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械原理簡圖
畫圈帶著的話,只是個鉸鏈,轉動都轉不了,應該是求這個塊的自由度,1個自由度的話只能滑動。
Ⅱ 皮帶伸縮機的機械原理
首先要明白一點,皮帶長度是不變的,就相當於在普通的帶式輸送機上增加了伸內縮機構,使得皮帶機可以在長容度方向上自由伸縮。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調節按鈕,隨時控制輸送機的長度。在裝有自動升降裝置的型號上,使用者還可以隨時控制輸送機端部的高度。 伸縮皮帶機主要應用在車輛裝卸和有伸縮要求的物料傳輸系統中。它大大的縮短了人工往返搬運物料的距離,縮短裝卸貨時間,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貨品損傷,降低裝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伸縮皮帶機可雙向運轉輸送物料。 伸縮皮帶機可與其它輸送設備和物料分揀系統配合使用,實現物料出入庫或車輛裝卸的自動化生產,特別是在煙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臨沂瑞威自動化設備
Ⅲ 機械設計:吊車 那個 伸縮桿 的 機械原理 是怎麼回事
伸縮桿的機械原理是:
在一稈的頂頭設置輪滑,二稈的尾部設置回輪滑,三稈的頂頭設置輪滑,答依次類推,用一根繩依次從內稈到外稈的稈頭稈尾串聯,卷揚機收縮鋼絲繩,繩排收緊就會使一稈頭部和二稈尾部收縮,使吊稈伸出。反之同理。
Ⅳ 誰能告訴我光圈收縮的機械原理啊!我想做一個那種圓形的可以敞口並且可以收縮的裝置
光圈是幾張葉片組成女,同步收縮。像幾把刀片重疊圍出一個圈,刀刃向著裡面,刀把是被固定好的,然後想辦法弄個齒輪啥的裝在原點,用鏈條繞著帶動,這樣就能同步了,試一下吧。
Ⅳ 捆紮機的機械原理
捆紮機可分半自動捆紮機機和自動捆紮機,它的工作原理比纏繞機簡單。捆紮機(打包機)是使用捆紮帶纏繞產品或包裝件,然後收緊並將兩端通過熱效應熔融或使用包扣等材料連接的機器。捆紮機(打包機)的功用是使塑料帶能緊貼於被捆紮包件表面,保證包件在運輸、貯存中不因捆紮不牢而散落,同時還應捆紮整齊美觀。
1. 退帶張緊:一夾頭上升夾住塑料帶頭,送帶輪反轉退帶,將多餘的塑料帶退回儲帶盒,並勒緊被捆物。隨後,機械手夾住塑料帶,將包件進一步勒緊至所調緊度。
2.切帶粘合:導向板從兩層塑料帶中間退出,同時,電燙頭同步插入兩層帶之間,接著二夾頭上升夾住塑料帶另一端帶頭,切刀切斷帶子,並將帶頭推向燙頭與之接觸,受熱熔化(表面),隨即電燙頭快速退出,切刀繼續上升將表面已熔化的兩層塑料帶壓在承壓板上,並冷卻凝固,兩帶粘合(YKM-WY機沒有燙頭,啟動摩擦完成粘合)。
3.脫包:承壓板退出捆紮好的塑料帶圈,各夾頭復位,完成捆紮。
4.送帶:送帶輪正轉把塑料帶由儲帶盒送入軌道,准備下一次捆紮。
5.卸載。以上是單道捆紮的過程,當機器處於連動狀態時,送帶完畢後便直接進入退帶張緊程序,按上述程序循環連續進行。
打包物體基本處於紙箱捆紮機中間,首先右頂體上升,壓緊帶的前端,把帶子收緊捆在物體上,隨後左頂體上升,壓緊下層帶子的適當位置,加熱片伸進兩帶子中間,中頂刀上升,切斷帶子,最後把下一捆紮帶子送到位,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捆紮機工作流程:帶子送到位→收到捆紮信號→制動器放開,主電機啟動→右頂刀上升,頂住右帶於滑板處→「T」型導板後退→接近開關感應到退帶探頭→主電機停轉,制動器吸合→捆紮機退帶電機轉動,退帶0.35秒→帶子收緊捆在物體上→主電機二次啟動,制動器吸合→大擺桿二次拉帶,收緊帶子→左頂體上升,壓緊下層帶子→加熱片伸進兩帶子中間→中頂刀上升,切斷帶子→中頂刀下降→中頂刀再次上升,使兩帶子牢固粘合→中頂刀下降,左右頂刀同時下降→加熱片復位→滑板後退→「T」型導板復位→接近開關感應到送帶探頭→送帶電機啟動,帶動帶子送帶→大擺桿復位→帶子到位,帶頭頂到「T」型導板上→接近開關感應到雙探頭→主電機停轉,剎車吸合→捆紮機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Ⅵ 求自鎖裝置原理圖
自鎖裝置的具體原理:
摩擦角與自鎖現象法向反力N與摩擦力F的合力R稱為支持面對物體的全反力。 即摩擦力F達到最大值Fmax時,這時的夾角a也達到最大值b,把b稱為摩擦角。
自鎖裝置原理圖如下:
Ⅶ 自鎖裝置原理及其常見類型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自動化走進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自鎖裝置也來到我們身邊,而且越來越普遍,我們原來都是用鑰匙或者手動鎖門窗,不僅麻煩而且很難操作;靈活的刀具用力可能會發生回折,或許充斥著危險……自鎖裝置應用領域廣泛,包括發動機、家用門窗、施工現場安全防護門以及道具等,自鎖裝置保障了人們的方便和安全,從源頭上減少了危險的發生,深受大家喜愛,這里我們為大家介紹自鎖裝置原理及常見類型。
自鎖裝置的蝶閥
一、蝶閥
蝶閥的結構簡單,是一種具有開關作用的閥門,蝶閥又稱蝶型活門,由啟閉件和關閉件組成,二者均為圓盤形的蝶板,蝶閥發揮調節作用主要依靠蝶板的旋轉,圍繞其軸線旋轉控制其中各種介質的流動,從而達到開啟或關閉閥門的功能。
二、帶鎖定裝置的蝶閥
該系列的蝶閥採用半軸結構的閥軸和桁架式結構的閥板相結合的方式,更加的堅固牢靠,而且摩擦力小,具有靈活性,增加了蝶閥的使用壽命。此外,該種安裝自由,可以任意安裝,不受約束,介質流向、空間位置等不影響蝶閥的功能。
渦輪蝸桿減速箱本身有自鎖功能,將它作為蝶閥的手柄,蝶閥的閥門開啟或者關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裝置可以自動鎖定,這種裝置可以有效的減少操作的失誤率。
機械自鎖裝置
機械自鎖是一種有條件且具有方向性的自鎖,即由人為設定好的某一機械的性能,在某一特定的受力條件和受力方向下發生自鎖,比如:前螺旋千斤頂、汽車油缸的安全自鎖、施工地區新型的自鎖安全門……我們身邊的機械式按鈕開關的自鎖,躺椅的齒輪自鎖類型也是一種機械型的自鎖。
手動自鎖類型
手動自鎖裝置是為了保持迴路的接通狀態利用自身的輔助點對自身迴路的控制,一般採用手動類型,手搖式絞盤機等都是採用手動自鎖裝置,手動扣管機、手動鎖扣機、手動鎖扣機、小型壓管機、微型扣壓機內都有手動自鎖裝置。
以上就是有關自鎖裝置及其類型的介紹,我們身邊的自鎖裝置無處不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從生活起居、個人家庭安全到企業設施、工程實施均有涉及,大家可以留心觀察了解其原理及應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Ⅷ 安全帶的機械原理是什麼
理想的安全帶作用過程是:首先,及時收緊,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刻毫不猶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後,適度放鬆,待沖擊力峰值過去,或人已能受到氣囊的保護時,即適當放鬆安全帶。避免因拉力過大而使人肋骨受傷。最先進的安全帶都帶有預收緊裝置和拉力限制器,讓我們來看看這兩者的功能原理。
一、安全帶預收緊裝置當事故發生時,人向前,座椅往後,此時如果安全帶過松.則後果很可能是:乘員從安全帶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氣囊,而此時安全帶由於張緊餘量過大而未能及時綳緊,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樣先期吃掉一部分沖力,而是將全部負擔都交給了氣囊。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乘員嚴重受傷。但問題是,正確安裝的安全帶。其松動餘地來自何方?一是由於乘員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帶裝置中也多少隱藏了部分松動餘地,這種餘地無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時,還就應該盡量消除。怎麼辦?為此出現了這種安全帶預收緊裝置它負責提供瞬間綳緊的安全帶。其作用過程是:首先由一個探頭負責收集撞車信息,然後釋放出電脈沖,該脈沖傳遞到氣體發生器上,引爆氣體。爆炸產生的氣體在管道內迅速膨脹,壓向所謂的球鏈,使球在管內往前竄,帶動棘瓜盤轉。棘爪盤跟鈾連為一體,安全帶就繞在軸上。簡單地講,就是氣體壓力使球動,球帶動棘爪盤轉,棘爪盤帶動軸轉--瞬間實現了安全帶的預收緊功能。從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帶預收緊的全過程僅持續千分之幾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於容留滾過來的球。
二、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事故發生後,安全帶在預收緊裝置的作用下,已經綳緊了。但我們希望在受力峰值過去後,安全帶的張緊力度馬上降低,以減小乘員受力,這份特殊任務就由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來完成:在安全帶裝置上,有一個如前所述的預收緊裝置,底下卷繞著安全帶。軸芯里邊是一根鋼質扭轉棒。當負荷達到預定情況時,扭轉棒即開始扭曲,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安全帶,實現了安全帶的拉力限制功能。
在安全帶預收緊裝置和安全帶拉力限制器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帶的保護能力幾乎達到了理想狀態。所謂於細微處見精神,先進的安全帶確實能給乘員提供可以信賴的安全保護。
Ⅸ 推推式按鈕開關的機械自鎖原理是啥那位大俠有非常細致的工作原理圖有清晰的結構圖更好,工作原理
原理:
在底座1和外罩8之間並列安裝有相同的兩個手搖裝置,然後通過螺絲5將二者固定。每個手搖裝置控制著一根拉繩,分別與升降晾衣架的兩根驅動拉繩連接。在每一個手搖裝置的傳動軸14軸向開設內角槽,與公用手搖把手9插接配合,然後由螺絲5固定。手搖裝置由手搖把手9驅動轉動軸14,在轉動軸14上固定連接著拉繩10和拉繩纏繞輪7。在外罩8的內壁與傳動軸14結合部裝有彈簧墊片15限定傳動軸外出,也可以由拉繩纏繞輪7的外輪直接與外罩8內壁相接。底座l上有與牆體4螺栓連接的螺孔2,沿傳動軸14的任一端帶有鎖緊裝置。
鎖緊裝置是在底座1上沿傳動軸14徑向開設一個圓形凹槽,左凹槽內安裝彈簧3,彈簧3的兩端部水平向內彎曲並指向圓心。在彈簧3被裝入凹槽內後,兩個端部的水平彎曲形成一個30-60度夾角。凸輪6的下部帶有凸沿與底座1配合將彈簧3定位在凹槽內,在凸輪6的外周邊軸向開設開口槽,開口槽的寬度與裝入凹槽內彈簧3兩端部的水平彎曲配合。拉繩纏繞輪7直接固定(或用螺栓固定)在傳動軸14上並與凸輪6相接,在拉繩纏繞輪7外側設有凸片13。凸片13沿軸向置於凸輪6的開口槽內,凸片13和凸輪6的開口槽配合將彈簧3的兩個端部的水平彎曲限定在其間隙內。當需要將晾衣架提升時,手搖把手9順時針轉動,帶動拉繩纏繞輪7上的凸片13推動彈簧3的水平彎曲向內收縮,減輕彈簧3與凹槽之間的摩擦;將晾衣架提升到一定位置後,由於晾衣架的重力作用,在傳動軸上產生反向作用力,凸片13反向推動彈簧3的水平彎曲向外擴張,從而增加了彈簧3與凹槽之間的摩擦力,由此實現將拉繩鎖緊在一定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