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粗鹽提純的溶解和過濾(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
食鹽的主要成份是NaCl, 粗鹽是指NaCl含雜質,可溶性雜質多為氯化鎂,氯化鈣等回,不溶性的有泥答沙等。 粗鹽提純的主要操作可分為兩部分:一是過濾,目的是使不溶性固體雜質與NaCl分離,二是結晶,目的是使NaCl與溶解度為陡峭形的可溶性雜質分離 。 實驗前後分別稱量粗鹽和提純後鹽的目的是計算粗鹽的產率。 製作過濾裝置時要注意三個要點1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2漏斗尖嘴處緊貼燒杯內壁、3用玻璃棒引流並貼在三層濾紙處 。
• 在蒸發濾液的過程中,要用玻璃棒攪拌,目的是防止由於溶液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在濾液接近蒸干時,應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蒸干,這樣做的理由是若持續加熱會出現固體飛濺的狀況 。
⑵ 古代人怎麼提純海鹽和礦物鹽,原理又是什麼在野外自己怎麼簡單將礦物鹽提純
食鹽,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已經達到了無可替代的境界。而它的歷史也是非常源遠流長的。早在古代,聰慧的祖先在科技落後的情況下,發明了一系列的提純食用鹽的方法。下面讓我們來一一說明。
相傳炎黃時期,有夙沙氏早慧,開創「海水煮鹽法」,史稱「夙沙作煮鹽。」這是記錄中最早的關於中國古代人們提純食鹽的方法。後人尊稱為「鹽宗」。
20世紀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鹽煎器具,更是證明了仰韶時期(約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人們就已具備初步煎鹽能力。
而在宋代,四川地區有一個重大突破,即井鹽礦。智慧的勞動人民使用鑽頭來開采井鹽礦。從明到清,這門手藝的技術也逐漸完備成熟。
由此可見,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能夠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制鹽大法的所有梗概,希望可以幫到您。
⑶ 粗鹽提純的原理
【粗鹽提純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溶解、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實驗儀器及葯品】
天平.葯匙.紙.砝碼.粗鹽.燒杯.量筒.玻璃棒.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鐵架台.蒸發:蒸發皿,酒精燈
【實驗裝置圖】
【粗鹽提純的步驟】
(1) 溶稱取約4 g粗鹽加到盛有約12 mL 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固體食鹽逐漸溶解而減少,食鹽水略顯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後用玻璃棒蘸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鬥口,溶液液面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裝置並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於濾紙邊緣,儀器不幹凈等.找出原因後,要重新操作。
(3)蒸發:
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然後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待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水分蒸發,逐漸析出固體。
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實驗現象】
溶解:粗鹽固體為灰色,加入水中所得液體呈渾濁狀。
過濾:濾液是無色透明液體,濾紙上的殘留物呈黑色。
蒸發:隨著加熱,蒸發皿中液體的量減少;當蒸發到一定程度時,蒸發皿底部有固體析出。蒸發得到的固體為白色。
【實驗注意事項】
1.蒸發時要經常用玻璃棒攪拌液體,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當水接近全部蒸發時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利用余熱使剩餘水分蒸發
【思考】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① 溶解時,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起加快溶解速率作用;
②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進過濾器,防止液體直接流下沖破濾紙;
③蒸發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造成液滴飛濺;
④結晶時,用玻璃棒將氯化鈉晶體從蒸發皿轉移.
⑷ 實驗「粗鹽提純」的實驗過程中要哪些儀器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儀器和葯品
三、實驗原理
四、實驗操作
[編輯本段]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編輯本段]二、實驗儀器和葯品
葯品:粗鹽,水
器材: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葯匙,漏斗,鐵架台(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坩堝鉗,膠頭滴管,
濾紙,剪刀,火柴,紙片
[編輯本段]三、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溶解、過濾的方法
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編輯本段]四、實驗操作
1.溶解
用托盤天平稱取5克粗鹽(精確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燒杯里.用葯匙取一匙粗鹽加入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用玻璃棒攪拌,並觀察發生的現象(玻璃棒的攪拌對粗鹽的溶解起什麼作用?).接著再加入粗鹽,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在天平上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在10毫升水中大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
2.過濾
按照化學實驗基本操作6所述方法進行過濾.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實驗裝置並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於濾紙邊緣,儀器不
干凈等.找出原因後,要重新操作.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台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圖20).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
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後,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比較提純前後食鹽的狀態並計算精鹽的產率.
5.粗鹽中含有Mg2+、Ca2+、SO42-
去除可溶性雜質:
溶解
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SO42-+Ba2+=BASO4
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Mg2++2OH-=Mg(OH)2
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過濾
往濾液中加入適量HCl(除去過量NAOH,可用pH試紙控制加入的量)
蒸發,結晶
⑸ 粗鹽提純的實驗步驟
用托盤天平稱取2克粗鹽(精確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燒杯里。用葯匙取一匙粗鹽加入水中,並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玻璃棒的攪拌對粗鹽的溶解起什麼作用?攪拌,加快溶解速度)。接著再加入粗鹽,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變渾濁。
1.在天平上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在10毫升水中大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
2.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Na2CO3+CaCl2==CaCO3↓+2NaCl
5. Na2CO3+BaCl2==BaCO3↓+2NaCl
(註:可互換2,3兩步或3,4兩步。Na2CO3的用量一定要將所有的BaCl2除去,可使用pH試紙控制加入量。)
6過濾
向濾液中加入適量HCl(除去過量NaOH,Na2CO3,可選擇用pH試紙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發)
7.蒸發結晶 將濾紙折疊後用玻璃棒蘸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鬥口,溶液液面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盛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裝置並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於濾紙邊緣,儀器不幹凈等。找出原因後,要重新操作。
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①「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②「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台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圖16)。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
等到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將提純後的氯化鈉與粗鹽作比較,計算精鹽的產率。
(誤差分析:明顯偏低:A.溶解時將粗鹽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過濾B.蒸發時,有一些液體、固體濺出。C.固體沒有完全被轉移到紙上。
偏高:提純後的精鹽尚未完全乾燥就稱其質量.粗鹽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體。) 本實驗5次用到玻璃棒。
1.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
2.過濾前:蘸水潤濕濾紙。
3.過濾時:引流。
4.蒸發時: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
5.計算產率時: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
(注意玻璃棒攪拌時不要碰到杯壁)
反應前:NaCl、MgCl2、CaCl2、Na2SO4
加入BaCl2(過量)產生BaSO4沉澱 溶液內還剩:NaCl、MgCl2、CaCl2、BaCl2
加入Na2CO3(過量)產生CaCO3沉澱和BaCO3沉澱 溶液內還剩:NaCl、MgCl2、Na2CO3
加入NaOH(過量)產生Mg(OH)2沉澱 溶液內還剩:NaCl、Na2CO3、NaOH
加入HCl(過量)產生CO2、H2O 溶液內還剩:H2O、HCl、NaCl
加熱後:NaCl、H2O
蒸發後:NaCl
⑹ 粗鹽提純的步驟
粗鹽提純步驟如下:
1、先將粗鹽溶於水,再過濾(注意一貼二低三靠),該步驟過濾泥沙等不溶性雜質。
2、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
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
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兩個反應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5、過濾。
6、最後滴加適量鹽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體,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試紙檢測酸鹼度,也有兩個反應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
7、蒸發溶液,析出NaCl晶體。
(6)海鹽的提純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1、「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2、「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3、「三靠」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⑺ 關於海鹽提純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一共涉及到六個反應方程式,因為是特指反應,所以不需要離子方程式。離子方程式代表一類反應,是不適合這樣的反應的。例如第一個必須使用氯化鋇,其他鋇鹽是不可以的,那樣會帶來新的雜質。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