 11.4熟悉電氣系統採用計算機監控的設計; 11.5了解二次設備及控制電纜抗干擾的要求; 11.6了解電測量及計量的設置要求. 12.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及調度自動化12.1掌握線路、母線和斷路器繼電保護的配置、整定計算及設備選擇; 12.2熟悉電氣主設備繼電保護的配置、整定計算及設備選擇; 12.3了解安全自動裝置的原理及配置; 12.4了解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的功能及配置. 13.直流系統 13.1熟悉直流系統的設計要求; 13.2掌握蓄電池的選擇及容量計算; 13.3掌握充電器的選擇及容量計算; 13.4掌握直流設備的選擇和布置設計; 13.5了解直流系統絕緣監測裝置的選擇及配置要求. 14.發電廠和變電所用電 14. 1熟悉廠(所)用電負荷的分類、電壓選擇; 14.2掌握廠(所)用電接線要求、備用方式和負荷配置原則; 14.3掌握廠(所)用電系統的計算和設備選擇; 14.4熟悉廠(所)用電設備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 14.5了解保安電源系統的設計; 14.6了解廠(所)用電系統的測量、保護、控制和自動裝置; 14.7掌握UPS的選擇.15.照明 15.1熟悉發電廠、變電所照明系統的設計要求: 15.2熟悉照明系統的供電方式; 15.3掌握照明設備的選擇; 15.4掌握照度計算的基本方法; 15.5了解綠色照明的特點. 16.輸電線路 16.1熟悉輸電線路路徑的選擇; 16.2掌握輸電線路導、地線的選擇; 16.3掌握輸電線路電氣參數的計算; 16.47解桿塔塔頭設計; 16.5了解輸電線路對電信線路的影響及防護; 16.6掌握電線力學特性的計算; 16.7熟悉各種桿塔荷載的一般規定及計算; 16.8熟悉桿塔的定位校驗; 16.9了解電線的防振. 17.電力系統規劃設計 17.1了解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方法; 17.2了解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本要求; 17. 3熟悉無功補償型式選擇及容量配置.
注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規范及設計手冊 一.規程、規范: 1.《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 2.《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049; 3.《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 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 5.《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電力工程部分) 6.《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 7.《35-110kV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9; 8.《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50060; 9.《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062; 10.《標准電壓》GB156; 1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 12.《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 13.《並聯電容器裝置設計規范》GB50227; 14.《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GB50229; 15.《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50260; 16.《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絕緣配合》GB311.1; 17.《高壓架空線路和發電廠,變電所環境污區分級及外絕緣選擇標准》GB/T16434;18.《同步電機勵磁系統》GB/T7409.1-7409.3; 19.《電力變壓器 第一部分 總則》GBl094.1; 20.《電力變壓器 第二部分 溫升》GBl094.2; 21.《三相油浸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GB/T6451; 22.《油浸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500kV級》GB/T16274; 23.《電力變壓器選用導則》GBTl7468; 24.《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l5707; 25.《電信線路遭受強電線路危險影響的允許值》GB6830; 26.《電能質量 供電電壓允許偏差》GBl2325 27.《電能質量 電壓波動和閃變》GBl2326 28、《電能質量 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 29.《電能質量 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GB/T15543 30.《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GBl4285; 31.《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程》DL5000; 32.《火力發電廠廠用電設計技術規定》DL/T5153; 33.《水力發電廠機電設計規范》DL/T5186 34.《水力發電廠廠用電設計技術規范》DL/T5164: 35.《火力發電廠、變電所直流系統設計技術規定》DL/T5044;36.《火力發電廠和變電所照明設計技術規定》DLGJ56; 37.《水力發電廠照明設計規范》DL/T5140: 38.《水利水電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規范》DL5061; 39.《火力發電廠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設計規程》DL5053; 40.《220—500kV變電所設計技術規程》DL5182: 41.《220—500kv變電所所用電設計技術規程》DL/T5155; 42.《330-500kV變電所無功補償裝置設計技術規定》DL5014: 43.《變電所總布置設計技術規程》DL/T5056。 44.《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DL5027; 45.《高壓配電裝置設計技術規程》DL/T5352; 46.《水利水電工程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SL311; 47.《導體和電器選擇設計技術規定》DL5222; 46.《大中型水輪發電機靜止整流勵磁系統及裝置技術條件》DL583 49.《大型汽輪發電機自並勵靜止勵磁系統技術條件》DL/T650 50.《35-110kV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規范》DL/T5103; 51.《火力發電廠,變電所二次接線設計技術規程》DL/T5136;52.《電測量及電能計量裝置設計技術規程》DL/T5137; 53.《220-500kV變電所計算機監控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5149; 54.《電能量計量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5202 55.《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DL/T620: 56.《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 57.《高壓直流輸電大地返回運行系統設計技術規定》DL/T5224 58.《水力發電廠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設計技術導則》DL/T5090; 59.《水力發電廠接地設計技術導則》DL/T5091; 60.《110—500k》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092; 61.《220—500kV緊湊型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5217; 62.《高壓直流架空送電線路技術導則》DL436; 63.《光纖復合架空地線》DL/T832; 64.《輸電線路對電信線路危險和干擾影響防護設計規程》DL5033; 65.《高壓架空電線無線電干擾計算方法》DL/T691; 66.《電力系統設計技術規程》SDJl61;67.《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DL5003; 68,《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DL5002: 69.《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設計技術規定》DL/T5147; 70.《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SD325: 71.《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導則》DL/T723; 72.《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DL755: 73.《35-220kV城市地下變電所設計規定》DL/T5216: 74.《透平型同步電機技術要求》GB/T7064; 75.《大中型水輪發電機基本技術條件》SL321. 註:以上所有規程、規范以考試年度1月1日以前實拖的最新版本為准。 二.設計手冊: 1.西北電力設計院編《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電氣一次部分),中國電力出版社,1989年; 2.西北電力設計院編《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電氣二次部分),水利電力出版杜,1991年; 3.電力工業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編《電力系統設計手冊》,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年; 4.水利電力都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編《水電廠機電設計手冊》(電氣一次分冊),水利電力出版社,1982年; 5.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編《水電廠機電設計手冊》(電氣二次分冊),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年;6.東北電力設計院編《電力工程高壓送電線路設計手冊》第二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年. 註:設計手冊的內容與規程、規范不一致之處,以規程、規范為准。
注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科目、題量、分值、時間分配及題型特點 l.考試科目 (1)安全 (2)環境保護與節能 (3)消防 (4)電氣主接線 (5)短路電流計算 (6)設備選擇 (7)導體及電纜的設計選擇 (8)電氣設備布置及配電裝置設計 (9)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 (10)接地 (11)儀表和控制 (12)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及調度自動化 (13)直流系統 (14)發電廠和變電所用電 (15)照明 (16)輸電線路 (17)電力系統規劃設計 2.考試時間分配及試題分值考試分為2天,第一天為專業知識題,分值為200分;第二天為案例分析題,分值為100分;每天上、下午各3小時。 第一天為選擇題,上下午各70道題,其中單選題各40題,每題1分,多選題各30題,每題2分,上下午分值合計200分。 第二天案例分析題上午25道題、下午選答25道題,每題2分,上、下午分值合計為100分。 3.題型特點 考題由概念題、綜合概念題、計算題及案例分析題組成.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❷ 請問污泥迴流中氣提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謝謝
氣提泵的原理是利用升液管內外液體的密度差,使液體得到提升的方法。氣提泵沒有轉動部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在現場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管材就地裝配。氣提泵的缺點是需要有壓縮空氣為動力源,而且效率較低,一般只有30%左右。
氣提泵由壓縮空氣管、布氣器、升液管和氣液分離箱等四部分組成,壓縮空氣經布氣器與污水或污泥混合後,形成的混合液密度比原液密度要低,密度差形成升液管內外液體的液面高度變化,密度小的混合液升高隨升液管排出。為減少混合液在氣提泵後渠道內的流動阻力,在升液管的最高處設置氣液分離箱,將混合液中的空氣釋放出來。
當用氣提泵提升迴流污泥時,為避免相互干擾,一座污泥迴流井應當只設一條升液管,而且只與一座二沉池相連,以免造成不同二沉池排泥量的相互干擾。污泥迴流量可通過調節進氣閥調整進氣量來控制。理論上,壓縮空氣管的入水深度約等於污泥的提升高度,但考慮到摩擦損失,一般空氣壓力應大於浸沒深度30cm以上,空氣管的最小管徑為25mm,升液管最小管徑為75mm。當壓縮空氣壓力為O.02MPa(約2m水頭)時,如果要求污泥的提升高度為1.5m,壓縮空氣管人水深度應為1.6~1.8m,升泥管直徑等於壓縮空氣管直徑的3~4倍時效果最好。
❸ 二氧化碳汽提塔的作用
CO2汽提塔是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裝置的4大重要高壓設備之一,在尿素生產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運行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裝置的產能、生產過程的安全和環保,以及裝置的長周期穩定經濟運行。筆者針對我公司2005年9月投料開車的1000t/d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裝置汽提塔的使用情況,就汽提塔腐蝕的影響因素以及生產控制過程中如何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等問題,作一簡單的分析與探討,以供同行交流。1汽提塔的作用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藝中汽提塔的作用是在與尿素合成等壓條件下,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在蒸汽加熱的條件下,將合成液中未脫水生成尿素的甲銨分解,並分離出其中大部分的游離二氧化碳和游離氨,返回高壓圈進行合成脫水反應生成尿素,從而提高尿素產率,降低消耗。
❹ 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08、2009年油氣田開發專業課考綱!
油氣田開發綜合(I)
《 採油工程》研究生考試大綱(75分)
一、參考書目
張琪《採油工程原理與設計》,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鴻勛 張琪 等編《採油工藝原理》修訂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0年
二、考試范圍
第一章 自噴與氣舉
第一節 油井流入動態
第二節 氣液多相垂直管流規律
第三節 自噴井協調及系統分析
第四節 氣舉
第二章 抽油
第一節 抽油裝置和泵的工作原理
第二節 抽油機懸點運動規律
第三節 抽油機懸點載荷計算
第四節 影響泵效因素及提高泵效措施
第五節 抽油井生產分析
第六節 抽油設備選擇
第三章 注水
第一節 水源及水處理
第二節 分層吸水能力研究
第三節 注水指示曲線及分析
第四節 防止吸水能力降低及改善吸水剖面的方法
第四章 水力壓裂
第一節 造縫機理
第二節 壓裂液
第三節 支撐劑及裂縫導流能力
第四節 壓裂設計
第五章 酸化
第一節 碳酸鹽岩地層的鹽酸處理
第二節 酸液及添加劑
第三節 酸處理工藝
第四節 砂岩地層土酸處理
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計算(公式)和基本方程的推導,同時能應用書本理論知識對工程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
《油層物理》考試大綱(75分)
(2007年9月)
課程名稱:《油層物理》
適用專業:石油工程
參 考 書:1)《油層物理學》,楊勝來魏俊之,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考試內容
第一章 油氣藏流體的化學組成與性質
§1 石油的化學組成
§2 石油的物理性質
§3 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4 地層水的化學組成
§5 油氣藏按烴類流體物性分類
第二章 天然氣的高壓物理性質
§1 天然氣的視分子量和密度
§2 天然氣的狀態方程和對比狀態原理
§3 天然氣的高壓物性
§4 濕天然氣和天然氣水合物
第三章 油氣藏烴類的相態和汽液平衡
§1 油氣藏烴類的相態特徵
§2 汽-液相平衡
§3 油氣體系中氣體的溶解與分離
§4 用相態方程求解油氣分離問題的實例
第四章 地層流體的高壓物性
§1 地層油的高壓物性
§2 地層水的高壓物性
第五章 儲層多孔介質的幾何特性
§1 砂岩的構成
§2 儲層岩石的孔隙性
§3 儲層岩石的孔隙度
§4 儲層岩石的壓縮性
§5 儲層岩石流體飽和度
第六章 儲層岩石的滲透性
§1 達西定律及岩石絕對滲透率
§2 氣測滲透率及氣體滑動效應
§3 影響岩石滲透率的因素
§4 裂縫性、溶孔性岩石的滲透率
§5 岩石結構的理想模型及應用
§6 儲層岩石的敏感性
第七章 儲層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質(不在考試范圍內)
第八章 界面現象與岩石的潤濕性
§1 儲層流體的相間界面張力
§2 界面吸附現象
§3 儲層岩石的潤濕性
第九章 儲層岩石中的毛管壓力及其曲線
§1 毛管壓力的概念
§2 岩石毛管壓力曲線的測定和換算
§3 岩石毛管壓力曲線的基本特徵
§4 毛管壓力曲線的應用
第十章多相流動與相對滲透率曲線
§1 孔隙介質中的多相流
§2 兩相滲流的相對滲透率
§3 三相體系的相對滲透率
§4 相對滲透率曲線的應用
重點內容:
一、油藏流體物性
1.1天然氣的組成與物性
天然氣的組成及其表示方法;對應狀態原理;氣體體積系數;
天然氣偏差系數Z的定義及定義式。
1.2 油藏流體的相態變化
多組份烴類體系的相圖(P、T);
五種類型油氣藏:欠飽和、飽和油藏(有氣頂、無氣頂),凝析氣藏,干氣氣藏。露點線,泡點線,臨界點,臨界凝析溫度,臨界凝析壓力,反凝析現象。
1.3地層原油物性
溶解氣油比(GOR),原油地層體積系數,總體積系數,原油的壓縮系數。
實驗室測定原油的PVT參數
1.4 氣液平衡,油氣分離計算
拉烏爾定律;道爾頓定律;平衡比。
理想溶液氣液平衡計算;多組份烴類體系氣液平衡計算。
液相組成方程;氣相組成方程;泡點方程;露點方程。
閃蒸分離,差異分離。
二、儲層岩石物性
2.1 粒度;孔隙分布(累計、頻率圖);特徵參數;比面;岩石壓縮系數。
孔隙度,孔隙結構
2.2 岩石滲透率;達西公式;絕對滲透率;氣測滲透率的滑脫效應;
串、並聯地層平均滲透率。
三、 孔隙介質中的多相滲流機理
3.1 界面現象
表面自由能;界面張力;岩石的潤濕性;岩石孔道中的油水分布。
3.2 毛管力
毛細管現象;毛管力曲線;閾壓;飽和度中值壓力;最小濕相飽和度;
吸入過程、驅替過程;退汞效率及其工程意義;
油-水過渡帶飽和度垂直分布;由毛管力計算毛管半徑分布;
J(Sw)函數的物理意義及工程應用。
3.3 相對滲透率
絕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相對滲透率;流度,流度比;水濕岩石的相對滲透率曲線;相對滲透率曲線的應用。
❺ 汽提塔構造
尿素生產裝置中的汽提塔是尿素生產工藝過程中主要的設備之一。汽提塔實質上是一台降膜式換熱器。由尿素合成塔反應後出來的尿素、氨基甲酸胺混合液利用液位差進入汽提塔上部,並通過液體分布器均勻流入汽提管內,沿汽提管內壁從上到下呈膜狀流動。用作汽提介質的二氧化碳或氨由汽提塔底部進入汽提管向上流動,汽提管外側用200N/cm2左右的中壓飽和蒸汽加熱。在加熱和汽提的聯合作用下,使尿素、氨基甲酸銨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並隨氣體介質一起從液體分布器上部的升氣管出去進入高壓甲銨冷凝器。底部出來的尿素溶液送入後系統進一步減壓分解其中的氨基甲酸銨。
我國目前引進裝置在用的汽提塔,根據工藝流程的不同,主要有二氧化碳汽提塔和氨汽提塔,分別用於二氧化碳和氨作汽提介質。盡管汽提介質不同,但設備主要結構基本一致。都是一台立式固定管板降膜式列管換熱器。汽提塔高壓部分由管箱短節球形封頭、入孔蓋、液體分布器、汽提管、升氣管、管板等部分組成。低壓部分由低壓殼體、膨脹節、防爆板等組成。不同之處是氨汽提工藝的汽提塔管箱內裝有使氣、液充分接觸的鮑爾環填料層;其次是氨汽提工藝的汽提塔上下結構對稱,可以倒頭使用,二氧化碳工藝的汽提塔不能倒頭使用。由於生產中需要控制尿素溶液的液位,因此在汽提塔底部裝有用鈷60作為射線源的液位計測量控制裝置。同時為了減少熱量損失和防止設備或管道內可能發生的局部結晶或局部冷凝而引起的腐蝕,整個設備及進出口管道須用保溫棉保溫,汽提塔的全部重量由焊接在膨脹節上方殼體上的支座承受。
❻ 找書<<空氣調節>> 清華大學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
一,建築系的所有課程
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建築設計初步,素描,色彩,建築設計,建築材料,建築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建築構造,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建築物理,CAD,3dmax,專業外語,土木工程施工,建築工程經濟,建築設備,園林設計原理,外國建築史,中國古代建築史,建築防火設計,建築節能,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空間設計,居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其中建築設計是主課.
二,建築學專業課程簡介
課程編號:TJ030010
課程名稱:素描
課程學分:4 學時:64 開課學期: 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建築設計打下扎實的美術基本功。
主要內容:本課程通過對不同的靜物有針對性地進行寫生,學習形體透視、基本構圖、比例的協調、體積感的把握、表達空間感、質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表達,為建築設計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蘭編,建築工業出版社。
參考書目:《素描基礎》,周度其編,廣西美術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30020
課程名稱:色彩
課程學分:4 學時:64 開課學期: 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建築設計打下扎實的美術基本功。
主要內容:本課程通過對不同的靜物有針對性地進行寫生,掌握色調變化規律,增強色彩感覺,提高色彩搭配能力,表達色彩的空間感、質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練習,為建築設計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使用教材:《水粉》,漆得琰編,建築工業出版社。
參考書目:《色彩靜物寫生》,周度其編,廣西美術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30060
課程名稱:平面構成
課程學分:1 學時:16 開課學期: 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學生通過理論教學和實驗掌握平面構成的構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術要素。通過訓練可以充分啟迪學者的思維力、想像力和組織形態,獲得新的感性知識和創作領域的開拓,從而提高創造能力,為後面學習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主要內容:構成的概述;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點、線、面、的構成及形式法則;材料的要素;技術要素;練習的程序;場地、設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平面構成》,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03年9月。
參考書目:1.《平面構成設計》,李槐清,河北美術出版社。
2.《平面構成》,夏鏡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30070
課程名稱:色彩構成與立體構成
課程學分: 2.5 學時:40 開課學期: 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在二維構成的基礎上提升為三維空間的立體造型,培養他們對立體形態的設計,空間構成和立體構成的構成形式,對立體材料的學習,線材、面材、塊材的加工方法和設計技巧、設計思路及設計創意。
主要內容:色彩構成部分是探討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變獲得色彩審美價值的原理、規律、法則、技法的學說。立體構成是研究立體造型和形態的學科。色彩構成主要內容包括色彩構成、色彩三屬性、色彩補性特性、色彩混合、色彩心理 、結構色彩、色彩的節奏和色彩的調和;立體構成主要內容包括立體構成觀、構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術要素和練習程序(點五維構成、線立體構成、面立體構成、塊立體構成和線、面、塊綜合構成)。
使用教材:1.《色彩構成》,鍾蜀珩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立體構成》 盧少夫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參考書目:1.《色彩構成》,趙國志編,遼寧美術出版社。
2.《色彩構成》,李莉婷編,湖北美術出版社。
3.《立體構成》,辛華泉編,湖北美術出版社。
4.《立體構成》,金劍平編,湖北美術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30050
課程名稱:建築CAD
課程學分:1.5 學時:24 開課學期:4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建築學專業應掌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將來進行建築設計繪圖的必修課程。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性課程。其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AUTO CAD R2002軟體的操作方法和編程技術,達到可畫三維建模程度,得心應手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主要內容: AUTOCAD R2002的安裝和配置及操作基礎;繪圖前的准備、基本繪圖方法;基本編輯方法、視窗的放大與移動;使用圖塊、高級編輯技巧;文本標注與編輯;尺寸標注;查詢圖形屬性、三維畫圖。
使用教材:《AutoCAD R2002入門與提高》,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1.《AutoCAD R2000輔助設計與繪圖》,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2.《AutoCAD R14高級編輯技巧》,人民郵電出版社 。
課程編號:TJ030170
課程名稱:建築構造A1
課程學分:4 學時:64 開課學期: 5 考核方式: 考試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建築學專業應掌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其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大量性民用建築設計的原理及構造設計的方法,並進一步掌握建築構造設計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及新結構的運用;使學生了解構造、材料的進步與更新對建築設計的影響。
主要內容:本課程採用原理講授與參觀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主要通過課堂教學結合參觀實際建築做法及課程設計的學習和訓練, 講解如何進行建築構造設計,提高處理構造設計的能力及運用新材料、新技術的能力。本書在編排上,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性民用建築構造為主,內容包括概論、牆體、樓板、裝修、樓梯、屋頂、門窗、基礎等八部分;第二部分以大型性民用建築構造為主要內容,包括工業化建築、高層建築、大跨度建築、裝修等四部分;
使用教材:《建築構造》上、下冊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參考書目:1.《房屋建築學》(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房屋建築學》,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3.《建築構造》上、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建築構造》 東南大學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5.《建築設計構造圖集》1、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30180
課程名稱:建築結構與選型
課程學分: 2.5 學時: 40 開課學期: 4 考核方式: 考試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掌握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設計基本原理,了解一般性房屋的結構設計方法,建立結構的概念,在進行建築構思和設計中,增強建築中結構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做出比較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建築方案與設計,以求得建築藝術與建築技術的完美結合。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介紹了木結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等結構形式,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層與高層建築結構的選型及大跨度建築結構選型。
使用教材:1.《裝飾結構》,劉殿華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2.《建築結構選型》,陳眼雲、謝兆鑒等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85年。
參考書目:1.《建築結構基本原理》,宋占海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4年。
2.《建築結構設計》,宋占海編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4年。
3.《中大跨建築結構體系及選型》,虞季森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0年。
4.《建築師結構學》,慎鐵剛編著,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課程編號:TJ030200
課程名稱:建築力學
課程學分:4.5 學時:72 開課學期:3 考核方式: 考試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質和力系平衡規律,能進行桿系結構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分析,掌握力學基本概念,為建築結構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等提供力學指導。
主要內容:本課程基本內容包含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主要內容有:靜力學的基本概念和物體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簡化與合成,物體的平衡條件與靜力平衡方程;桿件軸向拉伸(壓縮)、剪切、扭轉、彎曲的變形與內力,以及桿件的強度、剛度與穩定性分析、應用;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和變形計算,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力法、位移法。
使用教材:《建築力學》,李前程編,中國工業出版社, 2000年4月。
參考書目:1.《材料力學》,孫訓方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2.《結構力學》,龍馭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課程編號:TJ030100-TJ030110
課程名稱:建築設計基礎A1-A2
課程學分:4、5 學時:64、80 開課學期:2、3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以下知識和能力:(1)正確的建築觀;2)科學的工作方法: 對設計體系的初步認識;對設計過程的感性認識和一般了解;對中外建築名作及自己的設計進行初步的評價;(3)循序漸進的設計理論體系和專業基礎知識:初步的建築概念和理論(建築空間、環境、功能等)、相關的基礎知識、組成一般建築的元素;(4)一定的建築設計表達能力、口頭及文字表達與交流能力。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講解建築的基本構成要素;建築空間、環境、功能的概念;中外建築基本知識;造型與空間基本原理;公共建築的設計原理;建築方案設計方法入門;建築設計基本組成方法;建築方案設計等。其提供初步、系統的建築設計思維和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對建築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設計體系、設計過程有初步認識,為以後的建築設計做好准備。
使用教材:1.《建築初步》,田學哲編,清華大學,中國建工出版社。
2.《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張文忠主編,天津大學,中國建工出版社。
參考書目:1.《建築空間組合論》,彭一剛編,中國建工出版社。
2.《建築的涵義》,劉育東編,天津大學出社。
3.《漫畫建築學》,荊其敏編,同濟大學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50260-TJ050290
課程名稱:建築設計原理與設計A1-A4
課程學分:5、5、5、5 學時:80、80、80、80 開課學期:4、5、6、7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以下知識和能力:(1).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城市的合理關系的能力。在已掌握的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建築學專業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基本掌握空間組合與技術要求均較復雜的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方法;(2).培養學生進一步確立地區建築觀念,訓練學生在城市整體環境中分析、把握和體現建築文脈的能力;(3).使學生了解技術、工藝對建築設計的影響及技術、設備的進步與更新對建築空間靈活性的要求,同時培養如何處理復雜流線問題的能力。
主要內容:本課程採用原理講授與課題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主要通過一系列建築類型方案設計方法的學習和訓練, 講解住宅建築的設計原理, 建築學專業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空間組合與技術要求均較復雜的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方法;建築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和歷史屬性。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則布置每學期的設計課題。設計課題包括住宅、幼兒園、中小學校,旅館、影劇院,綜合樓等常見的主要建築類型:通過一系列建築類型方案設計方法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城市的合理關系的能力和建築創作的能力。
使用教材: 1.《住宅建築設計原理》,朱昌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年
2.《設計與分析》,伯納德.盧本等編繪,天津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 1.《設計原理》,郝曼.郝次伯格編繪, 天津大學出版社。
2.《空間與建築師》,郝曼.郝次伯格編繪, 天津大學出版社。
3.《現行建築設計規范大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建築設計資料集》,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課程編號:TJ060310
課程名稱:城市規劃設計原理與設計
課程學分:2.5 學時:40 開課學期: 6 考核方式: 考查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初步、系統的規劃設計思維和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城市規劃的基本原理、規劃設計的原則與方法及有關的法規、政策等相關問題,培養其規劃思路及方法,使其能獨立完成一定規模的城市空間等設計。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闡述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原理及方法,為人們需要的城市空間提供科學的設計方法和完整的理論依據,包含城市與城市發展、城市構成與用地規劃、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總體布局、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居住區規劃、城市公共空間等。
使用教材:《城市規劃原理》,同濟大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參考書目:1.《場地設計》,姚宏韜編,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
2.《居住區規劃設計資料集》,鄧述平、 王仲谷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6。
3.《居住區規劃圖集》,宋培抗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
4.《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作品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課程編號:TJ060300
課程名稱:室內設計原理
課程學分:2.5 學時:40 開課學期:5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室內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幹理論課,其目的是為設計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空間提供科學的設計方法和完整的理論依據,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思想性。該課程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的設計方法和理論知識及專業素養,使他們能熟練運用室內設計理論知識來進行專業室內設計。
主要內容:室內設計的含義、發展和基本觀點;室內設計的內容、分類和方法步驟;室內設計的依據、要求和特點;室內空間組織和界面處理;室內採光與照明;室內色彩與材料質地;室內傢具與陳設;室內綠化與庭院;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室內設計的風格與流派。
使用教材:《室內設計原理(上、下冊)》,來增祥、陸震緯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2月。
參考書目:1.《室內設計經典集》, 張綺曼、鄭曙暘編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
2.《室內環境設計》,林保良、朱鍾炎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4。
3.《美國當代環境藝術》,薛光弼編著,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
4.《風景園林設計》,王曉俊編著,江蘇科技出版社,1995。
5.《環境空間》,(英)羅伯特·霍爾登編著 ,百通出版集團,1999 。
6.《日本室內設計與裝修》,內田繁、沖健次編著(日), 株式會社六耀社,1995。
7.《城市元素》,(西班牙)約瑟夫·馬·薩拉編著 ,遼寧科技出版社,2001。
課程編號: TJ060350
課程名稱:建築設備
課程學分:3 學時: 48 開課學期: 7 考核方式: 考試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一門專業技術課。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在於掌握建築設備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綜合考慮和合理處理各種建築設備與建築主體之間的關系的能力,從而做出適用、經濟的建築設計,並掌握一般建築的水電設計原則和方法,了解對供暖、通風、空氣調節、電氣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主要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建築的排水、給水、熱水、採暖、通風、空氣調節、煤氣、供電等各種設備的設計原則和方法,以及在建築物內裝置這些設備工程如何與建築、結構及生產工藝設備等相協調,如何才能使建築物達到適用、經濟、衛生及舒適的要求等內容。
使用教材:《建築設備工程》,高明遠、杜一民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參考書目:1.《建築設備工程》,太原工學院、華南工學院合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2.《建築設備工程》,《建築設備工程》編合組,哈爾濱 。
3.《民用建築電氣技術與設計》,胡乃定、胡國文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❼ 注冊化工工程師執業資格基礎考試要哪些參考書
我也打算考,考的蠻多哦。。。。要挺住。。。。
注冊化學工程師考試信息分享(一)
一、注冊化工工程師基礎考試大綱
(一) 公共基礎考試(上午段考試)科目和主要內容
1.數學(考題比例 20% )
1.1 空間解析幾何向量代數、直線、平面、柱面、旋轉曲面、二次曲面和空間曲線等方面知識。1.2 微分學極限、連續、導數、微分、偏導數、全微分、導數與微分的應用等方面知識,掌握基本公式,熟悉基本計算方法。1.3 積分學不定積分、定積分、廣義積分、二重積分、三重積分、平面曲線積分、積分應用等方面知識,掌握基本公式和計算方法。1.4 無窮級數數項級數、冪級數、泰勒級數和傅立葉級數等方面的知識。1.5 微分方程可分離變數方程、一階線性方程、可降階方程及常系數線性方程等方面的知識。1.6 概率與數理統計概率論部分,隨機事件與概率、古典概率、一維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等方面的知識。數理統計部分,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及一元回歸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熱力學(考題比例 9% )
2.1 氣體狀態參量、平衡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的統計解釋。2.2 功、熱量和內能。2.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氣體內能、平均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2.4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和絕熱過程的應用、氣體的摩爾熱容、焓。2.5 熱力學過程、循環過程。2.6 熱機效率。2.7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熵。
3.普通化學 (考題比例 14% )
3.1 物質結構與物質狀態原子核外電子分布、原子與離子的電子結構式、原子軌道和電子雲概念、離子鍵特徵、共價鍵特徵及類型。分子結構式、雜化軌道及分子空間構型、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分子間力與氫鍵。分壓定律及計算。液體蒸氣壓、沸點、汽化熱。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3.2溶液溶液的濃度及計算。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及計算、滲透壓概念。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平衡、電離常數及計算、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水的離子積及pH、鹽類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多相離子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溶度積常數、溶解度概念及計算。3.3 周期律周期表結構:周期與族、原子結構與周期表關系。元素性質及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鹼性遞變規律。3.4 化學反應方程式,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及計算、反應熱概念、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濃度與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速率常數與反應級數、活化能及催化劑概念。化學平衡特徵及平衡常數表達式,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計算,壓力熵與化學反應方向判斷。3.5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法及配平。原電池組成及符號、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標准電極電勢、能斯特方程及電極電勢的應用、電解與金屬腐蝕。3.6 有機化學有機物特點、分類及命名、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式。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加成、取代、消去、縮合、氧化、加聚與縮聚。典型的有機物的分子式、性質及用途:甲烷、乙烷、苯、甲苯、乙醇、酚、乙醛、乙酸乙酯、乙胺、苯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類、工程塑料(ABS)、橡膠、尼龍66。
4. 工程力學 (考題比例 15% )
4.1 理論力學
4.1.1靜力學平衡、剛體、力、約束、靜力學公理、受力分析、力對點之矩、力對軸之矩、力偶理論、力系的簡化、主矢、主矩、力系的平衡、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滑動摩擦、摩擦角、自鎖、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重心。4.1.2運動學點的運動方程、軌跡、速度和加速度、剛體的平動、剛體的定軸轉動、轉動方程、角速度和加速度、剛體內任意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4.1.3動力學動力學基本定律、質點運動微分方程、動量、沖量、動量定律。動量守恆的條件、質心、質心運動定理、質心運動守恆的條件。動量矩、動量矩定律、動量矩守恆的條件、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回轉半徑、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律、功、動能、勢能、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慣性力、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達朗伯原理、單自由度系統線性振動的微分方程、振動周期、頻率和振幅、約束、自由度、廣義坐標、虛位移、理想約束、虛位移原理。
4.2 材料力學(建議採用"結構"專業考試大綱"材料力學"科目的內容編寫,但應簡化以下內容)
4.2.1 軸力和軸力圖、拉及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強度條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計算、應變能計算。4.2.2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剪切虎克定律、剪應力互等定理。4.2.3 外力偶矩的計算、扭矩和扭矩圖、圓軸扭轉剪應力及強度條件、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扭轉應變能計算。4.2.4 靜矩和形心、慣性矩和慣性積、平行移軸公式、形心主慣矩。4.2.5 梁的內力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q、 Q 、M之間的微分關系、彎曲正應力和正應力強度條件、彎曲剪應力和剪應力強度條件、梁的合理截面、彎曲中心概念、求梁變形的積分法、迭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4.2.6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數解法和圖解法、一點應力狀態的主應力和最大剪應力.廣義虎克定律.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4.2.7 斜彎面、偏心壓縮(或拉伸)拉-彎或壓-彎組合,扭-彎組合。4.2.8 細長壓桿的臨界力公式、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臨界應力總圖和經驗公式、壓桿的穩定校核。
5. 電工學 (考題比例 10% )("電工學"科目考試的主要內容按"結構"專業考試大綱"電工學"科目內容編寫)
5.1 電場與磁場:庫侖定律、高斯定律、環路定律、電磁感應定律。5.2 直流電路:電路基本元件、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原理、戴維南定理。5.3 正弦交流電路:正弦量三要素、有效值、復阻抗、單相和三相電路計算、功率及功率因素、串聯與並聯諧振。5.4 安全用電常識。5.5 RC和RL電路暫態過程:三要素分析法。5.6 變壓器和電動機: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和阻抗變換、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使用、常用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5.7 運算放大器:理想運放組成的比例,加法、減法和積分運算電路。5.8 變頻、調頻基本知識。
6.流體力學(考題比例 8%)("流體力學"科目考試的主要內容按"結構"專業考試大綱"流體力學"科目內容編寫)
6.1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6.2 流體靜力學。流體靜壓強的概念。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總壓力的計算。6.3 流體動力學基礎。以流體為對象描述流動的概念。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6.4 流體阻力和水頭損失。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邊界層附面層基本概念和繞流損失。6.5 孔口、管嘴出流,有壓管道恆定流。6.6 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6.7 流體運動參數(流速、流量、壓強)的測量。
7. 計算機與數值方法 (考題比例 12% )("計算機與數值方法"科目考試的主要內容按"結構"專業考試大綱"計算機與數值方法"科目內容編寫,但作修改)。
7.1 計算機基礎知識:硬體的組成及功能、軟體的組成及功能、數制轉換。7.2 Windows 操作系統。7.3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數據、變數、數組、指針、賦值語句、輸入輸出的語句、轉移語句、條件語句、選擇語句、循環語句、函數、子程序(或稱過程)順序文件、隨機文件。註:鑒於目前情況,暫採用FORTRAN語言。7.4 數值方法誤差、多項式插值與曲線擬合、樣條插值、數值微分、數值求積的基本原理、牛頓-柯特斯公式、復合求積、龍貝格演算法。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法、改進的歐拉方式、龍格-庫塔方法、方程求根的迭代法、牛頓-雷扶生方法(Newton-Raphson)。解線性方程組的高斯主元消去法、平方根法、追趕法。
8.工程經濟概念 (考題比例 6% )(不採用"結構"專業的"工程經濟"科目名稱, 改為"工程經濟概念"科目名稱,考試內容以大學教科書內容重編)
8.1 熟悉基本原理和方法。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和可比原理。投資及生產成本的估算方法。年費用、預期值、破損分析、現值、利-耗分析、價值和貶值。8.2 熟悉投資方案的選擇。各類投資方案的選擇方法。8.3 熟悉設備更新的經濟分析。設備更新方案的原則。設備經濟壽命的確定方法。8.4 了解技術經濟預測方法。預測方面的基本概念及各類預測技術。8.5 了解投資風險與決策。風險與決策的概念。各種風險決策方法。8.6 了解研究開發中的技術經濟。研究開發項目的各種評價方法。
9. 職業道德 (考題比例 6% )
9.1 熟悉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個人與同事,個人與單位,個人與用戶的關系)。
(二) 專業基礎知識考試(下午段考試)科目和主要內容
1.物理化學(考題比例 20%)掌握基本理論和概念,熟悉典型計算和應用。
1.1 氣體的P、V、T性質 (如果在上午考試的"熱力學"科目中已經包括,此項可以不列)。
1.2 熱力學第一定律 (同上。)
1.3 熱力學第二定律(同上)。1.4 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同上,但本內容上午考試的"熱力學"科目中不深)。1.5 化學平衡:理想氣體反應的化學平衡、實際反應的化學平衡。1.6 相平衡:單組分系統二組分系統氣液平衡、二組分系統液固平衡、三組分系統。1.7 電化學:電解池、原電池和法拉第定律、電解質溶液、原電池、電解和極化。1.8 表面現象:表面張力、潤濕現象、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和毛細現象、固體表面的吸附作用、等溫吸附、溶液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質。1.9 化學動力學基礎: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復合反應的速率與機理、反應速率理論。1.10 各類特殊反應的動力學:溶液中反應和多相反應;光化學、催化作用。1.11 膠體化學。膠體分散系統及其基本性質、憎液溶膠的穩定與聚沉、乳狀液、泡沫、懸浮液和氣溶膠、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 化工原理(考題比例 50%)掌握基本理論和概念,熟悉基本單元設備的計算和應用, 熟悉化工原理典型系統和單元設備(精餾系統及板式精餾塔,氣體吸收系統及填料吸收塔,換熱系統及列管式換熱器,乾燥系統及乾燥器)的工藝設計。(在上午考試的"流體力學"科目中已經包括的一部分流體力學內容,不再重復列入在"化工原理"科目的考試內容中)。
2.1 流體輸送機械液體輸送設備,離心泵、其他類型泵。氣體輸送和壓縮設備。2.2 非均相物系的分離:流態化和氣力輸送沉降、過濾、流態化、氣力輸送。2.3 液體攪拌機械攪拌裝置和混合機理:攪拌器的性能、攪拌功率、攪拌器的放大。2.4 傳熱熱傳導、兩流體間的熱量傳遞、對流傳熱系數、熱輻射、換熱器。2.5 蒸發蒸發設備:單效蒸發、多效蒸發。2.6 氣體吸收氣液相平衡、傳質機理和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計算、填料塔與填料。2.7 蒸餾二元系的氣液平衡、蒸餾方式、二元系精餾的設計型計算、板式塔、多元系精餾。2.8 固體乾燥濕空氣的性質和濕度圖、乾燥器的物料衡算、乾燥速率和乾燥時間、乾燥器。2.9 液液萃取 概念及萃取操作的流程和計算、萃取設備。2.10 浸取 概念、設備及過程的計算。
3. 過程式控制制 (考題比例 6%)
3.1 了解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基本概念、熟悉自動控制的組成並能根據工藝需要提出控制方案要求。3.2 熟悉被控對象的特性。3.3 熟悉工藝參數的特性及轉換技術。熟悉測量過程,熟悉四大工藝參數(壓力、流量、溫度、液位)的主要測量及轉換方法、原理,了解常用儀表的基本工作原理、特點、性能指標、使用場合,了解誤差分析。3.4 顯示儀表了解自動電子電位差計的測量原理。了解數字式顯示儀表的基本組成及使用方法。3.5 自動調節儀表了解基本和常用調節規律的輸入-輸出的關系特性、特點及應用。3.6 執行器了解執行器的基本組成、氣動薄膜調節閥的結構特點及應用。了解調節閥的流量特性。了解調節閥的氣開、氣關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的選擇方法。3.7 熟悉簡單控制系統的工藝設計方案。3.8 了解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及特點,了解過程式控制制計算機介面技術的知識和過程式控制制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的知識。
4. 化工設計基礎(考題比例 15%)
4.1 工藝設計了解工藝設計和工程設計涵義、類型及分類 ,不同設計階段的工作內容及其主要工作順序。了解化工設計的前期工作內容、工作順序和具體要求,廠址選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和設計任務書。了解化工工藝設計基礎資料收集、設計方案的編制,工藝計算的內容和要求,熟悉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化工工藝流程設計,明確工藝流程設計的主要任務(技術合理性),了解工藝流程設計的方法和工藝流程圖的繪制。了解車間的平、立面布置圖,理解設備布置的基本內容,工藝、建築、設備對車間布置的基本要求和應綜合考慮的事項。了解管道布置圖和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規范,熟悉管道常用配件、各種管子和閥門的規格材料、性能及用途。了解工藝對相關專業(化工設備和機械、過程式控制制、土建、公用工程等)設計的一般性工程知識和設計所提要求的基本內容。了解工藝設計說明書的編寫內容和要求。4.2 工藝設計安全熟悉工藝設計安全性涉及的安全因素。了解消防、防爆、防毒、勞動安全衛生的基本內容和一般性要求,以及應遵循的基本規范。4.3 工藝設計經濟分析熟悉工藝設計經濟合理性應分析的因素,基本內容和一般性要求。了解設計方案評價的要求和准則,評價的一般方法 。
5. 化工污染防治(考題比例 9%)
5.1 環境污染控制原則熟悉工業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則,綜合利用知識。5.2 廢水處理了解廢水處理的一般方法。了解非均相廢水的處理技術和有機廢水的生物處理技術、焚燒知識。5.3 廢氣處理了解化工廢氣處理的一般方法 。了解廢氣中顆粒污染物的凈化技術以及氣態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催化轉化等凈化技術和焚燒知識。5.4 廢渣處理了解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一般方法。了解固體廢物預處理技術、污泥濃縮和脫水,有關固化、熱解、焚燒技術知識。5.5 環境雜訊控制了解雜訊控制基本概念,聲源性質、聲壓和聲速的表示方法,聲場中的能量關系。了解雜訊控制的一般方法、吸聲、隔聲和消聲器基本知識。了解工業區和居民區等各類場所雜訊控制的范圍和要求。
二、注冊化工工程師專業考試大綱(考試科目和主要內容)
1.物料、能量平衡 (試題比例為16%)掌握工藝過程的物料、能量平衡設計分析方法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計算技能。
1.1 工業過程和化工過程的物料、能量(包括損耗)分析,化學反應式。1.2 過程計算和物料平衡、能量平衡,過程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定律。
2.熱力學過程 (試題比例為10%) 掌握熱力學過程設計分析方法,以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計算技能。
2.1 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的估算和換算,理想氣體和混合氣體,溶液性質。2.2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能量:工業應用的基本設計知識和計算技能,包括相平衡、相圖、潛熱、PVT數據和關系、化學熱平衡、反應熱、燃燒、熱力學過程、蒸發和結晶、熱能綜合利用、蒸汽和冷凝水平衡。2.3 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工業應用的基本設計知識和計算技能。2.4 動力循環:製冷和熱泵。
3.流體流動過程(試題比例為14%)掌握主要類別流動過程的設計分析方法,工業應用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計算技能。
3.1 伯努利方程應用,如管道水力計算、通過床層的流體流動、兩相流等。3.2 流體輸送機械工藝參數的計算。3.3 固體輸送、篩分和粉碎。3.4 氣、液、固分離。
4.傳熱過程 (試題比例為14%)掌握傳熱過程設計分析方法,工業應用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工藝計算技能。
4.1 能量守恆理論知識和在工業實際問題中的應用。4.2 傳導、對流、輻射熱傳遞過程的分析、計算。4.3 熱交換器的工藝設計。
5.傳質過程 (試題比例為14%)掌握傳質過程設計分析方法,工業應用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計算技能。
5.1 質量平衡理論知識和在工業應用中的計算技能。5.2 對吸收、吸附、解吸、蒸餾、乾燥、萃取、增濕和除濕等過程的分析和計算。
6.化學反應動力學(試題比例為6%)掌握工業實現化學反應過程的設計分析,工業應用及對系統和單元設備計算技能。
6.1 化學反應動力學基本原理及工業應用。6.2 化學反應器類型比較和選擇。6.3 化學反應器的工藝計算及分析:依據速率模型和/或產品分布(停留時間分配和相應轉化率)來設計工業反應器,理想等溫反應器(單級和多級間歇式反應器、活塞流反應器和連續攪拌罐式反應器)及單一絕熱和非等溫的單相和多相反應的反應器分析。6.4 反應器的工藝控制。
7.化工工藝設計 (試題比例為10%)掌握化工裝置工藝設計方法和技能。
7.1 工藝方案優化設計。7.2 工藝流程圖(PFD)。7.3 設計壓力和設計溫度的確定。7.4 能耗計算。7.5 設備(容器、熱交換器、塔器、泵、風機、壓縮機等)工藝參數的確定;了解特殊製造要求、材料性質及防腐蝕要求。7.6 過程式控制制(檢測、分析、指示和控制)方案的確定。7.7 熟悉工藝裝置中的消防、勞動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法規和應用。
8.化工工藝系統設計 (試題比例為10%)掌握化工裝置工藝系統設計方法和技能。
8.1 裝置內工藝和公用工程管道及儀表流程圖(PID、UID)。8.2 系統阻力降分析,管道中可壓縮流體和不可壓縮流體的阻力計算,管道、閥門的雜訊控制,設備的接管要求,機泵壓差要求。8.3 閥門和安全閥、爆破片、限流孔板、阻火器等的設置原則及有關數據表;管道數據表。8.4 設備標高和泵的凈正吸入壓頭(NPSH)。8.5 熟悉工廠的設備布置設計要求。8.6 熟悉工廠的管道布置要求,熟悉設備、管道的絕熱和塗漆要求。8.7 通用安全分析方法,熟悉HAZOP(危險與可操作)分析和故障樹形圖分析、列表法。
9.工程經濟分析 (試題比例為3%)熟悉在工程項目中運用工程經濟分析方法的技能。
9.1 工程造價基本知識,技術經濟分析的有關數據及評價方法,設計方案評價的要求和准則。9.2 費用組成分析、工程定額和工程量計算規則。9.3 了解概算、預算和成本估算方法。
10.化工工程項目管理 (試題比例為3%)熟悉化工工程項目管理,熟悉我國有關基本建設法律法規。
10.1 工程招標形式和程序,投標程序和策略,工程中標條件和評價方法,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工程成本和資源控制,工程索賠。10.2 工程項目管理概念和基本知識。10.3 工廠設計知識(內容、程序和階段),我國有關基本建設法律規。10.4 本專業在工程項目實施各階段(咨詢、項目前期工作、報價、設計、采購、施工、監理、開車等)的職責、工作程序、文件內容和表達深度。
❽ 污水處理氣沖和氣提的原理
氣力提升泵相當於一台低壓流態化倉罐,提升泵的上部為泵體,下部為氣化室,中間隔有多孔透氣板。一次風出口裝有噴嘴,對准輸料管:輸料管下部出口裝有膨脹倉,二次風與氣化室相連,透過透氣層,將灰吹起形成癱態化狀態。
輸送的物料隨來自噴嘴的壓縮空氣流通過提升管向上輸送。其風量由球閥來調節,氣源由羅茨風機供給。打開氣源閥門給氣力提升泵進風管供氣,同時調節流化氣風管上的球閥,使物料在提升泵下部的流化倉內充分流化,這時當供給進風管的氣源壓力達到額定值時,由噴嘴高速噴出的空氣流產生的牽引力引導已被流化的粉狀。
(8)氣提裝置設計計算參考書目擴展閱讀
1、氣力提升泵安裝的地坑應留有充分的空間,每邊距泵體距離不小於1.2米,以便於操作和維護。
2、氣力提升泵安裝時應保證泵體垂直誤差每米長度小於5毫米,各連接法蘭間墊入3毫米橡膠墊或石棉墊,不得有漏氣。
3、羅茨鼓風機與泵體之間的距離盡量不超過5米。
4、羅茨鼓風機的配電盤和U型壓差計的安裝位置應便於操作,觀察。
5、氣力提升泵配有多種形式。規格的噴嘴。噴嘴與輸料管之間的距離H。可依輸送高度與輸送量等工藝參數在80-200毫米范圍內調整。為調整操作方便,初次安裝時可選裝口徑φ100毫米的噴嘴。噴嘴距離H可選定150毫米,調試時逐步調整。
6、氣力提升泵的輸送管道其重量不得作用於泵體,應在不同高度敷設管路支架。
7、安裝.調整時應保證噴嘴與輸料管同心,逆止閥應經常檢查維護,確保開關靈活。
8、羅茨鼓風機的出口應避免安裝閥門,如安裝閥門,閥門必須處於常開位置。物料沿著泵體中心的輸送管及外接的管道提升至所需高度。
9、氣力提升泵的料氣分離器的排氣孔應加防雨設施,避免受潮或進水。
❾ 學習燃氣輪機需要看哪些書
我哈爾濱工程大學熱動專業燃氣輪機方向畢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有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材料力學等。專業課有葉輪機械原理(清華大學出版,老課本了,學校內印),燃氣輪機結構以及強度計算(我們學院牛利民教授退休之前編寫的,他也是我們班主任,早年畢業於哈工大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專業),燃氣論機裝置原理及設計(課本好像也是清華大學出版的,學校也是拿來內印,鄭洪濤教授主將課,他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系燃機專業),這些專業課的書籍書店能看到的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