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入侵檢測裝置的主要作用

入侵檢測裝置的主要作用

發布時間:2022-09-02 06:35:41

⑴ 入侵檢測的目的是什麼

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進攻識別和響應),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它從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並分析這些信息,看看網路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遭到襲擊的跡象。入侵檢測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從而提供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這些都通過它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
· 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
· 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
· 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
· 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
· 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
· 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對一個成功的入侵檢測系統來講,它不但可使系統管理員時刻了解網路系統(包括程序、文件和硬體設備等)的任何變更,還能給網路安全策略的制訂提供指南。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管理、配置簡單,從而使非專業人員非常容易地獲得網路安全。而且,入侵檢測的規模還應根據網路威脅、系統構造和安全需求的改變而改變。入侵檢測系統在發現入侵後,會及時作出響應,包括切斷網路連接、記錄事件和報警等。
信息收集入侵檢測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內容包括系統、網路、數據及用戶活動的狀態和行為。而且,需要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若干不同關鍵點(不同網段和不同主機)收集信息,這除了盡可能擴大檢測范圍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從一個源來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點,但從幾個源來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卻是可疑行為或入侵的最好標識。
當然,入侵檢測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確性,因此,很有必要只利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確的軟體來報告這些信息。因為黑客經常替換軟體以搞混和移走這些信息,例如替換被程序調用的子程序、庫和其它工具。黑客對系統的修改可能使系統功能失常並看起來跟正常的一樣,而實際上不是。例如,unix系統的PS指令可以被替換為一個不顯示侵入過程的指令,或者是編輯器被替換成一個讀取不同於指定文件的文件(黑客隱藏了初試文件並用另一版本代替)。這需要保證用來檢測網路系統的軟體的完整性,特別是入侵檢測系統軟體本身應具有相當強的堅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錯誤的信息。
入侵檢測利用的信息一般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1.系統和網路日誌文件
黑客經常在系統日誌文件中留下他們的蹤跡,因此,充分利用系統和網路日誌文件信息是檢測入侵的必要條件。日誌中包含發生在系統和網路上的不尋常和不期望活動的證據,這些證據可以指出有人正在入侵或已成功入侵了系統。通過查看日誌文件,能夠發現成功的入侵或入侵企圖,並很快地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程序。日誌文件中記錄了各種行為類型,每種類型又包含不同的信息,例如記錄「用戶活動」類型的日誌,就包含登錄、用戶ID改變、用戶對文件的訪問、授權和認證信息等內容。很顯然地,對用戶活動來講,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行為就是重復登錄失敗、登錄到不期望的位置以及非授權的企圖訪問重要文件等等。
2.目錄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變
網路環境中的文件系統包含很多軟體和數據文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數據文件經常是黑客修改或破壞的目標。目錄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變(包括修改、創建和刪除),特別是那些正常情況下限制訪問的,很可能就是一種入侵產生的指示和信號。黑客經常替換、修改和破壞他們獲得訪問權的系統上的文件,同時為了隱藏系統中他們的表現及活動痕跡,都會盡力去替換系統程序或修改系統日誌文件。
3.程序執行中的不期望行為
網路系統上的程序執行一般包括操作系統、網路服務、用戶起動的程序和特定目的的應用,例如資料庫伺服器。每個在系統上執行的程序由一到多個進程來實現。每個進程執行在具有不同許可權的環境中,這種環境控制著進程可訪問的系統資源、程序和數據文件等。一個進程的執行行為由它運行時執行的操作來表現,操作執行的方式不同,它利用的系統資源也就不同。操作包括計算、文件傳輸、設備和其它進程,以及與網路間其它進程的通訊。
一個進程出現了不期望的行為可能表明黑客正在入侵你的系統

⑵ 網路上的入侵檢測系統有什麼功能

入侵檢來測(Intrusion Detection)是對入侵行為源的檢測。它通過收集和分析網路行為、安全日誌、審計 數據、其它網路上可以獲得的信息以及計算機系統中若干關鍵點的信息,檢查網路或系統中是否存在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被攻擊的跡象。入侵檢測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地安全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和響應入侵。因此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入侵檢測通過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⑶ 什麼叫做入侵檢測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下稱「IDS」)是一種對網路傳輸進行即時監視,在發現可疑傳輸時發出警報或者採取主動反應措施的網路安全設備。它與其他網路安全設備的不同之處便在於,IDS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技術。 IDS最早出現在1980年4月。該年,James P. Anderson為美國空軍做了一份題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的技術報告,在其中他提出了IDS的概念。 1980年代中期,IDS逐漸發展成為入侵檢測專家系統(IDES)。 1990年,IDS分化為基於網路的IDS和基於主機的IDS。後又出現分布式IDS。目前,IDS發展迅速,已有人宣稱IDS可以完全取代防火牆。 我們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防火牆是一幢大樓的門衛,那麼IDS就是這幢大樓里的監視系統。一旦小偷爬窗進入大樓,或內部人員有越界行為,只有實時監視系統才能發現情況並發出警告。 IDS入侵檢測系統以信息來源的不同和檢測方法的差異分為幾類。根據信息來源可分為基於主機IDS和基於網路的IDS,根據檢測方法又可分為異常入侵檢測和濫用入侵檢測。不同於防火牆,IDS入侵檢測系統是一個監聽設備,沒有跨接在任何鏈路上,無須網路流量流經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對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應當掛接在所有所關注流量都必須流經的鏈路上。在這里,"所關注流量"指的是來自高危網路區域的訪問流量和需要進行統計、監視的網路報文。在如今的網路拓撲中,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質沖突域的網路,絕大部分的網路區域都已經全面升級到交換式的網路結構。因此,IDS在交換式網路中的位置一般選擇在: (1)盡可能靠近攻擊源 ( 2)盡可能靠近受保護資源 這些位置通常是: ·伺服器區域的交換機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後的第一台交換機上 ·重點保護網段的區域網交換機上 由於入侵檢測系統的市場在近幾年中飛速發展,許多公司投入到這一領域上來。Venustech(啟明星辰)、Internet Security System(ISS)、思科、賽門鐵克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系統分類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主機型和網路型。

⑷ 什麼是入侵檢測,以及入侵檢測的系統結構組成

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

入侵檢測的系統結構組成:

1、事件產生器:它的目的是從整個計算環境中獲得事件,並向系統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2、事件分析器:它經過分析得到數據,並產生分析結果。

3、響應單元:它是對分析結果作出反應的功能單元,它可以作出切斷連接、改變文件屬性等強烈反應,也可以只是簡單的報警。

4、事件資料庫:事件資料庫是存放各種中間和最終數據的地方的統稱,它可以是復雜的資料庫,也可以是簡單的文本文件。

(4)入侵檢測裝置的主要作用擴展閱讀:

入侵檢測系統根據入侵檢測的行為分為兩種模式:異常檢測和誤用檢測。前者先要建立一個系統訪問正常行為的模型,凡是訪問者不符合這個模型的行為將被斷定為入侵。

後者則相反,先要將所有可能發生的不利的不可接受的行為歸納建立一個模型,凡是訪問者符合這個模型的行為將被斷定為入侵。

這兩種模式的安全策略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它們各有長處和短處:異常檢測的漏報率很低,但是不符合正常行為模式的行為並不見得就是惡意攻擊,因此這種策略誤報率較高。

誤用檢測由於直接匹配比對異常的不可接受的行為模式,因此誤報率較低。但惡意行為千變萬化,可能沒有被收集在行為模式庫中,因此漏報率就很高。

這就要求用戶必須根據本系統的特點和安全要求來制定策略,選擇行為檢測模式。現在用戶都採取兩種模式相結合的策略。

⑸ 簡述入侵檢測系統的主要功能

對網路傳輸進行即時監視,在發現可疑傳輸時發出警報或者採取主動反應措施

⑹ 入侵檢測與防火牆的作用有什麼不同

其實么,一般來說,防火牆是被動的,入侵檢測是主動的。一般防火牆是第一道防線,大型的網路內部都是需要入侵檢測,作為內網的第二道門,檢測內網用戶端是否有異常活動。防火牆只保證網內和外網之間的信息合法安全,但是,當內網用戶黑內網用戶的時候網路防火牆無效,個人電腦防火牆自啟動。然而,使用的是入侵檢測系統的話就會及時匯報網路(包括內網各個主機之間,內網和外網之間)中一切異常情況。

⑺ 入侵檢測起什麼作用

檢測有沒有入侵

⑻ 簡述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在網路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有什麼區別

防火牆是比較早的安全概念,可以把他比作門,主要是防外。發展到現在功能也比較多,目前基本上是基於狀態檢測機制的防火牆,主要功能是對經過防火牆的數據包進行過濾(通過規則限制流量)。現在一般防火牆作為網路出口網關,內、外網隔離,通過NAT、VPN等技術接入互聯網。
入侵檢測系統(IDS)更側重於監控,防火牆是門,IDS就是門內的攝像頭。IDS不但監控門外進來的,還會監控門裡面的。

⑼ 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是對網路傳輸進行即時監視,在發現可疑傳輸時發出警報或者採取主動反應措施的網路安全設備。

與其他網路安全設備的不同之處便在於,入侵檢測系統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技術。在很多中大型企業,政府機構,都會布有入侵檢測系統。假如防火牆是一幢大廈的門鎖,那麼入侵檢測系統就是這幢大廈里的監視系統。一旦小偷進入了大廈,或內部人員有越界行為,只有實時監視系統才能發現情況並發出警告。

專業上講入侵檢測系統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對網路、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監視,盡可能發現各種攻擊企圖、攻擊行為或者攻擊結果,以保證網路系統資源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與防火牆不同的是,入侵檢測系統是一個旁路監聽設備,沒有也不需要跨接在任何鏈路上,無須網路流量流經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對入侵檢測系統的部署的唯一要求就是:入侵檢測系統應當掛接在所有所關注流量都必須流經的鏈路上。

(9)入侵檢測裝置的主要作用擴展閱讀

對各種事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是入侵檢測系統的核心功能。從技術上,入侵檢測分為兩類:一種基於標志,另一種基於異常情況。

對於基於標志的檢測技術來說,首先要定義違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徵,如網路數據包的某些頭信息。檢測主要判別這類特徵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數據中出現。此方法非常類似殺毒軟體。

而基於異常的檢測技術則是先定義一組系統「正常」情況的數值,如CPU利用率、內存利用率、文件校驗和等(這類數據可以人為定義,也可以通過觀察系統、並用統計的辦法得出),然後將系統運行時的數值與所定義的「正常」情況比較,得出是否有被攻擊的跡象。這種檢測方式的核心在於如何定義所謂的「正常」情況。

兩種檢測技術的方法、所得出的結論有非常大的差異。基於標志的檢測技術的核心是維護一個知識庫。對於已知的攻擊,它可以詳細、准確的報告出攻擊類型,但是對未知攻擊卻效果有限,而且知識庫必須不斷更新。基於異常的檢測技術則無法准確判別出攻擊的手法,但它可以(至少在理論上可以)判別更廣范、甚至未發覺的攻擊。

⑽ 入侵檢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剛回答過同樣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你提問的。
IDS的功能就是監測各種入侵行為,比如ddos等。

閱讀全文

與入侵檢測裝置的主要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熱閥門什麼價格 瀏覽:104
停車後儀表台前方閃光是什麼 瀏覽:982
制紙機械多少錢一台 瀏覽:777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怎麼拆 瀏覽:146
微機保護裝置采樣保持插件的作用 瀏覽:356
儀表盤皮損壞如何修復 瀏覽:511
消防水池閥門在什麼位置 瀏覽:528
排氣閥門氣泵 瀏覽:573
液壓管道上的閥門屬於閥門還是材料 瀏覽:822
連接火車車廂的軸承是什麼 瀏覽:628
玻璃切機械價格是多少 瀏覽:566
下列裝置常用於實驗製取氣體 瀏覽:775
遼寧大型機電設備哪裡有 瀏覽:339
上古卷軸機械裝置 瀏覽:343
需要計量證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360
放大車駕駛室裡面的工具箱 瀏覽:26
傳動裝置的零件組成 瀏覽:318
最新佛愛我羊工具箱 瀏覽:854
08年款指南者如何調儀表盤中文 瀏覽:53
機械旋轉安全防護裝置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