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製物理實驗裝置

自製物理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8-26 15:12:28

① 大學物理有什麼可以自己設計的實驗。。。

一:自組電橋測電流表內阻
(一)實驗任務
利用所給的儀器設備自組電橋測出電流表的內阻。
(二)實驗儀器
待測電流表(Ig=100μA,Rg≈2×10的3次方歐姆)、電阻箱(0.0~99999.9歐姆,0.2級)、滑線變阻器(50歐姆,110歐姆各一隻)、單刀單擲開關兩只、直流穩壓電源。
(三)任務提示
利用電橋測電阻時,被測電阻應作為電橋的一個平衡臂。本實驗沒另給指示電橋平衡的檢流計,所以還要考慮怎樣利用待測電流表來指示電橋的平衡狀態。

用電阻箱式電橋測定電流計的內阻
儀器 電流計(不帶靈敏度控制裝置);電阻箱(總電阻至少達10000Ω);電阻箱式電橋;勒克朗謝電池。
實驗步驟 按圖30/4(b)所示連接電路,其中L是干電池,R是電阻箱,G是待測內阻的電流計,可以用一隻放大鏡來更細致地觀察電流計的偏轉。 從比例臂(R1和R2)中拔出10Ω的插塞,調整R使得當K2合上時電流計的偏轉約為滿刻度的一半。當R3=0和R3=∞時電流計往相反方向偏轉,就說明電路連接無誤。 當K1也合上時,找出電流計無任何方向的偏轉時的R3之值,由此即可得出檢流計的內阻。 有時採用R1:R2=10:1的比率,這取決於所用儀器的精度。 數據記錄與處理 記錄測量電流計內阻時的比例臂的比率和R3的值,並計算出電流計的內阻。 注釋:本方法可以用於測量任何安培計和伏特計的內阻。對於微安表,應當使R大到足以使電流降低到適當時值。

② 設計一個物理小實驗(初二物理)大概說下器材和方法就可以

實驗一,
利用浮力
材料:鉛筆,鐵絲,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
2.將鐵絲纏繞在鉛筆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鉛筆沒入水面下的長度。
4.將水倒掉,換成牛奶,測量鉛筆沒入牛奶液面下的長度。
5.根據浮力公式,這個長度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二
利用浮力
材料:蠟燭,釘子,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測量水面高度。
2.將釘子釘入蠟燭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水面新高度,減去不放蠟燭的高度,得出水面上升的距離。
4.將水換成牛奶,重復1-3步。
5.根據浮力公式,液面上升的距離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三
利用壓強。
材料:尺子,橡皮管,燒杯,水,牛奶
步驟:
1.兩個燒杯,分別放入水和牛奶。
2.將橡皮管分別插入水中和牛奶中。
3.用手擠壓橡皮管,排出一部分管內的空氣。
4.松開手,水和牛奶被吸進橡膠管一部分。用尺子測量管內液面與管外液面的高度差。
5.利用壓強公式,水和牛奶產生的壓強與管內大氣壓相等,聯立公式,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③ 急求初中物理自製教具的做法

真空鈴:用葡萄糖瓶加熱後,塞上橡皮塞就可以。
小孔成像:兩個易拉罐,一個底部打小孔,中間用薄膜可做成。、
取一個玻璃瓶,配好一個插有玻璃管的膠塞。瓶內放入鋅粒,倒入適量稀鹽酸後,將瓶塞塞緊,把氣球嘴套在瓶口的玻璃管上扎緊,不一會可看到氣球被瓶內生成的氫氣充起來,如圖6.2-1所示。把充足氫氣的氣球從瓶口拿下來,再用線扎緊氣球嘴,一鬆手,氣球在空氣的浮力作用下會飛向天空。

④ 利用空的塑料飲料瓶(如礦泉水瓶)能做哪些物理實驗盡可能多地寫出來.要求寫出實驗的裝置和製作要點、


(1)驗證力的一些基本概念.
用手擠壓空礦泉水瓶可以使瓶子變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變形程度就加大,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將飲料瓶用力擲出,瓶子仍會向前飛行一段距離,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等;
(2)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在空礦泉水瓶側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錐出上、下兩個小孔,往裡面倒滿水,可以觀察到水從兩個小孔流了出來,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噴得最急,這表明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
往空礦泉水瓶內注入少量的熱水,搖晃後倒掉並立即蓋緊瓶蓋,過一會兒發現瓶子慢慢向內凹陷,這說明大氣壓是存在的;
(4)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在裝滿水的桶中,用力往下按空礦泉水瓶,桶中水會溢出.空礦泉水瓶被按得越深越費力(未浸沒),說明受到的浮力越大;同時發現溢出的水的重力越大,這個實驗現象啟示我們,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5)驗證放大鏡原理.
透過圓形透明裝滿水的飲料瓶看到瓶後的手指變粗了,說明瓶子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
(6)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在瓶中裝滿水並擰上蓋子,分別正著和倒著放置在沙盆中,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7)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在飲料瓶中裝入不同深度的水,用嘴吹瓶口使其發聲,感受不同長度空氣柱振動發出的不同頻率和音調的聲音;
(8)製做一個抽水機模型.
在瓶蓋上挖一個直徑1cm左右的孔,再剪一個比孔稍大的塑料片.用塑料片把孔蓋住,用軟布和萬能膠把塑料片的一邊與瓶蓋粘牢,使它成為一個單向閥門.在飲料瓶的側面開一個小孔,再把瓶蓋擰牢,抽水機模型就做成了.使用時,把瓶蓋向下插入水中,一隻手用力捏,排出瓶內部分空氣,然後用另一隻手堵住瓶側面小孔,松開捏瓶的那隻手,水就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上升到瓶中.再露出瓶側面小孔,用力捏瓶,水就從小孔流出.

⑤ 八年級下冊物理簡單的自製實驗器材的方法

解:自製天平:1-找一塊較柔軟的塑料板用剪刀裁剪成實驗室天平的承架形狀(稱量幾塊用膠布加電池或石子的質量為10.15.20.25.5.30g)2-1個與塑料板接觸能起到天平作用的物體,S適中)3-用502膠水粘黏連接處即可,4-稱量適量物體的質量。

⑥ 簡單的物理小製作

小孔成像

【製作和使用方法】

1.在桌面上放一張白紙作屏,把一片中心戳有小孔的硬紙片放在白熾燈和屏之間,並固定在支架上。

2.合上電燈開關,即可在屏上看到燈絲的像,且像的開口處與燈絲的開口處方向相反,說明像是倒立的,如圖10.4-1所示。若問上或向下移動小孔的位置,可使像的大小發生變化。

【參考資料】

圖10.4-1中的鐵架台和夾子均可以自製,將一段粗鐵絲或細鋼筋插入罐頭盒中,澆灌混凝土後即成為簡易支架。夾子可用自行車輻條製作,形狀如圖10.4-2所示,圖10.4-3是把它夾持在支架桿(粗鐵絲)上的情形。

編者提示:本自製教具可輔以「光學」部分的物理實驗教學。

⑦ 求一個物理小發明(初高中階段),要求能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一、最簡單的抽水機

實驗素材無時不有,
無處不在,
只要我們處處留心、
善於發現,
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
來的物品,都可以成為我們開發實驗的好資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
躺在病床上,
當我看到護土拿著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針用的一次性塑
料軟管走過來時,
我突發其想:
要是能利用這些材料製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
我苦思冥想
了兩天,結果出院時誕生了一件獲得省二等獎的教具。

如圖
1

將打吊針用的一次性塑料軟管較粗的那兩段剪下來
(在圖中標注為
A

B


A
兩端各有一個口,上埠是出水口,下埠是進水口,
B
上端有現成的兩個口,下端有一個
口。

B
上端的一個口與
A
下端進水口連接,
另一個口與注射器相連接,
再將
B
下端進水口
放入水中,並事先分別在
A

B
內放進一顆小鋼珠,這樣就做成了一隻最簡單的活塞式抽水
機。

反復抽動注射器的活塞,
水就會從
A
出水口中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A

B
都是透明的,
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過程中軟管內小鋼珠的運動情況(即活塞閥門的開閉情況)。

由這件教具的製作材料,
筆者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們身邊可以用來做實驗的物品比比皆
是,
可以利用的實驗資源十分豐富,
我們缺少的並不是資源,
而是發現資源的慧眼和設計實
驗的智慧。
盡管實驗資源開發的途徑、
開發的方法多種多樣,
但最具價值的還應該是有創新
的意識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學儀器

身邊司空見慣的物品搖身一變,
可以演變出趣味無窮的科學實驗:
兩個紙筒魔術般地組
合,可以製成照相機、幻燈機、望遠鏡、顯微鏡等模型,並能生動地揭示這
4
種光學儀器的
原理。

1
.照相機。
如圖
2
,事先發給學生一隻凸透鏡(也可用放大鏡或遠視眼鏡片代替),
讓他們准備兩本
16
開的雜志,捲成兩個大小不同的空心圓筒,在較小圓筒的一個埠蒙上
一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在較大圓筒的一埠用膠紙固定上凸透鏡,
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
一端的能自如地套進大筒里,這樣就製成了照相機。

上課時,
讓學生把上述裝置帶來,
用大筒上的凸透鏡對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

後移動小筒,
使像距發生改變,
這時,
學生就可以觀察遠近不同的景物,
並且可以在小筒塑
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圖像。

此處,「要使圖像放大或縮小時,相機應靠近或遠離景物?」「暗箱應拉長或縮短?」
這些歷來教學中的難點,
可在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觀察中被輕松突破,
親身感受所學得的物
理知識,比用任何語言描述都更生動可信和印象深刻。

2
.幻燈機。
上述裝置,還能被巧妙地改裝成幻燈機:只要將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換成透明的塑料紙,
並在塑料紙上畫上景物
(或直接換成印有圖案的透明塑料包裝紙,
其實
這就是現成的幻燈片)

用手電筒去照小筒開口端,
則可在白牆上或在豎直放置書本的封底
中出現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樣,

「要使像放大或縮小該怎麼辦?」「幻燈片為什麼應倒插」等問題,學生在觀
察中很容易掌握,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物理知識。

3
.望遠鏡。
在上述幻燈機裝置中,學生只要將小筒上的塑料紙換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
鏡(物鏡)焦距短的凸透鏡(當目鏡用),便能改裝成望遠鏡,通過前後移動小筒在大筒里
的位置,可以看到遠處的物體明顯變近。

4
.顯微鏡。
將上述望遠鏡裝置中的目鏡與物鏡位置調換,即可當顯微鏡用。

多數初中校的實驗室中沒有「正規」的演示照相機、幻燈機、望遠鏡、顯微鏡原理的模
型,
也就談不上讓全班學生親自操作、
觀察和理解上述教學難點,
而利用兩個紙筒組合成的
模型卻能做到這一點。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實驗,
還有以下優點:
首先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因為即便是條
件較好的城市學校,
教師也不可能做到每一節課的課前都為學生准備人人動手的教具。
其次,
學生課外也可以利用自製的學具反復動手操作,
而不必擔心損壞儀器,
這樣他們能夠充分地
動手、動腦,觀察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反復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筆者認為,
因陋就簡做實驗是利用
「正規」
儀器做實驗的補充和延伸,
對條件較好
的學校也同樣適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三、趣味橫生的靜電實驗

靜電實驗歷來很難做成功,
如何巧妙設計實驗、
尋找容易帶電材料,
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1
.靜電感應實驗。
如圖
3
,取一根用過的圓珠筆芯,取下銅筆頭,將殘留的筆油洗凈,
用鉗子把筆芯的正中央部分夾扁,在夾扁的部位扎個小孔,讓銅筆頭尖端恰好能插緊小孔,
另取一根縫衣針,將有針眼一端固定在軟木塞上(熱水瓶塞),針尖朝上,將固定在圓珠筆
芯上的銅筆頭套針尖上,使它能在針尖上靈活轉動。

由於上述裝置中針尖恰好頂在銅筆頭的小圓珠上,
所以轉動十分靈活。
讓學生用普通紙
去摩擦支架上圓珠筆芯的一端使之帶電,
另取一根不帶電的圓珠筆芯
(或其他不帶電的物體)

去靠近支架上筆芯的帶電端,
會看到它們將立即吸住,
這就是奇妙的靜電感應現象,
十分有
趣。

2
.電荷相互作用實驗。
將兩根筆芯用紙摩擦,一根筆芯架在上述針尖上的銅筆頭中,
另一根拿在手上,
讓它們帶電端相互靠近,
這時針尖上的筆芯就會被手中的筆芯推開,
調換
兩根筆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說明它們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實驗。
讓學生取一段長
20
厘米的普通塑料包紮繩
(包紮教材用的)

在一端打個結,
從另一端往打結端方向用手反復撕成許多條細塑料絲,
然後將這束塑料絲平
鋪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勁摩擦塑料絲(這是迅速帶電的摩擦竅門),待手指發熱時,提起塑
料絲的打結端,
這時可以驚奇地看到塑料絲像
「著魔」
似地自動散開,
這個實驗生動地說明
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4
.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異種電荷實驗。
就利用上述這么一條隨手可得的塑料包紮繩,還
可以生動地說明兩個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的是異種電荷,
而這一點是實驗室的儀器沒辦法做到
的:
用學生有機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裝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
讓帶電塑料尺靠近上述
帶電塑料絲,
會看到散開的塑料絲立刻緊抱塑料尺,
而用上述帶電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
絲,卻會看到帶電散開的塑料絲散得更開,不肯與塑料袋接觸,這個實驗可以形象地說明:
有機塑料尺與塑料袋這兩個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的是異種電荷。

若用實驗室的綢子與玻璃棒摩擦後,
綢子上的電荷將馬上消失,
而這里用塑料袋代替綢
子,用有機塑料尺代替玻璃棒,電荷都可以長時間保留,實驗現象十分明顯。可見,一條普
普通通的包紮繩,有了一個小小的創意,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教學中的一個大難題。

這種利用隨手可得的廢棄學慣用品、
身邊之物,
精心設計的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極具創意:
第一,
利用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小銅筆頭巧妙設計的靈敏支架裝置和精心選擇的極易帶電的實
驗材料,使得本來較難的實驗能輕易地做成;第二,類似簡單、方便、切實可行的實驗,為
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機會,
使得人人動手做隨堂實驗成為了可能,
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
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靈敏多用的小磁針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身邊可以用來做實驗的物品比比皆是,
大到電冰箱、
小到圓珠筆芯、
縫衣針,
都是可以利用的實驗資源,
這些物品通過巧妙的設計,
就能發揮生活用品的實驗功
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圖
4
,受到上述靈敏支架裝置的啟發,還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銅筆頭和圓珠筆芯,我與
學生一起發明了一根靈敏多用的小磁針:
將圓珠筆芯銅筆頭的筆油洗凈,
剪取一段
1
厘米長
的圓珠筆芯套在筆頭尖上,將一支磁化的縫衣針用火烤熱後,橫穿過上述圓珠筆芯的頂部,
另取一根縫衣針,
把有針眼的一端固定在軟木塞
(或泡沫塑料)



將銅筆頭套在針尖上,
這就製成了一根極其靈敏的小磁針。

有了它,學生就可以動手做以下一系列實驗:

1
.指南針。

在教科書、
參考書上介紹的指南針製作方法很多,
但我覺得利用這種方法製作的指南針
最簡單、最靈敏,用手撥動小磁針,靜止後,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
.磁極間相互作用實驗。
取一根磁化的縫衣針,將其兩端分別與上述小磁針的一端靠
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現象。

3
.奧斯特實驗。
由於上述小磁針轉動十分靈敏,學生用一段舊干電池就可以做奧斯特
實驗。

4
.判斷螺線管的極性實驗。
如圖
5
所示的螺線管,是用學生作業本捲成圓筒在其上面
環繞導線製成,
讓自製的通電螺線管兩端分別與上述小磁針靠近,
學生根據相吸或相斥,

可以判斷螺線管的兩個磁極的極性,從而在操作中熟練地掌握右手定則。

5
.判斷螺線管的磁性強弱實驗。
讓學生分別用不同匝數及在管中間插入鐵釘的上述通
電螺線管,
與上述小磁針靠近,
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探究螺線管的磁性強弱跟哪些
因素有關。

這是一個頗具創新性的實驗設計,
其突出的特點在於利用身邊的物品縫衣針、
圓珠筆芯
和導線,
製作了這根十分靈敏的簡易小磁針和螺線管。
製作方法極其簡單,
每一位學生都可
以自製,
而且一物多用,
一套裝置組合起來,
可以解決磁現象和電流磁場中這部分教學內容
中的一系列問題,很多節課學生上課時都可以帶來親自動手做隨堂實驗。

所以,
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實驗都需要專門的實驗儀器來完成,
我們身邊的許多日常生活
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隨堂實驗,而且也能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五、精彩絕倫的光學實驗

一個巧妙的實驗設計除了器材上的合理應用以外,
還應該包含精彩的實驗方法,
不僅要
能夠釋疑解難,
而且要能夠透過具體的實驗給人以解決其他問題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啟迪,

面這個裝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決長期以來光學實驗難做的困惑,

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實驗。

如圖
6
,取一隻圓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將其密封,在側面打個圓孔,把盒子側放在
支架上
(即讓外底面面向讀者)

往盒子上側面的圓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徑處,
如圖
7

再往水中滴入兩滴牛奶,
並向圓孔中注入適量的淡煙霧,
使煙霧充滿水面上方空間
(可用廢
報紙捲成細空心紙筒,
點燃紙筒一端,
將另一端冒出的煙霧用注射器將煙吸入針筒里,
然後
往盒子上的圓孔中注入即可)

用橡皮塞堵緊圓孔,
在盒子外底面畫出水面和法線,
並在盒
子外底邊沿處標上角度,
用玩具激光筆從透明盒子外往盒內照射,
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紅色
光線。

⑧ 製作物理實驗器材有什麼物理實驗器材可以做

可以自製如小車,彈簧秤,小木塊,斜坡等簡單實用實驗器材。


--------------------------

給你一個塑料瓶,做物理實驗,可以做哪些實驗?(什麼器材都可以使用)


1、模擬凸透鏡
2、灌水有多又少,可以探究音調與空氣柱長短的關系.
3、側壁扎眼,水流出,說明水對側壁有壓強.
4、側壁扎眼,讓它做自由落體運動,水不流出,說明此時各層水之間沒有壓力.

⑨ 怎麼製作一件簡易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具

我來幫你吧: 希望採納!


很早以前我就給別人做過,再給你說一回吧!

用最簡易的器材做一個潛水艇。

1、所需器材:一個好的圓柱形空的礦泉水瓶子,要有蓋子。 一個常見的 像 雙黃蓮口服液那樣的小葯瓶,(三精葡萄糖酸鈣那樣的小瓶也行,) 但是一定要有金屬和橡膠封口。 再就是水了。 這是全部器材。

2、製作方法: 把空礦泉水瓶子裝上一半的水,然後把那個小葯瓶的封口用喝葯的吸管

扎個小孔,把裡面的葯水喝一少部分後,把管拔出來。再把這個小葯瓶口朝下放進那個裝水的礦泉水瓶子里。小葯瓶能口朝下豎直漂浮在水中,只露出一點 。是最好的效果

3、使用方法:

把礦泉水瓶子的蓋子擰緊後,不能漏氣。然後用力捏瓶子空的部位,小葯瓶就會緩緩下沉到水底,然後不捏瓶子,這時小葯瓶又會緩緩上升最後浮出水面。可以模擬潛水艇的下沉或上浮。 具體的原理,你要學到大氣壓強和浮力時就會明白了。

這個小實驗很有意思的,像個魔術一樣!

原理:當瓶重力等於浮力時,瓶處於漂浮狀態。 用力捏瓶時,瓶內氣體體積減小,氣壓增大,把水從小孔壓入小瓶內,使小瓶的重力大於浮力時,小瓶就下沉了。鬆手後又會上浮的。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祝學習進步!

⑩ 自製物理教具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有什麼經驗

物理是一門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學科,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本方法的學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僅要求老師教學時要做大量的演示實驗,還要求給學生創造條件進行課內和課外實驗探究。但大多數農村學校實驗器材和教具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針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大膽創新,方法之一,可以通過自製教具,引導學生製作學具,並應用於實踐,可以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發展。本人就自製教具在農村物理教學中的意義談談自己的見解和做法。一、自製教具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情感 好奇作為思維和興趣的先導,是中學生思維上的一個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是成功的起點。在教學中,利用自製教具適時適度地進行演示,有意識的創設好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導入新課。例如,在講述「物體的浮沉」 時,根據課程特點,我選擇了大型飲料瓶、氣球、金屬體和棉線等製作了一個沉浮子演示器。新課開始,出示自製教具(學生驚訝:老師要干什麼?)接著老師演示:一手托住瓶身並用力輕壓,氣球沉浮子下降,同時像玩魔術一樣,另一隻手加以指示,且口中念念有詞:「上……下……」把學生帶進一個神奇變幻的境界。頓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起:老師真有這么大的本事?此時不失時機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物體的沉浮……。這樣,利用自製教具創設好奇情景,因勢利導組織教學,對於激發學生求知慾,提高教學質量,將有極大的幫助。二、自製教具可以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 自製教具,讓物理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物理。自製教具讓物理實驗更貼近於生活,拉近了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的距離。盡可能選用學生所熟悉的、簡單的、常見的材料做物理實驗,能使學生富有親切感、新奇感、熟知感,重視學生的小製作、小發明,贊揚他們的創造、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 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好玩、有極強的創造力和求知慾,平時對他們的小製作、小發明多加以鼓勵和贊揚,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興趣和創新意識的一種好方式。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多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學合作設計、動手做課外小實驗。課外小實驗自由度大,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條件,控制實驗的進程,深刻感知實驗現象。通過課外小實驗1還能養成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掌握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三、自製教具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發展 設計製作使用教具和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進行實驗的過程,也是教師的科研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具的選擇和使用,對生活中易得材料的選擇和搭配,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對教具的設計和製作,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還要考慮教具的材料、製作程序、加工技術、製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時還要查閱其它學科資料、與同行探討,經歷多次嘗試,才能製作成功。教師製作教具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就有利於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基礎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使學生在愉悅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和從事各項教育活動,要使學生的多項素質都得到培養,要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而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自製教具活動,不僅會使其獵奇、好動的自然屬性得以調動和引導,而且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更會使學生在教具製作過程中經歷失敗的苦惱和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得最終成功的喜悅。這對於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心理素質的增強,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自製教具可以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物理教具是用來做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輔助工具。因此,它的製作必須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學理論,即教具必須既能反映出所要學習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物理理論,而它的製作自身又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理論,這就要求學生在自製教具的過程中把物理知識很好地應用於實踐,然後在總結經驗,檢驗、檢查自製教具的合理性、科學性及不足,通過來回、反復反饋,既應用理論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用實踐證明了理論的正確,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同時,教具製作中,還要引導學生注意如何變「廢」為「寶」,利用生活中一些廢棄物如小鐵絲、廢鐵片、木材下腳料、用完的一次性針管(注意消毒)等,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教具,既節約了資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勤勞儉朴的優良品質,間接地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製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葯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於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內容。或者,這種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來解決其他什麼問題,等等。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五、自製教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的重要目標,而自製教具活動對達成這一目標所獨有的教學功能,應該再度得以重視發揮。實際上,用生活中易得材料、物品或廢舊材料充當實驗器材或稍做簡單加工製成教具、儀器,並應用於教學之中,這本身就是潛在地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由於學生熟悉教學所用的自製教具,其巧妙的設計、獨到的構思,還將給學生以創造性的啟發和激勵,而其不完善、不理想之處又可促使學生產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創造動機。特別是自製教具中蘊含的豐富的創新思路,無不潛移默化的啟迪著學生。例如:用飲料瓶可以演示「大氣壓」、「液體壓強特點」、「力的作用效果」、「帕斯卡桶裂實驗裝置」等等。這類自製教具從整體上反映出廢物利用的創造思路,細微之處又各自不同地表現出「改變、更換、代替、放大」等創造思路。另外,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或物品(如小皮球、乒乓球、橡皮筋、粉筆、紙張、文具等)做物理實驗,體現了「重組、借用」等創造思路。更有意義的是,實驗中借用的往往不是該種材料或物品的生活用途,而是某種物理屬性。例如,可以借用硬幣的形狀、小皮球的彈性、直尺的絕緣性、雞蛋的密度、泡沫的絕熱性等,來做相關的物理實驗。自製教具所體現的「一物多用、廢物利用、借物它用」等思想,正是啟迪智慧、開拓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鑰匙。初中學生年齡小,好觀察,愛動手,而自製教具所用材料大多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尋找,因而老師演示使用後學生就會產生自己動手做一做的慾望,老師再予以適時激發引導,使學生產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創造動機,激勵學生發明創新,想方設法使教具變得更加完美、適用,這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用物理學的觀點重新認識自己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和現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啟迪作用。例如在學習長度測量時組織學生製作了刻度尺,在初中物理總復習階段再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應用練習,讓學生根據所學物理知識設計多功能刻度尺,在老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們設計出了裝有小燈泡照明可在黑暗環境使用的刻度尺、裝有凸透境既可測長度又有放大作用的刻度尺、在柔軟繩子上帶有刻度既能測直線距離又能測地圖圖上距離長度的刻度尺等多種方案,使學生開闊了思維;同時,學生們在製作過程中,不但要親自動手尋找合適的工具、材料,還要動腦考慮解決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如何使裝置更恰當、合理,如何使產生的現象更清晰、明顯,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積極的思維能力,及判斷、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學生還能運用創新原理和方法進行改進或創新製作一些新教具,例如在研究《聲音的產生》一節中,把正在發生的音叉放入水槽中,後排的學生根本看不到被激起的水,有同學提出在音叉旁邊掛一小塑料泡沫,泡沫在發聲的音叉上蹦蹦跳跳,這樣不但增強了實驗現象的可信度和可見度,更激發了其他同學的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六、自製教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不論老師還是學生自製的教具,一般製作都比較簡易,例如用身邊的物品製作的簡易測力計、杠桿、驗電器、電學實驗用開關和燈座等,通常都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且可達到人手一個,因而在教學中使用時就不怕弄壞,在課堂與課下都可放心讓學生去觀察、觸摸,甚至拆卸、重裝,這樣,可訓練出學生熟練的實驗技能,然後再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儀器進行實驗,學生們有了前期的操作訓練,實驗時就會少出錯,甚至不出錯,順利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又訓練了其實驗能力,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總之,在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課程標准不斷地被充實和完善,所需的教學儀器和教具也將不斷地要補充與更新,上級教育部門不可能准備好全部儀器教具來等著課程改革,只有我們一線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進行實驗和自製教具,不斷充實和完善實驗儀器和教具,並把優秀教具和實驗設計研究成果推廣,實現資源共享,我們的新課程教學才不會因教具和儀器缺少而滯後,發揮出她應有的教育效應,一定會迎來新課程教學的春天。

閱讀全文

與自製物理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儀表盤不顯示電瓶電量 瀏覽:838
深溝球軸承體積重量怎麼算 瀏覽:622
恆溫裝置里的浮球作用 瀏覽:521
機械設備長用什麼字母表示 瀏覽:87
德東五金機電 瀏覽:383
正品瓦房店軸承怎麼分別 瀏覽:929
醫用防護器材有哪些 瀏覽:784
機械基礎課如何上好 瀏覽:861
電動工具改發電機 瀏覽:507
王牌戰爭自動追蹤裝置怎麼破 瀏覽:163
暖氣閥門是什麼樣 瀏覽:33
軸承內外圈是怎麼加工的 瀏覽:668
世達有哪些好用的工具箱 瀏覽:305
如何禁止qq顯示其他設備登錄 瀏覽:370
什麼儀器可以體驗疼痛等級 瀏覽:747
集線設備包括什麼 瀏覽:229
360工具箱不見了 瀏覽:113
海信變頻空調製冷劑壓力多少 瀏覽:91
山西有哪些比較大的機械工業企業 瀏覽:493
電力系統信息自動傳輸裝置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