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肖工,請教一下過電流繼電器【10kV繼電保護】的試驗項目是什麼
請教一下過電流繼電器【10kV繼電保護】的試驗項目是什麼?
10KV系統中應配置的繼電保護
按照工廠企業10KV供電系統的設計規范要求,在10KV的供電線路、配電變壓器和分段母線上一般應設置以下保護裝置:
(1) 10KV線路應配置的繼電保護
10KV線路一般均應裝設過電流保護。當過電流保護的時限不大於0.5s~0.7s,並沒有保護配合上的要求時,可不裝設電流速斷保護;自重要的變配電所引出的線路應裝設瞬時電流速斷保護。當瞬時電流速斷保護不能滿足選擇性動作時,應裝設略帶時限的電流速斷保護。
(2)10KV配電變壓器應配置的繼電保護
1)當配電變壓器容量小於400KVA時: 一般採用高壓熔斷器保護;
2)當配電變壓器容量為400~630KVA,高壓側採用斷路器時,應裝設過電流保護,而當過流保護時限大於0.5s時,還應裝設電流速斷保護;對於車間內油浸式配電變壓器還應裝設氣體保護;
3)當配電變壓器容量為800KVA及以上時,應裝設過電流保護,而當過流保護時限大於0.5s時,還應裝設電流速斷保護;對於油浸式配電變壓器還應裝設氣體保護;另外尚應裝設溫度保護。
(3) 10KV分段母線應配置的繼電保護
對於不並列運行的分段母線,應裝設電流速斷保護,但僅在斷路器合閘的瞬間投入,合閘後自動解除;另外應裝設過電流保護。如採用的是反時限過電流保護時,其瞬動部分應解除;對於負荷等級較低的配電所可不裝設保護。
10KV系統中繼電保護的配置現狀
目前 ,一般企業高壓供電系統中均為10KV系統。除早期建設的10KV系統中,較多採用的是直流操作的定時限過電流保護和瞬時電流速斷保護外,近些年來飛速建設的電網上一般均採用了環網或手車式高壓開關櫃,繼電保護方式多為交流操作的反時限過電流保護裝置。很多重要企業為雙路10KV電源、 高壓母線分段但不聯絡或雖能聯絡但不能自動投入。在系統供電的可靠性、故障響應的靈敏性、保護動作的選擇性、切除故障的快速性以及運行方式的靈活性、運行人員的熟練性上都存在著一些急待解決的 問題 。
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
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有四點:即選擇性、靈敏性、速動性和可靠性
(1) 選擇性
當供電系統中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應能有選擇性地將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應該首先斷開距離故障點最近的斷路器,以保證系統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繼續正常運行。系統中的繼電保護裝置能滿足上述要求的,就稱為有選擇性;否則就稱為沒有選擇性。
主保護和後備保護:
10KV供電系統中的電氣設備和線路應裝設短路故障保護。短路故障保護應有主保護、後備保護,必要時可增設輔助保護。
當在系統中的同一地點或不同地點裝有兩套保護時,其中有一套動作比較快,而另一套動作比較慢,動作比較快的就稱為主保護;而動作比較慢的就稱為後備保護。即:為滿足系統穩定和設備的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選擇地切除被保護設備和線路故障的保護,就稱為主保護;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用以切除故障的保護,就稱為後備保護。
後備保護不應理解為次要保護,它同樣是重要的。後備保護不僅可以起到當主保護應該動作而未動作時的後備,還可以起到當主保護雖已動作但最終未能達到切除故障部分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有另外的意義。為了使快速動作的主保護實現選擇性,從而就造成了主保護不能保護線路的全長,而只能保護線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出現了保護的死區。這一死區就必須利用後備保護來彌補不可。
近後備和遠後備:
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由相臨設備或線路的保護來實現的後備稱為遠後備保護;由本級電氣設備或線路的另一套保護實現後備的保護,就叫近後備保護;
輔助保護:
為補充主保護和後備保護的性能或當主保護和後備保護退出運行而增設的簡單保護,稱為輔助保護。
(2) 靈敏性
靈敏性系指繼電保護裝置對故障和異常工作狀況的反映能力。在保護裝置的保護范圍內,不管短路點的位置如何、不論短路的性質怎樣,保護裝置均不應產生拒絕動作;但在保護區外發生故障時,又不應該產生錯誤動作。保護裝置靈敏與否,一般用靈敏系數來衡量。保護裝置的靈敏系數應根據不利的運行方式和故障類型進行 計算 。靈敏系數Km為被保護區發生短路時,流過保護安裝處的最小短路電流Id.min與保護裝置一次動作電流Idz的比值,即:
Km=Id.min/Idz
靈敏系數越高,則反映輕微故障的能力越強。各類保護裝置靈敏系數的大小,根據保護裝置的不同而不盡相同。對於多相保護,Idz取兩相短路電流最小值Idz(2);對於10KV不接地系統的單相短路保護取單相接地電容電流最小值Ic.min;
(3) 速動性
速動性是指保護裝置應能盡快地切除短路故障。
縮短切除故障的時間,就可以減輕短路電流對電氣設備的損壞程度,加快系統電壓的恢復,從而為電氣設備的自啟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還提高了發電機並列運行的穩定性。
所謂故障的切除時間是指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與斷路器的跳閘時間之和。由於斷路器一經選定,其跳閘時間就已確定,目前我國生產的斷路器跳閘時間均在0.02S以下。所以實現速動性的關鍵是選用的保護裝置應能快速動作。
(4) 可靠性
保護裝置應能正確的動作,並隨時處於准備狀態。如不能滿足可靠性的要求,保護裝置反而成為了擴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為確保保護裝置動作的可靠性,則要求保護裝置的設計原理、整定計算、安裝調試要正確無誤;同時要求組成保護裝置的各元件的質量要可靠、運行維護要得當、系統應盡可能的簡化有效,以提高保護的可靠性。
繼電保護的基本原理
(1) 電力系統故障的特點
電力系統中的故障種類很多,但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應屬各種類型的短路事故。一旦出現短路故 障,就會伴隨其產生三大特點。即:電流將急劇增大、電壓將急劇下降、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 角將發生變化。
(2) 繼電保護的類型
在電力系統中以上述物理量的變化為基礎,利用正常運行和故障時各物理量的差別就可以構成各種不同原理和類型的繼電保護裝置。如:
反映電流變化的電流保護,有定時限過電流保護、反時限過電流保護、電流速斷保護、過負荷保護和零序電流保護等;
反映電壓變化的電壓保護,有過電壓保護和低電壓保護;既反映電流的變化又反映電壓與電流之間相位角變化的方向過電流保護;
反映電壓與電流之間比值,也就是反映短路點到保護安裝處阻抗的距離保護;反映輸入電流與輸出電流之差的差動保護,其中又分為橫聯差動和縱聯差動保護;
用於反映系統中頻率變化的周波保護;
專門用於反映變壓器內部故障的氣體保護(即瓦斯保護),其中又分為輕瓦斯和重瓦斯保護;
專門用於反映變壓器溫度變化的溫度保護等。
另外,10KV系統中一般可在進線處裝設電流保護;在配電變壓器的高壓側裝設電流保護、溫度保護(油浸變壓器根據其容量大小尚應考慮裝設氣體保護);高壓母線分段處應根據具體情況裝設電流保護等。
② 電力系統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這四「性」之間緊密聯系,既矛盾又統一。
(1)可靠性是指保護該動體時應可靠動作。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可靠性是對繼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選擇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切除故障。為保證對相鄰設備和線路有配合要求的保護和同一保護內有配合要求的兩元件(如啟動與跳閘元件或閉鎖與動作元件)的選擇性,其靈敏系數及動作時間,在一般情況下應相互配合。
(3)靈敏性是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各類保護的最小靈敏系數在規程中有具體規定。
選擇性和靈敏性的要求,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實現。
(4)速動性是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電源或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等。一般從裝設速動保護(如高頻保護、差動保護)、充分發揮零序接地瞬時段保護及相間速斷保護的作用、減少繼電器固有動作時間和斷路器跳閘時間等方面入手來提高速動性。
③ 電力系統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這四「性」之間
緊密聯系,既矛盾又統一。
(1)可靠性是指保護該動體時應可靠動作。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可靠性是對繼
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選擇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
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切除故
障。為保證對相鄰設備和線路有配合要求的保護和同一保護內有配合要求的兩元件(
如啟動與跳閘元件或閉鎖與動作元件)的選擇性,其靈敏系數及動作時間,在一般情
況下應相互配合。
(3)靈敏性是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
要的靈敏系數,各類保護的最小靈敏系數在規程中有具體規定。
選擇性和靈敏性的要求,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實現。
(4)速動性是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
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電源或備用設
備自動投入的效果等。一般從裝設速動保護(如高頻保護、差動保護)、充分發揮零序
接地瞬時段保護及相間速斷保護的作用、減少繼電器固有動作時間和斷路器跳閘時間
等方面入手來提高速動性。
④ 繼電保護裝置靜模、動模試驗問題
不同抄的保護裝置類型,有不同的靜模和動模試驗標准,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繼電保護裝置不需要做動模試驗(電動機保護除外),110KV及以上的繼電保護裝置需要做動模試驗,靜模試驗的技術標准(含電磁兼容)如:
GB/T 7261-2000 繼電器及裝置基本試驗方法GB/T 17626-199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DL/T 770-2001 微機變壓器保護裝置通用技術條件 GB 50062-1992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JB/T 7102-1993 繼電器及裝置外殼防護等級(IP)標志DL/T 624-1997 繼電保護微機型試驗裝置技術條件GB/T 14598.10-1996 電氣繼電器 快速瞬變干擾試驗
動模試驗:DL/T 871-2004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產品動模試驗。
⑤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有哪些要求
參考陶惠良的書籍。希望對你有幫助。建議你去買一本《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選型與故障檢修實用全書》的書籍看看。
繼電保護裝置能快速有效地檢出,切除、隔離故障,並能快速恢復供電。配電系統中的繼電保護裝置與整個電力系統的繼電保護一樣,歷經了電磁型、晶體管型、集成電路型、微機型的發展過程。至今,不同形式的保護還在配電系統中廣泛存在並發揮作用。對於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由於其性能的優越運行可靠,越來越得到用戶的認可而在配電系統中大量使用。同時,由於用戶不斷提高的要求和製造廠家的努力,繼電保護技術在配網中得到很大的發展,並且超越原有的行業范圍,走向多功能智能化,而傳統意義上的獨立的繼電保護裝置正在消失。
1.微機型繼電保護擴展成綜合測控裝置
出於微機繼電保護在高壓電網推廣成功,其優良的性能、方便的操作和簡單的維護在電力系統中深得人心,而近年來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性能、低價值的 CPU及外圍器件的出現,加之成熟的製造工藝,就有可能製造出性能優越而價格適宜的用於配網的繼電保護產品。當然,CPU強大的記算能力在完成繼電保護功能之外,還有較多的能力去處理傳統上由另外一些裝置完成的功能或者去實現過去沒有實現的功能。因此,首先把RTU中的遙信及遙測加入、再後來加入遙控等功能.再把低周減載等功能加入,形成了一個融合保護、測量、控制、通訊等功能在一起的綜合裝置。在這個裝置里,傳統的分界消失了,只剩下功能的組合,而在實際上就保護功能而言,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因為有測量的要求,就需加入電壓測量,有丁電壓測量值,繼電保護的實現方法就有了更多的發展餘地。必然會發展並研究出更適用於配網的保護方法。
有了這樣的綜合裝置,人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就地安裝以節省電纜,簡化控制室,甚至實現無人值班、遠方操作等要求.以最終達到節約場地,節約資金.節約人力的目的。這種要求反過來也對裝置的製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裝置要適應較寬的溫度范圍,耐受較強的電磁幅射和干擾水平,要求裝置有更強的自檢和互檢能力。由於用戶的這些要求,裝置製造商在器件選用、印刷板設計、 EMC技術機箱結構工藝等下了很多的工夫,逐步滿足了現場的需要。因此在新建的變電站中,中低壓開關設備採用就地安裝的掛拉櫃式裝置,配用通訊線構成自動化系統已成為一個潮流。
2.10kV柱上開關及配電開關智能化
除上述變電站中採用就地安裝的綜合測控裝置外,原來為手動操作的柱上開關及配電開關,由於微機保護裝置的介入.出現了全新的變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10kV配網中採用自動設備很少,有可能是可供選擇的設備不多,也可能是需求不足。但是隨著用戶對用電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對配網設備的自動化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已有開發並使用的兩大類裝置一類是FTU(現場遠方終端)和柱上開關分離,各自獨立工作,完成自身功能。另一類是將FTU(現場遠方終端)與柱上開關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設備,一個機電一體化的設備,實現保護、測量、控制、通訊、開合等功能的智能化組合。由於使用這些智能化設備,加上良好的通訊功能與集控裝置相連接,可以完成許多在以前無法完成或者要有很多裝置才能完成的任務。當然FTU實際上是一個集合保護、測量、控制、通訊的微機型裝置,也同樣需要提高件能、擴大功能、發展改進,滿足配電網中的各種功能要求,實現配電網的自動化。
3 戶外型測控裝置的發展
---- 除了上述 FTU等裝於戶外的測按裝置外,在電壓等級較高的配電設備中也逐漸採用戶外型裝置或是就地安裝的裝置。採用戶外型的目的是為了簡化主控制室,減少電纜連結。在戶外開關附近,採用就地安裝的結構,例如雙層屏敝的金屬箱體,里邊安裝保護測控設備,也可能是獨立的,也可能是綜合的,通過通訊線例如光纖同主控室聯絡、交換信息,接收命令。由於就地安裝,CT的負擔減輕,控制電纜縮短,間隔在視野上更清晰,因而操作也更可靠。由於這些優點,這樣一種力案會逐步發展,特別在新建站中會有較大的發展。
---- 就地就近布置保護設備及測量裝置的沒想由來已久、但是由當時的技術條件很難滿足要求,且戶外設備要耐受較為惡劣的環境,包括氣象環境及電磁干擾,化學腐蝕及其它條件,因此在技術上難度較大。直到最近幾年,受 FTU的啟發,戶外就地安裝逐漸得到發展,而適應惡劣環境的各種技術也相應發展起來,並且正在不斷發展提高中。可以預見,就地安裝在電壓較高的系統甚至是很高的系統將成為熱點、而繼電保護技術也在這種發展中得到深化和提高。
綜上所述,配電網中的繼電保護正在同別的功能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成一個新型的綜和測控裝置,而繼電保護的功能在其中得到深化和發展。配合微機技術的發展,通訊技術的發現,以及適府各種環境的硬體的發展。配電網中的綜合測控裝置的功能愈來愈強,應用范圍愈來愈大,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漸不明顯,而繼電保護技術卻會不斷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⑥ 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各個要求的內容是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這四「性」之間緊密聯系,既矛盾又統一。
1、選擇性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切除故障。
上、下級電網(包括同級)繼電保護之間的整定,應遵循逐級配合的原則,以保證電網發生故障時有選擇性地切除故障。切斷系統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繼續供電。
2、速動性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
3、靈敏性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規程中有具體規定)。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值來實現。整定值的校驗一般一年進行一次。
4、可靠性指繼電保護裝置在保護范圍內該動作時應可靠動作,在正常運行狀態時,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任何電力設備(線路、母線、變壓器等)都不允許在無繼電保護的狀態下運行,可靠性是對繼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6)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裝置實驗規范擴展閱讀:
裝置作用:
1、監視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當被保護的電力系統元件發生故障時,應該由該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迅速准確地給脫離故障元件最近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時從電力系統中斷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
當系統和設備發生的故障足以損壞設備或危及電網安全時,繼電保護裝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如:單相接地、變壓器輕、重瓦斯信號、變壓器溫升過高等)。
2、反應電氣設備的不正常工作情況,並根據不正常工作情況和設備運行維護條件的不同發出信號,提示值班員迅速採取措施,使之盡快恢復正常,或由裝置自動地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會引起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反應不正常工作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允許帶一定的延時動作。
3、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和遠程操作,以及工業生產的自動控制。如:自動重合閘、備用電源自動投入、遙控、遙測等。
⑦ 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
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
1、動作選擇性: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切斷系統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繼續供電;
2、動作速動性:保護裝置應盡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
3、動作靈敏性: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值來實現。整定值的校驗一般一年進行一次;
4、動作可靠性:繼電保護裝置在保護范圍內該動作時應可靠動作,在正常運行狀態時,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可靠性是對繼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⑧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技術要求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以後出現了以斷路器為核心的電磁式繼電保護裝置、電子式靜態繼電保護裝置,發展迅速的以遠動技術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滿足的四個基本要求:
1 選擇性:當系統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只將故障設備切除,使停電范圍盡量縮小,保證無故障部分繼續運行。
2 速動性: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要求能快速切除故障以提高電力系統並列運行的穩定性;減少用戶在電壓降低的異常情況下的運行時間,使電動機不致因電壓降低時間過長而處於停止轉動狀態,並利於電壓恢復時電動機的自起動,以加速恢復正常運行的進程;此外,還可避免擴大事故,減輕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
3 靈敏性:是指保護對其保護范圍內的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的反應能力,對於保護范圍內故障,不論短路點的位置在哪裡,短路類型如何,運行方式怎樣變化,保護均應靈敏正確地反應。
4 可靠性:就是在保護范圍以內發生屬於它應該動作的故障時,不應該由於它本身的缺陷而拒絕動作;而在其它任何不屬於它動作的情況下,不應該誤動作。
繼電保護的基本概念
在電力系統運行中,外界因素(如雷擊、鳥害等)、內部因素(絕緣老化,損壞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種故障及不正常運行的狀態出現,常見的故障有:單相接地;三相短路;兩相短路;兩相接地短路;斷線等。
電力系統非正常運行狀態有:過負荷,過電壓,非全相運行,振盪,次同步諧振,同步發電機短時失磁非同步運行等。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是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和不正常運行情況時,用於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狀況的重要自動化技術和設備。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運行的事件時,他們能及時發出告警信號,或直接發出跳閘命令以終止事件。
1.繼電保護的基本任務
(1)自動迅速,有選擇的跳開特定的斷路器(2)反映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
2.電力系統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速動性,選擇性,靈敏性,可靠性。
⑨ 繼電保護裝置有什麼功能,能做那些試驗
繼電保護
protective
relay,power
system
protection
研究電力系統故障和危及安全運行的異常工況,以探討其對策的反事故自動化措施。因在其發展過程中曾主要用有觸點的繼電器來保護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等),使之免遭損害,所以沿稱繼電保護。基本任務是: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異常工況時,在可能實現的最短時間和最小區域內,自動將故障設備從系統中切除,或發出信號由值班人員消除異常工況根源,以減輕或避免設備的損壞和對相鄰地區供電的影響。
最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以後出現了作用於斷路器的電磁型繼電保護裝置、電子型靜態繼電器以至應用計算機的數字式繼電保護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備以下5項基本性能:①安全性。在不該動作時,不發生誤動作。②可靠性。在該動作時,不發生拒動作。③快速性。能以最短時限將故障或異常消除。④選擇性。在可能的最小區間切除故障,保證最大限度地向無故障部分繼續供電。⑤靈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靈敏系數表示。選擇繼電保護方案時,除設置需滿足以上5
項基本性能外,還應注意其經濟性。即不僅考慮保護裝置的投資和運行維護費,還必須考慮因裝置不完善而發生拒動或誤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的損失。
隨著電力系統容量日益增大,范圍越來越廣,僅設置系統各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遠不能防止發生全電力系統長期大面積停電的嚴重事故。為此必須從電力系統全局出發,研究故障元件被相應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切除後,系統將呈現何種工況,系統失去穩定時將出現何種特徵,如何盡快恢復其正常運行等。系統保護的任務就是當大電力系統正常運行被破壞時,盡可能將其影響范圍限制到最小,負荷停電時間減到最短。此外,機、爐、電任一部分的故障均影響電能的安全生產,特別是大機組和大電力系統的相互影響和協調正成為電能安全生產的重大課題。因此,系統的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配置方案應考慮機、爐等設備的承變能力,機、爐設備的設計製造也應充分考慮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為了巨型發電機組的安全,不僅應有完善的繼電保護,還應研究、推廣故障預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