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機工程學中,一般以什麼視野為依據設計視覺顯示器
傳統的驗光方法只能得到眼睛的屈光狀態的一個平均值,也就是說用一個鏡片校正眼睛回的所有屈光異常答;而波前像差技術可以針對視野范圍內的每一個點進行屈光檢測,用幾個甚至幾十個鏡片矯正眼睛的屈光異常。您好 在水平面內的視野是:雙眼視區大約在左...
2. 誰能跟我講講人機工程學中的熒光屏設計我做PPT做的快瘋了,都是專業術語不懂啊。。。還要舉例說明
需要考慮的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熒光屏的背景色。背景色不宜太鮮艷,也不宜太花哨,宜選比較素凈的顏色,如白色、墨綠色、灰色等;
二、熒光屏的前景色,也就是目標的顏色。目標的顏色既要容易引起注意又不會因長時間的注視目標而不會引起視覺疲勞,選綠色最佳;
三、熒光屏背景和目標的對比度,這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如果太高,有損視力,如果太低,對目標的觀察不利;
四、熒光屏屏幕的尺寸,這個也有相關標准;
五、熒光屏的形狀,因為水平視角比垂直的視角要大,並且眼球相比於水平方向上的轉動更習慣於垂直方向上的轉動,所以宜設計成長方形,並且水平尺寸大於豎直尺寸;
六、熒光屏與水平視線的夾角。這個值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七、當然還有,屏幕上目標的移動速度不宜太快或者太慢。
大概就這些吧,歡迎交流。QQ 561045625
3. 關於工業設計中人機工程學的問題~
個人認為工業設計具備的素質主要是思想和認識層面的。要有活躍靈動,不拘一格,打破傳統的思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有能准確認知事物本質的能力。工業設計主要研究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以人為本是其中心理念,創造力是其靈魂,你接觸到一個新事物能准確找出它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你就具備了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別人時總結了一下,說得不好。復制過來供你參考:
人機工程學的目標是根據人類的能力來設計商品和機器,人與物達到完美兼容是其追求的境界。工業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研究基本從以下四個方面:
1.和人體有關的應用,如傢具,電腦,家電等,它們都要考慮人的尺寸、人的力學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傳遞及使用的心態變化等等。
2.操控的應用,即手控、腳控、眼控、聲控等設備或機器的操作方式,如遙控設備、游戲桿、腳踏開關等。
3.信息顯示的應用,如導航儀、電子屏幕等
4.人機界面的應用,如眼控對焦相機,眼睛看到哪相機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機器能捕捉人的意圖。
總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業設計工作中對海量信息資料的歸納總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4. 人機工程學的簡介
本書共分十章,概論;人機系統;人體的人機學參數;人的視覺牲和顯示裝置設計;人體 運動與操縱裝置設計;作業空間設計;作業環境;信息的聽覺傳示;色彩的心理與應用;人機學設計的評價分析。
5. 自動化製造系統中顯示裝置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原則是什麼
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更新、生活節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專社會與物質的因屬素,使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註重產品在「方便」、「舒適」、「可靠」、「價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評價,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設計問題。
6. 人機工程學在產品設計中有什麼意義呢
人機工程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意義:
人機工程學因素往往是企業提高其競爭力的手法之一。若說「人性化產品」是與「人」合為一體的產品設計,「人機工程因素」則是設計工業產品時的人機界面所必須考慮的因素。在我國即將加入WTO所面臨的沖擊下,中國的製造業無不是嚴陣以待,企圖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說過,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的兩個方式,一是擴大生產規模,走向規模經濟,才能佔有成本上的優勢;另一個便是創造企業或產品的附加值,製造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心理。在現今產品和質量逐步提高,且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各產品製造商們無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勝,打動消費者的心。拿當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機工程學的新要求為例,即是用某些考慮人機因素的輔助性產品,如:電動腰靠、紫外線阻隔(UV、CUT)等來提高產品人性化的層次,籍此創造其他品牌無法模仿的優勢,而贏得消費者青睞的。
究竟什麼樣的產品需要人機工程呢?在設計上又如何表現,才能成為符合人機工程學的產品呢?
工業設計師指出,就電腦的相關部件和設備而言,如鍵盤、滑鼠等輸入裝置,因使用者可能長時間利用其從事工作或娛樂,接觸的時間較長,在使用時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機工程學就成了設計上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7. 藝術類工業設計研究生
不是這樣的。不論你本科是藝術生還是理科生,都可以考華科的工業設計的研究生。只不過考卷有兩種,一種是理工方向 的,要考機械設計和高數,一種是藝術方向的,考設計史論和設計綜合(包括人機工程學,設計方法學,快題表現等)。你選擇選擇其中一種就可以了。下面是華科的招生簡章節選,還有工業設計考試大綱: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工業設計綜合》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 考試性質
在工業設計的課程中學習了多門與設計有關的理論課程,設計理論綜合考試不僅要考察考生對於這些理論知識中基本概念與方法的掌握情況,還要考察對於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些課程包括《人機工程學》、《設計方法與程序》等。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和設計(所帶用具:鋼筆、鉛筆HB、B各一支、橡皮、透明膠帶紙各一件、三角板(>15cm)一套、圓規一支,彩色鉛筆或馬克筆一套)
通知:請報考設計藝術學專業,參加《工業設計綜合考試》的考生,自備鉛筆、直尺、三角尺、圓規、橡皮、透明膠、彩色繪圖鉛筆或馬克筆等繪圖工具,並自備干糧等。
2. 考試時間: 6個小時 筆試和設計
3.各部分內容的考試比例
概論(筆試) 20%
人機工程學(筆試) 20%
設計部分 60%
4.參考書目
1)丁玉蘭主編 《人機工程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簡召全主編 《工業設計方法學》(修訂版).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查要點
1. 設計的概念與基本原則;
2. 工業設計的概念、領域;
3. 設計中的哲學問題;
4. 工業設計中的美學概念及美學要素;
5. 信息時代的設計;
6. 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技法;
7. 功能論/系統論設計思想及方法;
8. 商品化設計思想及方法;
9. 人性化的設計觀念;
10. 設計調查方法;
11. 設計評價與方法;
12. 人機工程學的定義、學科體系與應用領域;
13. 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
14. 人體感知與運動輸出;
15. 顯示裝置設計;
16. 操縱裝置設計;
17. 工作台椅與手握工具設計;
18. 作業空間與作業環境的設計與評價;
19. 事故分析與安全設計;
20. 人機系統總體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工業設計史論》大綱
第一部分 考 試 說 明
一、 考試性質
《工業設計史論》包括兩部分內容:
1.《工業設計史》是講授工業設計發展歷史進程的一門課程,為適應設計類專業學生的要求,本課程以時間為軸線,形象地反映了人類文明的演進,綜合地體現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特徵。
2.《工業設計概論》從工業設計專業的需要方面,審度一般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專業上的應用。要求學生掌握工業設計的基本設計思想、設計理念、設計領域及工作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探討現代工業設計新理論、新觀念和新方法,考查學生在工業設計領域中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創新意識。
二、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 答卷時間:180分鍾
3. 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 20%
填空題 20%
判斷題 20%
分析題 10%
論述題 30%
4.參考書目
《工業設計史》(修訂版)何人可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工業設計概論》 程能林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 查 要 點
1. 工業設計發展中的流派和組織
2. 工業設計與傳統設計文明的淵源關系
3. 從工業設計的發展進程來看工業設計的發展趨勢
4. 各國工業設計概況
5. 工業設計的基本思想和理論基礎
6. 工業設計的基本領域
7. 當代工業設計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其它的信息你可以上華科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
8. 安全人機工程學
安全人機工程學是從安全的角度和著眼點研究人與機的關系的一門學科,其立足點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動過程中的人文實行保護為目的,主要闡述人與機保持什麼樣的關系,才能保證人的安全。也就是說,在實現一定的生產效率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與舒適愉快。這主要是從活動者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學的需要與可能等諸因素,去著重研究人從事生產或其他活動過程中在實現一定活動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機理.為預防與消除危害的標准與方法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達到實現安全衛生的目的,確保人類能在安全健康、舒適愉快的條件與環境中從事各項活動。
安全人機工程學側重於人和機的安全、減少差錯、緩解疲勞等課題的研究。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
1. 研究人機之間分工及其相互適應問題。分工要根據兩者各自特徵,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高效、安全、舒適、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傳遞過程。人與機器在操作過程中要不斷傳遞信息,因此,機器上各種顯示器、控制器要設計得適合於人使用。
3. 研究作業環境,創造安全的條件。生產場所有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例如高溫、高濕、振動、雜訊、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工作地的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目標,是要將這些因素控制在規定的標准范圍之內,使環境條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從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適和安全。
4. 研究安全裝置。許多設備都有「危區」,若無安全裝置、屏障、隔板、外殼、將危區與人體隔開,便可能對人產生傷害。因此,設計可靠的安全裝置,是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任務。
5. 選擇合適的操作者。人的個體差異,使操作者對工作的適應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機關系的協調性,人適其職,才有利於安全生產。
6. 研究生產過程中,操作者疲勞的特點以及減輕疲勞和緊張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機系統的可靠性,保證人機系統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預防和危險情況的控制。
9. 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標准
那麼,對於一件產品是如何來評價它在人機工程學方面是否符合規范呢? 以德國Sturlgart設計中心為例,在評選每年優良產品時,人機工程上所設定的標准為:
1)產品與人體的尺寸、形狀及用力是否配合;
2)產品是否順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時意外的傷害和錯用時產生的危險;
4)各操作單元是否實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義毫無疑問的被辨認;
5)產品是否便於清洗、保養及修理。
一般情況下,在設計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項較為強調,而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則是以產品的視覺效果、商場氣氛及價值來決定購買行為的成立與否,但作為一名好的設計師應為產品長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適性負責,尤其是避免傷害與危險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視的考慮因素。如,在操作計算機的上機姿勢中,在現行的上機條件下,操作員常常是手臂向前懸空著來操作鍵盤和滑鼠的。手臂的懸空形成了肩頸部的靜態疲勞,使得操作員不得不將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業(後靠姿勢會加大懸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從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頸部的疲勞),而當操作員脫離靠背又手臂懸空時,體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來承擔,其結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勞酸痛,或者是腰肌放棄維持直坐姿勢而塌腰駝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發腕管綜合症。那麼,要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師就必須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的因素。
國際功效學會給人機工程學下的定義是研究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方面因素,研究人-機器-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著各個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適等)在工作條件下、在家庭中、在閑暇時間內如何達到最優化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