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要 斗式提升機的設計
2. 本課題介紹及設計理論
2.1 概述
此次設計的任務是研究TH250斗式提升機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點,採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研究影響斗式提升機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必要的結構改進,提出結構的方案並實施設計。同時,進行相關結構參數和工藝參數的設計與計算、總體方案設計,總體裝配以及傳動、機體等部件和相關零部件設計及繪圖。主要設計方案如下:
1) 對斗式提升機的工作原理進行深入研究,根據TH250斗式提升機的工作能力和使用要求,設計出總體方案。
2) 設計出合理的提升機結構和零件的強度,保證運行的穩定性。
3) 設計出合理的驅動裝置,保證運行的高效性。。
該項目來源於江蘇海建集團, TH斗式提升機具有輸送量大,提升高度高,運行平穩可靠,操作維修簡便,壽命長等顯著特點。斗式提升機適用於輸送粉狀,粒狀和小塊狀的低磨琢性物性,物料堆積密度小於1.5t/m ,物料溫度不超過250℃,廣泛應用於水泥提升機械。
2.2 斗式提升機的工作原理
2.2.1斗式提升機分類
1)按牽引件分類:
斗式提升機的牽引構件有環鏈、板鏈和膠帶等幾種。環鏈的結構和製造比較簡單,與料斗的連接也很牢固,輸送磨琢性大的物料時,鏈條的磨損較小,但其自重較大。板鏈結構比較牢固,自重較輕,適用於提升量大的提升機,但鉸接接頭易被磨損,膠帶的結構比較簡單,但不適宜輸送磨琢性大的物料,普通膠帶物料溫度不超過60°C,鋼繩膠帶允許物料溫度達80°C,耐熱膠帶允許物料溫度達120°C,環鏈、板鏈輸送物料的溫度可達250°C。斗提機最廣泛使用的是帶式(TD),環鏈式(TH)兩種型式。用於輸送散裝水泥時大多採用深型料斗。如TD型帶式斗提機採用離心式卸料或混合式卸料適用於堆積密度小於1.5t/m3的粉狀、粒狀物料。TH環鏈斗提機採用混合式或重力式卸料用於輸送堆和密度小於1.5t/m3的粉狀、粒狀物料。
2)按卸載方式分類:
斗式提升機可分為:離心式卸料、重力式卸料和混合式卸料等三種形式。離心式卸料的斗速較快,適用於輸送粉狀、粒狀、小塊狀等磨琢性小的物料;重力式卸料的斗速較慢,適用於輸送塊狀的,比重較大的,磨琢性大的物料,如石灰石、熟料等。
2.2.2斗式提升機的裝載和卸載
斗式提升機的裝載方式有三種,即注入式裝載(見圖2-1)、挖取式裝載(見圖2-2)和混合式裝載。注入式裝載要求散料以微小建度均勻地落入料斗中,形成比較穩定的料流,裝料口下部應有一定的高度,採用該方式裝載時一般料斗布置較密;料斗在牽引件上布置較稀時多採用挖取式裝載,只能用於輸送粉狀或小顆粒流動性良好物料的場合,斗速運行速度在2m/s以下,介於兩者之間採用混合式裝載。
卸載方式有離心式、重力式及混合式三種。
只有這樣的,需要可以聯系
⑵ 斗式提升機的工作原理
我們復都知道,斗式提制升機在我國應用的范圍十分的廣泛,在建材、機械、有色金屬等行業散塊狀物料的垂直角度提升和小傾角提升當中都有非常好的表現。
使用斗式提升機運送物料的時候,物料裝在被牽引構建連到一起的料斗里,牽引構建繞過傳動滾筒,在頭輪和底輪之間形成了由承載了物料的有載部分和卸料後的空載部分的閉合環路結構。
和頭輪相連的驅動裝置連續運轉,為提升機獲得足夠提升物料的動力。斗式提升機會設置張緊裝置,來保障牽引構建能夠保持足夠和恆定的張緊力,來確保提升機能夠正常的運轉。
提升機所輸送的物料是從底部加入料斗當中,由牽引部件帶動料斗提升到卸料位置,完成提升工作的。
需要注意的是,都是提升機對於過載工作非常的敏感,提升機的料斗和牽引件都比較容易磨損,運行時要做好安全檢修工作。
上世紀五十年代,從蘇聯引進到我國的提升機設計製造技術,在三十年間都沒有什麼發展。雖然也在很多行業當中應用了,也僅限於結合本行業對提升機做了簡單改進。
提升機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還是從八十年代以後的改革開放開始,一直到今天,斗式提升機從最初的單一品種小型化逐漸走向了達運輸能力、大單機長度和大輸送傾角的發展方向。
⑶ 斗式提升機的驅動裝置為什麼要放在提升機的頂端
斗式提升機是利用均勻固接於無端牽引構件上的一系列料斗,豎向提升物料的連續輸送機械。
斗式提升機利用一系列固接在牽引鏈或膠帶上的料斗在豎直或接近豎直方向內向上運送散料,分為環鏈、板鏈和皮帶三種。
斗式提升機適用於低處往高處提升,供應物料通過振動台投入料斗後機器自動連續運轉向上運送。根據傳送量可調節傳送速度,並隨需選擇提升高度,料斗為自行設計製造,PP無毒料斗使該型斗式提升機使用更加廣泛,所有尺寸均按照實際需要設計製造,為配套立式包裝機,電腦計量機設計,適用於食品、醫葯、化學工業品、螺絲、螺帽等產品的提升上料,可通過包裝機的信號識別來控制機器的自動停啟。
斗式提升機
斗式提升機(13)
料斗把物料從下面的儲藏中舀起,隨著輸送帶或鏈提升到頂部,繞過頂輪後向下翻轉, 斗式提升機將物料傾入接受槽內。帶傳動的斗式提升機的傳動帶一般採用橡膠帶,裝在下或上面的傳動滾筒和上下面的改向滾筒上。鏈傳動的斗式提升機一般裝有兩條平行的傳動鏈,上或下面有一對傳動鏈輪,下或上面是一對改向鏈輪。斗式提升機一般都裝有機殼,以防止斗式提升機中粉塵飛揚。
斗式提升機:適用於低處往高處提升,供應物料通過振動台投入料斗後機器自動連續運轉向上運送。
3主要構件編輯
斗式提升機由料斗、驅動裝置、頂部和底部滾筒 (或鏈輪)、膠帶 (或牽引鏈條)、張緊裝置和機殼等組成[1]。
牽引構件
(1)橡膠帶:
斗式提升機
斗式提升機
用螺釘和彈性墊片固接在帶子口,帶比斗寬35~40mm,一般膠帶輸送溫度不超過60℃的物料,耐熱膠帶可以輸送達到150℃的物料。
(2)鏈條:
單鏈條固接在料斗後壁上;雙鏈與料斗兩側相連。鏈式提升機當料斗寬度為160~250mm時採用單鏈,當料斗為320~630mm時採用雙鏈,主要缺點是鏈節之間磨損大,增加檢修次數。
(3)鏈輪:
斗式提升機上的傳動鏈輪。鏈輪用以與節鏈環或纜索上節距准確的塊體相嚙合,是一種實心或帶輻條的齒輪,與滾子鏈嚙合以傳遞運動。
鏈輪的齒形的設計:鏈輪齒形必須保證鏈節能平穩自如地進入和退出嚙合,盡量減少嚙合時的鏈節的沖擊和接觸應力,而且要易於加工。鏈輪材料應保證輪齒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故鏈輪齒面一般都經過熱處理,使之達到一定硬度。
⑷ 斗式提升機
斗式提升機是在垂直或接近垂直方向上連續提升物料的輸送機械。在帶或鏈等撓性牽引機構上,每隔一定間距均勻安裝若干個鋼質盛斗來連續運輸物料。
斗式提升機用來運輸各種粉狀的、顆粒狀的和塊狀的物料,在陶及非金屬礦產加工生產中主要用來運輸粉狀和顆粒狀的原料。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橫截面上尺寸較小,佔地面積少,從而使布置緊湊,提升高度大,一般為12~20m,最高可達30~60m,有良好的密封性,不易產生粉塵等。缺點是過載的敏感性大,撓性牽引構件(膠帶或鏈條)容易損壞。
一、構造和工作原理
斗式提升機的構造如圖9-12所示。在撓性牽引構件2上每隔一定間距用專用螺栓緊固著鋼質料斗3,撓性牽引構件一般為膠帶或鏈條,頂部的傳動輪1為主動輪,用聯軸器與減速器同電動機連接,底部的改向輪4為從動輪,螺旋式拉緊裝置支在從動輪的軸承座上。全部運行部件均裝在機殼6內,可防止操作時灰塵外逸,在機殼的適當部位裝有檢視門,作為檢修和觀測之用。
物料從底部的加料口4加入,盛於料斗中的物料隨著料鬥上升到一定高度,當料斗在提升機頂部改變運動方向時,物料在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拋出,就從料斗中卸下。
圖9-12斗式提升機示意圖
1-傳動輪;2-撓性牽引構件;3-料斗;4-加料口;5-改向輪;6-機殼;7-卸料口
料斗的裝料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掏取式,如圖9-13(a)所示,料斗在提升機底部掏取物料;另一種為流入式,如圖9-13(b)所示,物料直接流入料斗內。掏取式主要用於運輸粉末狀、粒狀和小塊狀的無磨損性或半磨損性的物料,當掏取這些物料時,不會產生很大的阻力,料斗可以有較高的運動速度,通常可取為0.8~2m/s。流入式用於運輸大塊和磨損性大的物料,流入式的料斗是一個接著一個密接布置,目的是防止物料在料斗之間撒落,料斗運動速度不得超過1m/s。
料斗的卸料方式有離心式、離心重力式和重力式三種,如圖9-14所示。料斗以什麼方式卸料,與卸料時物料的運動情況有關。
離心式卸料是利用離心力將物料從卸料口卸出。物料的提升速度要高,通常在1~2m/s左右。離心卸料要求料斗的距離要大些,以免砸傷料斗,此種卸料方式適用於粒度較小,流動性好,而磨蝕小的物料。
離心重力式卸料是利用離心力和重力的雙重作用卸料。物料的提升速度為0.6~0.8m/s。這種卸料方式適用於流動性不太好的粉狀料及潮濕物料。
重力式卸料是依靠物料本身的自重卸料。物料的提升速度較低,通常為0.4~0.6m/s。重力卸料時物料是沿前一個料斗的背部落下,所以料斗要緊密相接。這種卸料方式適宜提升塊度較大,磨蝕性強及易碎的物料。
料斗一般用A0鋼板沖壓而成,為了適應被輸送物料的不同掏取和投出特徵,料斗分深斗和淺斗兩種。深斗的深度和容積都比較大,適用於輸送乾燥、鬆散、易於投出的物料;淺斗的深度和容積較小,可用於輸送濕的、容易結塊、難於投出的物料。此外還有用於重力式卸料的具有引導側邊的料斗,稱為三角斗。三角斗是一種深斗,如圖9-15所示。由於料斗的唇邊要掏取物料,容易磨損,故在料斗的唇邊鑲以耐磨扁鋼(除三角斗外)。常用料斗的規格和料斗間距見表9-17。
圖9-13料斗的裝料方法
(a)掏取式;(b)流入式
圖9-14斗式提升機的卸料方式
(a)離心式;(b)離心重力式;(c)重力式
圖9-15料斗
(a)深斗;(b)淺斗;(c)三角斗
表9-17料斗的規格和間距
斗式提升機的牽引構件有膠帶和鏈條兩種,D型提升機以膠帶為牽引構件,適用於無磨損性或半磨損性的散狀物料,物料的溫度一般不得超過60℃;HL型提升機的牽引構件為鍛造的環形鏈條,適用於無磨損性散狀物料,物料溫度可以較高。PL型提升機是一種裝有三角形料斗的提升機,採用板鏈為牽引構件,可用於輸送磨損性大的物料,物料溫度也可較高。
斗式提升機加料口的傾角有45。和60°兩種,如圖9-16所示。對於潮濕和粘性物料,加料口傾角應採用60°,以保證物料能順利加入。但是,傾角增大,提升機的有效輸送高度要減少。
二、主要參數的確定
1.輸送能力
斗式提升機的輸送能力
圖9-16加料口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Q——輸送能力(t/h);
K——加料不均勻系數,可取K=0.6~0.8;
φ——料斗的填充系數,由表9-18查出;
ρ——物料的容積密度(kg/m3);
i0——料斗容積(m3);
a——料斗間距(m);
v——提升速度(m/s)。
表9-18料斗的填充系數
2.提升速度
提升速度取決於物料的狀況及卸料的方式。離心式卸料速度最高,重力式卸料速度最低,離心重力式的速度在兩者之間。其運行速度v常按下式選取: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D——主動輪之直徑(m)。
在低速情況下,v=0.5~0.8m/s,而在高速情況下,一般為1~2m/s,對於粒度大小不同的物料,提升機的運行速度常可採用不同的數值,如下列數據:
當物料粒徑d≤40mm,vmax≤2.5m/s;
當物料粒徑d≈50mm,vmax≤2m/s;
當物料粒徑d=50~70mm,vmax≤1.55m/s;
當物料粒徑更大時,vmax≤1.25m/s。
3.功率
斗式提升機所需的驅動功率決定於料斗運行時所克服的阻力,其中包括:
(1)提升物料的阻力;
(2)運行部分的阻力;
(3)料斗掏料時所產生的阻力,此項阻力較復雜,只能通過實踐確定。斗式提升機所需的電動機功率,可以近似地按下式求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Q——斗式提升機的生產能力(t/h);
H——提升機高度(m);
q0——牽引構件和料斗的每米長度質量(kg/m),q=k3Q;
v——牽引構件的運動速度(m/s);
k2k3——系數,查表9-19;
η——傳動裝置總效率,一般取η=0.90;
k′——功率儲備系數,當H<10m時,k′=1.45,10m<H<20m時,k′=1.25,H>20m時,k′=1.25;
N——電動機功率(kW)。
表9-19k2k3系數表
三、使用
進行斗式提升機的設計或選型時,除應根據需要的輸送量確定料斗的尺寸外,還要按物料中最大顆粒的尺寸校驗料鬥口部的尺寸。為了使物料能順利地裝入料斗,應滿足下面的條件: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B——料鬥口部的寬度;
m——系數,根據物料的粒度組成而定,當物料中最大顆粒的體積分數為10%~25%時,取m=2.25,當體積分數為50%以上,取m=4.25~4.75;
dmax——物料中最大顆粒的直徑。
斗式提升機是分成各個部件在現場進行安裝的,安裝次序是先安裝機殼和傳動裝置,後裝料斗和牽引構件。機殼必須按照製造廠的印記或編號從下到上依次安裝。用膠帶作牽引構件的提升機,裝配料斗時嚴格按照圖紙上的尺寸在膠帶上畫出為固定料斗用的孔線,然後沖孔裝配,裝配時不能超出圖紙所容許的偏差,以保證料斗有正確的間距和配置。料斗裝於提升機內不應有偏斜而碰擊機殼的現象發生。安裝完畢後,往各潤滑系統加註必要的潤滑油,即可進行為時兩小時的無載荷試車,試車結束並認為合格後,應進行為時16小時的負荷試運轉。
向斗式提升機加料應均勻,不得加料過多,以免被物料堵塞。提升機應在空載下起動,為此,停止運行前,必須待機內全部物料卸出後方可停車。
表9-20、表9-21、表9-22分別列出了D型、HL型、PL型斗式提升機的規格和主要技術性能。
表9-20D型斗式提升機的規格和主要技術性能
表9-21HL型斗式提升機的規格和主要技術性能
表9-22PL型斗式提升機的規格和主要技術性能
⑸ 垂直斗式提升機傳動裝置的設計 ,
打算額
⑹ 斗式提升機驅動裝置的配置
斗式提升機一般均要求配備逆止器,以防突然停機時鏈斗組及其中物料倒轉,故其驅動裝置的選配,一般均為Y系列電機配能帶逆止器的減速機,如ZLY、ZSY、DCY(DCYK)、ZJY等硬齒面減速機。在電機功率超過18.5KW以上時,一般都配有液力偶合器,使起動更平穩。
以上ZLY、ZSY、DCY系列減速機低速軸可採用十字滑塊聯軸器與斗提機頭軸直聯,在頭軸轉速較低時也可採用鏈傳動驅動。DCY空心軸減速機多用於TZD系列斗提機上。空心軸直接套裝在頭軸上。(在用戶要求採用進口減速機時,也可採用德國弗蘭德公司B3HH型或SEW公司M3RHF、MC3RLHF型空心軸減速機)。
此類空心軸減速機的驅動裝置均採用單點浮動支承,對高速運行的斗提機,為便於檢修,在電機功率超過22KW時,一般都配有檢修電機。以上ZLY及進口減速機上均可自帶檢修電機及逆止器(對ZSY、DCT、DCYK型減速機也可自帶逆止器,所配檢修電機一般為YTC系列齒輪減速電機,並配有一摩擦離合器與減速機相聯)。而ZJY減速機上可配逆止器,不便配檢修電機,一般只用於TH及功率低於22KW的TD、TZD系列斗提機上。使用時,電機裝在裝置架上焊於斗提機頭部殼體側面,電機軸與減速機軸間採用帶傳動驅動。此時應注意逆止器不得與頭部殼體干涉。
⑺ 急求垂直斗式提升機傳動裝置設計
簡介: 軸流風機動葉調節原理(TLT結構) 軸流送風機利用動葉安裝角的變化,使風機的性能曲線移位。性能曲線與不同的動葉安裝角與風道性能曲線,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工作點。若需要流量及壓頭增大,只需增大動葉安 ... 軸流送風機利用動葉安裝角的變化,使風機的性能曲線移位。性能曲線與不同的動葉安裝角與風道性能曲線,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工作點。若需要流量及壓頭增大,只需增大動葉安裝角;反之只需減少動葉安裝角。 軸流送風機的動葉調節,調節效率高,而且又能使調節後的風機處於高效率區內工作。採用動葉調節的軸流送風機還可以避免在小流量工況下落在不穩定工況區內。軸流送風機動葉調節使風機結構復雜,調節裝置要求較高,製造精度要求亦高。 改變動葉安裝角是通過動葉調節機構來執行的,它包括液壓調節裝置和傳動機構。液壓缸內的活塞由軸套及活塞軸的凸肩被軸向定位的,液壓缸可以在活塞上左右移動,但活塞不能產生軸向移動。為了防止液壓缸在左、右移動時通過活塞與液壓缸間隙的泄漏,活塞上還裝置有兩列帶槽密封圈。當葉輪旋轉時,液壓缸與葉輪同步旋轉,而活塞由於護罩與活塞軸的旋轉亦作旋轉運動。所以風機穩定在某工況下工作時,活塞與液壓缸無相對運動。 活塞軸的另一端裝有控制軸,葉輪旋轉時控制軸靜止不動,但當液壓缸左右移動時會帶動控制軸一起移動。控制頭等零件是靜止並不作旋轉運動的。 葉片裝在葉柄的外端,每個葉片用6個螺栓固定在葉柄上,葉柄由葉柄軸承支撐,平衡塊與葉片成一規定的角度裝設,二者位移量不同,平衡塊用於平衡離心力,使葉片在運轉中成為可調。 動葉調節機構被葉輪及護罩所包圍,這樣工作安全,避免臟物落入調節機構,使之動作靈活或不卡澀。 當軸流送風機在某工況下穩定工作時,動葉片也在相應某一安裝角下運轉,那麼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活塞左右兩側的工作油壓不變,動葉安裝角自然固定不變。 當鍋爐工況變化需要減小調節風量時,電信號傳至伺服馬達使控制軸發生旋轉,控制軸的旋轉帶動拉桿向右移動。此時由於液壓缸只隨葉輪作旋轉運動,而調節桿(定位軸)及與之相連的齒條是靜止不動的。於是齒套是以B點為支點,帶動與伺服閥相連的齒條往右移動,使壓力油口與油道②接通,回油口與油道①接通。壓力油從油道②不斷進入活塞右側的液壓缸容積內,使液壓缸不斷向右移動。與此同時活塞左側的液壓缸容積內的工作油從油道①通過回油孔返回油箱。 由於液壓缸與葉輪上每個動葉片的調節桿相連,當液壓缸向右移動時,動葉的安裝角減小,軸流送風機輸送風量和壓頭也隨之降低。 當液壓缸向右移動時,調節桿(定位軸)亦一起往右移動,但由於控制軸拉桿不動,所以齒套以A為支點,使伺服閥上齒條往左移動,從而使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則液壓缸處在新工作位置下(即調節後動葉角度)不再移動,動葉片處在關小的新狀態下工作。這就是反饋過程。在反饋過程中,定位軸帶動指示軸旋轉,使它將動葉關小的角度顯示出來。 若鍋爐的負荷增大,需要增大動葉角度,伺服馬達使控制軸發生旋轉,於是控制軸上拉桿以定位軸上齒條為支點,將齒套向左移動,與之嚙合齒條(伺服閥上齒條)也向左移動,使壓力油口與油道①接通,回油口與油道②接通。壓力油從油道①進入活塞的左側的液壓缸容積內,使液壓缸不斷向左移動,而與此同時活塞右側的液壓缸容積內的工作油從油道②通過回油孔返回油箱。此時動葉片安裝角增大、鍋爐通風量和壓頭也隨之增大。當液壓缸向左移動時,定位軸也一起往左移動。以齒套中A為支點,使伺服閥的齒條往右移動,直至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為止,動葉在新的安裝角下穩定工作。
追問:
圖片呢?垂直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