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斷路器自動重合閘裝置的控制迴路設計
斷路器控制迴路原理83
第5章斷路器控制迴路;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重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難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第一節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1.按
第5章 斷路器控制迴路
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
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復習舊課:操作電源概述、蓄電池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電容儲能裝置直流系統、復式整流裝置直流系統、直流系統的絕緣監察與電壓監察裝置;
重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難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引入新課:
第一節 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
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可以接通和切斷電氣設備的負荷電流,在系統發生故障時則能可靠地切斷短路電流。
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絕緣支架等構成。為實現斷路器的自動控制,在操動機構中還有與斷路器的傳動軸聯動的輔助觸頭。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有多種,分述如下。
1.按控制地點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地點分為集中控制和就地(分散)控制兩種。
(1)集中控制。在主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用控制開關或按鈕通過控制電纜去接通或斷開斷路器的跳、合閘線圈,對斷路器進行控制。一般對發電機、主變壓器、母線、斷路器、廠用變壓器35kV以上線路等主要設備都採用集中控制。
(2)就地(分散)控制。在斷路器安裝地點(配電現場)就地對斷路器進行跳、合閘操作(可電動或手動)。一般對10kV線路以及廠用電動機等採用就地控制,可大大減少主控制室的佔地面積和控制電纜數。
2.按控制電源電壓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電源電壓分為強電控制和弱電控制兩種。
(1)強電控制。從斷路器的控制開關到其操作機構的工作電壓均為直流 110V或 220V。
(2)弱電控制。控制開關的工作電壓是弱電(直流48V),而斷路器的操動機構的電壓是220V。目前在500kV變電所二次設備分散布置時,在主控室常採用弱電一對一控制。
3.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可分為直流操作和交流操作(包括整流操作)兩種。
直流操作一般採用蓄電池組供電;交流操作一般是由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或所用變壓器提供電源。
二、對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
斷路器的控制迴路必須完整、可靠,因此應滿足下面一些要求:
(1)斷路器的合、跳閘迴路是按短時通電設計的,操作完成後,應迅速切斷合、跳閘迴路,解除命令脈沖,以免燒壞合、跳閘線圈。為此,在合、跳閘迴路中,接入斷路器的輔助觸點,既可將迴路切斷,又可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備。
(2)斷路器既能在遠方由控制開關進行手動合閘和跳閘,又能在自動裝置和繼電保護作用下自動合閘和跳閘。
(3)控制迴路應具有反映斷路器狀態的位置信號和自動合、跳閘的不同顯示信號。
(4)無論斷路器是否帶有機械閉鎖,都應具有防止多次合、跳閘的電氣防跳措施。
(5)對控制迴路及其電源是否完好,應能進行監視。
(6)對於採用氣壓、液壓和彈簧操作的斷路器,應有壓力是否正常,彈簧是否拉緊到位的監視迴路和閉鎖迴路。
(7)接線應簡單可靠、使用電纜芯數應盡量少。
三、控制開關
控制開關又稱萬能轉換開關,是由運行人員手動操作,發出控制命令使斷路器進行跳、合閘的裝置。發電廠和變電所常用的控制開關為LW系列自動復位的控制開關,有三種類型:
(1)LW2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都分兩步進行,手柄和觸點盒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封閉式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火電廠和有人值班的變電所中。
(2)LW1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只用一步,其手柄和觸點只有一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和水電站中。
(3)LWX系列強電小型控制開關:其跳、合閘為一步進行,近年來在各種集控台的控制和300MW以上機組的分控室中已被廣泛應用。下面以LW2型控制開關為例說明控制開關的結構及作用。
1.控制開關的構成
圖5-l是發電廠和變電所普遍應用的LW2-Z型控制開關的結構圖。左端是操作手柄,裝於屏前;與手柄固定連接的方軸上裝有5~8節觸點盒,用螺桿相連裝於屏後,如圖5-1(a)所示。圖5-1(b)是控制開關的左視圖,由圖可見,控制開關的手柄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固定位置:垂直位置是預備合閘和合閘後;水平位置是預備跳閘和跳閘後。操作位置:右上方為合閘位置,左下方為跳閘位置。 圖5-1 LW2-Z型控制開關結構圖
(a)控制開關外形圖;(b)控制開關左視圖
控制開關的操作過程:
合閘操作:如圖5-1(b)示出手柄為預備合閘狀態,將手柄右旋30°為合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垂直位置,成為合閘後位置;
跳閘操作:先將手柄左旋至水平位置,即預備合閘位置,再左旋30°即為跳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水平位置,成跳閘後位置。
2.控制開關的觸點盒位置表
控制開關右端的數節觸點盒,其四角均勻固定著四個靜觸點,其觸點外端伸出盒外接外電路,而內端與固定於方軸上的動觸點簧片相配合。由於動觸點(簧片)的形狀及安裝位置的不同,組成14種型號的觸點盒,代號為1、la、2、4、5、6、6a、7、8、10、20、30、40、50,如表5-1所示。其中1、1a、2、4、5、6、6a、7、8型的動觸點是固定於方軸上隨軸
表5-1 LW2-Z和LW2-YZ型觸點盒位置表
轉動的,而後5種觸點
『貳』 有沒有能自動伸縮的機械裝置類似液壓桿的裝置,能
多了,螺母-絲杠,電動推桿,電液推桿,油缸,氣缸等等,要看行程和推力來選擇。
『叄』 請問常見那種感應自動玻璃門是如何實現每則各自向外展開的用到什麼機械構是兩電機實現的嗎
我自己想的,如果用一半左牙一半右牙的絲桿,一個電機就夠了。但是絲杠成本太高而且不利於安全,需要很高的速度才可以快速開合,馬達變速器扭力過大會導致開合力度過大,故障時易傷人(控制的好不會),理論可行。一般使用馬達加減速器帶動同步皮帶驅動,下圖是我在網上找的單開的圖,沒有找到雙開的詳細的圖。雙開的用兩個這樣的結構即可。如果設計好傳動裝置一個馬達應該也可以帶動兩扇門,不過結構可能很復雜甚至得不償失,帶減速齒輪的馬達並不貴而且能更好的保證穩定性,建議還是採用兩個馬達。
『肆』 用單片機控制一個類似書的開合的裝置,讓它轉動180度再轉回來,需要什麼機械裝置
舵機
『伍』 如何用電機控制一個機械臂的開合
機械臂的伸縮式通過絲桿螺母來設計的 通過絲桿的正反轉來帶動前進後退 從而帶動螺母上的工裝前進後退。 開合的話只要一根桿分兩邊 左邊左旋螺紋 右邊右旋螺紋 這樣的話 只要轉動桿 就可以達到開合的作用了,
機械手臂主要由手部、運動機構和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1、手部是用來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據被抓持物件的形狀、尺寸、重量、材料和作業要求而有多種結構形式,如夾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2、 運動機構,使手部完成各種轉動(擺動)、移動或復合運動來實現規定的動作,改變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勢。運動機構可由電力、液壓、氣動、人力驅動。
運動機構的升降、伸縮、旋轉等獨立運動方式,稱為機械手的自由度 。為了抓取空間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體,需有6個自由度。
3、控制系統是通過對機械手每個自由度的電機的控制,來完成特定動作。同時接收感測器反饋的信息,形成穩定的閉環控制。控制系統的核心通常是由單片機或dsp等微控制晶元構成,通過對其編程實現所要功能。
『陸』 誰有「卧式加工中心機械手自動換刀機械手設計」方面的資料。。謝謝
有做過的!!!
目錄
1摘要
2引言
3
加工中心的總體布局
3.1刀庫的卧式加工中心
3.2技術條回件
3.3總體布局
3.4卧式加工中心的機械結答構
4
換刀機械手的設計
4.1刀具的交換裝置
4.1.1自動換刀裝置
4.1.2機械手的種類
4.1.3手爪的選擇
4.1.4刀具的夾持
4.2
機械手的驅動裝置
4.2.1
手臂的伸縮運動
4.2.2
手爪的開合
4.2.3
回轉運動
4.2.4
直線運動
4.3
設計計算
4.3.1
手指夾緊力的計算
4.3.2
齒輪的設計
4.3.3
軸的設計
4.3.4
軸承的設計
4.3.5
彈簧的設計
總結
致謝
參考文獻
是的高發是的發噶收到風
『柒』 自動開合,三軸一體便攜無壓力-SNOPPA隨拍ATOM 2自動折疊手機雲台
手機攝影,相信目前所有帶攝影頭手機的使用者都有使用經驗,手機拍攝是非常的方便,想拍就拍想錄就錄,這是碩大相機無法比擬滴。手機拍攝一樣可以產出大片的平順感,有一攝像頭就能創作的便利條件,當然手持拍攝是基本不行的,就需要藉助工具,不光是三腳架那麼簡單的,手機的機動性如果安裝三腳架就有點太局限了,那麼手持雲台是手機最好的配設伴侶應該沒有人否定吧,那麼帶三腳架的雲台而且體積僅有手掌大小,這基本可以秒殺一眾三腳架的存在了。感謝金測評提供評測SNOPPA隨拍ATOM 2自動折疊手機雲台。
【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開箱】
包裝採用細長設計,白色紙盒材質,封面標注了SNOPPA隨拍ATOM 2主產品外觀圖及品牌品名信息。背部就是型號及廠商基本信息,並沒有過多的體現核心功能。但是在得到它之前,我就知道它已經非常酷的設計風格了。向下看。
配件方面,SNOPPA隨拍ATOM 2主產品、TYPE-C充電線、說明書保卡,簡單明了,沒有過多配置,但是我想說,應該有一隻收納袋啊,尤其是這種ABS材質機械的產品。
從外觀來看,這是這款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的折疊狀態,幾乎與我的大12一個長度,不說的誰會知道這是個手機穩定器。淺灰配色,航向軸上標注了ATOM 2的品名LOGO。折疊狀態的尺寸164*59*45mm,材質由ABS+PC組成。
另一側的折疊狀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手機夾位置是剛好擺在手持手柄上的,這款手機雲台是沒有限位固定點的,但是折疊狀態又不會自動展開,這就神奇了。
慢慢往下看
那麼它的核心呢,並不是這么小的體積和單臂三軸一體設計,而是,自動開合、自帶三腳架、智能跟拍、手勢控制、智能美顏。看展開的效果,就有穩定器的味道了。額我想說,目前市面上這些小型類穩定器都喜歡使用這種灰色深灰色的配色方案,也可以觸點熒光色之類的啊,多特別啊,航向軸和俯仰軸都不是360 旋轉的,只有橫滾軸是360 滴。展開的尺寸為288*59*45mm。
這個相信很多拍友都有所了解吧,手機安裝的卡夾,採用上下卡緊的,黑色區域的紅外感測器,可監測手機的安裝狀態,可有效的節省了超多的電量,它的作用就是在未監測到手機的情況下,三個軸體的點擊是不工作的,也間接的保護了連機的使用壽命。
僅有兩顆按鍵,嗯希望操控也如此簡單就好了,搖桿五點控制,上下左右中心按壓,長按搖桿中心可回正方向。有一定的空行程較松,鍵位較短有誤操作的情況,搖桿的體積可以不大剛好,但是鍵程需要加長,希望後期會有所改善,另一個就是關機和拍攝啟動/停止鍵,它沒有開機,一會我會展示開機怎麼開的,還有雙擊電源鍵可切換橫豎屏,對拍某音某手的同學非常友好哦。
這個就無敵了,無需再另行購買三腳架底座了,還要擰上擰下的,這機身直接集成了,而且三腳架滑到最下方時,有限位卡點固定,不會自動滑回原位,這點不錯,不滑到最下方也是無法正常架住的。
充電口是TYPE-C的,目前Micro-usb基本已經全部下線了,我的安卓線也扔的差不多了。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內置的電池為18650鋰電池,2500mAh容量,手機重心盡量平衡的情況下可提供6小時的持續續航,充滿電僅需60分鍾,快充可實現40分鍾充到80%,這個供電系統設計的還是不錯的。
大小的效果呢,就是手掌這么大,放在哪都可以,這也是這款手機雲台的精髓之處,三軸穩定器在合並後能這么一體化的屈指可數。
【APP配對】
配對方面,需要先下載SNOPPA隨拍APP,然後根據提示,打開手機藍牙,點擊搜索到的藍牙名ATOM2即可自動連接。一次配對成功後,再次開機會自動回連到最後一次配對的藍牙手機。至於藍牙協議是什麼版本,官網並沒有標注。
SNOPPA隨拍APP的功能方面與手柄屬於同步進行,配對後沒有感覺到延遲,操作非常順勢。APP的操控還是比較新穎的,並不會想其他款APP功能非常難找,採用上下左右四大部分進行操控。
上:拍攝模式,夜景長曝光、全景、拍攝、錄像、靜態延時、動態延時、軌跡延時等;
下:控制軸體模式,水平跟隨、全跟隨、鎖頭、快速水平跟隨、快速全跟隨、FPV;
左:控制5倍變焦;
右:控制光圈F0-F1值。
模式和參數類的操作非常簡單還操作,記住四個遍就哦了。
還有就是攝像頭格式了,系統會根據你手機的鏡頭素質,我使用的12PM,默認最高支持為4K 60幀。
系統設置中還可以對搖桿的靈敏度、水平反向、垂直反向,對焦速度等細節進行調節。屬於比較全面的APP了。
除了控制方面,還有豐富的濾鏡、美顏、圖片編輯,這是有的拍攝類APP沒有的,SNOPPA隨拍APP基本全功能都有用,基本沒發現雞肋的功能。
高大上了,只需將合並狀態的軸體抬起20 -30 角,鬆手後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就會自動打開,橫滾軸最終自動轉到與雲台垂直狀態,此狀態三個軸體為非激活,需要將手機架上後,點擊關機鍵1S才可激活軸體進入增穩狀態。
說了這么多,該讓它站起來的時候到了,架上手機後,開機未激活的狀態下,電機也是在半工作狀態,會一直保持圖中的姿態,這時候控制搖桿是沒有反應的,需要按電源鍵1S,激活三軸增穩後才可以正常操作了。
需要吐槽的是這個手機夾,就不能將上下卡槽設計再長一點嗎,必須拿掉手機殼才能剛好卡緊,而且調整還是有點難,總是夾到音量鍵。需要改進,卡槽上下托需要加長,夾的力度還是夠用的,可以更松一點。
嘗試了一下各個軸體的模式,依次是水平跟隨、全跟隨、鎖頭、快速水平跟隨,還有一個快速全跟隨跟快速水平跟隨類似,只做了四種模式。對我個人來說拍攝習慣,我比較喜歡水平類模式,尤其是快速跟隨機動性非常強,但是所有模式有一個需要提升的就是俯仰軸在仰的狀態是反應不夠快,其他兩個軸體動作反應非常敏捷,
【開工】
圖一手持相機走路;
圖二手持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走路。
效果非常明顯吧,圖一左右晃動嚴重,圖二雖然也有畫面不穩的情況,但是左右非常平穩。手柄的三腳架在手持合並狀態時,稍微用力會有擠錯位的情況,但是長度可以擴展還是非常不錯的,喜歡自拍的可作為一個小型延長桿使用。
圖一手持手機跑步前行;
圖二手持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跑步前行。
這個跑步的效果就非常明顯了,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確實有效果,但是跟那種大傢伙的穩定器相比,畫面還是有抖動,只不過是相當的小而已,與其說,動則上千元的穩定器,收納不變,但是畫面穩。但是我更偏向價格便宜收納不佔空間的這款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
圖一手持相機走路上台階;
圖二手持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走路上台階。
剛好有個大哥做參照物,畫面無需多說了吧,三軸的穩定效果還是可圈可點的,大哥這個畫面是使用了鎖頭模式,就是說三軸無論怎麼動,畫面都是一個方向,這也是對於定點拍攝非常好的模式。
圖一手持手機跑步上台階;
圖二手持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跑步上台階。
模式使用的是快速水平跟隨,還有一個快速全跟隨模式,這個快速的效果更好,三軸的反應速度更快,當然也是更消耗電量的,明顯感覺三個軸體綳的緊緊的,隨時准備你手部的抖動准備著,畫面也是比正常的水平和全跟隨效果更穩。
APP中的AI智能跟拍,這是我玩過五六款穩定器中,操作最簡單的,點擊人臉和手勢識別後,無需對物體進行圈框操作,APP自動對准人臉,打一個OK的手勢後3秒自動開始跟蹤拍攝。是帥的了。手勢識別可對錄像和拍照同步操控,需提前調整好模式。
除了正常拍攝的模式外,還有一系列有意思的創意拍攝,比如延時攝影,分為靜態和動態延時,還有軌跡拍攝。
【總結】
SNOPPA隨拍ATOM 2手機雲台裸機重309g,相當輕便,隨手拿著也不會感覺到累。
優勢
1,三軸一體化設計,外加集成三腳架,可以作為隨身款使用了;
2,自動開合效果真是舒服死了,不用再手動折疊各個軸體非常麻煩;
3,畫面增穩效果明顯,不應該叫隨身款,應該是揣兜款能做到三軸體增穩,設計感十足;
4,TYPE-C介面,2500mAh容量鋰電,持續6小時續航,滿足我個人拍攝頻率;
5,APP功能豐富,可調模式較多,滿足創作的多樣化,自帶美顏,智能跟拍,手勢識別等;
6,三角不適用的情況下,還可作為兩段式自拍桿使用,長度剛好。
不足
1,搖桿、按鍵空行程較大,鍵程稍短,需增加鍵程和減少按鍵晃動感;
2,沒有收納包或者軟殼包;
3,俯仰軸在仰角的進行中比較慢,需增加靈敏度;
4,手機卡夾槽需加長,帶手機殼卡不到位置。
『捌』 求個機械自動化裝置設計方案 如何通過電腦上的打點信號 自動化執行機械按鍵操作
這必須採用數控程序控制,無論是桿1還是桿2,都必須有自己的動力裝置,而信號2和信號 3,則分別控制著桿1和桿2的動力裝置,在程序控制下就可以實現如題的操作!
『玖』 三星指紋鎖蓋開合機械結構是什麼樣的
其實結構很簡單,使用的電機就是我們普通的電機,但電路的設計就不一樣啦,三星指紋鎖都使用的電路都是自感應,而且他所有的控制都跟自感應有關,力量大的時候為保證電機不會損壞,會自動停止,同樣的道理,你觸摸的地方採用的是感應控制,不是開關,二是觸摸,你不需要使用力量。他就會感應到,採集器蓋就會自動打開,如果你是學微電子的我們可以繼續探討。
『拾』 機械結構設計或者自動化方面
我猜,你可能就是需要這么一個東東:
1、該儀器沿一個圓周的方向安裝有4個向圓心部位的激光頭
2、這4個激光頭布置於水平面上,這4個激光頭要能夠整體地一起沿高度方向上下運動(作掃描)
3、這4個激光頭安裝於兩套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要能夠兩邊打開合攏,當它打開時,被掃描者可以走進掃描區,當它合攏時,可以對被掃描者進行掃描操作
這個機構,可以分為兩套動作,
1、是打開合攏
2、上下掃描
上下運動肯定是平動運動,至於打開合攏,我建議也用平動,因為在同等的製造工藝及成本下,平動機構比轉動機構能夠更精度定位,還有平動機構打開時,讓位給被掃描者的空間大於轉動機構,被掃描者能夠更方便地走進這個掃描區。
所以,如果按照一套平動開合加一套上下滑動,你所需要的大致就是類似一套兩軸平台。
如果你上下運動打算用電機驅動絲桿加導軌導向的話,開合運動也可以用類似結構(平動開合而不是轉動開合)。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合攏時,兩套激光頭的支架要抵死(比如有密封要求什麼的),選用電機驅動開合時,就要考慮電機堵轉的問題。如果兩套開合的激光支架合攏時,不抵死,比如彼此之間有幾毫米以上的間隙,則可以選用普通電機來驅動開合。
當然,如果對開合動作的勻速性無要求時,可以用氣缸來驅動開合,這樣,就不會用兩套激光頭支架抵時,用電機驅動帶來的堵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