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臨界鍋爐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深遠意義
多簡單的課堂,因為汽輪機做功的汽化潛熱是用不到的,也就是單位質量的蒸汽無用功是一定值,為提高機組熱效率就只能靠提高有用功部分,壓力、溫度越高,有用功越多,這就成為鍋爐發展的趨勢了。這僅僅是從效率角度
從科技角度,誰的高爐壓力、溫度高,誰的材料學先進,在發動機方面誰就越有發言權。因為發動機原理和汽輪機相同,發動機好了,好多東西都可以進步了,是軍事、經濟實力的代表。
Ⅱ 超臨界鍋爐為什麼要布置成直流式的
簡單說:
一般狀態下,同溫度下的飽和水、飽和汽的能量(焓)是不同的,從飽和水到飽和汽需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數值較大。而再臨界狀態(約22MPa)及更高壓力下(即超臨界),從飽和水到飽和汽,不再需要吸收汽化潛熱,即飽和水、飽和汽焓值相同。在鍋爐汽包中,水處於飽和狀態,飽和汽、水共存,同時有熱、質交換。
而超臨界鍋爐中沒有這個過程,所以不需要汽包。
Ⅲ 鍋爐安裝中超臨界、亞臨界、超高壓、高壓、次高壓、中壓、低壓是如何區分的,有無具體的參考標准呢
一般將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為1.9兆帕以下的鍋爐,稱為低壓鍋爐;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為3.9兆帕左右的鍋爐,稱為中壓鍋爐;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為9.8兆帕左右的鍋爐,稱為高壓鍋爐;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為13.97兆帕左右的鍋爐,稱為超高壓鍋爐;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為17.3兆帕左右的鍋爐,稱為亞臨界壓力鍋爐;鍋爐出口水蒸氣壓力在22.12兆帕以上的鍋爐,稱為超臨界壓力鍋爐。
Ⅳ 關於超超臨界鍋爐
火電廠超超臨界機組和超臨界機組指的是鍋爐內工質的壓力。鍋爐內的工質都是水,水的臨界壓力是:22.115MPA 347.15^C ;在這個壓力和溫度時,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臨界點,爐內工質壓力低於這個壓力就叫亞臨界鍋爐,大於這個壓力就是超臨界鍋爐,爐內蒸汽溫度不低於593℃或蒸汽壓力不低於31 MPa被稱為超超臨界。
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具有顯著的節能和改善環境的效果,超超臨界機組與超臨界機組相比,熱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節約6000噸優質煤。未來火電建設將主要是發展高效率高參數的超臨界(SC)和超超臨界(USC)火電機組,它們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Ⅳ 超臨界壓力鍋爐的水冷壁系統
超臨界壓力鍋爐螺旋管圈水冷壁管與水平線成一定傾角,從鍋爐底部沿爐膛四周螺旋式盤繞上升,直至爐膛上部折焰角與爐膛出口處為止,通常盤繞1~2圈,螺旋傾角在100~2護之間。 垂直管圈與通常的鍋筒式鍋爐相似,從冷灰斗至爐頂 水冷壁管均作垂直布置,並且為滿足變壓運行需要,往 往採用小管徑一次上升式管圈。這兩種型式在當代大 容t超臨界壓力鍋爐上都得到了廣泛採用,二者在水 冷壁結構設計、製造和安裝等方面各有優缺點,但只要 設計合理,都可以滿足鍋爐運行性能的要求。 質t流速超臨界壓力鍋爐水冷壁管內質量流速 的合理選取十分關鍵,是關繫到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的 重要因素.對於螺旋管圈,可以通過合理選擇管徑、根 數和姍旋傾角等來確定合理的質量流速。對於垂直管 圈特別是一次上升式垂直管圈,一般只能採用較小管 徑(例如尹28或尹32)來滿足對質量流速的要求,而且 還需要採用內螺紋管解決水冷壁高熱負荷區傳熱
Ⅵ 發電廠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具體是指什麼啊
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已在發達國家廣泛採用。國外機組的可靠性數據表明,超超臨界機組同超臨界發電機組一樣,可以實現高的可靠性。從環保措施看,國外的超超臨界機組都加裝了鍋爐尾部煙氣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裝置,可以實現較低的污染物排放,滿足嚴格的排放標准。例如日本的超超臨界機組的排放指標可以達到S02含量為70mg/m3(標准狀態,下同),N0:含量為30mg/m3,粉塵5mg/m3可見,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可以與燃用天然氣、石油等機組一樣實現清潔的發電。同時,超超臨界機組提高了效率,相應地節約了發電耗水量。
超超臨界機組是成熟、先進的技術,在機組的可靠性、可用率、熱機動性、機組壽命等方面已經可以和亞臨界機組媲美,且有了較多的商業運行經驗。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對於實現我國火電結構調整意義重大,是應大力發展的技術。
我國通過「七五」、「八五」期間的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具備了亞臨界300MW、600MW機組設計、製造技術。20世紀90年代,我國通過引進一批超臨界機組,帶進了一些設計製造技術,基本掌握了超臨界機組的電廠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維修技術。「十五」期間,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及其依託工程華能玉環電廠超超臨界1000MW機組的建設,使我國電力工業的總體水平有了一個跨越性的發展。
Ⅶ 超超臨界及亞臨界參數鍋爐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超臨界及超超臨界機組的技術性能
第一節超臨界及超超臨界機組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的容量及參數
第三節超臨界機組的熱效率及煤耗
第四節超臨界機組與亞臨界機組的主要區別
第五節超臨界鍋爐的性能要求
第六節超臨界直流鍋爐的主要特點
第七節新一代超臨界鍋爐的技術特點
第八節部分超臨界鍋爐燃用的典型煤質
第二章超臨界及超超臨界鍋爐的型式及系統
第一節X電廠600MW超臨界鍋爐
第二節B電廠600MW超臨界鍋爐
第三節Q電廠600MW超臨界鍋爐
第四節C電廠600MW超超臨界鍋爐
第五節典型的1000MW超超臨界鍋爐
第六節塔型超臨界和超超臨界鍋爐
第七節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600MW超臨界鍋爐
第八節800MW超臨界鍋爐
第三章超臨界鍋爐水冷壁的傳熱及水動力特性
第一節超臨界壓力下水和水蒸氣的熱物理特性
第二節超臨界壓力下水冷壁管的傳熱特性
第三節水冷壁型式與質量流速優化設計
第四節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特點及水動力特性
第五節光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特點及水動力特性
第六節內螺紋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變壓運行特性
第七節30MPa以上壓力水冷壁的水動力及傳熱特性
第八節超臨界鍋爐水冷壁工質溫度控制
第九節超臨界鍋爐水冷壁傳熱惡化的判據
第十節1000MW超超臨界鍋爐的水冷壁系統
第四章超臨界鍋爐的啟動系統及啟動特性
第一節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系統的主要任務
第二節帶循環泵的啟動系統
第三節帶循環泵和擴容器的啟動系統
第四節簡化型啟動系統
第五節帶快速啟動旁路的啟動系統
第六節帶三級旁路的啟動系統
第七節帶大氣式擴容器的啟動系統
第八節超臨界機組的啟動特性
第九節超臨界機組的旁路系統與啟動方式
第五章超臨界機組的金屬材料
第一節超臨界機組金屬材料的類型和性能
第二節超臨界機組鍋爐的金屬材料
第三節超臨界機組汽輪機的金屬材料
第六章超臨界鍋爐的中間點溫度控制和汽溫調節
第一節超臨界鍋爐的中間點溫度控制
第二節超臨界鍋爐的汽溫特性
第三節超臨界鍋爐的汽溫調節
第四節500和800MW超臨界機組的運行特性
第五節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600MW超臨界鍋爐的運行特性
第六節超臨界機組的變壓運行
第七章煤粉燃燒新技術及超臨界鍋爐爐型結構分析
第一節低負荷運行無油穩燃技術
第二節燃燒過程NO2控制新技術
第三節超臨界鍋爐燃燒器及配風技術
第四節超臨界和超超臨界鍋爐的爐型結構分析
第八章亞臨界參數鍋爐的類型及性能
第一節亞臨界參數鍋爐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亞臨界參數鍋爐的汽包裝置
第三節自然循環鍋爐的技術性能
第四節控制循環鍋爐的技術性能
第五節復合循環鍋爐的技術性能
第九章亞臨界參數鍋爐的運行特性
第一節給水壓力與溫度變化的靜態特性
第二節過熱蒸汽壓力與溫度變化的靜態特性
第三節再熱蒸汽壓力與溫度變化的靜態特性
第四節蒸汽流量、燃料量及過量空氣系數
第五節亞臨界機組的啟動特性
第十章亞臨界鍋爐受熱面布置及傳熱特性
第一節亞臨界鍋爐受熱面布置的特點
第二節汽溫調節方式與受熱面傳熱特性
第三節亞臨界鍋爐過熱器和再熱器系統
第十一章W型火焰鍋爐的燃燒技術和綜合性能
第一節W型火焰鍋爐的整體布置
第二節W型火焰鍋爐的技術特點
第三節W型火焰鍋爐的燃燒技術
第四節W型火焰鍋爐的汽溫特性
第五節變負荷過程的動態特性
第六節配置W火焰鍋爐的660MW機組的啟動特性
第十二章亞臨界鍋爐的水動力及傳熱特性
第一節亞臨界鍋爐水動力特性概述
第二節亞臨界自然循環鍋爐的水動力及傳熱特性
第三節控制循環鍋爐的水動力特性
第四節循環特性參數之間的關系
第十三章調峰機組的變壓運行
第一節調峰機組變壓運行的特點
第二節調峰鍋爐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調峰鍋爐的變壓運行特性
第四節幾種典型鍋爐的調峰性能
第十四章大容量鍋爐熱力計算的改進方法
第一節現行方法的特點與問題
第二節前蘇聯的爐膛換熱計算校準方法
第三節分隔屏過熱器傳熱計算的改進方法
第四節屏式過熱器傳熱計算的改進方法
第五節大容量鍋爐爐膛溫度分布計算的改進方法
第六節煤的灰污特性與受熱面傳熱系數
第十五章大容量鍋爐的火焰探測技術
第一節火焰探測技術的發展及類型
第二節紅外動態火焰探測原理及系統組成
第三節紅外光譜火焰動態響應特性
第四節可見光火焰探測系統組成及運行原理
參考文獻
Ⅷ 超超臨界鍋爐的參數
亞臨界機組的典型參數為16.7MPa/538℃/538℃,其發電效率約為38%。
超臨界機組的主蒸汽壓力通常為24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38~560℃;
超臨界機組的典型參數為24.1MPa/538℃/538℃,對應的發電效率約為41%。
超超臨界機組的主蒸汽壓力為25~31MPa,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80~610℃。 1、鍋爐出廠時應當附有「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全及使用維修說明、監督檢驗證明(安全性能監督檢驗證書)」。
2、鍋爐的安裝、維修、改造。從事鍋爐的安裝、維修、改造的單位應當取得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特種設備安裝維修資格證書,方可從事鍋爐的安裝、維修、改造。施工單位在施工前將擬進行安裝、維修、改造情況書面告知直轄市或者轄區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並將開工告知送當地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告知後即可施工。
3、鍋爐安裝、維修、改造的驗收。施工完畢後施工單位要向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檢驗所申報鍋爐的水壓試驗和安裝監檢。合格後由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檢驗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參與整體驗收。
4、鍋爐的注冊登記。鍋爐驗收後,使用單位必須按照《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與使用管理規則》的規定,填寫《鍋爐(普查)注冊登記表》,到質量技術監督局注冊,並申領《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登記證》。
5、鍋爐的運行。鍋爐運行必須由經培訓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持證人員操作,使用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八項制度、六項記錄。
6、鍋爐的檢驗。鍋爐每年進行一次定期檢驗,未經安全定期檢驗的鍋爐不得使用。鍋爐的安全附件安全閥每年定期檢驗一次,壓力表每半年檢定一次,未經定期檢驗的安全附件不得使用。
7、嚴禁將常壓鍋爐安裝為承壓鍋爐使用。嚴禁使用水位計、安全閥、壓力表三大安全附件不全的鍋爐。 電站鍋爐的本體結構類型主要取決於燃料特性、鍋爐容量和蒸汽參數等因素。常見的有倒U型、塔型和箱型。
倒U型適用於各種容量的鍋爐和燃料,故應用廣泛。鍋爐的高度比其他爐型低,受熱面布置較方便,風機和除塵設備都可放在地面上,但佔地面積較大。圖1中的鍋爐本體便是倒U型的一個實例。
塔型適用於燃用多灰煙煤和褐煤的鍋爐,無轉彎煙道,可減輕飛灰對受熱面的局部磨損,且佔地面積較小。但爐體高,安裝和檢修較復雜。
箱型適用於容量較大的燃油和燃氣鍋爐。爐膛以上的煙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直接接在爐膛出口,煙氣上流;另一部分煙氣下流。其優點是結構緊湊,佔地面積較小,鍋爐與汽輪機的連接較方便。缺點是製造工藝較復雜,檢修困難。
Ⅸ 鍋爐設計實習求助···熱負荷 水處理··
4.鍋爐本體設計特點
鍋爐採用超臨界參數、單爐膛、平衡通風、一次中間再熱、前後牆對沖燃燒、尾部雙煙道,再熱汽溫採用煙氣擋板調節,變壓直流超臨界本生直流爐。
鍋爐採用島式露天布置,在運行層13.70m標高鍋爐鋼構架范圍內設置鋼平台。爐頂採用大罩殼密封結構,設置輕型鋼屋蓋,噴燃器頂部設置輕型鋼屋蓋。
鍋爐水循環系統由啟動分離器、貯水罐、下降管、下水連接管、水冷壁上升管、及汽水連接管等組成。爐膛水冷壁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水冷壁採用全焊接的螺旋上升膜式管屏,螺旋水冷壁管採用內螺紋管,上部水冷壁採用全焊接的垂直上升膜式管屏,螺旋圍繞與上部垂直水冷壁的過渡方式採用中間混合集箱形式。在螺旋管圈水冷壁部份採用可膨脹的帶張力板的垂直搭接板支承系統,剛性梁支撐系統包括垂直剛性梁和水平剛性梁,剛性梁與水冷壁相對滑動。
過熱器受熱面由頂棚過熱器、水平對流低溫過熱器、爐膛上部屏式過熱器、折焰角上方末級過熱器組成。過熱汽溫調節採用二級噴水減溫,
再熱器系統的設計採用了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成熟可靠的布置方式和結構形式。再熱器系統由低溫再熱器和高溫再熱器。低溫再熱器布置在後豎井前煙道內,高溫再熱器布置在水平煙道內末級過熱器後。再熱器汽溫採用尾部平行煙氣擋板調節,低溫再熱器與高溫再熱器間設有事故噴水減溫器。
省煤器管束採用大管徑順列布置。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後豎井水平低溫過熱器下方。後豎井省煤器、水平低溫過熱器和水平低溫再熱器均通過包牆系統引出的吊掛管懸吊到大板樑上。省煤器設計有磨損保護措施,省煤器管束與四周牆壁間裝設防止煙氣偏流的阻流板;管束上還設有防磨裝置。
空氣預熱器採用引進技術設計製造的三分倉式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每台爐配置兩台。空氣預熱器主軸垂直布置,煙氣和空氣以逆流方式換熱,轉子採用模數倉格結構,冷端蓄熱元件採用低合金耐腐蝕的鋼板製作。每台空氣預熱器配備主輔助電動驅動裝置和輔助氣動電機,並配有手動盤車和變頻裝置。空氣預熱器採用徑向、軸向和環向密封系統,採用雙密封技術,可調扇形板採用雙面靜密封和迷宮結構。每台空氣預熱器在機組額定出力時的漏風率第一年內應小於6%,並保證在一年後一個大修期內(4年~5年)小於8%。空氣預熱器能單台連續運行,且鍋爐能達到60%B-MCR負荷。
燃燒器為日立-巴布科克公司一種新研製的、性能好的、低NOX排放的HT-NR燃燒器,對煤種的適應性較強,其特點是著火迅速、高溫燃燒,在保證較高燃燒效率的同時,可減少NOX產生。燃燒器採用前後牆對沖分級燃燒技術,對沖燃燒,漩流式燃燒器,採用濃淡煤粉器及火焰穩燃環及穩燃齒。煤粉燃燒器主要由一次風彎頭前冷卻空氣閥,一次風彎頭,文丘里管,二次風裝置,外二次風裝置,煤粉濃縮器,穩燃環,外二次風執行器組成。煤粉和一次風經送粉管道、燃燒器一次風管、文丘里管,煤粉濃縮器後噴入爐膛;二次風(兼作停運燃燒器的冷卻風)經二次風大風箱、燃燒器內、外二次風通道噴入爐膛。燃燼風主要由一次風,二次風,三次風,調風器組成。側燃燼風(SAP)主要由一次風,二次風調風器組成。燃燒設備為前後牆布置,風、粉氣流從投運的煤粉燃燒器噴進爐膛後,各只燃燒器在爐膛內形成一個獨立的火焰。前、後牆各布置3層HT-NR3燃燒器,每層4隻;前、後牆各布置一層燃燼風噴口,其中每層2隻側燃燼風(SAP)噴口,4隻燃燼風(AAP)噴口。每隻煤粉燃燒器布置有一隻250kg/h的小油槍,用於啟動油槍和煤粉燃燒器的點火及維持煤粉燃燒器的穩燃;啟動油槍布置在前牆中排和下排,後牆中排每隻燃燒器中心上,單只出力3200kg/h,共12隻。點火油槍採用壓力式機械霧化,啟動油槍採用蒸汽霧化,油槍總輸入熱量相當於30%B-MCR鍋爐負荷。鍋爐NOx排放濃度不超過650mg/Nm3 (O2=6%)。
鍋爐設置啟動系統,其系統主要由啟動分離器、貯水罐、水位控制閥(361閥)等組成,不帶啟動循環泵。鍋爐啟動及低負荷運行階段,送至省煤器的水經水冷壁加熱後,送到啟動分離器,流體在啟動分離器內分離成水和飽和蒸汽。水在分離器貯水罐水位控制閥(361閥)的控制下,由分離器貯水罐再返至冷凝器,這一階段為循環運行。在循環運行時,通過361閥使啟動分離器分離出的水由貯水罐回到冷凝器,以控制啟動分離器貯水罐水位在控制范圍內的目的,其間的蒸汽通過高低壓汽機旁路閥回收到冷凝器。
啟動系統設有2台啟動分離器和1台貯水罐。啟動分離器布置在爐前,採用旋風分離形式。在負荷較低的情況下,水冷壁管內的工質流量大於鍋爐的蒸發量,水冷壁出口的工質為汽水兩相流,分離器將分離的蒸汽直接送至過熱器,在循環運行結束時,蒸發完成點移至直流鍋爐運行性能平衡點。當鍋爐負荷逐漸提高,進入純直流狀態運行,水冷壁出口的工質逐漸達到飽和溫度乃至過熱,到超臨界壓力時,分離器只是流通元件,無水位,呈乾式運行狀態。貯水罐作為啟動分離器排水的臨時貯存,將保持一定的水位,通過控制貯存水位為分離器提供較穩定的工作條件,並且不讓蒸汽進入疏水啟動循環系統。分離器貯水罐疏水管道從貯水罐出口連接管引出經過貯水罐水位控制閥(361閥)到冷凝器。鍋爐啟動系統如下圖:
鍋爐主要結構尺寸見表2。
表2 鍋爐主要結構尺寸表
名 稱 單 位 數 據
鍋爐深度(從K1排柱中心至K5排柱中心) mm 44500
鍋爐寬度(外排柱中心距) mm 44000
大板梁高度 mm 85000
爐膛寬度 mm 19419.2
爐膛深度 mm 15456.2
頂棚標高 mm 75000
水平煙道深 mm 5486.4
尾部豎井前煙道深 mm 6604
尾部豎井後煙道深 mm 8331.2
水冷壁下集箱標高 mm 8000
5. 燃燒制粉系統
5.1 制粉系統
根據國家電力行業標准《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定》(DL5000—2000)及《電站磨煤機及制粉系統選型導則》(DL466—92)所規定的磨煤機及制粉系統選型原則,應針對工程燃煤的燃燒特性、磨損性、爆炸特性、磨煤機的制粉特性及煤粉細度的要求,結合鍋爐爐型、燃燒器形式,以及電廠檢修運行水平及設備的配套、備品備件供應以及煤的來源和燃煤品質等各種因素,使磨煤機、制粉系統、燃燒裝置和鍋爐配置合理,以保證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本期工程燃煤來源構成較復雜、不確定因素多,因此考慮採用對煤種適應性較強的鋼球磨。根據本期工程煤質特性、鍋爐爐型和燃燒器形式的特點,並結合湖南本地各已建電廠實際情況,制粉系統採用雙進雙出鋼球磨冷一次風正壓直吹系統。
每台爐配置6台BBD4060型雙進雙出磨煤機,沈陽重型機器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在鍋爐BMCR工況,設計煤種時,每台磨保證出力為49.6t/h,煤粉細度為200目過篩率85.5%。
在鍋爐BMCR工況下,設計煤種時,其磨煤機總出力儲用系數為1.22,磨煤機進口乾燥劑溫度為272℃,磨煤機出口溫度為100℃,風煤比為1.51。
每台磨兩端各分離器出口為2根送粉管道,每爐共設24根送粉管道與鍋爐燃燒器相連。每台磨的送粉管道對應一層燃燒器,A磨煤機、B磨煤機、E磨煤機分別接至鍋爐前牆的三層燃燒器,C磨煤機、D磨煤機、F磨煤機分別接至鍋爐後牆的三層燃燒器,各分離器出口送粉管道上設有氣動閘板門(要求快關),採用進口產品,由磨煤機廠配供。在燃燒器入口處送粉管道上設有檢修手動閘板門,由鍋爐廠配供。在各送粉管道上均裝設有可調縮孔,以調節其管道上的壓力,滿足鍋爐運行要求。
每台磨煤機配置2台皮帶式電子稱重給煤機,每台爐共配置12台,沈陽施道克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產品,出力為0-60t/h,採用無級變速,設有斷煤監控裝置。每磨所配兩台給煤機的給煤距離各不相同,較長的給煤距離為6600mm,較短的給煤距離為1970mm。
每台爐設置6座鋼制原煤倉,上部為園形,其直徑為10m,下部經褲衩分為兩個錐形小煤斗分別連接兩台給煤機,下部煤斗內襯不銹鋼板以防止堵煤。
每台爐配置2台100%容量的密封風機,離心式,一台運行,一台備用。密封風機吸風取自一次風機出口,與一次風機串聯。
5.2 煙風系統
煙風系統按平衡通風的運行方式設計,煙風量按鍋爐BMCR工況計算。
一次風機採用動葉可調軸流式風機,每台爐配置2台,為上海鼓風機廠有限公司產品。冷一次風從一次風機出口經空氣預熱器加熱後的熱一次風與從一次風機出口的冷一次風磨煤機入口混合後進入磨煤機內作為乾燥風。在熱一次風、冷一次風和總風管上分別設有電動調節風門,在磨煤機入口總風管上設有氣動隔絕門。
一次風機出口設有聯絡風道,以平衡風壓。
一次風設置熱風再循環,以防止空預器冷端腐蝕,再循環熱風自空預器出口熱二次風引入。
送風機採用動葉可調軸流式風機,每台爐配置2台,為豪頓華有限公司產品。
冷二次風經空預器加熱後進入鍋爐兩側兩個熱二次風聯箱,在每個聯箱上分四層分別進入爐膛,其中最上層為燃燼風。在每個分風道燃燒器入口處均設有電動風門,由鍋爐廠配供。
在送風機出口和空預器出口均設有冷、熱二次風聯絡管,以平衡風壓。
二次風設置熱風再循環,以防止空預器冷端腐蝕。再循環熱風自空預器出口熱二次風引入。
吸風機採用靜葉可調軸流式風機,每台爐配置2台,為成都電力機械廠產品。
電除塵器採用雙室五電場靜電除塵器,其除塵效率為不低於99.8%。每台配置2台,為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兩台爐合用一座煙囪,採用磚內套筒鋼筋混凝土煙囪,內筒出口直徑8.5米,高度為210米。
5.3 點火油系統
本期工程採用#0輕柴油,點火及助燃油系統卸油系統利用一期現有設施,供油系統增加3台50%供油泵,供本期鍋爐點火及助燃油。
鍋爐點火採用高能電弧點火裝置,二級點火系統,由高能電火花點燃輕柴油,然後點燃煤粉。每台爐共設有12隻點火油槍和12隻助燃油槍,油槍分三層分別布置在前、後牆,點火油槍布置:前牆4隻,後牆8隻;助燃油槍布置:前牆8隻,後牆4隻。點火油槍採用機械霧化,助燃油槍採用蒸汽霧化。油槍全部投運時,可帶30%BMCR負荷。
5.4 主廠房布置
主廠房布置採用四列式布置方案,布置順序依次為汽機房—除氧間— 煤倉間 — 鍋爐房。
主廠房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主廠房擴建方向為右擴建(從汽機房向鍋爐房看)。本期因為擴建工程,其主廠房在一期擴建端連續布置,與一期擴建端柱間隔1.8m。煤倉間跨度和皮帶層標高與一期一致,C-D柱中心與一期對齊,利用一期工程輸煤設施上煤。集控室插入煤倉間,主廠房採用不等跨柱距,主要柱距為12.0m,共13跨,輔助柱距為9.0(8.7)m,主廠房縱向總長度為175.8m,從A列柱中心線至煙囪中心線的距離為192.52m。
煤倉間跨度為14m,爐前通道8m。煤倉間皮帶層標高為33.0m層,運行層標高為13.7.0m層。在零米層布置雙進雙出磨煤機及其附屬設備,磨煤機橫向布置,每台磨佔一跨,每台爐共佔六跨。磨煤機電動機採用內置式,磨煤機頭部伸進爐前通道。給煤機、煤粉分離器均布置在煤倉間和鍋爐爐前13.7m層。33m層布置兩條輸煤皮帶,並與一期的相連。在煤倉間33.0m層和13.7.0m層之間布置鋼制原煤倉,每台爐共6座。
2台動葉可調軸流式一次風機布置在鍋爐K4和K5柱間鍋爐鋼架外側。
2台動葉可調軸流式送風機布置在鍋爐爐後。
每台鍋爐設置一台載重量2t的客貨兩用電梯。
每台爐爐後布置2台電除塵器和2台靜葉可調軸流式吸風機,從鍋爐K5柱至煙囪中心線的距離為84920mm。
兩台爐合用一座高為210m、出口內徑為8.5m的磚內套筒鋼筋混凝土煙囪。
6. 其它
本期工程鍋爐為600MW超臨界參數燃煤機組,鍋爐為東方鍋爐廠產品,該廠首台同類型鍋爐已在河南沁北電廠投運,其制粉系統為中速磨直吹系統,運行狀況良好。本期工程制粉系統為雙進雙出鋼球磨煤機直吹系統,且皮帶層需與一期一致為標高為33米,使其原煤倉下部出口標高受到一定限制,而使給煤機人口落煤管長度尺寸較其它工程要短些;鍋爐點火油系統鍋爐廠要求採用在供油管道上調壓方式,根據我院各已投運電廠運行和在建工程的經驗,經與鍋爐廠協商,本期工程鍋爐點火油系統採用在回油管道上調壓方式。本工程各系統配置和設計的適應性和合理性需待機組投運後關注。
Ⅹ 超臨界鍋爐採用的是什麼燃燒器布置方式
燃燒器
形式跟煤質有關,跟壓力沒有關系,布置則跟形式有關,旋流燃燒器一般對沖布置,直流燃燒器切圓布置,W型火焰燃燒器,一般是
褐煤
。但是各種布置及形式之間有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