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在兩個托盤上放上AB兩個燒杯,燒杯內均盛有質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
此題顯然是A燒杯【加鐵】放出的氫氣必須比B燒杯【加鋅】放出的氫氣多【換句話說就是A燒杯增加的質量必須比B燒杯增加的質量小】,而如果「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全部參加反應,則放出的氫氣一樣多,所以B燒杯中,硫酸必須有剩餘。這樣一來,我們先考慮第一種可能:鐵過量,鋅不足。 設它們都是a克【5.6<a<6.5】,則A燒杯增加質量=a-0.2 克,B燒杯增加質量=63a/65 克,兩燒杯質量增加的差=63a/65 克-(a-0.2 克)= 0.2-(2a/65),把a=6.5代入,得 下限值=0.0克。【此為答案的最小值,應該比它大,不包括它。】。再考慮第二種可能:鐵鋅都不足,設它們都是a克【a<5.6】,則A燒杯增加質量=54a/56克,B燒杯增加質量=63a/65 克,兩燒杯質量增加的差=63a/65 克-(54a/56克)= 9a/1820,把a=5.6代入,得 上限值=0.0277克。【此為答案的最大值,應該比它小,不包括它。】。
所以,我認為答案應該是反應前AB燒杯質量差為大於0且小於0.0277克,加入的金屬質量應該是大於0且小於6.5克 。
④ 巴斯德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ab兩個燒瓶瓶口形狀有什麼不同
由題意可知,如圖,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放涼,即兩瓶中都高溫滅菌,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的,因此空氣中的微生物會通過豎直的瓶口進入甲瓶的肉湯中,使肉湯變質腐敗.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的,空氣中的微生物就會被S型的曲頸阻擋住,微生物就不能進入乙瓶的肉湯中,肉湯保持新鮮.由上可知,甲乙兩組的區別是甲組肉湯中有微生物,乙組的肉湯中無微生物,是一組對照實驗,變數是空氣中的細菌.
故選:B
⑤ ab 兩個燒杯裝有水和酚酞
a杯中放的是冰塊,杯外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裝的是熱水,杯內溫度高,杯內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 故選C.
⑥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序號AB燒杯中的液體指針是否偏轉1Zn他u
(1)實驗1中Zn較活潑,為原電池f負極,Cu為正極,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而電子帶負電荷,由負極流向正極,即從A極流向B極f是電子,
故答案為:電子;
(h)實驗4中,Al可與NaOH反應而Mg不反應,則形成原電池時Al為負極,Mg為正極,負極反應式為:Al-3h-+4OH-=AlOh-+hHhO,
故答案為:鋁;Al-3h-+4OH-=AlOh-+hHhO;
(3)銅在潮濕f空氣中易發生電化學腐蝕,為自發f氧化還原反應,所以②正確,
故答案為:②;
(4)①相對活潑f金屬不h定做負極,如實驗4中電子由B極流向A極,Al為負極,故①錯誤;
②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活潑金屬失去電子被氧化,故②正確;
③燒杯中f液體,必須是電解質溶液,原電池工作時溶液中通過離子f定向移動形成閉合迴路,故③正確;
④形成原電池f兩極應是活潑性不同f兩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可形成電勢差而形成電流,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①.
⑦ 分別按下圖甲、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兩個燒杯里的溶液為同濃度的稀硫酸,乙中G為電流計.請回答下列
(來1)A.沒有形成閉合迴路,自不能形成原電池,故A錯誤;
B.銅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H元素之後的金屬,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甲燒杯中銅片表面沒有氣泡產生,故B錯誤;
C.兩燒杯中硫酸都參加反應,氫離子濃度減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確;
D.乙能形成原電池反應,較一般化學反應速率更大,所以產生氣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確;
E.原電池電子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正極,乙形成原電池,Zn為負極,Cu為正極,則電流方向Cu→Zn,故E錯誤.
故答案為:C、D;
(2)甲沒有形成閉合迴路,不能形成原電池,反應放熱,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乙形成閉合迴路,形成原電池,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故答案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在乙實驗中,某同學發現不僅在銅片上有氣泡產生,而且在鋅片上也產生了氣體,是由於鋅片不純,在鋅片上形成原電池導致,
故答案為:鋅片不純,在鋅片上形成原電池;
(4)在乙實驗中,如果把硫酸換成硫酸銅溶液,Cu2+在正極上得電子被還原產生Cu,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
故答案為:Cu2++2e-=Cu;
⑧ 在ab兩個燒杯中分別倒入五十毫升的澄清石灰水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會怎樣
將一個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管內氣體的減少,造成試管內壓強減小,而使燒杯內液體進入試管,因此可觀察到:試管內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試管內液面上升.
⑨ 為了研究物體吸收熱量跟物質種類的關系,如圖用兩只完全相同的燒杯A和B分別裝入水和煤油,兩個杯子中分別
(1)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熱量跟物質種類的關系,實驗時應控制兩相同燒杯內液體的質量相同,液體升高的溫度或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水的密度大於煤油的密度,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水的體積小,煤油的體積大,由圖示可知,A杯中裝的是煤油,B杯中裝的是水.
(2)實驗時,酒精燈放在兩杯中間,目的是為了在相同時間內使A、B兩杯中的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3)點燃酒精燈,經過一段時間加熱後,移去酒精燈,觀察AB中的溫度計,發現煤油的溫度升高的較高,即 A杯中液體升高的溫度較高;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要升高相同的溫度,加熱時間較長是水,它吸收熱量較多.
(4)為了比較各種物質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了比熱容這個物理量.
故答案為:(1)質量相同;b升高的溫度相同;煤油;水;(2)吸收的熱量相等;(3)A;水;(4)比熱容.
⑩ 用如圖裝置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分別裝入初溫、體積相同的水和食鹽水,分別
(1)為了得到體積相同的水和食鹽水,應選的器材是量筒.
(2)為了比較水和食鹽水的溫度變化情況應選的器材是 溫度計.
(3)實驗中為了使水和食鹽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應該用相同的酒精燈給水和食鹽水加熱相同的時間.
(4)在相同時間內,酒精燈給水和鹽水提供的熱量相同,對鹽水加熱的時間長,所以鹽水吸收的熱量更多.
(5)要探究水和鹽水比熱大小,需要保持兩種液體質量、升高的溫度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客觀,而本實驗中沒有保持二者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得出食鹽水比熱容大的結論.
故答案為:(1)量筒;(2)溫度計;(3)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給水和食鹽水加熱相同的時間;(4)大於;(5)不能;食鹽水和水的質量不同;食鹽水和水升高的溫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