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傷害的基本類型有哪幾種
機械傷害分為: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7)、火災傷害:包括火災造成的燒傷和死亡。
(8)、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不包括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葯爆炸:是指火葯、炸葯及其製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1)什麼是機械裝置中的機械傷害擴展閱讀:
機械的不安全狀態
機械的不安全狀態,如機器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通風、防毒、防塵、照明、防震、防雜訊以及氣象條件等安全衛生設施缺乏等均能誘發事故。動機械所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危險源常常存在於下列部位:
1、旋轉的機件具有將人體或物體從外部捲入的危險;機床的卡盤、鑽頭、銑刀等、傳動部件和旋轉軸的突出部分有鉤掛衣袖、褲腿、長發等而將人捲入的危險;風翅、葉輪有絞碾的危險;相對接觸而旋轉的滾筒有使人被捲入的危險。
2、作直線往復運動的部位存在著撞傷和擠傷的危險。沖壓、剪切、鍛壓等機械的模具、錘頭、刀口等部位存在著撞壓、剪切的危險。
3、機械的搖擺部位又存在著撞擊的危險。
4、機械的控制點、操縱點、檢查點、取樣點、送料過程等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潛在危險因素。
機械的種類繁多,可以按幾個不同方面分為各種類別,如:
按功能可分為動力機械、物料搬運機械、粉碎機械等;按服務的產業可分為農業機械、礦山機械、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熱力機械、流體機械、仿生機械等。
機械密封也稱端面密封,主要用於泵、壓縮機、液壓傳動和其他類似設備的旋轉軸的密封。機械密封由一對和數對動環與靜環組成的平面摩擦副構成的密封裝置。
機械密封是由至少一對垂直於旋轉軸線的端面在流體壓力和補償機構彈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輔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貼合並相對滑動而構成的防止流體泄漏的裝置。補償環的輔助密封為金屬波紋管的稱為波紋管機械密封。
B. 機械傷害的種類有哪幾種
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機械設備零、部件作旋轉運動時氌成的傷害。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支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供軸節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轉運動的。旋轉運動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形式是絞雋和物體打擊傷。
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作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作直線運力的零、部件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壓傷、砸傷、擠傷。
刀具造成的傷害。例如車床上的車刀、銑床上的銑刀、鑽床上的鑽頭、磨床上的磨輪、鋸床上的鋸條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
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傷害。機械設備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對人身造成傷害。
電氣系統造成的傷害。工廠里使用的機械設備,其動力絕大多數是電能,因此每台機械設備都有自己的電氣系統。
手用工具造成的傷害。
其他的傷害。
C. 什麼是機械傷害
機械性傷害主要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捲入、絞、碾、割、刺等形式的傷害。各類轉動機械的外露傳動部分(如齒輪、軸、履帶等)和往復運動部分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 而實際中主要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於人體傷害。機械傷害人體最多的部位是手。
產生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為
1、操作失誤的主要原因有:
1)機械產生的雜訊使操作者的知覺和聽覺麻痹,導致不易判斷或判斷錯誤;
2)依據錯誤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縱或控制機械造成失誤;
3)機械的顯示器、指示信號等顯示失誤使操作者誤操作;
4)控制與操縱系統的識別性、標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產生操作失誤;
5)時間緊迫致使沒有充分考慮而處理問題;
6)缺乏對動機械危險性的認識而產生操作失誤;
7)技術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
8)准備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倉促而導致操作失誤;
9)作業程序不當,監督檢查不夠,違章作業;
10)人為的使機器處於不安全狀態,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聯鎖裝置等。走捷徑、圖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盤車、不置換分析等。
2、誤入危區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機器的變化,如改變操作條件或改進安全裝置時;
2)圖省事、走捷徑的心理,對熟悉的機器,會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誤入危區;
3)條件反射下忘記危區;
4)單調、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勞而誤入危區;
5)由於身體或環境影響造成視覺或聽覺失誤而誤入危區;
6)錯誤的思維和記憶,尤其是對機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誤入危區;
7)指揮者錯誤指揮,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誤入危區;
8)信息溝通不良而誤入危區;
9)異常狀態及其它條件下的失誤。
D. 什麼是機械危害
機械傷害是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於人體的傷害 機械傷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進入設備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後果。也有的因當時電源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還有的孔、投料口等部位缺護欄及蓋板,無警示牌,人疏忽誤接觸這些部位,3、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一種是有了緊急情況不能立即停車;另一種是好幾台機械開關設在一起,標識不清,極易造成誤開機械引發嚴重後.
二、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1、必須認真貫徹有關安全規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責。消除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牢固樹立不傷害他人和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2、高空作業時,禁止投擲物料。高空作業中,對斜道、過橋、跳板要明確有人負責維修、清理,不得存放雜物。
排除設備故障或清理卡料前,必須停機。 做好壓力容器安全管理,防止壓力容器爆炸事故發生;各類壓力容器作業人員,要嚴格遵守有關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規程和操作技術要求。5、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停電、掛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方可送電。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
E. 機械傷害類型和預防對策
機械傷害類型和預防對策
機械危害風險的大小取決於機器的類型、用途、使用方法,人員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同時,還與人們對危險的了解程度和所採取的避免危險的技能有關。正確判斷什麼是危險和什麼時候會發生危險是十分重要的。
機械裝置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兩大類不安全因素。一類是機械危害,包括夾擠、碾壓、剪切、切割、纏繞或捲入、或刺傷、摩擦或磨損、飛出物打擊、高壓流體噴射、碰撞或跌落等危害;另一種稱為非機械危害,它包括了電氣危害、雜訊危害、振動危害、輻射危害、溫度危害等。
在機械行業,存在以下主要危險和危害: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7)火災傷害:包括火災造成的燒傷和死亡。
(8)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不包括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葯爆炸:是指火葯、炸葯及其製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學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氣體、粉塵等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觸引爆物體時發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氣體分解、噴霧、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包括鍋爐爆炸、容器超壓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傷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傷害,如摔、扭、挫、擦等傷害。
就機械零件而言,對人產生傷害的因素有:
(1)形狀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銳邊、利角部分、粗糙或過於光滑。
(2)相對位置:相對運動,運動與靜止物的相對距離小。
(3)質量和穩定性:在重力的影響下可能運動的零部件的位能。
(4)質量、速度和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運動中的零部件的動能。
(5)機械強度不夠:零件、構件的斷裂或垮塌。
(6)彈性元件的位能,在壓力或真空下的液體或氣體的位能。
機械裝置在任何狀態下都可能發生危險:
(1)正常工作狀態。機械在完成預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執行預定功能所必須具備的運動要素,有可能產生危害後果。例如,大量零部件的相對運動,鋒利刀具的運轉,機械運轉的雜訊、振動等,使機械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在碰撞、切割、環境惡化等對人員安全不利的危險因素。
(2)非正常工作狀態。非正常工作狀態是指在機械運轉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意外狀態,包括故障狀態和檢修保養狀態。設備的故障,不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機的停轉,還可能對人員構成危險.如電氣開關故障,會產生機械不能停機的危險;砂輪片破損,會導致砂輪飛出造成物體打擊;速度或壓力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會導致速度或壓力失控的危險等。機械的檢修保養一般都是在停機狀態下進行,但其作業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檢修人員採用一些非常規的做法,例如,攀高、進入狹小或幾乎密閉的空間、將安全裝置短路、進入正常操作不允許進人的危險區等,使維護或修理過程容易出現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險。
(3)非工作狀態。機械停止運轉處於靜止狀態時,在正常情況下,機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發生事故的情況,如由於環境照度不夠而導致人員發生碰撞事故;室外機械在風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傾翻;結構垮塌等。
預防機械傷害包括兩方面的對策
1.實現機械安全:
①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見“本質安全”);
②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需求;
③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或提供安全裝置,使得接近這些部位不會導致傷害);
④提供保護裝置或者防護服。
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給出的,這些措施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
(2)保護操作者和有關人員安全:
①通過培訓來提高人們辨別危險的能力;
②通過對機器的重新設計,使危險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標志);
③通過培訓,提高避免傷害的能力;
④增強採取必要的行動來避免傷害的自覺性。
1設置、設計安全設施、安全裝置考慮的因素
設計安全裝置時,要把人的因素考慮在內。疲勞是導致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設計者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使人的疲勞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1)正確地布置各種控制操作裝置。
(2)正確地選擇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3)提供座椅。
(4)出入作業地點要方便。
在無法使用設計來做到本質安全時,為了消除危險,要使用安全裝置。設置安全裝置,要考慮四方面的因素:
(1)強度、剛度和耐久性。
(2)對機器可靠性的影響,例如固體的安全裝置有可能使機器過熱。
(3)可視性(從操作及安全的角度來看,有可能需要機器的危險部位有良好的`可見性)。
(4)對其他危險的控制,例如選擇特殊的材料來控制雜訊的總量。
2.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一般要求
(1) 安全防護裝置應結構簡單、布局合理,不得有銳利的邊緣和突緣。
(2) 安全防護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在規定的壽命期限內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耐腐蝕性、抗疲勞性,以確保安全。
(3)安全防護裝置應與設備運轉連鎖,保證安全防護裝置未起作用之前,設備不能運轉;安全防護罩、屏、欄的材料,及其至運轉部件的距離,應符合GB 8196——2003的規定。
(4)光電式、感應式等安全防護裝置應設置自身出現故障的報警裝置。
(5)緊急停車開關應保證瞬時動作時能終止設備的一切運動。對有慣性運動的設備,緊急停車開關應與制動器或離合器連鎖,以保證迅速終止運行。
(6)緊急停車開關的形狀應區別於一般開關,顏色為紅色。
(7)緊急停車開關的布置應保證操作人員易於觸及,且不發生危險。
(8)設備由緊急停車開關停止運行後,必須按啟動順序重新啟動才能重新運轉。
3.對機械設備安全防護罩、網的技術要求
1)對機械設備安全防護罩的技術要求
(1)只要操作工可能觸及到的活動部件,在防護罩沒閉合前,活動部件就不能運轉。
(2)採用固定防護罩時,操作工觸及不到運轉中的活動部件。
(3)防護罩與活動部件問有足夠的間隙,避免防護罩和活動部件之間的任何接觸。
(4)防護罩應牢固地固定在設備或基礎上,拆卸、調節時必須使用工具。
(5)開啟式防護罩打開時或一部分失靈時,應使活動部件不能運轉或運轉中的部件停止運動。
(6)使用的防護罩不允許給生產場所帶來新的危險。
(7)不影響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維護保養時不需拆卸防護罩。
(8)防護罩必須堅固可靠,以避免與活動部件接觸造成損壞和工件飛脫造成傷害
(9)一般防護罩不準腳踏和站立;必須作平台或階梯時,應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並採取防滑措施。
;F. 機械傷害的四種主要表現是什麼
機械傷害分為:
(1)、物體打抄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G. 機械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預防措施有哪些
1.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作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例如鍛錘、沖床、切鈑.幾的施壓部件、牛頭刨床的床頭、龍門刊床的床面及橋式吊車大、小車和升降-幾構等,都是作直線運動的。作直線運力的零、部件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壓傷、砸傷、擠傷。
2.機械設備零、部件作旋轉運動時氌成的傷害。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支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供軸節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轉運動的。旋轉運動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形式是絞雋和物體打擊傷。
3.刀具造成的傷害。例如車床上的車刀、銑床上的銑刀、鑽床上的鑽頭、磨床上的磨輪、鋸床上的鋸條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時造成的傷害主要有燙傷、刺傷、割傷。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傷害。機械設備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對人身造成傷害。這類傷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傷人,例如車床卡盤夾不牢,在旋轉時就會將工件甩出傷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運和裝卸過程中,可能造成砸傷。
5
.手用工具造成的傷害。
6.電氣系統造成的傷害。工廠里使用的機械設備,其動力絕大多數是電能,因此每台機械設備都有自己的電氣系統。主要包括電動機、配電箱、開關、按鈕、局部照明燈以及接零(地)和饋電導線等。電氣系統對人的傷害主要是電擊。
7.其他的傷害。機械設備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種傷害外,還可能造成其他一些傷害。例如有的機械設備在使用時伴隨著發生強光、高溫,還有的放出化學能、輻射能,以及塵毒危害物質等等,這些對人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H. 機械傷害原因分為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進入設備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後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後果;
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還有的人孔、投料口絞籠井等部位缺護欄及蓋板,無警示牌,人一疏忽誤接觸這些部位,就會造成事故;
3 、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一種是有了緊急情況不立即停車;另一種是好幾台機械開關設在一起,極易造成誤開機械引發嚴重後果;
4、機械設備帶病運行,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機械運行中進行清理、卡料、上皮帶蠟等作業;
6、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幹活、借道、揀物等);
7、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作業人員操作失誤。
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有:
(1)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2)煉膠機等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3)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准:一是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4)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
(6)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網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I. 機械傷害是指什麼
機械傷害是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於人體的傷害。主要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捲入絞碾割刺等形式的傷害,各類轉動機械的外露傳動部分和往復運動部分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的原因
機械傷害人體最多的部位是手,因為手在勞動中與機械接觸最為頻繁,形成機械傷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進入設備球磨機等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後果。
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後果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
J. 機械傷害的類型有什麼
機械傷害的類型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灼燙、高處墜落、坍塌、火葯爆炸、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機械傷害事故的形式慘重,如攪死、擠死、壓死、碾死、被彈出物體打死、磨死等。當發現有人被機械傷害的情況時,雖及時緊急停車,但因設備慣性作用,仍可將受害造成致使性傷害,乃至身亡。
(10)什麼是機械裝置中的機械傷害擴展閱讀
形成機械傷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
如人進入設備(球磨機等)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未掛不準合問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後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
(2)缺乏安全裝置。
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還有的人孔、投料口絞籠井等部位缺護欄及蓋板,無警示牌,人一疏忽誤接觸這些部位,就會造成事故。
(3)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一種是有了緊急情況不立即停車;另一種是好幾台機械開關設在一起,極易造成誤開機械引發嚴重後果。
(4)自製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機械運行中進行清理、卡料、上皮帶蠟等作業。
(6)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幹活、借道、揀物等)。
(7)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