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同學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該同學開始實驗時情形如圖甲所示,接通電源釋放
(1)①打點計時器接了直流電;②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2)每兩個點之間有一個計時點,則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0.04s.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C=
=3.9m/s
根據運動學公式得:△x=at
2,
物體下落的加速度a=
(16.33?14.77)×0.01m |
(0.04s)2 |
=9.75m/s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f=ma,
所以f=mg-ma=m(g-a)=1×(10-9.75)N=0.25N,
(3)A、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會使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於物體動能的增加量,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不可避免,只能減小,所以它是系統誤差;
B、測量紙帶上的點距時存在的誤差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與測量的人、測量的方法等有關,屬於偶然誤差;
C.測量點距時,將6個點誤計為7個點屬於計算過程的錯誤,不屬於誤差.
D.該實驗中,不用秒錶測量下落時間,也不是使用公式h=
gt
2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該選項與題目的要求無關.
E.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會使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於物體動能的增加量,是實驗的原理中的一種缺陷,所以它是系統誤差;
屬於系統誤差的是AE;屬於偶然誤差的是B.
故答案為:(1)打點計時器接了直流電;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2)3.9,0.25
(3)AE;B.
⑵ 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⑶ 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來測定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1)圖中儀器C的瓶頸上標有刻度。將一定質量的鋁
Al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
2Al+3H2SO4=Al2(SO4)3+3H2(g) 氣態的氫氣進入B將水排入C則可測氫氣體積 進而算出氫氣的物質的量與鋁的物質的量 結果偏大是因為鋁中夾雜了比鋁摩爾質量小但同樣可以和稀硫酸反應的金屬
所以
(1)c的作用是 測量氣體體積 (2)③
⑷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該同學經正確操作得到打點紙帶,在紙帶後段每兩個計
利用描點法作出圖象如下所示:
| 1 | 2 | k =9.75m/s 2 故答案為:9.75,圖線為通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斜率g′與g基本相等. |
⑸ 本題共18分,其中(1)問8分,(2)問10分(1)某同學利用如圖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其
(1)①本實驗是為了驗證小球從弧形斜槽滾下過程機械守恆,必須滿足守恆條件:只有重力做功,因此要減小阻力.故弧形斜槽必須盡可能的光滑.
要利用平拋運動測量速度,弧形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②由mgh=
m
v2,v=s |
⑹ (1)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
①從紙帶上的數據分析得知:在點計數點6之前,兩點之間的位移逐漸增大,是加速運動,在計數點7之後,兩點之間的位移逐漸減小,是減速運動,所以物塊在相鄰計數點6和7之間某時刻開始減速; ②v 5 = =1.00m/s v 6 = =1.20m/s ③由紙帶可知,計數點7往後做減速運動,根據作差法得: a= 0.046+0.066-0.0861-0.1060 | 0.04 | =-2.00m/s 2 .所以大小為2.00m/s 2 . 測量值與真實值比較,測量值偏大,因為實驗中存在阻力,比如:沒有考慮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沒有考慮空氣阻力等. (2)、①從圖中讀出金屬絲的直徑為d=1.5mm+27.5×0.01mm=1.775mm
②因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率電流不能太大,電流表應選A 1 ;待測電阻的電壓約為2V,所以電源選擇E 1 ; 電阻值較小,電流表應用分壓式,電路圖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①6,7;②1.00,1.20;③2.00,偏大 (2)①1.775(1.773~1.775均正確);②A 1 ,E 1 ,電路如圖所示 |
⑺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重力加速度。(1)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或不
(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重物釋放時應緊靠打點計時器 (2) ,9.4 (3)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響 |
⑻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1)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
(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重物釋放時應緊靠打點計時器 (2) (3)9.4;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響 |
與一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