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安全自動裝置通道應滿足

安全自動裝置通道應滿足

發布時間:2022-09-02 06:28:36

A. 安全穩定控制系統檢測工作管理辦法

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簡稱穩控系統)驗收檢驗、定期檢驗及補充檢驗等的種 類、周期、內容及要求。
電網的安全穩定控制系統是安全自動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控制主站、控制子站、切負荷(切機)執行站裝置及它們之間的通信網路組成。省網的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由中調負責整定和調度管轄。電力通信中心負責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的通信通道的運行管理,並應確保通信通道的正確、可靠運行。
安全穩定控制系統應按有關規定加強入網管理,各級調度和設計部門應加強對其邏輯功能和防誤性能的校核,提高其動作的可靠性和准確性。
安全自動裝置(包括安穩裝置)的本體檢驗由所屬運行維護單位負責,檢驗計劃須報經相應調度部門批復後執行;屬中調管轄的安穩系統的聯合檢驗由中調負責組織、各運行單位負責具體實施。
安全自動裝置應按規定投入運行。

B.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的2.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本要求

2.1.1為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維持電網頻率、電壓的正常水平,系統應有足夠的靜態穩定儲備和有功、無功備用容量。備用容量應分配合理,並有必要的調節手段。在正常負荷波動和調整有功、無功潮流時,均不應發生自發振盪。
2.1.2合理的電網結構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在電網的規劃設計階段,應當統籌考慮,合理布局。電網運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電網結構的合理性。合理的電網結構應滿足如下基本要求:
a) 能夠滿足各種運行方式下潮流變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並能適應系統發展的要求;
b) 任一元件無故障斷開,應能保持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過規定的事故過負荷和電壓允許偏差的要求;
c) 應有較大的抗擾動能力,並滿足本導則中規定的有關各項安全穩定標准;
d) 滿足分層和分區原則;
e) 合理控制系統短路電流。
2.1.3在正常運行方式(含計劃檢修方式,下同)下,系統中任一元件(發電機、線路、變壓器、母線)發生單一故障時,不應導致主系統非同步運行,不應發生頻率崩潰和電壓崩潰。
2.1.4在事故後經調整的運行方式下,電力系統仍應有規定的靜態穩定儲備,並滿足再次發生單一元件故障後的暫態穩定和其它元件不超過規定事故過負荷能力的要求。
2.1.5 電力系統發生穩定破壞時,必須有預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圍擴大,減少事故損失。
2.1.6低一級電網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線路、母線、變壓器等)發生各種類型的單一故障均不得影響高一級電壓電網的穩定運行。 2.2.1受端系統的建設
2.2.1.1受端系統是指以負荷集中地區為中心,包括區內和鄰近電廠在內,用較密集的電力網路將負荷和這些電源聯接在一起的電力系統。受端系統通過接受外部及遠方電源輸入的有功電力和電能,以實現供需平衡。
2.2.1.2受端系統是整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作為實現合理的電網結構的一個關鍵環節予以加強,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水平。加強受端系統安全穩定水平的要點有:
a.加強受端系統內部最高一級電壓的網路聯系; b.為加強受端系統的電壓支持和運行的靈活性,在受端系統應接有足夠容量的電廠;
c.受端系統要有足夠的無功補償容量;
d.樞紐變電所的規模要同受端系統的規模相適應;
e.受端系統發電廠運行方式改變,不應影響正常受電能力。
2.2.2電源接入
2.2.2.1根據發電廠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規模的發電廠應分別接入相應的電壓網路;在經濟合理與建設條件可行的前提下,應注意在受端系統內建設一些較大容量的主力電廠,主力電廠宜直接接入最高一級電壓電網。
2.2.2.2外部電源宜經相對獨立的送電迴路接入受端系統,盡量避免電源或送端系統之間的直接聯絡和送電迴路落點過於集中。每一組送電迴路的最大輸送功率所佔受端系統總負荷的比例不宜過大。具體比例可結合受端系統的具體條件來決定。
2.2.3電網分層分區 2.2.3.1應按照電網電壓等級和供電區域,合理分層分區。合理分層,將不同規模的發電廠和負荷接到相適應的電壓網路上;合理分區,以受端系統為核心,將外部電源連接到受端系統,形成一個供需基本平衡的區域,並經聯絡線與相鄰區域相連。
2.2.3.2隨著高一級電壓電網的建設,下級電壓電網應逐步實現分區運行,相鄰分區之間保持互為備用。應避免和消除嚴重影響電網安全穩定的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磁環網,發電廠不宜裝設構成電磁環網的聯絡變壓器。
2.2.3.3 分區電網應盡可能簡化,以有效限制短路電流和簡化繼電保護的配置。
2.2.4電力系統間的互聯
2.2.4.1 電力系統採用交流或直流方式互聯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
2.2.4.2交流聯絡線的電壓等級宜與主網最高一級電壓等級相一致。
2.2.4.3互聯電網在任一側失去大電源或發生嚴重單一故障時,聯絡線應保持穩定運行,並不應超過事故過負荷能力的規定。
2.2.4.4在聯絡線因故障斷開後,要保持各自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2.2.4.5系統間的交流聯絡線不宜構成弱聯系的大環網,並要考慮其中一回斷開時,其餘聯絡線應保持穩定運行並可轉送規定的最大電力。
2.2.4.6對交流弱聯網方案,應詳細研究對電網安全穩定的影響,經技術經濟論證合理後,方可採用。 2.3.1 無功功率電源的安排應有規劃,並留有適當裕度,以保證系統各中樞點的電壓在正常和事故後均能滿足規定的要求。
2.3.2電網的無功補償應以分層分區和就地平衡為原則,並應隨負荷(或電壓)變化進行調整,避免經長距離線路或多級變壓器傳送無功功率, 330kV及以上等級線路的充電功率應基本上予以補償。 2.3.3 發電機或調相機應帶自動調節勵磁(包括強行勵磁)運行,並保持其運行的穩定性。
2.3.4 為保證受端系統發生突然失去一回重載線路或一台大容量機組(包括發電機失磁)等事故時保持電壓穩定和正常供電,不致出現電壓崩潰,受端系統中應有足夠的動態無功備用容量。 2.5.1在規劃電網結構時,應實現合理的分層分區原則;運行中的電力系統必須在適當地點設置解列點,並裝設自動解列裝置。當系統發生穩定破壞時,能夠有計劃地將系統迅速而合理地解列為供需盡可能平衡(與自動按頻率減負荷、過頻率切水輪機、低頻自起動水輪發電機等措施相配合)而各自保持同步運行的兩個或幾個部分,防止系統長時間不能拉入同步或造成系統頻率和電壓崩潰,擴大事故。
2.5.2電力系統必須考慮可能發生的最嚴重事故情況,並配合解列點的安排,合理安排自動低頻減負荷的順序和所切負荷數值。當整個系統或解列後的局部出現功率缺額時,能夠有計劃地按頻率下降情況自動減去足夠數量的負荷,以保證重要用戶的不間斷供電。發電廠應有可靠的保證廠用電供電的措施,防止因失去廠用電導致全廠停電。 2.5.3在負荷集中地區,應考慮當運行電壓降低時,自動或手動切除部分負荷,或有計劃解列,以防止發生電壓崩潰。 2.6.1電力系統全停的恢復應首先確定停電系統的地區、范圍和狀況;然後依次確定本區內電源或外部系統幫助恢復供電的可能性;當不可能時,應很快投入系統黑啟動方案。
2.6.2制定黑啟動方案應根據電網結構的特點,合理劃分區域,各區域必須安排一至兩台具備黑啟動能力機組,並合理分布。
2.6.3系統全停後的恢復方案(包括黑啟動方案),應適合本系統的實際情況,以便能快速有序地實現系統的重建和對用戶恢復供電。恢復方案中應包括組織措施、技術措施、恢復步驟和恢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其保護、通信、遠動、開關及安全自動裝置均應滿足自啟動和逐步恢復其它線路和負荷供電的特殊要求。
2.6.4在恢復啟動過程中應注意有功、無功功率平衡,防止發生自勵磁和電壓失控及頻率的大幅度波動,必須考慮系統恢復過程中的穩定問題,合理投入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防止保護誤動而中斷或延誤系統恢復。

C.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技術要求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以後出現了以斷路器為核心的電磁式繼電保護裝置、電子式靜態繼電保護裝置,發展迅速的以遠動技術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滿足的四個基本要求:
1 選擇性:當系統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只將故障設備切除,使停電范圍盡量縮小,保證無故障部分繼續運行。
2 速動性: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要求能快速切除故障以提高電力系統並列運行的穩定性;減少用戶在電壓降低的異常情況下的運行時間,使電動機不致因電壓降低時間過長而處於停止轉動狀態,並利於電壓恢復時電動機的自起動,以加速恢復正常運行的進程;此外,還可避免擴大事故,減輕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
3 靈敏性:是指保護對其保護范圍內的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的反應能力,對於保護范圍內故障,不論短路點的位置在哪裡,短路類型如何,運行方式怎樣變化,保護均應靈敏正確地反應。
4 可靠性:就是在保護范圍以內發生屬於它應該動作的故障時,不應該由於它本身的缺陷而拒絕動作;而在其它任何不屬於它動作的情況下,不應該誤動作。
繼電保護的基本概念
在電力系統運行中,外界因素(如雷擊、鳥害等)、內部因素(絕緣老化,損壞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種故障及不正常運行的狀態出現,常見的故障有:單相接地;三相短路;兩相短路;兩相接地短路;斷線等。
電力系統非正常運行狀態有:過負荷,過電壓,非全相運行,振盪,次同步諧振,同步發電機短時失磁非同步運行等。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是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和不正常運行情況時,用於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狀況的重要自動化技術和設備。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運行的事件時,他們能及時發出告警信號,或直接發出跳閘命令以終止事件。
1.繼電保護的基本任務
(1)自動迅速,有選擇的跳開特定的斷路器(2)反映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
2.電力系統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速動性,選擇性,靈敏性,可靠性。

D. 《國家電網公司反事故斗爭二十五條重點措施》全文

反事故斗爭二十五條重點措施(修訂版)
(一)認真貫徹《國家電網公司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嚴格落實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完善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程、制度,並結合電網發展和科技進步及時復查、修訂、補充。認真做好三個層面的「對照檢查」。
領導層:是否熟悉安全生產規程規定和制度要求;是否結合實際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的布置和落實;是否親自研究並解決安全生產中遇到的重大、全局性問題,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保證;是否組織制定本單位的重特大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預案;是否有針對性地深入基層進行安全檢查和指導;是否掌握職工隊伍的思想動態。
管理層:是否掌握安全生產規程規定;是否貫徹落實了上級有關安全監督與管理的各項要求和規定;是否制訂、完善了有關規程制度,並組織落實;是否組織開展了安全性評價、危險點分析與預控、設備運行分析等工作,對事故隱患清楚,並採取了應對措施;是否組織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及整改工作;是否落實了各項反事故措施。
執行層:是否熟知自己的安全職責;是否清楚工作任務和分工;是否清楚本職工作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工作標准;是否具備工作所要求的安全生產技能;是否熟知工作中的危險點並採取防範措施;是否保證了作業安全和工作質量。
(二)強化生產現場和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切實做到五個「百分之百」,即安規考試百分之百合格,安規要求百分之百執行,操作正確率百分之百實現,「三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所傷害)措施百分之百落實,標准化作業百分之百到位。
(三)建立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制定和完善規程規定,強化規章制度的執行力。以「三鐵」(鐵的制度、鐵的面孔、鐵的處理)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落實有措施。遏制違章,杜絕人員責任事故。對待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嚴肅責任追究,嚴格人員處理。
(四)加強電網規劃管理,科學規劃電網結構和布局,整體考慮電網的安全性,從源頭上保證電網安全運行。要採用先進技術標准和規范,選擇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的設備規劃建設電網,從根本上改善電網的安全狀況。重點解決電力設備陳舊,輸送通道「瓶頸」、電磁環網、短路容量過大等電網存在的問題。根據電網運行狀況,及時調整規劃相關導則和設計標准,不斷提高電網抵禦事故的能力。做好一、二次系統協調規劃,提高電網穩定運行水平。
(五)嚴格執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強化電網調度運行的安全管理和技術管理,切實提高大電網運行穩定分析計算水平和計算結果的准確度。加強負荷預測分析,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嚴禁超穩定極限和設備超能力運行。電網運行必須留足旋轉備用和事故備用容量,做好有功負荷和各級無功平衡,保證系統頻率和電壓質量。制定電煤供應預警及事故應急處理預案,防止因缺煤和故障停機引發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
(六)認真分析電網主網和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存在的問題,全面評估樞紐變電站全停、重要輸電線路跳閘可能造成的安全影響,採取措施減小或避免風險。在電網大負荷到來之前,要組織開展電網聯合反事故演習和有針對性的單項演習,提高電網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制定和完善電網大面積停電的電源救援方案,設立科學的「黑啟動」方案並定期演練,確保電網應急狀態下「黑啟動」有效。
(七)加強繼電保護和安全穩定自動裝置的運行管理。認真核查驗算保護整定方案和安全穩定自動裝置的控制策略,嚴格軟體版本和定值管理,高峰負荷前要對定值和安控策略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按期進行保護裝置和安全穩定自動裝置的校驗傳動,嚴禁超檢驗周期運行。落實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各項反事故措施,防止誤動、拒動事故。加強現場安全管理,杜絕人員「三誤」(誤動、誤碰、誤/漏接線)事故。
(八)強化低頻率(低電壓)減載管理。根據電網發展變化,定期對低頻、低壓減載方案進行系統實測和校驗,保證事故情況下裝置正確動作,實際切除容量滿足整定方案要求,減小事故影響范圍。
(九)加強調度自動化系統和變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運行管理,確保調度自動化信息真實反映電網運行情況,並完整准確、可靠及時地傳送至調度中心,發現數據異常及時處理。調度自動化系統應建立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和網路安全隔離措施。加強通信設備運行維護和檢查,確保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和自動化信息所需主、備用通道的暢通、可靠,滿足規程要求。
(十)加強對並網發電廠的安全監督。要明確網廠的安全責任和義務,對發電廠涉網部分的技術要求積極開展監督,在發電廠側有效落實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各項措施,監督並網發電機組電力系統穩定器(PSS)、各類保護裝置按要求可靠投入運行,確保調速系統和勵磁系統運行參數滿足電網穩定運行要求。
(十一)發生重、特大事故及對社會造成較大影響的不安全事件,公司系統各單位應確保應急處理指揮系統響應迅速、應急處理預案啟動及時有效、資源調動靈活快捷、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應急援助有力、事故信息報告快速准確、對外信息發布及時得當,全力減少事故造成的社會損失和對用戶的影響。
(十二)加強對變電站直流電源系統的運行維護和檢查,嚴格按規程規定管理蓄電池充電、浮充電裝置,定期進行放電試驗,杜絕因直流電源系統故障導致事故擴大、變電站全站停電事故。加強接地網維護,必須按規定對接地網定期校驗、測試、開挖檢查,對熱穩定容量不夠、焊接質量不合格或銹蝕嚴重等不符合標准要求的接地網及時改造,杜絕發生因接地網不合格導致的事故。
(十三)加大對無功補償設備的管理力度。必須按照分層、分區配置的原則,保證無功補償容量滿足要求。加強無功補償設備的維護,保證無功補償設備處於良好狀態。依據電網需求,確保無功補償設備可靠投切,保證電壓水平和電能質量,防止發生電壓穩定破壞事故。
(十四)建立健全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制度,形成群防群治機制。積極徵得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公安部門配合建立保護電力設施長效機制,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電力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執行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施工許可制度,對可能影響電力設施安全的作業和施工,要加強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認真落實技防措施,加強線路巡視管理,切實發揮企業保護電力設施的重要作用。
(十五)加強對用電安全的監督檢查,督促客戶用電安全措施的落實和隱患的整改,防止發生因客戶設備原因波及電網的事故。加強需求側管理,計劃停運或變更供電方式時,及時與客戶溝通做好應急准備。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督促和引導重點客戶、重點單位和公共場所盡快建立和完善備用保安電源,對特別重要客戶,要督促其完善多路電源供電方案和落實非電保安措施。
(十六)加強變電站設備管理,重點防止大型變壓器及互感器損壞事故,加強油質監督,定期進行紅外成像測溫、繞組變形檢測等試驗,防止絕緣損壞事故發生。加強斷路器運行檢修維護,確保操作機構靈活可靠,要定期測試開關分合閘時間符合技術要求,保證滅弧元件工作良好。加強防誤裝置的維護管理,確保各類鎖具百分之百靈活可靠。加強設備本體保護的維護管理,定期開展預試和傳動。加強直流輸電系統換流站的安全管理,對換流站主設備嚴格運行維護和技術監督,強化對換流站直流控制保護系統、冷卻系統、站用電系統、空調通風、調度通信、消防等系統的維護,加強設備隱患排查和整改,防止直流停運事故發生;
(十七)針對電網供電高溫大負荷等季節性特點,對重要設備、長期重負載設備以及老舊設備,加強運行監視,制定過載、過溫運行的相關技術規定,確保出現過載、過溫運行情況下輸變電設備的安全。
(十八)切實做好防雷、防汛、防火、防颱風、防冰害、防地質災害等工作,提高電網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重載、大檔距、交*跨越導線弧垂和交*跨越距離的檢測和線路走廊下危險物的清理。惡劣天氣、大負荷、重要保電期要安排特巡。完善防污閃管理體系,定期修改地區污穢標准,嚴格落實設計和設備采購責任制,落實防鳥害和防環境污染等技術措施。
(十九)加強公司系統發電企業的安全監督和管理。嚴格執行發電廠運行和檢修規程規定,採取措施有效預防鍋爐超壓、超溫,汽包滿水或燒干,爐膛爆炸,汽輪機超速飛車,大軸彎曲和軸瓦燒損,發電機定子線圈損壞,灰場垮壩等事故發生,切實保證鍋爐水位保護、汽輪機和發電機主保護等可靠投入。加強水電廠的安全管理,消除防汛隱患和病壩、險壩,杜絕水電廠漫壩、垮壩和水淹廠房事故。
(二十)建立完善的基建安全保證體系。按照國家和公司有關規定,嚴格履行電力建設工程項目法人安全管理職責,強化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增強法律意識,加強承發包工程和招錄臨時用工的合同管理,重點做好對承包隊伍資質、業績和安全紀錄的審查,明確按規定建立安全管理機構,配置專兼職安監人員,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切實保證施工人身安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十一)施工企業要按資質承攬工程,杜絕超能力施工。切實加強現場安全監督與管理,做好對各類人員的安全監護,嚴格執行安全和技術交底制度,落實各項施工組織方案。加強大型施工機械安裝、拆卸、轉移、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監督與管理,制定專門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避免因操作和組織不當發生事故。
(二十二)加強對農電企業的安全管理,加快推進安全管理標准統一、安全技術標准統一、安全工作標准統一,實現安全管理體系一體化。防止農電作業人員和外部人員觸電死亡事故,明確農電安全職責,嚴格遵章守紀,加強作業現場檢查力度,杜絕無票作業、違章作業。
(二十三)加強對員工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全員安全素質。強化安全監察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監督與管理能力。建立員工安全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強化對農電員工及臨時工的培訓力度,提高安全和生產技能。嚴格崗位資質管理,嚴禁無證上崗。
(二十四)加強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防範工作。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與生產安全同等重要、同等管理。建立生產信息系統和外部網站的物理隔離。加強對防火牆、入侵檢測、漏洞掃描等方面的重點防範,確保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制定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並進行演練,提高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的應急處理能力。
(二十五)加強消防和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防火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明確人員責任,落實防火規程規定。嚴格對電纜和電纜溝道(夾層)、充油設備、蓄電池室、制氫站等部位進行監視和防控。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對各類車輛駕駛人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強車輛維修保養,嚴防車輛帶病上路。

E. 大電網對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要求

電網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選擇性、快速性、靈敏性,即通常所說的「四性」,這些要求之間,有的相輔相成、有的相互制約,需要對不同的使用條件分別進行協調。

(l) 可靠性:是對繼電保護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它又可分為可信賴性和安全性2個方面。可信賴性要求繼電保護在異常或故障情況下,能准確地完成設計所要求的動作;安全性要求繼電保護在非設計所要求動作的所有情況下,能夠可靠地不動作。

(2) 選擇性:是指在對電網影響可能最小的地方,實現斷路器的控制操作,以終止故障或電網事故的發展。如對電力設備的繼電保護,當電力設備故障時,要求最靠近故障點的斷路器動作斷開電網的供電電源,即電力設備繼電保護的選擇性。選擇性除了決定於繼電保護裝置本身的性能外,還要求滿足從電源算起,愈靠近故障點,其繼電保護裝置的故障啟動值愈小,動作時間愈短;而對振盪解列裝置,則要求當電網失去同步穩定性時,其所動作的斷路器斷開點,在解列後兩側電網可以各自安全地同步運行,從而終止振盪等。

(3) 快速性:是指繼電保護應以允許的可能最快的速度動作於斷路器跳閘,以斷開故障或終止異常狀態的發展。繼電保護快速動作可以減輕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提高線路故障後自動重合閘的成功率,並特別有利於故障後的電力系統同步運行的穩定性。快速切除線路和母線的短路故障,是提高電力系統暫態穩定的最重要手段。

(4) 靈敏性:是指繼電保護對設計規定要求動作的故障和異常狀態能夠可靠動作的能力。故障時進入裝置的故障量與給定的裝置啟動值之比,為繼電保護的靈敏系數,它是考核繼電保護靈敏性的具體指標,在一般的繼電保護設計與運行規程中都有具體的規定要求。

F. 什麼是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

防止電力系統失去穩定性、防止事故擴大、防止電網崩潰、恢復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各種自動裝置總稱。一般是根據電力系統的電壓、頻率、負荷大小的變化,如引起電力網的不穩定運行,即通過這些安穩裝置切除部分負荷,保證大電網迅速回到正常運行狀態。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就是裝在兩個同步電網的聯絡線上,當兩網不能保持同步時,執行自動解列的裝置。還有自動切機功能,就是當電廠出口發生設備故障,導致輸送能力低於電廠實際功率時,切除發電機組。

電力系統正常運行時,原動機供給發電機的功率總是等於發電機送給系統供負荷消耗的功率,當電力系統受到擾動,使上述功率平衡關系受到破壞時,電力系統應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運行狀態,或者憑借控制設備的作用過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狀態運行。

(6)安全自動裝置通道應滿足擴展閱讀;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的電力設備和線路,應裝設短路故障和異常運行保護裝置。電力設備和線路短路故障的保護應有主保護和後備保護,必要時可再增設輔助保護。主保護是滿足系統穩定和設備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選擇地切除被保護設備和線路故障的保護。

後備保護是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用以切除故障的保護。後備保護可分為遠後備和近後備兩種方式。遠後備是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由相鄰電力設備或線路的保護來實現的後備。近後備是當主保護拒動時,是當斷路器拒動時,由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實現的後備保護。

輔助保護是為補充主保護和後備保護的性能或當主保護和後備保護退出運行而增設的簡單保護。異常運行保護是反應被保護電力設備或線路異常運行狀態的保護。

G.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什麼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
(1)設備不允許無保護運行。一切新設備均應按照DL400-9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規定,配置足夠的保護及自動裝置。設備送電前,保護及自動裝置應齊全,圖紙、整定值應正確,傳動良好,壓板在規定位置。
(2)倒閘操作中或設備停電後,如無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護或斷開壓板。但在下列情況要特別注意,必須採取措施:
1)倒閘操作將影響某些保護的工作條件,可能引起誤動作,則應提前停用。例如電壓互感器停電前,低電壓保護應先停用。
2)運行方式的變化將破壞某些保護的工作原理,有可能發生誤動時,倒閘操作前也必須將這些保護停用。例如當雙回線接在不同母線上,且母聯斷路器斷開運行,線路橫聯差動保護應停用。
3)操作過程中可能誘發某些聯動跳閘裝置動作時,應預先停用。例如,發電機無勵磁倒備用勵磁機,應預先把滅磁開關聯鎖壓板斷開,以免恢復勵磁合滅磁開關時,引起發電機主斷路器及廠用變壓器跳閘。
(3)設備雖已停電,如該設備的保護動作(包括校驗、傳動)後,仍會引起運行設備斷路器跳閘時,也應將有關保護停用,壓板斷開。例如,一台斷路器控制兩台變壓器,應將停電變壓器的重瓦斯保護壓板斷開;發電機停機,應將過電流保護跳其它設備(主變壓器、母聯及分段斷路器)的跳閘壓板斷開。

H. 工地上安全通道的規范尺寸是多少

1、進出建築物主體通道口應搭設防護棚。棚寬大於道口,兩端各長出1m,進深尺寸應符合高處作業安全防護范圍。墜落半徑(R)分別為:當墜落物高度為2~5m時,R為3m;當墜落物高度為5~15m時,R為4m;當墜落物高度為15~30m時,R為5m;當墜落物高度大於30m時,R為6m。

2、場內(外)道路邊線與建築物(或外腳手架)邊緣距離分別小於墜落半徑的,應搭設安全通道。

3、木工加工場地、鋼筋加工場地等上方有可能墜落物件或處於起重機調桿回轉范圍之內,應搭設雙層防護棚。

4、安全防護棚應採用雙層保護方式,當採用腳手片時,層間距600mm,鋪設方向應互相垂直。

5、各類防護棚應有單獨的支撐體系,固定可靠安全。嚴禁用毛竹搭設,且不得懸挑在外架上。

6、非通道口應設置禁行標志,禁止出入。

(8)安全自動裝置通道應滿足擴展閱讀

安全通道的作用:

根據人員安全疏散路線的設計原則,人員在疏散時,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安全性高,一步比一步安全。認為較為合適的方法是在疏散樓梯間至室外安全區域之間設置一條安全通道,供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使用。

在發生火災時,處於疏散距離過長區域中的人員,可先 進入安全通道,再從安全通道疏散至室外; 從樓上疏散 至首層的人員也能通過安全通道安全地疏散至室外。

安全通道的分類:

1、防火牆安全通道

2、防火卷簾安全通道

3、組合式安全通道

不同安全通道的分割方式:

1、防火牆安全通道分隔方式:安全通道絕大部分採用防火牆分隔, 進入安全通道的門 為甲級防火門。

2、防火卷簾安全通道分隔方式:安全通道絕大部分採用防火卷簾分隔, 卷簾通過「兩步 降」或「簾中門」供人員進入安全通道。

3、組合式安全通道分隔方式:根據建築使用功能的要求,有意識地將防火牆和防火卷簾配合使用。

不同安全通道的優缺點:

1、防火牆安全通道 優點:安全通道內的安全水平高; 管理維護簡單。缺點:破壞了建築的空間完整性; 降低了建築空間利用率; 給顧客的購物帶來不便。

2、防火卷簾安全通道 優點:有利於建築的空間完整性; 建築的空間利用率較高。缺點:安全通道內的安全水平與防火卷簾能否正 常工作有直接關系;管理維護復雜。

3、組合式安全通道 優點:合理的設計能提高建築空間 整體性和利用效率。缺點:安全通道設計過程復雜; 管理維護較復雜。

閱讀全文

與安全自動裝置通道應滿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熱閥門什麼價格 瀏覽:104
停車後儀表台前方閃光是什麼 瀏覽:982
制紙機械多少錢一台 瀏覽:777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怎麼拆 瀏覽:146
微機保護裝置采樣保持插件的作用 瀏覽:356
儀表盤皮損壞如何修復 瀏覽:511
消防水池閥門在什麼位置 瀏覽:528
排氣閥門氣泵 瀏覽:573
液壓管道上的閥門屬於閥門還是材料 瀏覽:822
連接火車車廂的軸承是什麼 瀏覽:628
玻璃切機械價格是多少 瀏覽:566
下列裝置常用於實驗製取氣體 瀏覽:775
遼寧大型機電設備哪裡有 瀏覽:339
上古卷軸機械裝置 瀏覽:343
需要計量證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360
放大車駕駛室裡面的工具箱 瀏覽:26
傳動裝置的零件組成 瀏覽:318
最新佛愛我羊工具箱 瀏覽:854
08年款指南者如何調儀表盤中文 瀏覽:53
機械旋轉安全防護裝置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