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磁力耦合器的介紹
磁力耦合器也稱磁力聯軸器、永磁傳動裝置。永磁渦流傳動裝置主要由銅轉子、永磁轉子和內控制器容三個部分組成。一般,銅轉子與電機軸連接,永磁轉子與工作機的軸連接,銅轉子和永磁轉子之間有空氣間隙(稱為氣隙),沒有傳遞扭矩的機械連接。這樣,電機和工作機之間形成了軟(磁)連接,通過調節氣隙來實現工作機軸扭矩、轉速的變化。因氣隙調節方式的不同,永磁渦流傳動裝置分為標准型、延遲型、限矩型、調速型等不同類型。
㈡ 磁通耦合(變壓器原理)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是用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變壓器有兩個共用一個鐵芯的兩線圈。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次級線圈在初級線圈外邊。當初級線圈通上交流電時,變壓器鐵芯產生交變磁場,次級線圈就產生感應電動勢。變壓器的線圈的匝數比等於電壓比。例如:初級線圈是500匝,次級線圈是250匝,初級通上220V交流電,次級電壓就是110V。變壓器能降壓也能升壓。如果初級線圈比次級線圈圈數少就是升壓變壓器,可將低電壓升為高電壓.
㈢ 電磁耦合原理及公式
磁鐵和電流都能夠產生磁場,電流的磁場是由電荷的運動形成的,那麼磁鐵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呢?法國學者安培根據環形電流的磁性與磁鐵相似,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的假說。他認為,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內部,存在著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一個微小的磁體,它的兩側相當於兩個磁極。這兩個磁極跟分子電流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安培的假說,能夠解釋各種磁現象。一根軟鐵棒,在未被磁化的時候,內部各分子電流的取向是雜亂無章的,它們的磁場互相抵消,對外界不顯磁性。當軟鐵棒受到外界磁場的作用時,各分子電流的取向變得大致相同,軟鐵棒就被磁化了,兩端對外界顯示出較強的磁作用,形成磁極。磁體受到高溫或者受到猛烈的敲擊會失去磁性,這是因為在激烈的熱運動或機械運動的影響下,分子電流的取向又變得雜亂了。在安培所處的時代,人們對原子結構還毫無所知,因而,對物質微粒內部為什麼會有電流是不清楚的。直到20世紀初期,人類了解了原子內部的結構,才知道分子電流是由原子內部的電子的運動形成的。安培的磁性起源的假說,揭示了磁現象的電本質。它使我們認識到,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電荷的運動產生的。
但是僅憑「電荷運動產生磁場」還不足以說明以下三個問題:1.運動電荷周圍的磁場為何其磁力線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則而不是左手螺旋法則?2.通電直導線周圍有環形磁場,為何磁力線方向也符合右手螺旋法則而不是左手螺旋法則?3.原子磁矩如何確定N極和S極?唯一的解釋只能是「電荷運動時自旋」,自旋產生磁場,磁力線方向與自旋方向有關。「電荷運動時自旋」這一判斷雖然是來自於推理,但能夠解釋一切電磁現象,下面一一講述:
一、電生磁
電荷靜止時不自旋,只產生電場,不產生磁場。
電荷運動時自旋,並在周圍產生環形磁場。正電荷運動時的自旋方向和磁場方向為:右手半握,拇指伸開,拇指指向正電荷前進方向,其餘四指就指向自旋方向,磁力線方向與自旋方向相同。負電荷運動時的自旋方向和磁場方向為:左手半握,拇指伸開,拇指指向負電荷前進方向,其餘四指就指向自旋方向。磁力線方向與自旋方向相反。
通有直流電流的直導線中,電子排著隊向前運動,因電子自旋的作用,導線周圍有環形磁場。電子自旋方向和磁場方向為:左手半握,拇指伸開,拇指指向負電荷前進方向,其餘四指就指向自旋方向,磁力線方向與自旋方向相反。
若將通有直流電流的直導線彎曲成圓形,則環形磁場閉合,對外表現為磁矩。電流方向和磁極方向的關系符合右手螺旋法則:右手半握,拇指伸開,除拇指外的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則拇指指向N極方向。
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可視為通有直流電流的圓形導線,對外表現為原子磁矩。電子運動方向和磁極方向的關系符合左手螺旋法則:左手半握,拇指伸開,除拇指外的四指指向電子運動方向,則拇指指向N極方向。
二、電作用於磁
電場產生磁場,然後吸引或排斥其他磁場,例如通電直導線可使旁邊的小磁針偏轉、電磁鐵的應用、電動機的應用。
三、磁作用於電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場方向、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左手定則來判定: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並使伸開的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那麼,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原因如下:設均勻磁場的磁力線向下垂直於紙面,通電導線平放在紙面上,方向正南正北,電流方向為北方。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均勻磁場的磁力線:在紙面上,在通電導線的西側有一個通直流電的長直導線,方向正南正北,電流方向為北方,它產生的環形磁場,一半在紙面上,另一半在紙面下,則在通電導線的位置磁力線是垂直向下的,且在其附近的分布近似均勻。通電導線本身也產生環形磁場,磁力線符合右手螺旋法則,它與長直導線的磁場相互吸引,故通電導線的受力方向為正西,與電流方向(正北)成90度。
當通電導線跟磁場方向平行時,磁場對導線的作用力為零。原因同上,只是通電導線與假想的長直導線不再平行,而是成90度夾角,故相互作用力為零。
如果通電導線跟磁場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而成任一角度,磁場對電流有作用力,但作用力比互相垂直的情形要小。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靜止時不受磁場力。原因如下: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靜止時不自旋,無環形磁場。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若速度垂直於磁力線方向,則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磁場力是向心力。帶正電粒子在磁場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場方向、運動方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左手定則來判定: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並使伸開的四指指向帶正電粒子的運動方向,那麼,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原因如下:設均勻磁場的磁力線向下垂直於紙面,帶正電的粒子在紙面上向北運動,我們可以認為在紙面上,在帶電粒子的西側有一個通直流電的長直導線,方向正南正北,電流方向為北方,它產生的環形磁場,一半在紙面上,另一半在紙面下,則在帶電粒子的位置磁力線是垂直向下的,且在其附近的分布近似均勻。帶正電的粒子的運動也產生環形磁場,磁力線符合右手螺旋法則,它與長直導線的磁場相互吸引,故粒子受力方向為正西,與前進方向(正北)成90度。
若帶電粒子速度平行於磁力線時,粒子不受磁場力。原因同上,只是帶電粒子產生的環形磁場的磁力線與所在磁場的磁力線相互垂直,故不受力。
磁場中的通電線圈會發生偏轉。原因是磁場與通電線圈的磁矩相互作用。
四、磁生電
導體的兩端接在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上,組成閉合電路,當導體在磁場中向左或向右運動,切割磁力線時,電流表的指針就發生偏轉,表明電路中產生了電流.這樣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我們知道,穿過某一面積的磁力線條數,叫做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當導體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時,閉合電路所包圍的面積發生變化,因而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也發生了變化。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了變化。可見,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感應電流的方向:導體向左或向右運動時,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不同,這表明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的方向有關系。如果保持導體運動的方向不變,而把兩個磁極對調過來,即改變磁力線的方向,可以看到,感應電流的方向也改變。可見,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的方向和磁力線的方向都有關系.感應電流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則來判定:伸開右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讓磁力線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導體運動的方向,那麼其餘四個手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
感應電流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設均勻磁場的磁力線向下垂直於紙面,導體平放在紙面上,方向正南正北,移動方向為西方。(用右手定則判感應電流方向為南方)。當導體向西移動時,可視為導體中的電荷也向西移動,而電荷在磁場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場方向、電荷運動方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左手定則來判定: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並使伸開的四指指向電荷的運動方向(西方),那麼,拇指所指的方向(南方),就是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所以電流方向應是南方。
把線圈的兩端接在電流表上,組成閉合電路.當向線圈中插入或拔出磁鐵時,電流表的指針偏轉,表明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因為向線圈中插入磁鐵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大,從線圈中拔出磁鐵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減小。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生了變化,因而產生了感應電流。向線圈中插入或拔出磁鐵的過程可以等效為導體切割磁力線的過程。磁通量的變化只是產生感應電流的表層的原因,真正的原因還是線圈中的電荷受洛侖茲力運動。
總結:「電荷運動時自旋」這一判斷雖然是來自於推理,但確實能夠解釋一切電磁現象,暫時還算是站的住腳的,下一步就是接受實踐的檢驗了。另外我認為產生磁場的真正原因,確切地說不是電荷的運動,而是電荷的旋轉。使帶靜電荷的物體高速旋轉,肯定可以觀測到磁場的產生。
㈣ 磁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磁力耦合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磁力耦合器主要由銅轉子、永磁轉子和控制器三部分組成。銅轉子與電動機軸連接,永磁轉子與風機(或水泵、或其它工作機)軸連接。銅轉子和永磁轉子之間有氣隙。這樣電動機和工作機由原來的機械連接轉變為磁連接,通過調節氣隙來實現工作機軸的輸出扭矩和轉速變化。根據氣隙方式的不同,磁力耦合器分為:標准型、延遲型、限矩型和調速型等不同類型。
來源:搜搜網路
http://ke.soso.com/v31938086.htm
㈤ 電磁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電磁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電機轉動時,銅轉子的銅環上在切割永磁體的磁力線時產生感應渦電流,而感應渦電流的磁場與永磁體的磁場之間的作用力實現了電機與工作機之間的扭矩傳遞。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整氣隙,達到所需的扭矩傳遞和速度傳遞要求。
由四個部件組成:
1、永磁轉子:鑲有永磁體(強力稀土磁鐵)的鋁盤,與負載軸連接。
2、導磁轉子:導磁體盤(銅或鋁), 與電機軸連接。
3、氣隙執行機構:調整磁碟與導磁碟之間氣隙的機構。
4、轉軸連接殼與緊縮盤:以緊縮盤裝置與電機及負載軸連結。
應用永磁材料或電磁鐵所產生的磁力作用,來實現力或轉矩(功 率)無接觸傳遞。
(5)磁耦合傳動裝置的理擴展閱讀
電磁耦合器與變頻器相比,獨特優點,穩定性和可比性比變頻高,在大功率情況下尤其突出;在負載時,要求中,高速運轉,功率大於50KW的工況下代替變頻器優勢明顯;在惡劣的 工作壞境的適應能力和免維護的性能,是變頻器所不具備的。
與變頻器相比,能消除電機的諧波干擾,提高電機的工作效率;在電壓降低,變頻器可能無法工作,但該設備不受影響;低轉速時,變頻器降低電機轉速,同時降低散熱風扇的效率,可能造成電機過熱,該設備則不會出現此問題。
變頻器因為諧波干擾問題,該設備則無此問題;與變頻器相比,能消除電機與負載之間的震動傳遞;與變頻器相比,維護和保養費用低;與變頻器相比,能有效延長傳動系統各主要部件(如軸承,密封等)壽命。
允許最大5mm的軸對心偏差。變頻器對環境溫度比較苛刻(運行溫度必須在-10°-40°之間,最高溫度為50°如果超過40°就會工作不穩定)
㈥ 永磁調速器和磁力耦合器是不是一回事兒
磁力耦合器與永磁耦合器不能等同。
永磁調速器是在永磁耦合器的基礎上加入版調節機構,實現調速節能權目的的一種調速機械。永磁耦合器,是指永磁渦流耦合器,運動的永磁體切割導體產生渦流,有永磁磁場與渦流感應磁場相互作用,傳動力矩;
磁力耦合器,是指兩個永久磁場相互作用,傳遞力矩,不能相提並論。
㈦ 磁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穎桂磁力耦合器當電機旋轉時,帶動導體轉子在永磁體轉子所產生的強磁場中做切割磁力線運動,因而會在導體盤中產生渦流電流。
㈧ 磁耦合的詳細原理是什麼
滿意答案ゞ灬罒卌除┈8級2009-08-10你是指磁耦合共振供電的原理嗎? 追問: 不確定這是什麼樣的耦合方式,所以想問問。應該沒達到共振的效果。 回答: 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路元件或電網路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緊密配合與相互影響,並通過相互作用從一側向另一側傳輸能量的現象;概括的說耦合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體相互依賴於對方的一個量度。分為以下幾種: 非直接耦合:兩個模塊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它們之間的聯系完全是通過主模塊的控制和調用來實現的。 數據耦合:一個模塊訪問另一個模塊時,彼此之間是通過簡單數據參數 (不是控制參數、公共數據結構或外部變數) 來交換輸入、輸出信息的。 標記耦合 :一組模塊通過參數表傳遞記錄信息,就是標記耦合。這個記錄是某一數據結構的子結構,而不是簡單變數。其實傳遞的是這個數據結構的地址; 控制耦合:如果一個模塊通過傳送開關、標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顯地控制選擇另一模塊的功能,就是控制耦合。 外部耦合: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簡單變數而不是同一全局數據結構,而且不是通過參數表傳遞該全局變數的信息,則稱之為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若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個公共數據環境,則它們之間的耦合就稱為公共耦合。公共的數據環境可以是全局數據結構、共享的通信區、內存的公共覆蓋區等。 內容耦合:如果發生下列情形,兩個模塊之間就發生了內容耦合 (1) 一個模塊直接訪問另一個模塊的內部數據; (2) 一個模塊不通過正常入口轉到另一模塊內部; (3) 兩個模塊有一部分程序代碼重疊(只可能出現在匯編語言中); (4) 一個模塊有多個入口。 耦合強度,依賴於以下幾個因素: (1)一個模塊對另一個模塊的調用; (2)一個模塊向另一個模塊傳遞的數據量; (3)一個模塊施加到另一個模塊的控制的多少; (4)模塊之間介面的復雜程度。 耦合按從強到弱的順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內容耦合。當一個模塊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個模塊的數據,或者直接轉入另一個模塊時,就發生了內容耦合。此時,被修改的模塊完全依賴於修改它的模塊。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 (2)公共耦合。兩個以上的模塊共同引用一個全局數據項就稱為公共耦合。 (3)控制耦合。一個模塊在界面上傳遞一個信號(如開關值、標志量等)控制另一個模塊,接收信號的模塊的動作根據信號值進行調整,稱為控制耦合。 (4)標記耦合。模塊間通過參數傳遞復雜的內部數據結構,稱為標記耦合。此數據結構的變化將使相關的模塊發生變化。 (5)數據耦合。模塊間通過參數傳遞基本類型的數據,稱為數據耦合。 (6)非直接耦合。模塊間沒有信息傳遞時,屬於非直接耦合。 如果模塊間必須存在耦合,就盡量使用數據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的范圍,堅決避免使用內容耦合。
㈨ 磁力耦合器的產品介紹
也稱磁力聯軸器、永磁傳動裝置。
永磁渦流傳動技術並非只是簡單地利用磁體的同性回相斥、異性相吸的答原理,它是傳動技術、材料技術、製造技術的集成。21 世紀製造技術不但將繼續製造常規條件下運行的機器與設備,而且將製造出極端環境下運行的機械設備,21 世紀製造的產品應是符合節能和生態環保,與人友好的綠色產品,永磁渦流傳動技術正是適應這一發展態勢應運而生的。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的不斷出現,必將迎來永磁渦流傳動技術發展的新階段。
㈩ 什麼是磁力耦合器
Magna Drive 磁力耦合器
美國Magna Drive 磁力耦合驅動技術在1999年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該驅動方式解決了旋轉負載系統的軸心對中、軟啟動、減振、調速、及過載保護等問題,並且使磁力驅動的傳動效率大大提高,可達到98.5%.該技術現已在各行各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並且對傳統的傳動技術帶來了嶄新的概念,在傳動領域引起一場新的革命。美國海軍經過兩年多的驗證,在2004年3月,該產品成功通過了美國海軍最嚴格的9-G抗震試驗,美國海軍對該技術產品實現了批量采購。
1、渦流式磁力耦合工作原理
MagnaDrive磁力耦合調速驅動是通過導磁體和永磁體之間的氣隙實現由電動機到負載的扭矩傳輸。該技術實現了電動機和負載側沒有機械聯接。其工作原理是一端稀有金屬氧化物硼鐵釹永磁體和另一端感應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扭矩,通過調節永磁體和導磁體之間的氣隙就可以控制傳遞的扭矩,從而實現負載速度調節。
MagnaDrive磁力耦合調速驅動器主要由銅轉子、永磁轉子和控制器三部分組成。銅轉子固定在電動機軸上,永磁轉子固定在負載轉軸上,銅轉子和永磁轉子之間有間隙(稱為氣隙)。這樣電動機和負載由原來的機械聯接轉變為磁聯接,通過調節永磁體和導磁體之間的氣隙就可實現負載軸上的輸出扭矩變化,從而實現負載轉速變化。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通過調整氣隙可以獲得可調整的、可控制的、可重復的負載轉速。
磁感應是通過磁體和導體之間的相對運動產生。也就是說,磁力耦合調速驅動器的輸出轉速始終都比輸入轉速小,轉速差稱為滑差。通常在電動機滿轉時,MagnaDriveASD的滑差在1%--4%之間。通過MagnaDrive ASD,輸入扭矩總是等於輸出扭矩,因此電動機只需要產生負載所需要的扭矩。MagnaDrive ASD傳輸能量和控制速度的能力不受電動機軸和負載軸之間由於安裝未對准原因而產生的小角度或者小偏移的影響,排除了未對准而產生的振動問題。由於沒有機械聯接,即使電動機本身引起的振動也不會引起負載振動,使整個系統的振動問題得到有效降低。
MagnaDrive ASD控制器通過處理各種信號實現對負載調速,包括壓力、流量、位移等其他過程式控制制信號。MagnaDrive ASD可以方便地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不需要對現有電動機和供電電源進行任何改動。安裝MagnaDrive ASD以後,對整個系統不產生電磁干擾。在大多數情況下,關閉或者拆除現有的過程式控制制硬體設備即可。負載將在最優化的速度運行,增加能源效率,減少運行和維護成本。
2、渦流式磁力耦合調速的特點
總成本最低。
維護工作量小,幾乎為免維護產品,維護費用極低。
允許較大的安裝對中誤差(5mm)。大大簡化了安裝調試過程。
過載保護功能。提高了整個電機驅動系統的可靠性,完全消除了系統因過載而導致的損害。
帶緩沖的軟啟動/軟制動(剎車)。
節能效果顯著。 節電率達到25%--66%。
使用壽命長,設計壽命30年。美國海軍品質。
過程式控制制精度高。控制精度達到0.1% 。 (磁浮定位技術)
減振效果好。
結構簡單,適應各種惡劣環境。不產生電磁諧波,無污染。
體積小,安裝方便,可方便對現有系統進行改造或用於新建系統。
應用行業多,已成功應用4000多套。
3、應用行業:
水工業&污水處理 // 石油&天然氣 // 發電&熱電 // 製冷供暖中央空調
造紙和紙漿 // 農業灌溉 // 煤炭&水泥 // 冶金/鋼鐵 // 化工 // 艦船
4、規格型號及分類
1)MGE--標准型磁力耦合器(輸出P:2-185HP S:0-6800RPM )
2)FGC--擴展型磁力耦合器(輸出P:3-5000HP S:0-7000RPM )
3)MGD--延遲型磁力耦合器(輸出P:10-2000HP S:0-4500RPM )
4)MGTL--限矩型磁力耦合器(輸出P:10-2000HP S:0-4500RPM )
5)ASD--磁驅調速器 (輸出P:10-4000HP S:0-3600RPM )
5、應用案例
ASD在Daishowa安吉利斯造紙廠的應用
磁力耦合器在Ponderay造紙廠的應用
ASD在Ash Grove水泥公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