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彎曲實驗裝置簡圖

彎曲實驗裝置簡圖

發布時間:2022-08-27 02:41:04

⑴ 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活動中:某同學設計了如圖a的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

(1)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說明相鄰的計數點時間間隔為0.1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知道3點的瞬時速度等於2點到4點的平均速度.
v3=

x24
t24
=
(0.0240+0.0288)
2×0.1
m/s=0.264m/s
(2)作圖
(0.413?0.165)m/s5×0.1s=0.496m/s2
(3)①從上d圖中發現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還有加速度,說明小車的摩擦力小於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該組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
②.根據對小車受力分析,圖中的力F理論上指繩對小車的拉力,而實驗中當砂和小桶的總重力要遠小於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砂和小桶的總重力.所以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
③從圖象上可以看出:F從0開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於車的質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麼在後面
砂和砂桶的質量就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呢,那麼繩子的拉力與砂和砂桶的總重力就相大呢.
所以原因是砂和砂桶的質量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
故答案為:(1)0.264,
(2)0.496
(3)①平衡摩擦力過大
②B,A
③砂和砂桶的質量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

⑵ 圖甲為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加速度n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裝置簡圖.實驗中所用交流電的頻率

(1)由題意可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s×2=0.04s;
設第一個計數點到第二個計數點之間的距離為x1,以後各段分別為x2、x3、x4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二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
2
(a1+a2
即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
(x3+x4)?(x1+x2)
4T2
=
0.0811+0.0747?0.0683?0.0619
4×(0.04)2
m/s2=4.00m/s2
(2)①開始當小車掛上重物時,加速度卻為零,線性圖象不通過坐標原點,故導致圖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木板傾角偏小.即說明操作過程中平衡摩擦力不足.
②設小車的質量為M,砂和砂桶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m:mg-F=ma
對M:F=Ma
解得:F=
mg
1+
m
M

當m<<M時,即當砝碼和小桶的總重力要遠小於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砂和砂桶的總重力.
從圖象上可以看出:F從0開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於車的質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麼在後面
砂和砂桶的質量就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呢,那麼繩子的拉力與砂和砂桶的總重力就相大呢.
所以原因是未滿足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於車的質量.
③圖縱軸的截距大於0,說明在無拉力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於0,即在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過度).
故答案為:(1)4.00
(2)①平衡摩擦力不足.
②未滿足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於車的質量.
③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傾角過大.

⑶ 鋼筋原材力學性能實驗具體怎麼操作,求詳解,可以文字敘述當然附圖更好

2、實驗目的
了解鋼筋混凝土用鋼筋力學性能的實驗方法,熟悉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
3、實驗要求
實驗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Φ14(牌號HRB335)的力學性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斷後伸長率等力學性能特徵值;工藝性能:彎曲性能。
每一組進行鋼筋的2拉2彎試驗,並根據實驗結果評定鋼筋的質量。
4、主要儀器設備
4.1萬能材料試驗機 准確度為1級或優於1級(示值誤差不大於1%)
為保證設備安全和實驗准確,其噸位選擇應是使試件達到最大荷載時位於試驗機量程的20%~80%范圍內。
4.2支輥式彎曲裝置(鋼筋彎曲機)
4.3連續式打點機
4.4量具(游標卡尺) 精度為0.1mm
5、實驗環境的溫、濕度
溫度18℃,濕度60%。

6、實驗方法及步驟
6.1拉伸實驗
6.1.1實驗方法
採用標准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中8.2有關「拉伸、彎曲、反向彎曲試驗」和GB/T 228-2002《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進行。
6.1.2實驗步驟
6.1.2.1鋼筋力學性能
A、原始標距(L0)的標記
鋼筋的原始標記用連續式打點機打點,每一點距離為10mm。
註:原始標距(L0)的標記應用小標記、細劃線或細黑線標記原始標距,但不得用引起過早斷裂的缺口作標記。6.5mm、8mm的鋼筋原始標記L0=10d;10~50mm 的鋼筋原始標記L0=5d(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B、試驗機指示系統調零(輸入相關數據)。
C、夾固試件,確保試樣受軸向拉力的作用。
D、開機,以1~2kN/s的速率載入,直至鋼筋被拉斷。
註:實驗的應力速率為6MPa/s~60 MPa /s。
E、關閉送油閥,取下試件,再打開回油閥。

6.2彎曲實驗
6.2.1實驗方法
採用標准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中8.2有關「拉伸、彎曲、反向彎曲試驗」和GB/T 232-1999 《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進行。
6.2.2實驗步驟
A、調整兩支輥間距離l=(3d+3d)±0.5a=84±7mm,並且在試驗過程中不允許有變化。
B、試樣放置於兩個支點上,將彎心直徑為3d=42mm的彎心在試樣的兩個支點中間緩慢施加壓力,使試樣一次彎曲到180°,或出現裂紋、裂縫、斷裂為止。

7、實驗記錄
原始標記
L0=70mm
屈服極限
FeL1=57.5kN
FeL2=55.4kN
抗拉極限
Fm=85.1kN
Fm=81.9kN
斷後標距
Lu1=90.84mm
Lu2=89.13mm

8、結果計算與分析討論
8.1鋼筋力學性能
8.1.1屈服強度(ReL)
實驗時,讀取測力度盤指針不計初始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指示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轉動指示的恆定力。將其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S0)得到屈服強度。
也可以使用自動測試系統測定屈服強度,可以不繪制拉伸曲線圖。
屈服強度數值修約至5MPa。

屈服極限
FeL1=57.5kN
FeL2=55.4kN
鋼筋公稱直徑 d0=14mm
鋼筋橫截面面積 S0=πd0­­2/4=153.94mm2
屈服強度
ReL=FeL/S0
ReL1=373.5MPa
ReL2=359.9MPa
經過修約的屈服強度ReL

試驗序號

屈服強度ReL(MPa)

1

375

2

360

8.1.2抗拉強度(Rm)
從測力度盤,讀取試驗過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S0)得到抗拉強度。抗拉強度數值修約至5MPa。

抗拉極限
Fm=85.1kN
Fm=81.9kN
鋼筋橫截面面積 S0=πd0­­2/4=153.94mm2
抗拉強度
Rm=Fm/S0
Rm1=552.8MPa
Rm2=532.0MPa

經過修約的抗拉強度Rm

試驗序號

抗拉強度Rm(MPa)

1

555

2

530

8.1.3.斷後伸長率(A)
選取拉伸前標記間距5d為原始標記(L0)。則斷後伸長率(A)為斷後標距的殘余伸長(Lu-L0)與原始標記(L0)之比的百分率,結果精確至0.5%。
為了測定斷後伸長率,應將試樣斷裂的部分仔細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處於同一直線上,並採取特別措施確保試樣斷裂部分適當接觸後測量試樣斷後標距。原則上只有斷裂處於最接近的標距標記的距離不小於原始標距的三分之一情況方為有效,但斷後伸長率大於或等於規定值,不管斷裂位置處於何處測量均為有效。

原始標記
L0=70mm
斷後標距
Lu1=90.84mm
Lu2=89.13mm
斷後伸長率A
A=(Lu-L0)/L0*100%
A1=30.0%
A2=27.5%

8.2彎曲性能
檢查試件彎曲處的外表面,若無肉眼可見裂紋,則評定試樣合格。
結果:
經過兩次彎曲試驗後,兩個收彎鋼筋試件彎曲處均無肉眼可見裂紋,故評定試樣彎曲性能合格。

8.3試驗結果判定
8.3.1根據GB 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對HRB335鋼筋的要求,如果實驗鋼筋的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彎曲性能全部合格即認為該鋼筋為合格。
8.3.2如有一根鋼筋試樣不符合GB1499.2-2007標准要求,應再抽取雙倍數量的鋼筋,製取雙倍數量試件重作試驗,如仍有一根試件的一個指標達不到標准要求,則不論這個指標在第一次試驗中是否達到標准要求,該批鋼筋即判定為不合格。

2拉2彎試驗中鋼筋試樣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彎曲性能等指標均滿足標准要求,故認為該批鋼筋合格。

9、結論
該批鋼筋合格。
鋼筋的屈服強度ReL、抗拉強度Rm、伸長率A和彎曲性能全部符合GB 1499.2-2007標准要求。

10、其它
這次實驗中,我們通過實踐了解了鋼筋混凝土中使用的鋼筋的各方面性能。鋼筋作為現代工程結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確實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彎性能。
還有,實驗中使用的支輥式彎曲裝置很是令人稱奇,只要輕輕啟動裝置,看似堅硬強勁的鋼筋便被完成180o。同時,這也說明,一種材料性能的好壞只是相對的。要想真正運用好這些材料,一方面,要熟知他們的獨特性能與優缺點;另一方面,要把材料合理地運用到合適的地方去,畢竟工程的可靠性主要靠的是自身合理的結構,而並非材料強度的潛力

⑷ 如圖所示是研究氣體的壓強與溫度的關系體積與溫度的關系的實驗裝置ab管下端由

A、保持B、C兩管不移動,氣體溫度降低,壓強變小,B管水銀面上升C管中水銀柱將下降,氣體體積減小,則瓶內氣體密度增大,外界對氣體做功,AB錯誤
C、若燒瓶內氣體溫度升高,為使瓶內氣體的壓強不變,應該使氣體的體積增大,應將C管向下移動,C正確D錯誤
故選:C

⑸ 彎曲試驗有幾種 各有何作用

彎曲強度的標准實驗方法有三點彎曲和四點彎曲兩種,其載入方式、彎矩、剪力的定性分布。三點彎曲與四點彎曲的差別是試樣中部存在剪切力,故其所測強度不是純彎曲下的強度。

彎曲強度是指用簡支梁法將試樣放在拉力機兩個支點上,在兩支點中間施加集中載荷,使試樣變形直至破壞時的強度。對非脆性材料,當載荷達到一定值時會出現屈服現象,這時的載荷也叫破壞載荷,其強度稱為靜彎曲屈服強度。彎曲彈性模量是指材料在比例極限內,彎曲應力和應變之比。

⑹ 純彎曲正應力試驗應力分布圖是怎麼樣的謝謝求大神幫助

它由固定立柱1、載入手輪2、載入螺桿3、旋轉臂4、荷載感測器10、壓頭9、分力梁7、彎曲梁6、簡支支座5、底板8、數字測力儀11、應變儀12等部分組合。彎曲梁為矩形截面鋼梁,其彈性模量E=2.1×105MPa,幾何尺寸見圖3-11。CD段為純彎曲段,樑上各點為單向應力狀態,在正應力不超過比例極限時,只要測出各點的軸向應變ε實,即可按σ實=Eε實計算正應力。為此在梁的CD段某一截面的前後兩側面上,在不同高度沿平行於中性層各貼有五枚電阻應變片。其中編號3和3′片位於中性層上,編號2和2′片與編號4和4′片分別位於梁的上半部分的中間和梁的下半部分的中間,編號1和1′片位於梁的頂面的中線上,編號5和5′片位於梁的底面的中線上(見圖3—11),並把各對稱片進行串接。
溫度補償片貼在一塊與試件相同的材料上,實驗時放在被測試件的附近。上面粘貼有各種應變片和應變花,實驗時根據工作片的情況自行組合。為了便於檢驗測量結果的線性度,實驗時採用等量逐級緩慢載入方法,即每次增加等量的荷載Δ P,測出每級荷載下各點的應變增量Δε,然後取應變增量的平均值 實,依次求出各點應力增量Δσ實=E實 實。
實驗可採用半橋接法、公共外補償。即工作片與不受力的溫度補償片分別接到應變儀的A、B和B、C接線柱上(如圖3—12),其中R1為工作片,R2為溫度補償片。對於多個不同的工作片,用同一個溫度補償片進行溫度補償,這種方法叫做「多點公共外補償」。
也可採用半橋自補償測試。即把應變值絕對值相等而符號相反的兩個工作片接到A、B和B、C接線柱上,進行測試、但要注意,此時ε實=ε儀/2 , ε儀為應變儀所測的讀數。

⑺ 鋼筋拉伸 彎曲試驗要點

鋼筋拉伸 彎曲試驗要點
試驗前的准備及相關知識
(一)試驗溫度
試驗一般在室溫10℃~35℃范圍內進行,對於溫度有嚴格要求的試驗,試驗溫度為23土5℃。
(二)儀器要求試驗機的測力系統應按照GB/T16825.1進行校準,並且精確度應為一級或優於一級。計算機控制的拉伸試驗機應滿足GB/T22066並參見拉伸試驗方法附錄A.
(三)取樣:(比例試樣 )按附錄D要求,圓形橫截面 拉伸試驗試件,夾具間的試件平行長度不小於5.5d,同時試樣總長度取決於夾持方法,原則上大於5.5d+200mm,矩形橫截面拉伸試驗試件夾具間的平行長度不小於6.65倍截面積開方,同時試樣的總長度取決於夾持方法,原則上大於6.65倍截面積開方+200mm,取樣數量依據相關質量標准要求。(矩形橫截面試樣,推薦其寬厚比不超過8:1)
(四) 試驗速度(應變速率控制方法、應力速率控制方法,除非另有規定,方法的選擇可由試驗室自主選擇)
1、應變速率控制方法旨在減小測定應變速率敏感參數時試驗速率的變化和減小試驗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金屬材料拉伸方法將來擬推薦使用應變速率的控制模式進行拉伸試驗。
試樣拉伸速度取決於材料特性並應符合下列要求,如果沒有其他規定,在應力達到規定屈服強度的一半之前,可以採用任意的試驗速率,超過這點後的試驗速率應滿足下述規定。
2、測定上屈服強度:在彈性范圍和直至上屈服強度,試驗機夾頭的分離速率應盡可能保持恆定,並在表3規定應力速率范圍內:6-60MPa/s,一般採用應力增加速度為10MPa/s。在不影響試樣性能的情況下,允許採用10-30 MPa/s的應力增加速度。
3、測定下屈服強度:在試樣平行長度的屈服期間應變速率應控制在0.00025-0.0025/s之間。平行長度內的應變速率應盡可能保持恆定。如不能直接調節這一應變速率,應通過調節屈服即將開始前的應力速率來調整,在屈服完成之前不再調節試驗機的控制。
在任何情況下,彈性范圍內的應力速率不得超過表3規定的最大速率。
4、測定抗拉強度:屈服後,試驗機活動夾頭在負荷下的移動速度為不大於0.5L/min(0.008/sX60)。必須平穩而無沖擊地施荷。
5、如果僅需要測定材料的抗拉強度,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可以選取不超過0.5L/min的單一試驗速率。
彎曲試驗
冷彎試驗(根據GB/T232-2010)
(一)試驗目的和意義
冷彎試驗是用以檢查鋼材承受規定彎曲變形的能力,可觀察其缺陷。
(二)儀器設備
應在配置下列彎曲裝置之一的試驗機或壓力機上完成試驗。(1)、支輥式彎曲裝置,見圖1;(2)V形模具式彎曲裝置,見圖2;(3)虎鉗式彎曲裝置,見圖3;(4)翻板式彎曲裝置,見圖4
(三)試件制備
1.試件的厚度:
1.1圓形或多邊形截面的鋼材,其直徑(或內切圓直徑)不大於30mm時,試件的橫截面應等於原材料的橫截面,如果大於30mm小於50mm的,可以加工成橫截面或內切圓直徑不小於25mm的試樣。大於50mm的應加工成不小於25mm的試樣。
1.2板材、帶材和型材,產品厚度不大於25mm時,試件厚度應為原產品的厚度;產品厚度大於25mm時,試件厚度可以機械加工減薄至不小於25mm,並保留一側原表面。並且彎曲試驗時試樣保留的原表面應位於受拉變形的一側。
2.試件的寬度:
試件寬度應滿足相關產品標准要求
如未具體規定應按照以下要求:
2.1當產品寬度不大於20mm時採用原寬度。
2.2當產品寬度大於20mm厚度小於3mm時,寬度為20土5mm;當寬度大於20mm厚度不小於3mm時寬度為20-50mm.
3、試樣的長度(L)應根據試樣的厚度和所用的試驗設備確定。採用支輥式彎曲裝置或翻板式彎曲裝置試驗時,可以按照下式確定:
L=5.5d+150 mm或5.65倍截面積開方+150mm
4.方形、矩形和多邊形試件棱邊應按6.2規定倒圓,如果試驗結果不受影響,可以不倒圓。
5.取樣數量依據相關質量標准要求。
(四)試驗方法
1.試驗溫度一般在10~35℃室溫下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溫度應23℃±5℃范圍內進行。
2按標准規定,選擇適當大小的彎曲壓頭
3.將試件置於中心軸與支座之間,按規定調好兩支座間的距離()。
支輥式彎曲裝置:(d+3a)±0.5a
3.開動試驗機載入,載入時應均勻平穩,無沖擊或跳動現象(當出現爭議時,試驗速率應為(1土0.2)mm/s,直到試件彎曲至規定的程度,然後卸載取下試件。
要求彎曲角度為180度的試驗還需進行第二次彎曲試驗。

⑻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交流電的頻率

①從b圖中看出相鄰的計數點時間間隔為0.04s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推論得出:
a=

△x
t2
=
(7.21?6.70)cm
(0.02)2s2
=
(7.21?6.70)cm
0.04s2
=3.2m/s2
②要直觀的反映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作圖來解決.
但是只有作出一條直線,才可以直觀的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
通過嘗試我們可以去作作加速度與小車質量倒數之間的關系圖象(或作a與1/m的關系圖象).
③(c)圖:設小車的質量為M,砂和砂桶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m:mg-F=ma
對M:F=Ma
解得:F=
mMg
m+M
=
mg
1+
m
M

當m<<M時,即當砝碼和小桶的總重力要遠小於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砂和砂桶的總重力.
從圖象上可以看出:F從0開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於車的質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麼在後面
砂和砂桶的質量就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呢,那麼繩子的拉力與砂和砂桶的總重力就相大呢.
所以原因是砂和砂桶的質量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
(d)圖:從上圖中發現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有拉力時小車的加速度還為0,說明小車的摩擦力與繩子的拉力抵消呢.該同學實驗操作中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個步驟.
所以原因是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故答案為:①3.2(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②作加速度與小車質量倒數之間的關系圖象(或作a與1/m的關系圖象)
③砂和砂桶的質量沒有遠小於車的質量,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閱讀全文

與彎曲實驗裝置簡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儀表盤不顯示電瓶電量 瀏覽:838
深溝球軸承體積重量怎麼算 瀏覽:622
恆溫裝置里的浮球作用 瀏覽:521
機械設備長用什麼字母表示 瀏覽:87
德東五金機電 瀏覽:383
正品瓦房店軸承怎麼分別 瀏覽:929
醫用防護器材有哪些 瀏覽:784
機械基礎課如何上好 瀏覽:861
電動工具改發電機 瀏覽:507
王牌戰爭自動追蹤裝置怎麼破 瀏覽:163
暖氣閥門是什麼樣 瀏覽:33
軸承內外圈是怎麼加工的 瀏覽:668
世達有哪些好用的工具箱 瀏覽:305
如何禁止qq顯示其他設備登錄 瀏覽:370
什麼儀器可以體驗疼痛等級 瀏覽:747
集線設備包括什麼 瀏覽:229
360工具箱不見了 瀏覽:113
海信變頻空調製冷劑壓力多少 瀏覽:91
山西有哪些比較大的機械工業企業 瀏覽:493
電力系統信息自動傳輸裝置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