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右圖的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與教材
(1)球形乾燥管容積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與空氣進行熱交換,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為:冷凝,防倒吸;
(2)①本題是研究實驗D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的條件,題中採用了一個變數,實驗C3mol?L-1H2SO4,實驗D鹽酸,所以達到實驗目的,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實驗C3mL乙醇、2mL乙酸、3mol?L-1H2SO4,實驗D3mL乙醇、2mL乙酸、鹽酸,要保證溶液體積一致,才能保證乙醇、乙酸的濃度不變,鹽酸體積為6mL,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所以鹽酸的濃度為6mol?L-1,故答案為:6,6;
②對照實驗A和B可知:試管Ⅰ中試劑實驗A比實驗B多1mL18mol?L-1濃硫酸,但是試管Ⅱ中試劑中測得有機層乙酸乙酯的厚度,實驗A為5.0cm,而實驗B只有0.1cm,故答案為:A;
③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2H5OH
濃硫酸 |
Ⅱ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證明實驗對照組
本題要「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為探究實驗來說,實驗中應有唯一的變數--二氧化碳,其它條件要相同且要滿足光合作用需要.我們想明確對照組,也就是滿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順利進行的,應為C.那麼與C有唯一的變數--二氧化碳的實驗組為A(氫氧化鈉溶液用於吸收除去瓶中的二氧化碳). 故選:A
Ⅲ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如圖A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若實驗中
(1)羧酸與醇發生的酯化反應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結合生成水,其它基團相互結合生成酯,同時該反應可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3COOH+CH3CH218OH 88g | 88g/mol×1.5mol | |
×100%=66.7%,
故答案為:66.7%;
(4)①乙酸乙酯是不溶於水的物質,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於水的,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鈉水溶液是互溶的,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實現酯與乙酸和乙醇的分離,分離油層和水層採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對水層中的乙酸鈉和乙醇進一步分離時應採取蒸餾操作分離出乙醇.然後水層中的乙酸鈉,根據強酸制弱酸,要用濃硫酸反應得到乙酸,再蒸餾得到乙酸;乙酸乙酯的密度小於水,分層後乙酸乙酯在上層,下層為水層,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乙酯從上口放出;
故答案為:ab;①②③;飽和Na
2CO
3溶液;蒸餾;蒸餾;D;
②無水碳酸鈉粉末是一種良好的吸水劑,可以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故答案為: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5)圖中甲、乙兩個裝置的不同點,乙裝置能將易揮發的反應物乙酸和乙醇冷凝迴流到反應容器中,繼續反應,而甲不可,
故答案為:乙.
Ⅳ 下圖是A、B、C、D四位同學探究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驗裝置圖.A、B、C、D四位同學都分別進行了正確的操作、稱
(1)由於白磷剛引燃時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使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將氣球脹大,裝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故答案為:不正確、白磷剛引燃時,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將氣球脹大,裝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B實驗中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了空氣中,使剩餘物質質量減少;故答案為:右、因為反應要生成氣體,所以必須在密閉的容器來進行反應.
(3)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所以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故答案為: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
(4)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和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應大於10g故不正確;
故答案為:不正確、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和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應大於10g;
Ⅳ 驗證氧氣的四個實驗
A、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驗證氧氣收集滿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復燃,故A錯誤;
B、氫氣純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則表示氫氣不純,需要重新收集並驗純;如果只聽到很微弱的噗噗的聲音,則說明氫氣已經純凈,故B正確;
C、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氨氣溶於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觀察到A中酚酞試液變紅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故C正確;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用澄清石灰水驗證呼出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多,而不是氧氣的含量,故D錯誤.
故選:BC.
Ⅵ 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1儀器①、②的名稱.①是______;②是______.(2)若用B裝置
(1)儀器①、②的名稱分別為:試管、集氣瓶;故填:試管;集氣瓶;
(2)B裝置適用於固液常溫下製取氧氣,是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用過氧化氫分解來製取氧氣;故填:2H2O2
MnO2 | .
Ⅶ 請根據圖2所示的四個裝置,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B.可驗證光合作用
A、裝置中的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積聚在試管內,可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復燃,證明試管內收集的氣體是氧氣,因此該裝置可以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故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可以設置一個相同實驗裝置,將裝置內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清水,這樣就和該裝置以二氧化碳為變數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從而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常用該裝置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題意. D、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塑料袋內壁上會出現小水珠,但這些水珠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因此,用該裝置驗證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欠妥當,應該做如下改進:塑料袋只包裹植物本身.故符合題意. 故選:D
Ⅷ 以下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有關問題(資料:①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體反應物體的量)(1)
(1)該發生裝置適合加熱製取氧氣,試管口沒有棉花,因此是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取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
Ⅸ 以下是中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圖1)(1)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要制備並收集乾燥的氫氣,請
(1)鋅粒和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時不需要加熱,可以選擇②裝置,乾燥氫氣時,應該用濃硫酸,氫氣應該從d進入,從c出,因為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應該選擇⑦,所以所選裝置介面按從左到右順序連接為:bdci. 故填:bdci. (2)a、用KMnO4制氧氣應選用①作為發生裝置,檢驗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在a處連接一段導管,把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雙手緊捂試管,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出現,說明裝置不漏氣. 故填:①;在a處連接一段導管,把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雙手緊捂試管,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出現,說明裝置不漏氣. b、過氧化氫分解可以選擇二氧化錳做催化劑,二氧化錳是粉末狀的,用H2O2溶液制氧氣時,不可以採用此裝置. 故填:二氧化錳;不可以. C、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加熱條件下,氯酸鉀分解能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
Ⅹ 以下是常見的實驗裝置圖(1)圖中有標號的儀器名稱是:①______ ②______(2)製取並收集乾燥的CO2氣體,
(1)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長頸漏斗方便加液體葯品,故答案為:酒精燈;長頸漏斗 (2)實驗室製取CO2,是在常溫下,用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或無水硫酸銅乾燥;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不能稀鹽酸換成濃鹽酸,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CO2中混入HCl氣體;故答案為:BDH或BFH;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是否熄滅;CaCO3+2HCl═CaCl2+H2O+CO2↑;不可行;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CO2中混入HCl氣體 (3)碳酸氫銨(NH4HCO3)是一種常見的氮肥,受熱易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檢驗時,為了避免干擾,應該先檢驗水再檢驗二氧化碳,水用無水硫酸銅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故答案為:氮;CO2;H2O;hig (4)如果用雙氧水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在一定范圍內,MnO2的用量越大,反應越快;每次用等量的MnO2,採用足量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觀察收集等量氣體時所消耗的時間;MnO2顆粒大小、環境溫度、氣壓、是否振盪等,都會影響反應的速度;故答案為:B;2H2O2 MnO2 | .
與2019淄博以下四個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
|
|
|